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天子門生,質疑國民黨抓壯丁,棄暗投明成為我軍大校

河南有個息縣(今屬信陽),熟悉歷史的朋友不陌生,“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出了個大美女息夫人,而且更有趣的是,從我的制度史專業來講,縣制是楚國人在春秋時代搞出來的,滅國置縣,周莊王十五年(公元前 682 年),楚國滅亡息國設置息縣,中國有個頭一批“縣”,息縣至今三千多年,沒改名字,堪稱“中國第一縣”。我常說,一部河南地名史,就夠看中國大歷史,看看息縣,不服氣的歡迎來比?不過今天不講古代史,講個息縣人,當時他叫關俊彥,畢業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1期,比黃仁宇高5期,比現在還活著,在鄭州花園口大放厥詞,替蔣介石扒開花園口洗地的郝伯村,也早1期。

黃埔軍校天子門生,質疑國民黨抓壯丁,棄暗投明成為我軍大校

黃埔11期,1934年入校,37年畢業,經過了三年的正規化軍校教育,在黃埔軍校的學生中,算是學制較長,也較正規的一批,7期之前,12期之後,黃埔的學制都不長,最短的黃埔1期只有半年。關俊彥這批,剛畢業就趕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考黃埔,也就是抱著抗日救國投筆從戎的精神,我前面說過,918之後,絕大多數中國青年都抱著一口氣,要抗日,要死戰,只是選擇不同,比如我祖父1935年在河南最北的一個縣,入了我黨;而關俊彥考入黃埔。

1937年10月,關俊彥被分發到中央軍的第八十七師 ,投身到了著名的淞滬會戰,如果照此發展下去,不犧牲在戰場上,日後就是國軍名將的路子了。但是在孝感師管區當中尉排長的一段短暫經歷,讓他從抓壯丁這個角度,重新審視了自己的選擇。所謂師管區,就是個專門徵集、訓練新兵的獨立機構。孝感師管區司令叫雷醒南,管區共轄6個營,負責招募新兵,訓練三個月後,補充進前線部隊。

黃埔軍校天子門生,質疑國民黨抓壯丁,棄暗投明成為我軍大校

關排長髮現:這裡根本招募不來新兵,就四處抓壯丁,用繩子捆著、綁著拉進軍營。孝感師管區訓練的新兵百分之九十都是靠抓壯丁抓來的。壯丁押送到營區,不準離開營房。一個排長管40名新兵,同住在一間大房子裡。排長住門口,好似牢頭監管。按規定逃跑一個新兵,就要處罰排長10塊銀元。新兵白天出操走正步,練習瞄準,天不黑就關進營房,房內放著馬桶,大小便都不得出門。為了防止新兵逃跑,營房外築有圍牆、鐵絲網,由老兵站崗。即使這樣,逃兵的事還是時有發生。抓住就是槍斃,可即便如此,也擋不住逃兵。這一情況,讓關俊彥和他的幾位同學開始思考,抓壯丁對抗戰有益嗎?換言之,抓壯丁的法子,能打贏日本鬼子嗎?

黃埔軍校天子門生,質疑國民黨抓壯丁,棄暗投明成為我軍大校

他們是打過仗,見過血的,更是經過中小學教育和軍校教育出來的,他們有頭腦思考問題,也用眼睛去觀察問題,因此得出結論:面對日軍侵略者的進攻,前方天天與日軍拼殺、流血犧牲,後方對招募來的新兵不僅要進行軍事訓練,更應該對他們進行積極動員,激發他們保家衛國的鬥志。特別是在我軍剛剛取得臺兒莊大捷後,更應該對新兵進行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在他們心中樹立起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黃埔軍校天子門生,質疑國民黨抓壯丁,棄暗投明成為我軍大校

有思想的軍隊,才能打敗比我們強大的侵略者,而且壯丁也是中國人,他們也有一顆愛國之心,如果經過動員、教育,廣大士兵是會主動上前線打日本。但國民黨的軍官們既不會這麼做,更不願下功夫,做深入細緻的思想教育和動員工作,相反從司令到營、連長,一個個醉生夢死,生活腐化。司令部下轄的八大處每天總是兩桌麻將,從早到晚打個不停。雷醒南都40多歲的人了,還娶了一個16歲的小老婆!關俊彥他們由此想到自己在這裡,與其說是帶兵官,不如說是國民黨的獄卒和劊子手,與壯丁為敵,與中國人民為敵。如果說,在淞滬抗戰前線,儘管士兵們奮勇抵抗,但將領指揮無能,損失慘重,令關俊彥,這個剛剛從軍校畢業的年輕軍官對國民黨、蔣介石領導抗戰的能力產生了懷疑的話;

黃埔軍校天子門生,質疑國民黨抓壯丁,棄暗投明成為我軍大校

在孝感師管區的親身經歷,每天看到的都是軍官們無所事事,只知吃喝嫖賭,打麻將,過著醉生夢死般的生活。面對這種種腐敗作風,更讓他對國民黨完全喪失了信心。而關俊彥他們知道,我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剛剛投入抗日戰場,就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這一切使他們深深感到要取得抗戰勝利,靠國民黨是不行的,要打鬼子就得跟著我黨走!於是,經過思考他們選擇了我黨我軍,跑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找到董必武,說要參加八路軍。

黃埔軍校天子門生,質疑國民黨抓壯丁,棄暗投明成為我軍大校

董老告訴這些蔣介石的天子門生,你們可要想好,陝北地方很窮,物質匱乏,生活艱苦。再有去延安要路過西安,那裡有很多國民黨特務,如果被特務抓到會很危險,還有殺頭的可能。可關俊彥他們毅然決然,選了我黨,此後他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軍隊高級指揮員。在人民軍隊裡,關俊彥改名黎原。1951年4月,34歲的黎原擔任一四O師師長,奉命率部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臨津江東西兩岸、西海岸防禦作戰等戰役戰鬥。尤其在同年夏、秋季戰役中,他帶領部隊在4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進行艱鉅的陣地防禦戰,頑強抗擊了美軍10倍於我的火力攻擊,與進攻之敵血戰90多天,打得美軍王牌部隊始終不能前進一步,不僅堅守住了陣地,而且還抓住戰機以果敢的主動進攻將我方陣地向敵方推進了5至20公里,創造了我軍陣地防禦作戰的成功範例,受到志願軍總部和彭德懷司令員的通報表揚。黎原首創的坑道作戰等戰法,在我軍戰史上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

黃埔軍校天子門生,質疑國民黨抓壯丁,棄暗投明成為我軍大校

1955年,黎原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