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患者饮食五大原则,有效避免尿毒症的发生,你都知道吗?

肾脏病患者饮食五大原则,有效避免尿毒症的发生,你都知道吗?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高达10.8%,估计我国CKD患者有1.2亿人之多。CKD多呈慢性进展性,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进展,逐渐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CKD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慢性病之一。

在药物治疗之外,饮食控制是肾脏病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饮食控制,有利于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减少病情的反复,避免尿毒症的发生。说到饮食控制,大多数患者都知道一点,但是仔细深究,却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肾病患者饮食控制这件事。

一、低盐饮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人摄入的食盐,包括吃进去的其他食物的食盐量,总体摄入量是6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人每天需要摄入2200mg的钠含量,而一般人每天摄入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本身已含有部分钠,这部分的钠含量大概在1000mg左右。除了这部分摄入的食盐,剩下的1200mg钠只需要再摄入3g食盐,就基本上能达到人体钠的需要。

低盐饮食好处多多,低盐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轻肾小球内压力,减少蛋白尿的排泄,有效延缓肾脏病进展,是控制肾脏病进展最为廉价有效手段。水肿的病人减少钠盐的摄入,可以有效减轻水肿;血压高的病人减少钠盐的摄入,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长期有效的钠盐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低盐饮食实在是好处多多,低盐应贯穿肾脏病治疗的全过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控制食盐的摄入,大家可以参考我既往头条号文章《怎样才能少吃盐?一文教你读懂低盐饮食》

二、优质蛋白摄入

在肾脏病早期,患者以蛋白尿为主,肾功能正常阶段,此时饮食控制并没有特别的要求,蛋白摄入有没有特别的要求,以非高蛋白摄入为基本原则,因为高蛋白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加速肾脏病进展。

在肾脏病中晚期,肾功能衰竭出现,此时应以优质低蛋白摄入为基本原则,有效的优质低蛋白饮食可有效减轻肾脏负担,延缓肾脏病进展。优质蛋白主要指动物蛋白,包括蛋、奶、肉、鱼等,植物蛋白多是非优质蛋白,

在这里要纠正大家一个长期存在的误区,大豆(主要指黄豆和黑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等都属于优质蛋白,肾脏病患者可以放心食用。

在肾脏病患者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阶段,人工肾可协助排出毒素,同时每次透析时都会随透析液丢失部分蛋白,这时我们应当采取高蛋白饮食,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以维持体内氮平衡,避免营养不良。另外,高热量、优质蛋白、高钙低磷、低盐低钾低脂饮食,注意控制水分摄入,并补充适量水溶性维生素都是透析患者的饮食原则。

三、低脂饮食

低脂饮食提倡“素多荤少,多果蔬、少肉”的原则,注意多摄取五谷杂粮、薯类和各类新鲜蔬菜水果。最新的研究结果支持营养在整体健康中的作用,并表明富含水果,蔬菜和谷物的低脂饮食具有健康益处,而没有任何观察到的副作用。低脂饮食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低磷饮食

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无需特别限制磷的摄入,但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减少磷的摄入至关重要。过多的磷摄入会促进高磷血症的发生,高磷血症是CKD常见并发症之一,钙磷代谢紊乱与血管和软组织等钙化、内皮损伤等相关,还可引起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分泌增加及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最终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发生,可致骨病、心血管钙化、异位软组织钙化等。

含磷高的食物包括高蛋白食物(肉、蛋、奶、内脏)、豆类、全谷物、坚果、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都要加以控制。

五、保证摄入充足的热量

人身体热量主要的来源就是蛋白质和糖,因为肾友要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又要保证身体有充足的热量,保证每日摄入必要而充足的热量,是长期坚持低蛋白饮食的保证和前提。因此,肾友饮食中就要适当提高糖类的摄入比例。饮食中可以食用麦淀粉如:小麦淀粉、大米淀粉、藕粉和玉米粉等。或是用含热量高、蛋白少的食物来代替部分谷类。如:马铃薯、白薯、芋头、山药、南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