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未來中國經濟最難應對的是養老金的缺口

本報記者張曉迪北京報道

經濟下行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形成共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經濟增長如果要穩住,最終還是要從制度的變革來改變信心、支持創新。短期的一些措施,逆週期當然是必要的,但僅靠短期的政策來穩增長,不僅不可持續,還很危險。

黃益平稱,回顧中國過去取得的成功,歸根到底是改革和開放政策。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儲蓄率較高、宏觀經濟比較穩定,以及人口紅利。

但到2049年時,中國經濟會怎麼樣,黃益平稱,未來30年中國經濟將面臨著挑戰,人口老齡化是其一,養老金的缺口會非常突出。

黃益平稱,一般而言,人口老齡化被認為會造成經濟增長進一步往下的壓力。具體而言,老齡化後,老人的需求會變得相對比較疲軟,消費也會疲軟;勞動力供給可能會減少,退休的人增加了,儲蓄會減少,收入卻不像過去那麼多了,但消費,尤其是養老金的開支都需要增加,這些都是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

那麼如何解決養老金缺口這個問題,黃益平引用同行專家的建議表示,應採取包括延緩退休年齡、增加劃撥國有資產,以及其他一些政策措施。不過黃益平還認為,現在可能要預期的是,當老齡化大幅度上升的時候,很可能會導致稅負增加的可能,而不是降低。

黃益平表示,短期內支持減稅、支持提高財政的效率,但就老齡化本身而言,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口需要撫養,未來社保責任、稅負,都將有可能增加——這是未來老齡化帶給我們的最大挑戰。

黃益平稱,老齡化的另一個挑戰是總體勞動力人口減少,這對經濟增長是一個負面的因素。不過黃益平也指出,當前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有可能替代人。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抵消未來可能要減少1.7億~2.6億左右的勞動人口,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以前人類歷史上沒有遇到過的機會。

與此同時,老齡化還會導致消費疲軟。黃益平稱,老人比年輕人消費得少,對經濟會有往下的壓力。但是中國仍然還有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費大概是農村居民的2~3倍,而中國當前的城市化率大概是56%,意味著如果中國能繼續往前推進城市化,在未來30年雖然老年人口會增加,也許通過城市化所新增加的消費遠遠可以抵消掉人口結構變化對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

“人口結構的變化,即老齡化所帶來的結果可能是一個負面的影響,但城市化效應是非常大的正面的支撐。”黃益平說。

雖然老齡化是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但黃益平也稱,如果中國經濟保持現在的預測態勢,到2030年前後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大部分問題是有可能去應對的。

黃益平表示,到2049年時,中國的人均GDP有可能達到美國的2/3,那個時候中國就是一個世界經濟強國。不過,黃益平也表示,這些都是相對樂觀的預測,前提是當前中國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很多的政策需要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