港交所“王要见王、王影响王”

港交所“王要见王、王影响王”

港交所“王要见王、王影响王”。


文 | 万德乾
出品 | 零售老板内参 微信ID:lslb168


核心导读

阿里赴香港上市当日即超过腾讯总市值;

阿里选择回归香港上市的长期战略价值;

阿里腾讯业务不同,带来长期发展差别;


话说阿里(9988.HK)于昨天(11月26日)以1拆8折合成港股报价176港元/股(发行价)上市之际,当天即上涨6.65%,报收187.7港元/股,总股本换算市值为4.01万亿港元。同一天,腾讯控股(00700.HK)下跌1.12%,报收335港元/股,总股本换算市值为3.21万亿港元。


阿里上市,已在昨天取代腾讯,成为港股之王。不过,要说阿里香港上市影响腾讯股价,阿里赴港IPO当天的两只股票和市值对比,并没有什么直接因果关系。


两只股票,两家公司市值表现,两家中国最大互联网巨头以当下时间点,结合自身业务特性和业务长期成长性预估,才能大致摸到两者之间的差别。


截止今天(11月27日),香港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闭市时间,即阿里在其赴港上市第二天,报收193.2港元/股,环比涨幅2.99%,全日成交额达到103.54亿港元,换手率10.72%,总市值突破4.17万亿港元,整个恒生指数亦有40.08点的上涨。

同样截止北京时间今天19时,阿里(BABA.US)在美国纽交所的股票交易价格为194.70美元/股,达到过去半年来的新高。


目前,阿里集团市值位列全球第八名,次于万亿美元的苹果、微软,还有谷歌、亚马逊;以及略小于宝洁、FACEBOOK,巴菲特投资公司的市值。


同时,阿里集团以4.17万亿港元(约合5325亿美元)市值,超过腾讯控股3.20万亿港元(约合4086亿美元)市值近8000亿港元(约合1039亿美元),成为香港市场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


阿里昨天正式登陆港交所,也成为2019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以及2011年以来香港融资规模最大的IPO股票。


由于处在同一个交易所,阿里市值超过腾讯25%的对比性,才有了横向直观意义。如果深入两家公司的业务特性、业务长期成长性来看,即两家公司业绩增长的飞轮模型来看,两者之间再落地在市值这个资本维度的评估样本,还将更有意义。


因为从此以后,港交所这个资本市场的投资人,很可能会根据A的业务表现,作为T的市值预估的参考坐标。

港交所“王要见王、王影响王”

阿里选择香港的必要性


阿里的官方媒介对外口径,以及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及CEO张勇在港交所上市现场,均反复强调此次阿里得以赴港上市成功,属于“回家”,是对2014年港交所未变更“同股不同权”(AB股区别)制度之前的遗憾,最终让双方都得以弥补。

阿里重回港股,也让港交所一举成为2019年全球各地证交所IPO融资的冠军,总额达到340.47亿美元。同时,阿里股票两天来的交易率表现,也让港交所此前流通性不强的活跃度问题,得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因此,阿里赴港上市,对于整个港交所乃至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尤其是今天香港社会存在诸多重大变化的当下时刻的长期发展信心,都是一次明显的利多要素。

港交所“王要见王、王影响王”

图为阿里不同业务群品牌LOGO玩偶在港交所的亮相

港交所在2018年3月份,修改了三项上市制度条款。小米科技、美团点评同样借助了港交所修改后的上市条款,尤其是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改革红利,成功登陆港股市场,而且现在也纳入到港股通交易名单。其中,美团点评的港股市值,已经成为事实上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企业(超过美股的百度、京东和拼多多)。


对于阿里来说,能够再次登陆港交所,自然也是一揽子完成诸多长期业务发展基础要素的达成。阿里可以吸引来自中国本土更多投资人,即对于阿里有着更多了解和长期发展信心的中国内地投资人,便利的投资阿里。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昨天阿里上市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阿里巴巴应该有一天(最快或于2020年第三季度)会纳入港股通(方便内地投资者通过上交所投资香港联交所股票)。

同时,鉴于阿里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交易时间的完美12小时时差,意味着阿里在全球两地最活跃的证交所之间,能够形成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融资机制。对于加强阿里股票的流通性,以及公司业务价值的充分金融化,都有着非常明显的释放效应。


而且,阿里对比美股股数拆成1:8的兑换比例,即8股的阿里港股,可以兑换1股的阿里美股。这种港交所为阿里特别设计的上市条款,不仅有利于阿里在东西方两大交易市场的风险对冲防御,而且对于其他美股的中概股,有着极大的示范参考作用。既可以多一次的融资,还可以在深沪港通之后,获得内地投资者的融资。

更为重要一点,在于香港这个高度国际化、开放性的经济港,吸引的全球投资者、贸易的灵活性,以及法律监管方面,结合阿里这个庞大数字化经济体的互联网公司,会让阿里借助香港,实现在金融、贸易和全球业务输出方面,有着更多的便利和利多要素。


