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4月18日晚,小嶽嶽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張手寫招聘啟事,配文:“但凡有一點辦法不會這樣”。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陪孩子寫作業”已成為社會性話題,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網絡段子隨處可見,不少與此相關的報道也甚囂塵上,真人真事遠比段子更加驚人。

➳ 01.

33歲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過程中氣到腦梗。

消息稱,這位媽媽平時對女兒要求甚高,孩子上了三年級後,每天作業都要到晚上10點以後才能完成。當晚10點,孩子的作業不僅沒有寫完,還在磨蹭,媽媽心怒之下訓斥孩子,當即出現口角歪、手握筆困難等症狀。經查,確診為急性腦梗。

➳ 02.

一位爸爸因輔導女兒寫作業,盛怒之下拍折了自己的手骨。

“女兒上四年級,那天晚上我輔導她做數學作業,才兩道題,但她竟然用40分鐘都沒搞懂題目的意思。”這位爸爸說他知道女兒平素愛磨蹭,但當晚的低效率還是令他難以剋制。

“我當時很氣,不過還是有點理智的,沒捨得打她,就猛拍了下桌子,結果悲劇了。”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 03.

雙十一前夕,一位初三女生的母親,趁家人熟睡時跳樓自殺了,沒有留下隻言片語,而導致其走極端的直接原因仍然是——孩子!

這位媽媽平素戴眼鏡、衣著樸素、幹練知性。

她是嚴謹的醫學工作者,她寫的病歷在全科乃至全院都是標杆;

她曾受邀參加班級的“和你一起讀”活動,站在講臺上分享讀書體驗,她娓娓道來,把自己對《狼圖騰》的體會深入淺出講給學生聽,課堂效果很好;

學校舉辦親子閱讀時,她作為家長代表發言,端莊大方,思維縝密;

她的女兒小升初時,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目前就讀的中學,此後成績仍然名列前茅,連校長都對她讚譽有加。

然而這令人稱羨的開頭,竟是以悲劇收場。深入瞭解這對母女的相愛相殺的過程,我隱約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大多數中國家長的影子,這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縮影,值得每一位家長反思。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 初見

孩子的老師回憶道:“她是這屆學生裡我最早也最想結識的家長之一,原因不止一個:

剛入學時,校長就告訴我本班有個很優秀的賈姓學生是XX小學的第二名,有個很了不得的媽媽。我心生好奇,特想認識這位家長。

教學開始後,我發覺這個女孩基礎的確很紮實,學習習慣也很好,但思維並不靈活,離我想象中的優秀生還有些距離

最吸引我的是,每次收繳的作業和隨筆等,都有她媽媽的評語(據說其它各科也是這樣),字很秀氣,基本都是在我看到之前已經先期進行了評判。

我並不贊同家長這樣做,第一次家長會後,我跟她有過短暫的交流,肯定了她的用心,同時告訴她,初中以後,無論如何要儘量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去思考,用學習上的獨立帶動生活等方面的獨立,家長要逐步從臺前走到幕後。

❁ 了不起的媽媽也沒能阻止孩子的成績斷崖式下滑

孩子的成績從年級前10名,滑落至年級70多名,這是他們娘倆都不能接受的結果。

這位媽媽內心焦慮,但又無奈,無計可施。

她向老師求助:“孩子初三了,最近有些逆反,聽不進去我的話,我該怎麼辦?”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 孩子厭學,拒絕上學,心理醫生:“患有焦慮症和輕微抑鬱”

孩子拒絕上學,母女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孩子因此離家出走;

媽媽帶孩子看心理醫生,診斷結論是:有焦慮症和輕微的抑鬱;

