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产业变局,大基金减持

12月20日晚,几家知名的芯片公司几乎同时发布了公告,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大基金持股。


国科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拟减持不超1%股权,持股15.63%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1%。

汇顶科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拟减持不超1%股份,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计划自2020年1月14日起至4月10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456万股,拟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截至目前,大基金持有公司6.63%股份。

兆易创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拟减持不超1%股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拟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即321万股。

初看起来,大基金要跑路的节奏,这几家公司出问题了吗?

仔细看看,都是减持不足1%,这个比例不像是跑路。

其实是因为大基金在A股的投资赚了不少,这是大大超出表哥预计的。截止2019年12月,浮盈超过250亿,开始套现一部分利润,筹备二期了。


一、大基金操盘记


说起大基金,必须感谢中国的烟民。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支起了中国的芯片产业。

为什么这么说?

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宣告成立,其最大股东是财政部和国开金融,第三大股东便是烟草总公司。

另外,移动、联通等公司也有少量入股。

2019年末,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回头看当年的这个决策,不得不拍着大腿叫好。

为什么不直接向芯片企业发放补贴,而是通过大基金参股扶持?

表哥认为,一方面直接的补贴很难认定金额,有滋生腐败的风险;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将来,这些芯片企业一旦养肥了,就可以放出去咬人了。在WTO的游戏规则里,不能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否则会被判定倾销。


所以大基金的形式是一家投资公司,投资的方向也非常具有导向性:缺什么,投什么。


芯片产业变局,大基金减持

据2019年三季报披露,共有18家A股上市公司被大基金入股,绝大多数为第三、四大股东。大基金不谋求控制权,个别公司如长电科技因为特殊情况导致第一大股东为大基金,大基金也不干预公司的正常经营。

除了协助芯片公司融资,大基金还操盘了著名的“蛇吞象”案例:协助长电科技并购新加坡的星科金朋,让长电科技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封测厂家。

不过,这起并购也给长电带来了巨大的代价,公司初创人退出,中芯国际接盘。但是,站在更高的层面看,这是个有利于大局的结果。整合了上下游产业链,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中芯国际的竞争力。

需要注意一点,在关注大基金的同时,不要忽视紫光系。大基金规模超过千亿,而紫光系自己就撬动数千亿的资金。大基金和紫光集团也有合作,因为不是直接投资紫光系上市公司,所以公开数据比较难找到。

在大基金功成名就之后,后续怎么玩引起了业界关注。


于是消息来了。


二、大基金二期,在路上


据报道,第二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在10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41.5亿元,比第一期的1387.2亿元高出一半多,这次投资重点是半导体装备及材料行业。


其一,首期基金主要完成产业布局,二期基金将持续关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

其二,持续推进装备与半导体制造、封测企业的协同,为本土装备材料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芯片产业变局,大基金减持

资料来源:iFind金融客户端,整理:诗与星空


从产业链来看,大基金二期钱更多、投资也更有倾向性。大基金二期除了会关注5G、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之外,重点还会投资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包括各种光刻机、蚀刻机、大硅片、光刻胶等等。


传说中的光刻机,有望突破了吗?

芯片产业变局,大基金减持


随着摩尔定律的逐渐失效,芯片制造业接近了物理极限,一方面需要设备厂商投入更大的资金去研发新品;另一方面,给了中国芯片设备商一个绝佳的追随机会。对手跑得慢,你才有机会跟上。


在摩尔定律时代,花几年研发的芯片技术,刚投产就落后十年。如今像景嘉微、龙芯等通用芯片,性能落后不算太多;而寒武纪、麒麟等特定领域的芯片,甚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虽然光刻机是芯片产业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搞定(荷兰ASML是多国顶级芯片企业合作的结晶),但对于中国来说,为了自主可控,有必要也有能力在这个领域发起强劲的冲击。


提个醒,ASML虽贵,但芯片设备市场空间来看,销售额占比最大的不是光刻机,而是刻蚀机。


芯片产业变局,大基金减持


好在中国的刻蚀机并不是太落后,中微半导体和华峰测控算是国内龙头企业,二者均在科创板上市。


光刻机有什么自主可控的消息吗?


也有。


据媒体报道,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甘棕松团队,已成功研发出9nm工艺制程的光刻机。与传统光刻机不同的是,此次的国产光刻机利用二束激光突破了光束衍射极限的限制,刻出了最小9nm线宽的线段,这也是独有的技术,也拥有自主产权。


虽然这台光刻机距离大规模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要感谢摩尔定律失效,还有足够的时间迎头赶上。

也许用了不久,中国就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顶级光刻机了。

再回头说大基金减持的事,表哥掐指算了算,比例极低,对于投资标的来说压根没啥影响,大概是套现十几个亿补贴二期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