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医派著名医家名、字、号趣谈

苏中地区著名医学流派——兴化医派,选择几位代表性医家浅谈。

赵术堂,字观澜,号双湖;赵履鳌,字海仙;吴观乐,字鲁宾;徐承瑞,字霭青,晚号凫翁等等,揭密其名、字、号的含义,窥见其情趣、情思、情怀。

兴化医派又称清灵学派,有明显的兴化地域特色,有独特的学术思想脉络,以“仁术、实济、清灵、圆融”为学术风范、流派特色和人文精神,代代相传,绵延不断。

赵海仙为“兴化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赵海仙故居为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邻的老药店上池斋,创办于1721年,保存基本完好,仍为中药店,为“活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化医家留下许多医著,创造了许多“第一”: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为中国现存第一部老年养生专著。郭忠著《伤寒直格》有“金针先生”之誉。明代道教养生家陆西星著《方壶外史》。

李长科辑《胎产护生篇》。清末“兴化医派”名医群体,撰有《医学指归》《霍乱新书》《寿石轩医案》《旌孝堂医案》《江泽之医案》《笔花医案》《鹤山医案》等,其中,兴化四圣观刻本《霍乱辨证》在中医史上第一次将“霍乱”与烈性霍乱(cholera)划上了等号,是学术界认定的“较早的直接以霍乱命名烈性霍乱(cholera)的专著。

民国以后,陈邦贤写成中国第一部医学通史《中国医学史》。

陈太羲著《十二经络解剖图谱》《穴体解剖意象图》《黄帝内经素问新解》等,第一次提出了人体集合观和穴树学说。梅健寒著第一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第一次提出“下合输”的概念、第一次提出“指测等分取穴法”、第一次绘制出“十四经腧穴分部主治图”等,《奇经八脉论》于意大利出版。

兴化医派著名医家名、字、号趣谈

兴化医派代表医家的名、字、号,颇有深意,值得品味。

试举数例:

赵术堂,字观澜,典出《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原籍高邮,清代咸丰年间,17岁举家迁寓兴化,悬壶东门外家舒巷。他的传世著作《医学指归》附有“双湖先生尊照”,范凤谐(江西南城人,道光二十四年任高邮知州)撰像赞称:“先生之居,甓湖胜湖;先生之学,名医名儒;儒为孝子,医亚淳于;著书寿世,奥阐灵枢”。甓湖是指高邮甓社湖,胜湖是指兴化得胜湖。

赵术堂的号双湖,盖由此而来。字观澜,亦寓临湖远眺故乡之意。

赵术堂以“三十六湖楼”作书斋名,他点评过一本奇书——明代袁班(字体庵,江苏高邮人,史可法帐下幕宾)所撰《证治心传》,1923年裘庆元收录于《三三医书》,卷首有“珠湖赵观澜双湖评点”字样,文末有落款“时在咸丰戊午中秋节后二日后学赵观澜谨录拜志于三十六湖楼客次”。

北宋蒋之奇有吟咏高邮“三十六湖水所潴,其间尤大为五湖”的诗句,五湖指的是樊梁湖、新开湖、甓社湖、平阿湖、珠湖。赵术堂客次兴化,心怀故乡,与其孙赵海仙之有“盂园”(高邮古称盂城)如出一辄。

赵履鳌(1829-1904),字海仙,以字行。其名寓“独占鳌头”之意。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刻有巨大的鳖鱼,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陛阶正中的鳖头上,故称考试中了状元、入翰林院为“上鳖头”。

从赵双湖到赵小湖到赵海仙,祖孙三代悬壶济世一脉相承。赵海仙的大师兄为江泽之,江泽之弟江德之(1867-1923)、江濯之于光绪20年由兴化迁居高邮。江德之之子江文森(1911-1980),字韵樵,授徒十余人,国医大师王琦系其杰出弟子。

兴化医派著名医家名、字、号趣谈

王润身(1868-1932),字德谟,兴化安丰镇人,师从赵海仙的大师兄江泽之,悬壶安丰。《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故君子必诚其意。”王润身体恤贫者,送诊施药,医德双馨,赢得患者交口称赞,乐于提携后学,也得到同行的尊敬。子王华国、孙王少华、曾孙王卫中、曾孙女王淑善,皆以医名。

王文开(1897-1963),字华国,王润身之子。文开,取“天开文运”之意;华国,出自晋·陆云《张二侯颂》:“文敏足以华国,威略足以振众。”

王少华(1929-),名廷荫,字少华,以字行,王华国之子。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自号涓涓舍主。涓涓,如新月风露、澄澈葱青之色,有不雍不塞、流动不息之意。

王润身、王文开、王少华祖孙三代名医经验介绍于《三槐堂百年医话》。“三槐”是王氏堂号,所谓“槐为王氏传家树,杏是唐人及第花”。开封著名的宋朝相府——宋真宗宰相王旦的府邸,即名“三槐堂”。“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具有光辉的道德内涵。

刘骥程(1883-1965)、刘鼎(1917-1981)父子为兴化医派崔少畴幼科传人。刘骥程,字驭千,典出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及《三国志·刘繇传》:“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

