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农村大妈住土窑洞,蒸7笼“开口笑”馍馍,看看是啥样子


这是在山西晋南一山村,73岁的陈妈妈给儿女蒸的不同样式的馍馍,花卷、包子、馍馍,样样齐全。大妈有四女一儿,每到双休日前一天,她和老公就开始忙碌了,从大清早就开始和面,发面,摘菜,整理干花椒叶,柴火,快到中午时分,塔笼节,烧火,开始蒸馍,至到下午五点多才能忙呼完,大妈说明天孩子要回来,几个孩子多年了,就喜欢吃她蒸的馍馍,儿女也说不清啥原因。

大妈自从孩子们离开她俩参加工作,她多年已形成习惯了,每逢周末是她和老伴最忙碌也是最开心的时刻,“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古语,对大妈来说就是“儿行千里母惦记”最恰当不过了,大妈经常背着院子里长的青菜,垫着花椒和香油的花卷步行5、6里山路,再倒三次车去城里看望儿子和女儿,大妈说:“把家里吃的送给儿女,心里舒坦”。

大妈穿的上衣上千元,那是女儿给妈妈买的,粗心的女儿不知妈妈穿衣尺才,卖大总比卖小好,这下让大妈有事做了,她用缝纫机修改衣服,乐的妈妈直“埋怨”女儿浪费钱:“庄稼户人穿这么好有啥用,穿啥还不一样呀?”“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我这女儿是我的贴心大棉袄。”大妈开心道。


虽然妈妈嘴上“埋怨”,心里乐的美滋滋,“我牵挂儿女,儿女掂记着我。娃在外忙,我给能吃上我种的菜、蒸的馍,我心里服坦,咱在家没事,给孩子蒸的馍馍总得变个花样,包子、花卷、镆镆谁爱吃啥就吃啥,走的时候再带上”。

大妈说,这是她结婚的时候婆家给买的,50年代物资匮乏,这是通过熟人凭票购买的,公公走了几十里山路用担子挑回来的,那时候不像现在村村通公路,公公来回走了整整一天,这台缝纫机可是家里的大功臣了,家里老老小小的穿戴全靠它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用着还提好的,这是台“蝴蝶牌”缝纫机,想必年轻人都不认识了吧?

大妈蒸的包子, 包子馅是院子里种的青菜,红萝卜、白萝卜、韭菜、粉条,大妈说,由于面发的有点过,包子和馍馍全部都“张口”了,看着难看吃着好吃。“您蒸的馍馍都是开口'笑',这真是'笑'迎儿女回家的”摄影师羡慕道,有妈真好,有妈就有回家路。


大妈蒸的花卷,里面垫着自家酿的菜籽油、花椒叶,“可香了,儿女们都喜欢吃,每次他们走时都要带上许多。”

儿子家就在我的隔壁,儿子是老师常年生活在城里,儿子让大妈和老父亲住到新房子里,大妈现新房子,大妈不去,冬季烧锅炉取暖,只有两个人,太浪费,土窑洞是冬暖夏凉,院子里还能种菜、养鸡,能放许多杂物,生活非常方便。大妈每过几天走进儿子的院子里看看。

大妈是个勤快人,院子里空闲地方,好几处都种着各种青菜,不光自己吃着方便,儿女们带到城里就不用花钱去买了。

几个娃明个就回来了,家里又热闹了,这辈子就图个娃娃光景都过的滋润,做老人还图他们啥。大爷说到几个子女禁不住笑在脸上,喜在心头。

暖暖的冬日余辉洒落在这座老院子里,忙碌了一整天的大妈走出家门去儿子家转转,明天儿子就要回来,得提前把儿子家炉子生着,把房子暖一暖,儿子回到家里就不冷了。想了解更多的精彩的乡村生活故事请关注【泥腿子摄影师】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