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的陝西生意如何繼續?

每經記者:香菱 張素書 每經編輯:畢華章

海航的陕西生意如何继续?

四年前,陳小兵來到陝西。

幾番“拉鋸”,其以一手創辦的旅遊公司為籌碼,入股上市公司易食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易食股份亦隨之更名“凱撒旅遊”。

其實無論叫什麼名字,這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穩如泰山——作為海航系在陝西的重要資產,公司自2006年就已被其收入麾下。

然潮起潮落,沒有人可以永遠站在潮頭。

隨著海航系的“賣賣賣”,其在陝西的佈局正急劇收縮——陳小兵一躍成為凱撒旅遊的第一大股東,並晉升公司董事長。

與此同時,海航系在陝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供銷大集,其部分股權亦被列入“賣賣賣”的大名單。

進退之間,海航系在陝西的故事,令人唏噓……

01

海航系最近的一個焦點是,被旗下的供銷大集追討業績補償。

此次“討債”的導火索,要從2015年說起。

當年,海航系旗下的西安民生,向包括海航商控、新合作集團在內的37名交易方發行股份,收購一家名為海南供銷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份,交易價格268多億。

為了給此次交易“保駕護航”,上述37家交易方里,有22家站了出來,給上市公司接下來5年間的淨利都做了一個保證。

如果業績不達標,這22家盈利補償方將會作出相應補償。

後來,西安民生更名供銷大集,經營模式也從區域傳統零售企業,轉型為大型全國性商品流通服務企業。

但是,資本市場的那些事,誰又能真正預料到呢?

2016、2017兩年間,這筆收購的紅利逐漸釋放,大家皆大歡喜。到了2018年,隨著經營乏力與資金緊張,要完成高達22.98億元的扣非淨利已無可能。

僅在這一年,供銷大集旗下百貨就有46家關門。當年扣非淨利12.28億元,與諸位股東的承諾相差甚遠。

今年6月中旬,深交所下發問詢函,督促此事。兩天後,上市公司向上述22位股東發函,要求其為當年的承諾“買單”——補償上市公司股份4.46億股,且返還現金分紅約0.14億元。

半年過去,眼瞅著遲遲不見動靜,深交所看不下去了,於本月上旬再給這22位股東發去關注函,為上市公司“討債”。

但這些股東,如今卻“有苦難言”——其中21名股東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均處於質押或凍結狀態。

非不願,而不能為也。

用供銷大集工作人員的話來說,所有質押股票的股東,應該是出於融資之需。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此前披露的信息,供銷大集今年前三季度虧損逾9000萬元。22位股東今年的業績承諾,大概率也是完不成了……

02

股東們還債難、上市公司經營亦難。而這,只是海航系如今兩難處境下的一個縮影。

在公司盛景期間,海航系四處撒錢,資產可謂遍佈各處。僅在陝西一省,便有兩家上市公司,供銷大集是一家,還有一家名為凱撒旅遊。

這兩家公司的前身皆為陝西本土企業,供銷大集前身為西安民生,凱撒旅遊則為寶商集團。分別於2003年和2006年,隨著海航系的巨輪滾滾而過,兩家上市公司皆被其收入麾下。

先說西安民生(即供銷大集)。

西安民生成立於1959年,擁有60年曆史,是西北商業“老字號”。控股權易主的前十年,雖然攤子不斷鋪大,利潤卻並未見明顯起色。直至2015年,巨資收購海南供銷大集全部股權後,營收直衝百億,最高曾飈至近280億元。

再看寶商集團(即凱撒旅遊)。

寶雞商場集團,由1956年成立的“寶雞市經二路百貨商店”演變而來。1997年寶商集團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成為寶雞乃至陝西商界的驕傲。

那是一代寶雞人的記憶。

然而,上市第十年,寶商集團也易主。

2006年,海航系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股票名稱先後變為易食股份、凱撒旅遊。

當然了,航空大咖陳峰等高管掌舵下,海航系的業務佈局,少不了航空資產。陝西本土的長安航空等,以及落地空港新城的現代物流等,也歸於海航系麾下。

其觸角,已伸向陝西多個領域,一時風頭無兩……

03

只是,時過境遷。

如今,像海航系旗下的海航商業,被供銷大集“追討”業績補償卻面臨股權凍結而束手無策,怎不令人慨嘆。

回想海航系崛起之快,以及那股氣勢,依然歷歷在目。

1993年,海南島房地產崩盤。天涯、海角、爛尾樓,成為三大奇觀。也是這一年,海南島還發生一件大事:海南航空組建。

“一窮二白”,或是海航組建之初的比較貼切的狀態。

但是沒有難倒陳峰。

海航掌門人陳峰,幾乎以一己之力,說服索羅斯投資海航,讓海航有了喘息的機會。

此後二十多年,藉助嫻熟的資本運作,海航系一路“買買買”,滾雪球般快速擴張。

其業務板塊,也從航空運輸業務,拓展至航空、酒店、旅遊、地產、零售、金融、物流等多個業態。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資產規模的持續擴大,往往伴隨著負債高企,由此為資金鍊緊張埋下隱患。前幾年激進擴張的巨頭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壯士斷腕,或者說“瘦身”的,不只是王首富,海航系也走上了這一步。

2011年起的那段時間,海航系曾累計關停並轉一批企業。近兩年出現的資金困局,也讓海航系壓力不小,已先後在各地拋售諸多資產。

在海航系這艘巨輪轉向的背景下,其在陝西的業務和資產被瘦身,似也在情理之中。

只不過,無論是財務投資的主動退出,還是因資金壓力的被動轉讓,相較巔峰時期,海航系在陝資產已“瘦身”許多。

遙想海航系初入陝西市場的氣魄和大手筆,反差著實明顯。

而這一進一退,意味深長……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