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經典影視劇改編,向來是影視劇導演在創新艱難時常用的套路。

但如何做到經典影視劇改編符合國情,做到全方位的本土化是所有創作者都頭疼的事情;畢竟毀經典的改編,我們見過不少。

而改編得當、本土化合理,則會重新賦予經典生機與活力。

不得不說《誤殺》太精彩,跳出了國產改編電影落入窠臼的藩籬。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1, 誤殺?也是一場人性的屠戮

高中女生平平(許文姍 飾)生在一個普通的中產家庭,父親李維傑(肖央 飾)沒什麼文化,是個修網線的,為人善良;母親阿玉(譚卓 飾)是個家庭主婦,溫柔又怯懦;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

一家人在泰國打拼多年,雖無富貴,卻也安穩無虞。

然而一次夏令營,改變了這個家庭的命運。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平平在學校組織的夏令營中遭遇壞男生素察(邊天揚 飾)侵犯,並被拍攝下視頻;素察憑藉視頻想要逼迫平平就範,在反抗中平平失手打死了素察。

正當防衛?是的!報警?不可能!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素察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而是當地警署督察長拉韞(陳沖 飾)的兒子,父親還是政要候選人,在當地有一定的威望。

在當地的社會環境,也並不是什麼朗朗乾坤、河清海宴,而是被當權者隻手遮天。李維傑一家親眼目睹著這個小鎮上的法制混亂,和被各種權力交織碾壓的公平正義的缺失。

很顯然,這場“誤殺”,不會是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只會被認為蓄意謀害,他們一家人會被戕害致死一條後果。

因為這場青少年犯罪引發的“誤殺”,將兩個完全不會有任何交集的家庭牽扯到一起,

一個活生生的人憑空消失,父母怎會善罷甘休,尤其是母親還是殺伐果決的警署長官,自然要調動一切資源來查詢自己下落不明的兒子。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沒有什麼文化的李維傑是個超級電影迷,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可能真的存在完美犯罪,只要處理得當就可以粉飾案件。李維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不得不將這場“誤殺”和自家撇清關係,試圖掩蓋這場犯罪事件。

多年浸淫在犯罪第一現場的拉韞怎麼可能輕易放過這個殺害自己兒子的犯罪嫌疑人,於是濫用職權逼迫李維傑一家人,準備屈打成招。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一場被掩蓋的“誤殺”,牽扯出了更多的“屠戮”——

喪子的拉韞,失去了常人的理智,如同惡魔般,不斷地用強權逼迫李維傑一家人,甚至連幾歲的孩童都慘遭毒手。

而李維傑運用電影中的蒙太奇方式,轉嫁到現實生活中來,他們製造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通過對事件的平移和強調,利用旁人對時間的不確定性和下意識地反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助他們一家人做偽證。

剛開始素察的死亡,真的是一場誤殺;而後,不管是拉韞的強權,還是李維傑的反抗,都是人性的一次屠戮。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一步錯步步錯,用謊言去掩蓋謊言,結果呢?

本就不安定的小城,藉由這次事件,發生了多次動亂:店鋪被打劫,街道被焚燬,無辜人員被毆打……

這還真的是“誤殺”嗎?

2, 救贖?也是一次靈魂的考驗

在電影開始不久,李維傑第一次為家人祈福佈施、捐獻財物的時候,大師欣然接受並給予祝福。

但在“誤殺”事件發後,當他想再次祈求神靈保佑時,僧侶拒絕了他的佈施。因為神佛有靈,可以保佑無辜的普通人,卻不會為有罪者包庇罪惡。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或許你會說,佛家不是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麼;是的,但是李維傑手下的屠刀放下了,心裡的罪惡之花一直在綻放。所謂的救贖,是心靈的淨化;很顯然,彼時的李維傑並沒有放下罪惡的執念,哪怕是出自於對家人的保護。

在第二次佈施時,大師說出的那句“無相佈施,才能無限功德”,無疑是對李維傑的一記當頭棒喝,這也是虔誠信徒李維傑“自贖”的外部助推力量。

片子的結尾是偉光正:李維傑選擇了自首,向世人坦白一切。是為了過審麼?也不是。信仰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要堅定和偉大。

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有句永恆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李維傑在寺廟向拉韞夫婦坦白整個事件的時候,恍惚間他看到了一隻活蹦亂跳的白羊。

那條無辜的鮮活的生命,被強權一槍致命;在開館找屍的時候,呈現出白羊的屍體又是多麼的諷刺;最終真相大白,白羊也得以重生,往生極樂。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誤殺》的英文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譯為“沒有牧羊人的羊”,出自《聖經》意為“烏合之眾”,芸芸眾生,恆河沙數,不過一介螻蟻,真正的宗教徒所追求的不是個人的明智識,而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才是真正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之所以為人,還不是因為人身上有不滅的靈魂嗎?如果李維傑真的選擇誓死保守這個秘密,他和施暴的素察有何區別呢?

3,生而為人,總有不得已也會仰望星空

在電影《誤殺》中,李維傑沒有什麼文化,卻酷愛電影,一年觀影多達800多部,可以說是骨灰級影迷。他的完美犯罪案件的想法也都源自於電影。

電影《誤殺》本身也向多部電影致敬,包括但不僅限於《活埋》、《七宗罪》、《白夜行》、《狩獵》、《貓鼠遊戲》、《控方證人》、《蒙太奇》,以及開頭結尾致敬的《肖申克的救贖》等等。

在這些電影中,犯罪手段是表象,真正內裡的核心東西是做人的道理。

《誤殺》:只有骨灰級影迷才能看懂的這些扎心真相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說過:“沒有哪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像電影那樣,超越一般感覺,直接觸及我們的情感,深入我們的靈魂。”

電影具有娛樂功能、審美功能、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實現這些功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寓教育於娛樂,寓教育於審美。一部好的電影,始終不可忘記對人的終極關懷,仍然不可忽視其教育作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