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枪、顶包、背锅,临时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临时工,一个曾经很普通的称呼,却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只因为许多夺人眼球的新闻,特别是一些涉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突发事件,最后被问责的人往往都是“临时工”。

如此惊人的巧合,也难怪会引来网友的阵阵戏谑。

这种现象,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深思。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临时工”已是某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最佳挡箭牌,一辞了之则是他们模式化的危机公关手段。


挡枪、顶包、背锅,临时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怪现象:干坏事的总是临时工

前段时间,一则“苍南党员干部酒后打人”的微博广为流传,引发网友质疑:此人为啥这么牛?

据爆料,苍南县龙港镇云岩办事处纠风办干部林某浑身酒气地到单位,碰见前来办事的吴某,无视办事处主任在场,将其打伤。

挡枪、顶包、背锅,临时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有媒体调查,吴某开了一家自来水厂,是云岩“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业主单位。

这天,他到云岩办事处主任陈文武办公室汇报工作。

林某突然进来,一身酒气地对他说:“你的管道埋到我田里,要挖掉!”说着,林某一个巴掌就挥向吴某……经医生诊断,吴某颈部软组织挫伤、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损伤,需住院治疗。

事后,云岩办事处的官方说法是,打人的林某是办事处的流动人口协管员,属于临时工性质。

在各类政府部门的突发舆情中,总是有“临时工”的身影。

相关部门的意图不难揣摩:“临时工”不是本单位的正式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素质上比较低,业务上不熟练,作风上不稳健,原则上没把握,出了事,情有可原,跟单位撇得“一清二楚”。

难怪有媒体评论员嘲讽,“临时工”已成“高危岗位”。

揭内幕:逃避责任都靠挡箭牌

眼下,某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只要一有人犯事,便声称是临时工所为,尽可能把责任推得干净,然后“一刀切式”的开除,以示彻底划清界限。

前段时间,一段办事女警发飙、拿资料砸群众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江西修水县一居民到派出所为孩子办户口,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办事女警竟然发怒谩骂,将材料砸向这位居民,舆论一片哗然。

事发后,修水县公安局作出决定,辞退当事人蒋某,并称蒋某为聘用人员,非在编警察。

结果一出,网友调侃:临时工真是一块砖,哪里有难哪里搬。

挡枪、顶包、背锅,临时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临时工,原本是一个需要关爱和温暖的“弱势群体”,而今,有些政府部门把他们变成应付舆论的“工具”,甚至作为躲避责任的“挡箭牌”。

专家指出,“临时工”解围之所以屡试不爽,是因为所谓“应对危机”应对的不是公众的指责,而是上级部门的问责。

换句话说,舆论事件中当事单位的恐慌,主要不是怕舆论,而是怕舆论引起上级重视。

新问题:切莫让顶包助长腐败

实际上,不论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那是内部管理的问题,一旦面对群众,其代表的就是政府形象,即便真的是临时工出了问题,难道所在单位就没有责任了?

相关部门应当直接面对,毫不退避,而不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挡枪、顶包、背锅,临时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逐渐消除“临时工事件”对政府公信力的不良影响。

因此,专家建议,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切实改进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方式是最重要的。

“临时工”问题,暴露出相关监督机制的缺失,一是社会力量对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出现“临时工”事件后,新闻媒体很少会继续深入调查,辨明事情真相;二是部门间的监督力度不够,出事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此无动于衷,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拿“临时工”顶包的不良风气。(记者翁浩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