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司马狂/文

徽州多山,然在丛山中,又属歙县水南的长陔岭最是险峻。因为这份险峻,长陔岭形成属于自己的特殊生态,此间出产之物,比起岭外来,那质量上确实强上许多。乡间的文人雅士整理过后,遴选出箬叶、笋干、山芋枣三者,谓之“长陔三宝”。这三样称为长陔三宝,是在《歙县志》有记载的,但坊间又有各种不同版本的三宝说,火腿、豆腐衣、茶叶三者经常替代掉箬叶。今天我们说的就是这三宝中的,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深秋是收获的时节,长陔肥沃的土地上,山芋藤碧油油的。明眼人,看着藤的粗壮,就能知晓底下蕴藏着的山芋绝对是个大且甜。镰刀割下山芋藤,连枝带叶一股脑儿全部捆扎好,那是家中饲养的土猪,最是喜爱不过的美食。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抱着一大捆的山芋藤,扔进猪食糟里面,看着肥猪发出哼哧哼哧的响声,吧嗒吧嗒吃得异常欢快。山芋这东西,容易种植,不需要怎么打理,从果实到枝叶都能食用,真的是活人无数啊。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割完山芋藤的田地,光秃秃的。真正的宝藏还藏在地底下,如同白居易在《琵琶行》写的琵琶女一般“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不肯显露出自己的真面目来。老农挥起锄头,一锄头下去,嵌入土层,一使劲,掀起一片土,顺势一提,一个个硕大的山芋,就这么显出身形来。孩提时代,随着父母一起去挖山芋,我的锄头总是不知轻重,一锄头下去,带起来的通常是半个山芋。每每见此情形,母亲总是会埋怨我一番。后来才知晓,这一锄头下去,真的是力道要恰到好处,这就是农人的经验,没有旁的法子能够速成的。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挖回来的山芋,就着村口潺潺而过的溪流,冲洗干净。土灶台上烧水,搁上蒸格,把山野间最是充满泥土芬芳的山芋,置于其中,利用水蒸气的热能蒸熟。木柴入灶膛,只消时不时添上几根木柴就行,不需要认真注意火候的大小。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央着父母,往炉灶里塞一两个山芋,用火烤山芋来吃。后来,年岁稍长,不满足于在家里烤山芋。总有一群小伙伴,跑到山上,自己搭个简易的“锅锅窑”,从地里刨几个山芋,点上茅草等物,专门烤山芋来吃。那烤熟的山芋,甫一入手,就烫得嗷嗷直叫,拼命在双手之间来回颠簸。稍微冷却一些,便强行剥开黑漆漆的山芋皮,大快朵颐。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煮好的山芋,趁热剥掉外面的那层皮,削掉跟山芋皮紧密相连的那部分果肉,再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而后捏成扁扁的形状。这是长陔人做山芋枣特有的流程,其他地方的山芋干,大多保持切下来时候的本状。唯有此间的人们,还会添上捏形的步骤,所以长陔出产的山芋干才能被称为“山芋枣”。那边,煮山芋的灶膛里,把火退掉,残余的木炭,放入炭盆里。炭盆搁在竹子编制的焙兜里,绵延不绝地提供着恰如其分的温度。捏过的山芋,整齐地码在焙兜上,静静等待着炭火将它们的水分烘焙殆尽。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但凡美食,大抵都是时间的产物,这长陔山芋枣也是如此。置于焙兜里的山芋,需要足足两天一夜的时间来脱水。这个过程中,炭盆里的木炭得时刻保持固定的温度,高不得也低不得。时不时的,还得给山芋翻个身子,让山芋的每一寸地方都能享受到炭火的滋润。夜里,亦需起夜。比起阳光晒出来的山芋枣,炭火烘焙的山芋枣更有嚼劲,也更有山芋本身的香味,而耗费的时间和人的精力也就更多一些。如今,尚能坚持纯手工制作,炭火烘焙的山芋枣,越来越少,能吃到,都是一种缘分。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烘焙的时间愈久,山芋枣就愈硬。咬下去的第一口,你会觉着硬得令人难受。可当那山芋枣逐渐被口腔中的涎水浸润,慢慢软化下来后,山芋独有的香味在唇齿间逐渐蔓延开来,你会觉着那真是大自然的绝佳馈赠。两口以后,再去咬山芋枣,不再如最初那般的硬邦邦,也不晓得是山芋枣氧化变软了,还是我们自身在这一番咀嚼中,增强了牙齿的力量。总之,长陔山芋枣有一种魅力,会令你吃完一块接着想第二块,一时半会真的抑制不住自己贪吃的欲念……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舌尖上的徽州(84)长陔三宝之山芋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