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缘何控房价20年难以见效?揭开调控背后秘密

一边房价上涨,一边控房价,过去二十年房价调控的结果是涨多跌少。1998年之前的房价一直处于不温不火平稳时期,2%-5%的幅度比较平稳,低于GDP一倍。1998年之后房价逐渐上涨,2002年开始快速上涨,之后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大涨。不管是国九条,还是提头来见的“命令状”,20年期间,房价唯有2008年小跌,其中上涨幅度最高超过20%,说明控房价的效果非常不尽人如意。

谢逸枫:缘何控房价20年难以见效?揭开调控背后秘密

房价不断破新高的历史纪录的同时,控房价的说法与调控政策一直是如影相随,十年十调。由2005年的稳房价到2009年的遏止房价到2016年的稳房价,可谓是表述不断转变。控房价一词来源于2005年、2007年、2009年、2013年、2016年、2019年成为高频率的关键词。缘何中国控房价20年难以见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如何才能够控制房价,一直以来都存在许多争论,房价却在讨论的吵闹声着波动稳定上涨。这几日,控房价一说又被提到观众面前,辩论的高潮盖过一切。譬如黄奇帆谈控房价,禁止房企“背个银行”炒地皮,简单说就是禁止银行给房贷款买土地,房价就会下降。也有经济学家说,开征房地产税取代土地财政。也有经济学家说是转变经济发发展模式,减少房地产依赖性。

谢逸枫:缘何控房价20年难以见效?揭开调控背后秘密

有官方已退休的前辈说,把大城市与市中心的教育、医疗资源统统搬到偏僻区域,房价自然下降。也有极端的专家讲,坚持三年到五年全国人民不买房,房价就会大跌。也有房企代表说,是错误的政策导致房价难控制。也有房地产专家人口不能过于集中、土地供应要加快、资源配置要合理等。也有财经专家说,扩大投资渠道、让人民币不贬值、控制好通货膨胀等。


事实上对于控房价问题,国家层面来看,目前的做法还是趋于短期抑制需求为主,增加供应为次。短期的需求端看,以限购、限贷、限离为主。价格端以限价、限签。交易端以限售为主。供应端以增加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限价住房、经适房为主。资金端以收紧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房企融资,限制保险、基金、信托资金进入房地产。显然,这个控房价的逻辑又回到过去20年。

谢逸枫:缘何控房价20年难以见效?揭开调控背后秘密

长期看,国家层面更多的是通过房住不炒,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确保房价长期平稳健康。关键是长效机制仅仅是一个概念,无法有效控制房价波动,因为平衡不了供需关系。况且长效机制如何建立与实施,没有一个明确的措施,缺乏系统的框架。长效机制本身包括,住房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金融制度、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完善,住房信息、物业评估制、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等。


控房价必须把市场与经济及法律手段相结合,否则会导致供需失去平衡,房价陷入重蹈覆辙的结果,即使控制了地价。如按照黄奇帆控房价的观点,应该使用经济手段,那就是“决不允许‘背个银行’炒地皮”。炒高房子价的主要动力就是炒地皮,控房价决不允许炒地皮。控制地价一个很重要办法就是规定买地的企业必须使用自有资金。任何房产商买土地,批租土地,必须自有资本,而不能后边“背个银行”。

谢逸枫:缘何控房价20年难以见效?揭开调控背后秘密

只要把土地地价控制了,房价不会上去的。你如果后边背一个银行,要100亿元,银行就拿100亿元,要200亿,银行就拿200亿元,那么地王、炒房等现象就来了。一般而言,房价是地价的两倍左右,地价上去了,房价也会上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只要把土地价格控制了,房价就基本稳住了,房价不会涨。老谢赞同,理论上讲控制了土地价格,房价基本稳了。事实上是即使土地价格控制了,房价一样会上涨。


要能控房价成功,长期看需要四个方面努力。其一是长期性的稳定房价机制。首先是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其次是把错误的房地产政策退出市场。最后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不是政策决定。其二是长期的平衡市场供需关系的机制。首先是必须加快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并且必须完成每年的商品住宅用地计划。其次是加快商品房建设,增加市场供应。

谢逸枫:缘何控房价20年难以见效?揭开调控背后秘密

最后是增加商品住宅的供应比例,时形成保障性的限价与经适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租赁住房、商品房的住房制度与供应机制。其三是土地财政退出或者代替土地财政的途径找到,避免高地价或者土地制度、分税制的土地财政经济模式。其四是经济制度、增长模式制度、金融制度的改革,减少过度房地产的拉动模式、负债模式,这才是根本的控房价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