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蓟运河的兴衰,曾经为古镇芦台带来千百年的繁荣

宁河区蓟运河的兴衰,曾经为古镇芦台带来千百年的繁荣

蓟运河俗称“大河(大字读上声)”,源于蓟县、京东山区,流经宝坻、玉田,蜿蜒百里东流入海。蓟运河下游南岸即为宁河县城芦台镇。

老家的俗话说:河(单指蓟运河)没底,海没边。蓟运河河深水阔,记忆中从来没有枯水的时候。运河两岸流传着很多神秘动人的故事。千百年来,由于水患不断,传说大河里有许多巨大的鱼精在兴妖作怪。芦台、汉沽一带是蓟运河的下游,这个河段深不见底,据说早年曾经有不少人在河口见过成群的“江猪(大概是海豚、江豚一类的水生动物)”往来游弋。

宁河区蓟运河的兴衰,曾经为古镇芦台带来千百年的繁荣

蓟运河不仅滋养、哺育着两岸的芸芸众生,也是这个流域的重要水运航道。蓟运河曾经为古镇芦台带来千百年的繁荣。芦台地处天津和唐山之间,这里的商业曾经非常发达。旧时人们常说:“金宝坻,银武清,不如芦台一五更”,足见其时古镇芦台之繁荣。

芦台有三条主要街道,其北街位于蓟运河边,这里筑有远近闻名的商埠码头。水位高的季节,蓟运河河面千帆竟逐,百舸争流,河道上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运河岸边,漕运大船尽泊,栉次鳞比,不见首尾;码头上下,南北商贾云集,比肩接踵,川流不息。这个漕运码头为古镇芦台带来了不尽的商机。

宁河区蓟运河的兴衰,曾经为古镇芦台带来千百年的繁荣

蓟运河河道宽阔,流量很大,水位最高的时候,河面几乎与芦台的街面平行。到了雨季行洪的高峰时段,汹涌澎湃的洪水自大河上游倾泻而下,奔腾入海,一时惊涛拍岸,水激浪高,行洪景象极为壮观。此时的大河烟波浩淼,波澜壮阔,河面赫然宽展了许多,一如庄子《秋水》篇所云:“泾流之大,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一眼望去,连对面的村庄也朦胧起来。

宁河区蓟运河的兴衰,曾经为古镇芦台带来千百年的繁荣

到了夏天,蓟运河是男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作为我们的传统竞技项目,每到水面最宽的时候,不少半大小子跑到大河里游泳洗澡。经过一番打赌戗火,我们几个胆壮而又爱逞能的总是光着屁股先行下水,结伴游到运河彼岸。

作为一条运河,蓟运河经两岸人民疏浚而成。在千百年的疏浚过程中,蓟运河的中上游形成了大片滩涂和湿地,这里土地肥沃,盛产芦苇,其“二十四挂苇滩”远近闻名,编织苇席曾是宁河农村的重要手工业之一。

宁河区蓟运河的兴衰,曾经为古镇芦台带来千百年的繁荣

蓟运河下游汇流入海,宽阔的河道水文活跃,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咸淡水交汇的河段还盛产梭鱼、鲈炸儿(鲈鱼)、刀鱼等多种经济鱼类。芦台东南不远处就是入海口,这里每年春夏之交都能形成刀鱼鱼汛。刀鱼学名凤尾鱼,每到这个季节,芦台街面上刀鱼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芦台人喜食海鲜,其中最为垂涎的是“河刀(刀鱼)海快(快鱼)、港(读讲音,即盐池)梭鱼”,在这三大优质鱼类中,刀鱼位居于首位。才入夏上市的新鲜刀鱼颀长白净,如同刚刚打磨过的尖刀,银光闪闪,单尾多有半斤以上,烹而食之,味道极为鲜美,是人们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除了鲫鱼、鲤鱼、黑鱼、鲶鱼和“噘嘴鲢子”,大河还盛产“红眼儿”、黄钻等经济鱼类。黄钻的身子呈流线型,背青腹白、脑袋尖尖,生性十分凶猛,它以捕食各种鱼类为生,生长非常迅速。常见的黄钻多是十来斤重,个头最大的能长到一百多斤,是蓟运河及其附近水域最为强悍的大型经济鱼类。黄钻肉质鲜嫩,非常好吃,但游速极快,很难捕捉。特别是十斤以上的大黄钻,大人们都怕它把自己的网具冲破,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更难望其项背。红眼儿也叫“红眼樽子”,因两眼赤红而得名,它与梭鱼的外观、习性相差无几,最大的红眼儿有半斤以上。红眼儿大概属于宁河的特产,也是当年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

如今,黄钻和红眼儿在老家已经绝迹。作为一个稀有物种,其中红眼儿似乎已经灭绝。出门在外几十年,天南地北去过不少地方,我特别留意过各处鱼类市场,再未见过红眼儿这种鱼。

芦台北街的西端有一条横街,过了这条横街就是皇姑庄。皇姑庄地处蓟运河边,据传,古时这里曾有一户人家与皇家沾亲带故,这个小村因之成名,称为皇姑庄。

横街与皇姑庄相连的,是一座宽约两丈、长约三丈的古桥,人们称之为“西大桥”。西大桥坐落在小河子下游,北去一两百米就是蓟运河。

西大桥是小河子上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记述芦台城镇变迁的一个历史景观。西大桥的墩和桥面均由各种石材打造而成,其设计十分巧妙,工艺也极为精湛。桥边石柱护栏上十八只神态各异的狮子狗,将蓟运河的风光尽收眼底,桥面上被铁瓦车碾出的两道深深的沟痕,镌刻着芦台古镇的千百年沧桑。如今,桥面上被岁月打磨得锃光瓦亮的块块青条石,不知垫进了谁家的宅基地,留在桥边的,只有后来加上去的、残破班驳的两条水泥护台。

宁河区蓟运河的兴衰,曾经为古镇芦台带来千百年的繁荣

踏上蓟运河边,映入眼帘的,已是一派萧屑凄迷的景象。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芦台处于震中地带。这次地震,几乎摧毁了位于震中地带的一切地面建筑,整个芦台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由于城镇规划滞后和人口管理失控,芦台城镇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管理和环卫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多年来,蓟运河河边垃圾堆积成山,排污泵站马达昼夜轰鸣,污水、污物尽倾河中,加之上游截水断流,河水不能实现良性循环,这条大河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勃勃生机。

为了找点旧时的感觉,这些年春天回老家,我常常信步来到蓟运河边。漫步运河防洪堤极目远眺,但见下游数十里河道污水横流,冒出水面的甲烷夹杂着呛人的臭气弥漫升腾。大河上下,水族绝迹,鸥鸟悲鸣,眼前的蓟运河如同百孔千疮的作孽乌龙,横尸旷野、贻害城乡。昔时大河鱼肥水美、浪遏飞舟的诱人景观,如今只能到人们的记忆中去寻找。

2008年以来,蓟运河河水有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