此後孩子提出條件,先出去玩幾天才願意回學校上校,媽媽照做,行程結束後孩子反悔,依舊不肯上學。

事發當晚,因為要不要上學的問題,她跟孩子再一次激烈地爭吵,愛人調解之後擔心孩子出問題,就在孩子房間睡下,凌晨5:00,她的鬧鈴響過卻沒反應,丈夫起床後發現她已經跳樓身亡。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這樣的結局,令人心情沉痛。為這位母親痛,更為孩子而痛。

我不知道這個孩子今後的人生會因她媽媽的這一衝動行為,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們一直在擔心孩子的脆弱,卻忽視了家長的脆弱,有時比孩子有過之無不及。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導者與實施者,好媽媽表面人設不崩,內心早已潰不成軍,這悲劇的背後的原因,值得反思。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 母愛管理的分寸與界限

一些“負責任”的媽媽們,把自己一生的命運都押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美好的願望本無可厚非,但這背後潛藏的動機是什麼?很大一部分家長希望孩子完成自己的夙願,希望把孩子能為自己增光添彩,掙足面子。

於是,孩子的事就變成了媽媽們自己的事;孩子的成績就變成了自己的成績;孩子不優秀,自己就無顏示人;

這些家長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當孩子的發展不達預期時,第一個不能接受的就是最辛苦的媽媽們。

殊不知,這種沒有界限的母子(母女)關係成了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鎖,一旦孩子想要掙脫,親子關係必定迎來不小的挑戰,甚至崩盤。

正如這位母親生前所說:“這麼多年我就是罩在孩子身上的穹頂,她很想衝破,現在她不想上學,我妥協了,她衝破了我,她贏了,我失敗了。”

《小歡喜》中的宋倩,一再被作為家庭教育失敗的典型被廣泛熱議。

宋倩對喬英子的一切,可謂事無鉅細,為了衝刺高考,她以“我都是為你好”為名,剝奪了女兒一切娛樂和自由;她不支持女兒的夢想,堅決阻止喬英子報考南大冬令營。

終於,她一步一步將年級前十的優秀學生逼得精神恍惚,厭學,成績一落千丈,長期失眠,患上中度抑鬱症,險些自殺。

宋倩也在與喬英子的屢次衝突中,聲淚俱下,幾近崩潰。

失去分寸與界限的母愛,拉低了彼此的幸福指數,她們都不快樂。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 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中國很多家庭中,父親角色是缺失的。通常的理由是“忙”,也有堂而皇之認為“男主外,女主內”,而理直氣壯當甩手掌櫃的,這就逼著母親不得不進化成三頭六臂的全能型。

賈同學幾乎是由母親一手帶大的,雖然她家庭健全,卻未享受到健全的家庭教育。

對自己都甚是嚴苛的“完美型”母親,在家庭教育上難免嚴謹苛責,而父親則打著“放養式教育”的幌子,行甩手掌櫃之實。

即使在母女關係緊張的至暗時刻,也基本是母親在獨自面對,這種喪偶式家庭教育模式和“空氣老公”是悲劇的催化劑。

她多年苦心栽培,培養出人人稱羨的“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她莫大的成就與支撐動力,沒想到一腳剛踏進青春期,乖乖女驟然變得叛逆執拗,好學生開始厭學逃學……而她對此卻一籌莫展,這份無助足以將她往日的自信擊得粉碎。

一個女人,當她對子女滿懷希翼,用盡全部心血而不能如願,卻又得不到來自愛人的理解和相攜相助,孩子“病”了,她不得不質疑自己過去的教育……

✍ 夫妻關係的疏離,傷害的不單是婚姻本身,還有孩子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能充滿幸福感。”

孩子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父母關係的疏離,往往會令孩子自我否定,內心充滿矛盾。

這位母親曾向老師坦言,他們夫妻關係很差,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

這導致孩子安全感嚴重缺失,無法真正相信自己。賈同學曾經是學校前10名,升入初三後,學習負擔重,壓力大,其實這個階段每個孩子都很疲乏,這本是普遍現象,但此時父母沒有形成合力,陪孩子共同面對,反而背向而馳,令她的心結無法得到及時的疏解。

