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聽話”曾經是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最高讚賞。他們總是習慣居高臨下地指著孩子說:

“不聽話就是逆子!

不聽話就是不孝!

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循規蹈矩、乖乖聽話的孩子總是會被大人們津津樂道、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會被處罰、批評。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可是那些聽話的孩子,最終長成了什麼樣?不聽話的孩子,難道真的錯了嗎?”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我這一代人,幾乎都是聽著這兩個詞長大的。一直不敢承認,Ms.懂本人,其實從小就深深的受到這兩個詞的束縛。那時候,我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因為我“體諒父母、懂事、從不亂要東西”。

縱然現在年過30,仍然忘不了我10歲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

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奶奶指著說:“想要嗎?”

我搖搖頭說,“不想要。”

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

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於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工作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買得起許多昂貴的東西,但我發現自己仍然習慣性地放棄享樂,好像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提醒我:自己不配、不應該得到美好的東西。

我用了很久的時間來糾正和鼓勵自己,才慢慢地重新開始正視自己的渴望,學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聽話教育”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關於“你要聽話”的口頭禪,幾乎是所有父母的標配,每個父母嘴巴里都會念叨幾句。可正是這些“聽話教育”,毀了太多孩子。

閨蜜梅子講起了自己的育兒經歷。

孩子3歲時我領著她在廣場上盪鞦韆,剛坐上去,一個6歲的小姑娘過來說:阿姨可以讓我先玩一會嗎?

作為大人我沒好意思拒絕,只好把孩子抱了下來讓她上去,並沒有理會自己孩子的感受,反而勸她聽媽媽話,讓小姐姐先玩一會。

又有一次,孩子與幾個小朋友玩玩具,其中一個孩子從我家孩子手裡搶走一個,孩子哭著來找我評理。

我非常識大體的告訴孩子:玩具需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不要爭奪,你可以再去玩另一個呀!

孩子只好抹著眼淚委屈的走開了。

梅子一直以為這樣做就是個好媽媽,因為她的父母給她的教育就是忍讓與分享,小時候每次和弟弟吵架,父母總是說:你是老大,你要讓著弟弟,即使弟弟錯了,你也不能生他氣,因為你比他大呀!

直到後來,梅子發現孩子經常被人搶走玩具和故事書,而他完全不知道拒絕和爭奪,只是一味的忍耐,掉眼淚,性格變得越來越懦弱。她才意識到自己錯了。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她曾經對自己教育出一個聽話的孩子而自豪,如今才發現,正是她的聽話教育,害了孩子,讓孩子越來越懦弱、自卑。

曾經有句話特別流行:你這麼懂事,一定是沒人愛吧!說的就是乖巧懂事又聽話的孩子。這樣孩子看似讓人羨慕,其實內心一點都不快樂。而且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的人:非常害怕與被人起衝突;非常害怕讓別人不高興;非常在意別人度自己的負面評價;不懂得重視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不是因為他們情商高或者包容懂事,而是習慣性地犧牲自己的感受和訴求,去迎合他人,即使心裡已經很不高興了,也不懂得表現出來。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孩子太聽話的背後,

是父母的過度控制

太過聽話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控制型的父母。

▷幼兒園:寶寶要聽話哦,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

▷中學:別和那些孩子做朋友,會耽誤你的學習的!

▷大學:相信媽,女生學會計專業好,輕鬆又穩定。

▷工作:聽爸的,去考公務員,一輩子的鐵飯碗。

▷結婚:那個男生不錯,就他了吧.......沒感覺?過日子要啥感覺?!

中國父母的“乖”,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小孩!

父母用一個個指令把他們框進一個無形牢籠裡,再用一隻無形的手拔去他們的羽翼,卻在他們長大後責備他們無法騰飛……這一切,或許,父母永遠不懂,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表姐已四十好幾還沒結婚,每次通電話,大姨總會催婚。一次,表姐忍受不了,說:“我自己看著辦。”她媽質問:“你怎麼這麼自私?你考慮過我們的感受嗎?平時遇到熟人,人家問起你,我都不好意思說。這麼大了還不結婚,你不丟臉,我都丟臉!”表姐一時不知說什麼才好。

其實,大姨不知道,小時候被她嚴厲、專制的保護下的表姐,成年後,靦腆、內向的個性甚至連靠近異性一步都那麼困難。

前天,表姐在我微信評論寫下這樣一段話:“教孩子懂事,別逼孩子聽話,聽話不是種優秀的性格特質。活得像我這麼無趣,活該今天還找不到男朋友。”看完我真哽咽。

人們總說,不養孩子不知父母恩。其實,更讓我感同身受的是,做了父母才知道,要想控制、打壓、誘騙一個孩子真的太簡單了!因為孩子對養育者的依賴和信任,是根本就沒有條件也沒有判斷力的。

在研究那些讓人醍醐灌頂的“教育法則”之前,不如先問問自己:這到底是我的需求,還是孩子的需求?這到底是為我自己好,還是為了孩子好?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小時候最煩爸媽嘮叨、讓自己聽話,結果等自己長大有了孩子,卻紛紛變成了曾經的爸媽。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父親曾對自己兒子說:你如果有理想的話,就去努力實現,不要聽周圍任何人說什麼,就算是我,也不行!”

允許孩子“不聽話”,不是說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在一定的標準下,孩子清楚地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而什麼事情必須去做。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獲得能力,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成為一個失去自我、只會聽話服從的人。

面對生活的規則和人生關卡,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直面挑戰,而父母只需要陪在孩子身邊,溫柔而堅定地鼓勵他們就好了。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是你教育最大的失敗

其實所謂的“聽話”是一種世界上最懶惰的養育方式出來的產物。接受了自己的成長教訓的我,終於讓大寶做了一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

有天吃過晚飯,大寶拿著一個堆砌得很奇怪的小車來給我看,本是車窗卻堆到了尾巴上,車頭卻倒裝在車身,姥姥一看就皺起了眉頭,“車哪有長這樣的。來,姥姥幫你按畫冊上的砌好。”大寶才不肯聽話,繼續往車身上堆砌大人無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我笑了。這車堆疊得算不上巧,大寶也絕對不乖,可這輛看起來醜陋的小車,在這個創新以指數級變化的時代,一定能通往我們這一代人無法理解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