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據中汽協發佈的最新產銷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9.6%和4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3%和54.4%。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自6月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之後,新能源汽車銷量在7月開始,已經出現連續5個月銷量下跌,且降幅呈遞增態勢,分別達4.7%、15.8%、34.2%、45.6%、43.7%。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年初,中汽協曾預測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60萬輛。而後,在補貼退坡等政策的影響下,中汽協將160萬輛的銷量目標縮減至了150萬輛。但截止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完成率不達70%,銷量目標進一步縮水已是板上釘釘。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相反,與新能源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1月整體車市卻有明顯回暖跡象。因此,轉型與蛻變更加成為新能源汽車全行業的共識。

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新能源汽車市場從連年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中,變為如今轉變與蛻變的階段,並不是什麼好消息。但是,壞消息不僅無比,傳統車企,尤其是合資品牌紛紛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才是造車新勢力面前的一座“大山”。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回顧以往,新能源尤其是純電動汽車,被國內市場視做可以幫助中國品牌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進而催生了一大批造車新勢力的出現。在傳統車企還未重視新能源汽車之時,搶佔佈局的造車新勢力確實擁有先發優勢。如今,這種先發優勢在實力強勁的傳統車企面前也逐漸式微。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以蔚來汽車為例,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發展最好的車企,蔚來也經歷著持續虧損、融資難、裁員等問題,已經成為蔚來汽車必須解決的頑疾。

造車新勢力正為融資陰影籠罩的同時,12月3日,長安新能源卻成功融資28.4億元,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發展到如今這個階段,資本市場已經逐漸發現傳統車企的固有優勢。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當然,蔚來也不全然都是壞消息。

10月份,蔚來ES6以2203輛的銷量,奪得了國內豪華純電動SUV銷量桂冠,擊敗奧迪e-tron、Model X、捷豹I-PACE等車型。即便將2203輛的銷量放到豪華中型SUV市場,ES6也取得了排名第9的好成績。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此外,從產品上看,蔚來產品的平均售價已高達40萬左右。換句話說,蔚來已經成功樹立起了豪華品牌的定位,對於中國品牌而言,做到這種程度已實屬不易。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近年來,合資品牌紛紛宣佈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

10月31日,大眾汽車揭幕了全新的品牌標識,並宣佈將全面實現電動化,野心不可謂不大。其中,面向中國的首款純電動ID.車型——ID.初見,也將於12個月後開始量產,而兩廂車型ID.3也將由上汽大眾國產。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此外,凱迪拉克也已宣佈,旗下車型將在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並計劃在2022年推出一款針對中國市場的純電動緊湊型SUV。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從11月的新能源銷量榜單中看,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行動已初具成效。

11月,寶馬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17,480輛,同比增長18.4%,其中,寶馬5系PHEV仍舊是寶馬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型。根據寶馬此前公佈的計劃,到2021年,寶馬在歐洲銷售的汽車中有四分之一將實現電動化,屆時,寶馬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將達到100萬輛。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除開合資品牌,吉利在11月新能源銷量也取得14,135輛的成績,環比增長37%。其中,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中帝豪EV、星越、嘉際和幾何A佔總銷量約66%。

合資品牌新能源銷量普漲,後發之勢能否切斷“彎道超車”之路

幾年前,造車新勢力喧囂異常。如今,也躲不過“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新能源汽車逐漸迴歸理性,合資品牌紛紛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種種跡象無不表明,造車新勢力想要實現“彎道超車”的路,只會越走越窄,而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也已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