當她的成績離家長和自己的期望越來越遠時,她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優秀,更接受不了自己付出的比別人多,卻考不出別人的成績,畏難情緒與日俱增,最終只得選擇逃避。

其實,老師對賈同學的評價,一開始便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問題——

“基礎紮實,學習習慣良好,但思維並不靈活,離我想象中的優秀生還有些距離”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強勢母親容易掌控,孩子在設定的框架中行事,從小打下紮實的基礎和培養出良好的習慣,本是優於他人的,但就像硬幣的兩面,刻板的教育和強化,容易使孩子思維僵化;如果一味“趕鴨子上架”,不但激發不出孩子學習的內驅力,還容易使孩子提前後進入疲態,後續學習吃力,後勁不足等也是情理之中的。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 她縱身一跳,看似被現實逼入絕境的受害者,實際卻也是個自私的“加害者”。

這麼說,或許對逝者不敬。但,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家長的問題。

孩子不想上學或許是暫時的叛逆,假以時日還有可能挽回,並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再退一萬步講,即使孩子學習從此無法名列前茅,那又如何呢?天就塌了嗎?

她把種種不順意變成一把“尖刀”,插在自己的心上,以至於直接刺到生命的終結。

這位母親之前所有的掙扎或許是在自責,但當她縱身一跳時,就變成了自私。她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負罪終生,她沒能用耐心和信心去贏得孩子,卻用鮮血淋漓的方式“終結”了自己的孩子。

墜下之前,不知道她是否想過這將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心理陰影?也許終其一生,她都無法寬恕自己。她是否想過年邁的父母?為什麼要讓最親最愛的人,為自己的自私買單?

這不難看出,家長的脆弱於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只是暫用拒絕上學的方式,來逃避學習上的困頓,而母親卻用終結生命的方式來逃避生活中的挫折。

至此,她成了一個自私的“加害者”,把一切痛苦轉嫁給最親最愛的人。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 自來一位老師的心聲

“身為一線教師,我常因我的學生而心疼,我疼他們起早貪黑,大多數人卻勞而無功,為了幾個才能到達金字塔頂的孩子,很多孩子都在默默無聞承擔基座的角色,他們對於學校和老師,就是個分母的存在;

我疼他們壞了眼睛,彎了脊背,毀了身體,卻怎麼也達不到父母老師要求的高度。我更疼考完試後孩子們惶恐的眼神兒。

功利化的讀書目的,也早已讓家長和家庭教育進入了一個攀比的怪圈。

作為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領路人,也就任重而道遠了。”

晚上和孩子吵完架,好媽媽凌晨跳樓自殺: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 寫在最後

孩子面前,我們家長到底要怎樣扮演自己的角色,才能讓孩子、自己以及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比較健康的生活和成長空間?

1.接納孩子

既包括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也包括接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試圖控制孩子,這隻在孩子獨立意識尚未形成時,才短暫奏效,而但凡控制,必遭反噬。

也許你的孩子成不了科學家、高精尖人才,但或許她能成為一名極具審美力的生活家;如果她是一條魚,為何你非要令她翱翔於天際?讓她做自己不好嗎?

接納孩子,因材施教,不要操之過急,畢竟孩子的人生路,要靠他自己走。

2.寬容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家長大可不必把孩子成材的重擔全壓在自己肩上,一旦不如預期便瘋狂自責。

撫養和教育孩子,是家長的天職,但家長也要學會給自己鬆綁,畢竟理想和現實間總是存在差距。你一心培養孩子社交和演講,可孩子偏偏只想做個“安靜的美少女”,不必強求,寬容自己,也是寬容孩子。

3.走出焦慮

人為何會焦慮?

因為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當學會接納和寬容,焦慮自然會少一些吧。


我是宸媽愫愫,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育兒路上,難免有困惑,抱團成長,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