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典故——“寒門出貴子”,但隨著社會不斷的變化已經很少有這種說法了,相反的是更多
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更能出“貴子”。但無論如何,我們始終要明白一點,就是這所謂的“貴子”背後是需要家庭教育來支撐的,這一點非常重要的。
寒門的雙胞胎學霸
出自寒門的雙胞胎學霸,在這一段時間裡面關於這兩位雙胞胎的事蹟被很多媒體平臺相繼報道,畢竟這樣的事件還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在人民網上面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雙胞胎保送北大、中科院博士,接力幫媽媽在工地打工......》
在這篇文章的裡面兩個主人公的名字叫李國平和李國安,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兩個同時考取了東南大學物理學院物理專業。
就在今年,兄弟倆一個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五年直博;另一個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碩博連讀。
兩位這麼厲害的學霸兄弟一到假期就會回去幫自己的母親打工,一個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養育了兩個這樣的學霸,而且還非常的孝順,網友們紛紛為他們的行為點贊。
但這樣一個勵志的一個故事,卻反應出3個教育觀
一、在現實生活中比拼爹更可怕的,是當爹的從來不拼
在現代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說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沒有錯的,但這邊所說的拼並不是“比拼”而是“拼搏”。
李國平和李國安的爸爸媽媽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成了下崗員工,一家四口住在一間30平米的宿舍裡面,一住就是16年。
可是他們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困境,而選擇退縮,而是非常積極的去面對往後的生活。
為了養家餬口,李爸爸就選擇去開出租車,每天在路上奔波將近10個小時。
李媽媽為了能夠幫家裡人減輕一點負擔每天不僅要照顧孩子和做家務,還在僅有的一點空閒時間出去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不過李爸和李媽這樣辛苦的勞作卻沒有半分的怨言,這樣也讓這兩位兄弟在學習上面不斷地拼搏,也更有上進心。
至於兩位學霸兄弟在假期期間去幫媽媽打工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能親身體驗媽媽的辛苦付出。
有句老話叫做“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想要讓自己孩子成為理想中的孩子,首先父母就要成為優秀的父母。
我老家旁邊有一家這樣的鄰居,他父母原本都是有固定工作的,但因為在年齡上偏大,所以被下崗了。
原本這位爸爸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爸爸,但在下崗之後卻開始慢慢產生了變化,漸漸地這位爸爸不再像以前一般慈祥,很多時候會將一些不好的情緒發到自己的孩子和老婆身上,而這位媽媽面對這樣的情況也是非常的無奈。
慢慢的自己的孩子也被影響到了,因為這位鄰居爸爸改變他之前所有的仁慈,變成了一個愛賭博而且還極為懶惰的一位爸爸。
而他的孩子也受到影響,打架逃學成了家常便飯。變成這樣也只是因為他一味地抱怨生活的不公,孩子們沒出息,但從沒關心過孩子的學業。
一般在人們眼中一個家庭條件不怎麼樣的家庭更應該做的是要積極向上,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在很多時候寒門並非積極上進,他們會覺得越窮越理所當然。
想想看當你在抱怨為什麼自己家裡這麼倒黴的時候,別人家裡的父母卻在工地上面拼死拼活,在加著班,而你還很悠閒的打著麻將……
這是自身的原因怪不了任何人。越是拼搏過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只有讓孩子明白父母奮鬥時候的不容易,孩子才能夠真正的出人頭地。
二、比沒有文化更可怕的是,父母看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記者在採訪這兩位學霸兄弟的時候都有問到一個問題,問他們曾經的偶像是誰?
兩兄弟一同說到是自己的父親,這個回答讓記者有點意外,但是通過了解之後才發現這樣的一位爸爸確實值得讓人作為偶像來對待。
這兩兄弟說“從小到大,爸爸給我們送的禮物最多的就是書籍”,他也經常性的跟我們講很多的故事,有時候還會吟詩給我們聽。
其實這兩位學霸的父親只有高中學歷,平常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而且李爸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經常用一些故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或者是與自己的孩子分享這些故事。
甚至在李爸爸開車開了一天的時候還一樣選擇陪孩子讀一會書。古人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是最低門檻的高貴。
比沒有文化更可怕的是,父母看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我老家那邊是一個比較落後的村莊,大人們經常覺得“讀書無用”,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生意。所以每每都會聽到大人圍在一堆說“看看那個誰誰誰,也沒讀過幾年書,現在也是一個老闆了”
將這種“讀書無用”掛在嘴邊,把沒有知識文化而獲得成功的小概率事件當做人生定理。雖然這樣是沒有問題的,但這種思想是不應該有的。
喬治·馬丁在《權力的遊戲》中寫道:“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
只有在教育上面重視的父母,才能夠真正的明白孩子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三、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心態”
這家人在孩子讀書的時候就想要換一個好一點的房子,但是怕孩子在上學的時候會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所以最終沒有買,因為想要給孩子多買一些書籍。一直到孩子們學業有成之後才東拼西湊的買了房。
現在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其實真正讓孩子出人頭地,又樹立處處難關的很多時候是自己的父母。
2009年,導演鄭瓊花了六年時間,跟拍了國內三個不同家境的孩子,用一部《出路》震撼了整個教育界。
其中有兩個是比較貧困的家庭,一位叫馬百娟;他的父親覺得“女孩子長大後只要嫁人生娃的,讀太多書也沒有用,最後還是要帶孩子”。
其實馬百娟是想要上北京大學的,但迫於無奈最後16歲就嫁人了,沒有了其他的出路。
第二位袁佳的父母因為沒有文化在城市裡面打工受了很多委屈。臨終前說“爬著也要供孩子上學。”之後袁佳買房買車,人生過得非常不錯。
作家埃德加·布萊索曾說:“如果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他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
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長遠。
在去年暑假一位家境貧困的小女孩王心儀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大,在網上寫了一篇《感謝貧窮》看哭了很多的網友。
但仔細看過的朋友應該都能夠明白,她感謝的並非是貧困,而是自己在那樣的環境下,依然堅持讓她讀書的媽媽。
王心怡說,是媽媽的言傳身教,讓她明白:貧窮有兩種寓意,一種是物質上面的貧窮,一種是精神的極度豐盈,她自己選擇了後者;感謝貧窮,讓她相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可以改變命運。
寒門與非寒門的最大區別,不在於財富多寡,而在於為人父母者的價值觀。
今天還有相對公平的高考,還有相對公平的社會競爭機制,對於普通人來說將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是絕對沒有錯的。
為人父母應該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要懂得為孩子做一個很好的榜樣。
育兒,先育己;家教,先自教。
你是什麼樣,就決定孩子是什麼樣的。不要讓孩子的未來因為你的見識和懶惰,從而毀掉了自己的一生。
閱讀更多 媽媽補習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