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吳氏兄弟尋根」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高郵吳氏兄弟尋根」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俗話說:“樹高千丈必有根,江河萬里總有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個話題一直困惑著吳朗(守)宏、吳朗(守)明湖濱吳氏兄弟倆多年。1980年左右,兄弟倆利用跑水路運輸船便捷條件,船隻經常往返於上海、蘇州、高郵之間。且影影約約聽祖輩講吳氏祖籍居於蘇州。於是乎兄弟倆走上了尋根問祖之路。先到蘇州閶門尋根,聽當地人講吳氏起源於蘇州吳縣,驚喜的是當吳朗(守)宏、吳朗(守)明兄弟倆到達蘇州吳縣木瀆鎮時,果真打聽到了吳氏後裔。據瞭解在元末明初時,“延陵堂”下設一分支“恆慶堂”,在分出後不久,吳氏後人就被遷移到蘇北地區,字輩:“…大四應從兆,榮克其才朗”。


  按照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注吳是會意字,從口,本意為大聲說話,喧譁。如《詩經﹒周頌﹒絲衣》:“不吳不敖,胡考之休”。


  吳氏姓氏源流有多種版本,較為普遍說法有兩種:一說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大臣吳權之後裔,屬於以氏族名稱或國姓為姓;第二種說法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后裔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並遙尊泰伯為得姓始祖。據史料記載,泰伯仲雍所到達的荊蠻地區,當屬於今天的江蘇太湖流域的無錫、蘇州、浙江一帶,這裡就是吳姓發源地,正統說法傾向於後者。


  吳氏郡望號有:延陵郡、濮陽郡、陳留郡、渤海郡、吳興郡、汝南郡、武昌郡等。吳氏堂號有:延陵堂、至德堂、渤海堂、武昌堂、恆慶堂等。


  吳氏堂聯有:世家第一,至德讓三。延陵望族,適尉名官。延陵世澤,梅里家聲。延陵世澤,恆慶家聲。八閩孝之裔,三讓帝王家。三讓兩家天下,一劍萬事千秋。渤海家風千古興,延陵世澤萬載隆。吳姓是以騶虞為圖騰。


  在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吳姓人口排名第十位,總計2376萬人以上,佔全國總人口的1.78%。截止2019年8月底,江蘇省最新姓氏排名吳姓人口占全省第九位,共計184.9萬人,吳姓人口占江蘇省總人口2.31%。截止2017年底,據高郵相關部門對轄區戶籍人口姓氏的統計核實,全市城鄉居民姓氏總數為390個,戶籍人口總數為84.06萬人,其中,吳姓排名第四位,總人口為34913人,佔高郵全市總人口4.2%。


「高郵吳氏兄弟尋根」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然而,吳氏“恆慶堂”以車邏為主體,分佈於車邏66戶,市區4戶,湖濱4戶,卸甲4戶,共計78戶,人口約350人左右。於19世紀後期,由吳才桂、吳朗嵩、吳才龍、吳朗照、吳朗(守)宏、吳朗(守)明等宗親代表議定建立家譜盛會,譜會一年兩次會期,一會每年農曆二月十二日,另一會每年農曆十月十二日。同時一致商議在原字輩基礎上,再增三十個字輩:林森鶴登松,茂盛定寬廣,忠孝仁義德,龍鳳慶增祥,國盛民安康,福壽萬年長。


  吳氏家人在教育上相當嚴謹,主要體現在家風、族規上面。以明五倫、正名分、教養、冠禮、婚禮、表禮、祭禮、謁祠堂、輸國稅、守法度、存天理、勵節行、懲惡、積德、勤儉、保守、宴會等方面加以嚴格限制,教育子孫謹言慎行如何做人,就是因為這種良好家風,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很多人才。


  公元前十二世紀,建勾吳古國吳泰伯,著名秦朝末期農民起義領袖吳廣,唐朝著名畫家、被譽為“畫聖”吳道子,衝冠一怒為紅顏明末封疆大使吳三桂,祖籍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清朝小說家吳敬梓,有小說《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清朝著名神話小說家、享譽海內外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據相關專家研究考證,日本王室是吳泰伯的後裔,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委員長吳邦國,如今吳氏“恆慶堂”成功創業人士有“揚州伊興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朗武,揚州益園傢俱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朗銀,還有在南通市創業的吳朗華等等。


  500多年來,斗轉星移,彈指一揮間換了幾朝人,江南吳氏後人早已和蘇北當地人民一道和諧相處,親睦聯姻,共建美好家園。但是,不管怎樣,他們仍然不忘初心,眷念故土。


  蘇州吳縣是故鄉,悲痛欲絕閶門場。

  洪武趕散蘇北揚,臻愛純良恆慶堂。



「高郵吳氏兄弟尋根」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此文版權為金大中所有,未經作者同意,切勿轉載!文章配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繫管理員,及時刪除。原創美文徵集: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