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買房到底是買毛坯好,還是精裝修好,相信大多數購房者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其中買毛坯的話,後期裝修又要花一筆錢,還要浪費時間監管;買精裝修的話,交房以後購置些傢俱,就能拎包入住,方便省事不少,但就是房價高,裝修沒亮點。買房是毛坯好還是精裝修的好?我來總結一下,否則又要吃虧了。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毛坯房”用大白話講就是內部啥裝修也沒有的房子,所有的裝修都要有你來完成。雖然很麻煩,但可發揮的空間很大,而且所有的工程都可以在你的掌控這下完成,而且這樣的房子相對於精裝房子,同等條件下價格會更實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如果你手頭購房資金不怎麼寬裕,毛坯房是個不錯的選擇;裝修風格自己定 如果你追求個性化、風格化、毛坯房收房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確定裝修風格和個性展示。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即使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投資性買房,要麼是提前買好學區房、要麼提前給子女準備好婚房、要麼買下擱那裡等升值,所以毛坯房還是蠻適合這類群體的。

既然毛坯房性價比高,也有更好的拓展空間,那為什麼不都去買毛坯房?為什麼國家卻引導精裝房交付呢?好,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

一、野蠻裝修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這些場景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見過,業主無限制的對空間的奢想,沒有建築學基本知識的裝修工人,把房子拆得你懷疑人生。試想,如果一棟30層的高樓,一半業主都採取這樣的野蠻裝修,恰好你也在其中,你還敢讓你的家人身處其中嗎?

二、樓面荷載

我們綜合各種建築做法的容重平均近似值20KN/m³,我們一般樓面厚度有90mm/100mm/110mm,吊頂或抹灰取最大值0.5KN/㎡,我們取平均值100mm厚度的樓面來計算一下100㎡的房子樓面的活荷載。

0.1m(100mm)*20KN/m³+0.5KN/㎡=2.5KN/㎡(250KG/㎡)

250KG/㎡*100㎡=25000KG/1000KG/T=25T

100㎡的房子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小三室兩廳的房子,硬裝所有材料15T~20T,傢俬+傢俱用品在3T~5T左右,簡單裝修已經踩在承重的紅線了。如果是土豪還會大量使用密度高的大理石作為牆地面材料,浴室使用浴缸等,這勢必會嚴重超出設計的理論值,大大減少建築的使用年限,如果是小開發商偷工減料的話,情況更加糟糕。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對於各家各戶自裝時某些業主毫無節制地增加裝修的工作量和工作面,開發商統一規劃安排的精裝房可以完美製約了樓面超載問題,有效地保證了建築的許可年限。

三、噪音擾民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毛坯交付小區,裝修週期可以從交付之日起十年甚至更長。

剛需業主基本會早早規劃,拿到鑰匙就動工裝修了,早裝早搬嘛。可是你搬進去了,後面這幾年,月月有人開工,天天有人裝修,上面30層在鑽孔,一樓房子裡都在嗡嗡響。很多人不堪其擾,乾脆搬離新房。

這一點,精裝房的優勢就更明顯了,精裝房後期升級也主要體現在軟裝這塊,高分貝的噪音幾乎沒有,甚至連陽臺封鋁合金窗戶物業都有統一要求。

四、開發商利益最大化

國家引導精裝交付,開發商求之不得。為啥呢?為利唄。

開發商一般收取業主裝修費2000元/㎡~4000元/㎡不等,可是實際成本是多少呢?筆者做過生死不進某開發商的精裝房,490元/㎡的承包價格,而他們收取業主的是2500元/㎡,100㎡的房子,這部分的利潤就有20萬元。

另外、另外、另外,重點來了:你買100㎡的電梯房,戶內面積在75㎡左右,這部分又被他們黑掉6.25萬,如此高的利潤,開發商能不樂意嗎?其次,精裝房也是開發商和地方房地產調控政策博弈的工具。有些地方政府出臺了商品房最高售價限制政策,開發商怎麼辦?周邊房價3萬一平米,你讓我只能賣2萬,可以。業主要買,我2萬賣給你,但我得收你1萬一平米的裝修費,你不肯,不好意思房子賣完了。消費者對此能有啥辦法?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說完了精裝房的優勢,再來說說精裝房的弊端,也就是市面上爭議頗多的焦點。

一、風格單一

目前主流的開發商對自己開發的精裝都有較為明顯的風格定位。HD簡歐、WK臺式風格、BGY簡中......他們不是一個戶型一種風格,他們是一個小區一個風格,或者可以誇張地說是全國都一種風格。好在是簡字當道,後期留給業主無限升級的空間。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二、施工質量差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老祖宗留下的話肯定沒有錯。精裝房施工單位的利潤都以“元”為單位的,稍不留神就會把身家搭進去。在此前提下,缺少職業道德的承包商難免會鋌而走險地偷工減料。當然,絕大多數的開發商都有獨立的質控部門,也算比較敬業。對原則問題抓得比較嚴格。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三、材料差

這也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問題。很多業主認為開發商提供的地板就i是十幾塊錢一個平方、瓷磚幾塊錢一片等等。其實接觸下來,個人覺得真沒有那麼差。

開發商材料定牌基本上都是主流的一線品牌,但價格確實低。雖然都是常規低端產品,並非材料差,而是開發商有能壓低價還逼迫廠商就範的實力,一個開發商一年對單一材料的採購都是幾千萬起步,上幾十億的比比皆是。

比如我們常見的瓷磚,任何廠家的瓷磚出廠價都不會超過一折,通過代理商、分銷商、經銷商後才會將成本做高,從而影響最終的售價。如果面對開發商如此鉅額的訂單,哪個品牌不心動呀?畢竟經商商看重的是資金回籠和利潤率,而廠家在意的是市場佔有率。

到底是毛坯房,還是買精裝房?聽我告訴你

針對上訴三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下面幾點入手整改:

一、開發商應針對同一戶型設計出3~5種風格得設計圖紙,並做出預算。購房者在選房得同時確定自己鐘意的裝修風格。雖然實際操作的時候有點繁瑣,但跟購房者的滿意度相比,這些重要嗎?

二、政府建築監管職能部門應強推精裝驗收政策。現在好多都是毛坯驗收,所以後期的裝修質量都是開發商一家說了算。推行精裝房驗收標準,在開發商自己的質量監管之後又打上一道保險,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偷工減料的屢屢發生,最起碼不會肆無忌憚。

三、開發商在報價的同時,應將報價依據的材料品牌規格寫入到合同裡去,這樣可以讓購房者明明白白消費。同時,施工期間應主動邀請業主代表不定期的現場巡檢。

房地產的每一項改革都關係著絕大數老百姓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也關係著行業上下游從業者的命運。因此,我們希望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慮後的堅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