刺史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刘鼎,字汉年,典出苏轼《喜雨亭记》“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汉武帝于公元前116年5月,在汾水上得一宝鼎,心中高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

吴观乐(1891-1959),字鲁宾,以字行。吴观乐的“乐”,是读“快乐”的“乐”,还是“音乐”的“乐”?其实,吴观乐的名与字出自《左传》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季札观乐”的典故:

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国人为来宾表演周王室的乐舞,季札一边听乐观舞,一边论德政,当观赏到《韶箾》时叹为观止:“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观止矣!”季札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中国为礼乐之邦,季札即是礼乐的化身,让国、观乐、挂剑的故事传颂至今,他诚信、礼让、睿智的优秀品质,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徐承瑞(1891-1961),字霭青,以字行,晚号凫翁。

昭阳镇人。从江景园学医、从高甘来学艺。徐霭青于医于艺皆有名师指点,而均有所成。1911年悬壶,主治内科,对温病、杂症治疗有独到之处。1957年与吴鲁宾共同创立昭阳中医联合诊所,翌年成立“兴化县昭阳中医院”,徐霭青于1958年7月至1961年8月,担任中医院首任院长。其名“承瑞”出自唐代诗人薛能《升平词》:“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

其字“霭青”出自元代诗人、画家、篆刻家王冕《七律·庚辰元旦》:“试题春帖纪新年,霭霭青云起砚田。”均寓吉祥之意。其号“凫翁”亦有深意在。宋代叶梦得擅以“气”(英雄气、狂气、逸气)入词,其《鹧鸪天(与鲁卿晚雨泛舟出西郭,用烟波定韵)》云:“天末残霞卷暮红。波间时见没凫翁。斜风细雨家何在,老矣生涯尽个中。”词中的“没凫翁”指潜水的野鸭,给人以烟波浩渺间如闲云野鹤般去留无迹自由自在的意象。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详释“凫翁”——黄庭坚《再答勉仲》:“春溪蒲稗没凫翁。”杜甫《白凫行》:“化为白凫如老翁”。《急救篇》:“春草鸡翘凫翁濯。”颜师古注:“翁,颈上毛也。象凫在水中,引濯其毛也。”《汉·郊祀志》:“凫翁杂五采文。”北齐童谣云:“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听声噰噰,道人闻之夜打钟。”

兴化医派著名医家名、字、号趣谈

除赵、魏、张三姓名医之外,当时的“兴化医派”代表人物还有“医术为四周百余里冠”的安丰人陈子嘉,精于幼科的崔良臣(字聘三)、崔亮畴祖孙,人称“痘疹菩萨”善治幼科天花的朱琨(字玉成)等。

此后,“兴化医派”又诞生了陈太羲、魏平荪、姚彝伯、李友竹、成仲黄等众多名医,且一直播泽至今,他们的传人成为兴化中医传承与发展创新的中坚力量。

兴化医派著名医家名、字、号趣谈

陈太羲(1917-1996),名俊寿,字明一,以号太羲行,针灸学家。其母为安丰镇名医龚二先生的三女儿。兴化文史资料显示,龚二先生,讳贤,字小白。

但是,在陈太羲自己写的《重印赵双湖先生前跋》一文中,有“先外祖龚先生小伯,扬名邑之北安丰”等句(印刷文本,非手稿墨迹)。到底是“小白”,还是“小伯”?令人迷惑、不知所从。若是“小伯”,称谓不免尴尬。

一日,闲翻唐诗,忽有张九龄的《咏史》跳入眼帘:“贤哉有小白,雠中有管氏。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据《史记·齐太公世家》:

管仲初事公子纠,曾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立为桓公,听鲍叔牙荐,用管仲为相,遂称霸天下。张九龄在诗中慨叹,像小白(齐桓公)、管仲那样的大度和雄才,不是每一代都能有的。龚二先生,讳贤,字小白,正是出自“贤哉有小白”之诗句。至此恍然大悟,多日之悬疑豁然冰释。

兴化医派著名医家名、字、号趣谈

与赵、魏两姓齐名当时的,还有亦居于东城外的张氏名医。“兴化医派”中张氏名医的第一代为张萼新,字古生,号华亭,是“皖派”官医代表,太平天国战乱时由安徽返回原籍兴化避难,继续行医为业。

清咸丰八年(1858年),兴化城设局留养避祸难民,当时疫病流行,知县延请本城名医诊治。张萼新主动担责,每日到局诊视,并助金赠药,救死无数。

张萼新之子张恩普,字小亭,亦工于医术。清同治九年(1870年),江苏学政林天龄宿疾复发,请张恩普予以诊治,药到而病除,林天龄赠以“技进乎道”四字匾额。

张恩普有弟张炳熙,字咸斋,人称“张咸斋夫子”;张恩普之子张涤珊,与叔张咸斋同为名医。在民国九年(1920年)和十年(1921年),张涤珊因医术卓越,先后被推选为“兴化县医药会”及“兴化县红十字会”首任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