2018年11月7日,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期间,张勇借着阿里和冯氏集团的合作仪式上,曾对《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独家回应到:“香港这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城市是中国大陆市场连接全球金融、贸易和业务输出的综合枢纽。而且,香港现在在整个新的全球经济和产业调整发展当中,也在不断寻找自己的新定位和新创新。”


香港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已经无需更多阐述定义,几十年来都是中国向全球做经济和商业连接的全球化战略支点。


这点, 从此次阿里赴港上市的10位敲钟人,就能看出端倪。10位来自全球的阿里平台客户(商家及合作伙伴),充分显示着阿里在香港的上市,有着鲜明的全球化表征。


全球化也是阿里成立20周年之际,需要加速发力的业务重点。

港交所“王要见王、王影响王”

阿里腾讯的未来港股“较量”


阿里的业务属于从商家撬动个人消费的B端模式,腾讯的业务属于从个人延伸出消费行为的C端模式。

两家公司以此出发的业务体系,20年来也形成成了巨大的模式分野。

阿里依靠连接着全球最多品牌商、合作伙伴的巨大B端连接器效能,除了在淘宝天猫建立起的巨大成交规模(2018年,美国亚马逊年营业额只有阿里年成交额32%规模),还以此建立起了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全球智慧物流、数字化金融、综合交易业务布局、数字化服务(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文娱健康等全球最全面的数字化商业体系与能力。

腾讯基于微信和QQ建立起的庞大个体社交用户规模(2018年,美国FACEBOOK全球注册用户多于微信16亿多),延伸出社交、游戏、文娱广告三大业务体系。

两家公司的业务底层基础的不同,导致两家公司在全球化这个下阶段的增量红利面前,表现出高下不同的差别。

阿里从2015年开始,就实质性的在物流(菜鸟)和金融(支付宝),两个连接起交易一头一尾的两端方面,开始不间断的布局。具体来说,阿里已经通过阿里国际站(alibaba.com)、速卖通、天猫商家出海、eWTP(以及eHuB)、海外投资方式,分别在中国商品出口、中国商家和品牌出海、阿里业务能力输出海外等若干业务推进上,大规模的向全球市场做业务基础性的落地。

其中,东南亚市场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在地理位置连接着中国本土,还在地缘格局上,天然有利于中国海外业务的首选之地。此次阿里选择香港上市,其中一个考虑,也是香港作为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市场的枢纽连接地位。

阿里也通过全资控股LAZADA、入股新加坡邮政、吉隆坡eHuB(数字贸易港)的建立、蚂蚁投资东南亚多国本地支付平台、天猫国际的大进口战略,实现阿里对东南亚市场全面的双向输出输入。

东南亚10个国家虽然有非常大的差异,总体还是一体化特征。阿里通过香港撬动东南亚,通过东南亚模式撬动全球各大区域市场的路径,已然清晰。

反观腾讯的全球化布局,主要发力在海外游戏业务的投资和推广。显示出腾讯在中国境内基于微信QQ的庞大个体用户连接能力,基本不能赋能到其他增值性业务在海外的发展。微信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圈子有所应用,基本上没有什么国际化推广,也不可能有什么国际化业务。

也就是说,腾讯目前的全球化,最多属于全球化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体现,还远远谈不上战略层面。阿里的全球化业务布局和渗透程度,具备天然的商业优势。

还有一点,最近几个财季,阿里的会员增长、业务成长增速和增幅均大于腾讯。以最新的2019年第三季度来看,腾讯同比增幅21%的总营收972亿元,低于阿里同比增幅40%的1190.2亿元。

尤其是阿里最近两个财年的总体营收增速和增幅,均在一个高速增长的趋势周期。反观腾讯营收增速从2017年的74%下滑至11.9%的巨大放缓,显示出两家公司在当前业务长期性成长方面的差别,远比两家公司的财报营收和利润率更为明显。

腾讯方面,也在极大的调整转型目前公司业务成长和盈利增长的瓶颈。产业物联网属于腾讯在2018年9月底对外推出的新战略布局,“以人为本、科技向善”也成为腾讯新的公司发展使命。

产业互联网目前暂未在财报层面带给腾讯太明显的增长效能。目前腾讯做这两手准备,一个是在云服务、智慧城市、金融领域的数字化产业服务;一个是基于微信生态,搭建起的小程序、社交生态、广告和SaaS服务,建立起的消费类商家服务。

总体来看,腾讯战略转型“产业互联网”,属于一个需要长期耕耘的战略转型。

只是,腾讯这种战略转型的微妙之处在于,当阿里回归港股,连同腾讯一起来一次长期的“王要见王”的局面时,两家公司处在不同成长周期的当下以及将来,会导致资本市场拿阿里的市值规模、业务成长价值,以及增长预期,作为腾讯的市场估值参照坐标。

就像2014年京东赴美上市,华尔街投资人对京东的估值,同样来自对阿里的参照。

因此,阿里和腾讯基于港股同场较量的故事内核,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值称王。而是以资本的维度,促使投资者长期会改变对两家公司的价值评估标准。

当然,我们说的阿里香港上市,影响腾讯股价,肯定不能简单理解成所谓的负面影响。影响腾讯市值的提升,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