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講的坐忘修心的方法,坐忘是忘記什麼?

瑪法蓮



“坐忘”一詞雖然語出《莊子·大宗師》,卻是莊子借儒家顏回之口說出來的,其原文如下: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坐忘”首先是一種境界,“坐”表示一種清心淨性的狀態,“忘”是一種排除雜念,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而為乃能悟道的境界。顏回所謂“忘仁義”、“忘禮樂”,就是說顏回不刻意講仁義、講禮樂,而仁義、禮樂之道已瞭然於心、融匯貫通矣,所以顏回自感自己在學問上已有所進益了。孔子肯定顏回的這種益進,但認為還可以達到更高的境界,於是說:“可矣,猶未也。”後來顏回說他自己可以“坐忘”了,孔子一定很驚奇,蹴然而問“何為坐忘”,於是引出了道家所特別遵奉的“坐忘”概念。這就是“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其中“墮肢體”就是指“坐”,是一種放鬆身心的狀態。其中“黜聰明,離形去知”就是指“忘”,即去除自己的耳目感覺,忘掉自己的形體,忘掉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那麼“同於大通”就是坐忘所應達到的效果和境界。孔子對顏回所謂的“坐忘”很感興趣,同時也未免有點疑問,於是說:“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然而孔子晚年自稱“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種境界實際已超越了“坐忘”的境界,因為“坐忘”境界只有在“坐”下來,心平氣靜的狀態下才能達到,而孔子晚年是“從心所欲”就能“不逾矩”,其道德修養已進入“自由王國”的境界。



“坐忘”還多用為一種修心方式,目的是要自己的精神狀態達到理想的境界,從而使自己通達於心目中的那個道,以增強自己的定力,指導自己的言行。“坐”是人的形體動作,“忘”是人的心理狀態。人能坐下來,方寸不亂,本身就是一種定力,方寸大亂之人,必定是坐立不安、心慌氣躁。能夠坐下來,心才能靜下來,心靜下來才能正確思考,心正確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有了正確結論才會增強自己的定力。那麼“坐忘”到底是要忘記什麼呢?我覺得“坐忘”不獨是道家的專利,而是所有智者的修心方式。人心中的那個道不同,人的取捨就不一樣,所以應該忘掉的東西也就不會一樣。



道家崇尚自然,主張清淨無為,所以坐忘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忘掉自己,把自己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與自然同呼吸,使自己的身心隨自然的變化而變化,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佛家也叫出家人,講究脫離風塵俗事,持守清規戒律,苦修入佛之門,其修心方式也叫坐禪,禪有悟的成分,所以佛家的坐忘就是要忘掉一切塵世俗事,擺脫人間煩惱,然後六根清淨,啟智發慧,了悟佛道。



儒家主張入世,志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究仁義禮智信,儒家的坐忘就是要忘記書本知識,忘記死的教條,把仁義禮智信這些東西融匯貫通,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結合中庸之道,正確而自覺地應用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中去,而不是刻意地去講仁、講義、講禮、講智和講信,更不會象小人一樣刻意地去講利。儒家還有一些不得志而失意的儒者,也用坐忘的形式,排解煩憂,閉關養志,以示憂道不憂貧。孔子周遊列國,曾困於陳蔡之間,野居絕糧,而孔子卻絃歌講誦不絕,超然而忘困厄,此乃坐忘。再如陶淵明寄情山水,雖“結廬在人境”,卻能“而無車馬喧”,達到了“心遠地自偏”的境界,從而在大自然中了悟到“此中有真意”,又灑脫到“欲辨已忘言”的忘境。



人在五行中,準有一些負面的東西壓在人的心頭,耿耿於懷,從而蒙閉人的智慧,所以道家講忘記,佛家講放下,儒家講釋懷。廣而言之,“坐忘”就是忘記、放下、釋懷的智慧,這是一種大境界,非有道之人不能得其用。


子夏故壇


莊子講的坐忘修心的方法,是指致虛、放空、守靜的意思。這也是道家非常高的境界。比如說我們經常在電視熒屏中看到道家或禪師閉關修煉,盤腿而坐,雙手合十或放兩腿上,雙眼緊閉,一坐數天,這就是坐忘修心法。



坐忘是忘記什麼?小編舉個現實的例子,比如說,我們經常遇到一些困擾或棘手的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踱步,想不出解決方案,頭腳直冒汗,一直靜不下來,這時候就需要坐忘法來修身養心。

首先是致虛,先把一切虛設成假像,不去幻想與糾結;然後是放空,把所有雜念統統清除拋之於腦後;這時候人世間只有天地和自己,其他都化為烏有,最後就是守靜。當意境達到一定的高度,所有困擾也就迎刃而解。

當然,這樣的高境界一般常人能達到的寥寥無幾,結合現實小編覺得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致虛,最好辦法是運動;放空,最好辦法就是睡大覺,當四肢動了心則空,身體靜了腦則眠。大家覺得如何呢?


詩驀詩書畫


它是莊子認為進入“虛靜”這一境界的一種方法。

‘坐忘’出自《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

也就說要忘記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拋棄一切知識,達到與道的合一。即在認識過程中排斥一切主觀因素,客觀的瞭解事物,避免認識上的片面性。


下晚看雲生


痛苦!


柳河散人


坐忘言簡意賅,就是先坐下來,怎麼舒適怎麼坐。可以伽坐也可以散盤坐,還可以自然垂直雙腿坐;忘就是忘掉一切念頭,這個最難。常人腦袋裡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前念未空後念又起。道門有個簡單方法,嘗試萬念歸一,再忘此一念,進入靜定。能做到修行就可入門,做不到就一直在門外。佛講性空其中一個涵義就是讓修行者去執見也就是去心中念頭,心空不要存念頭;道門講修真修純淨如一修童真,其實也是讓你去執念,做到靜與淨。心靜下來,心念淨了,空了,自然而然入靜定。這就是坐忘真諦。


道隱紅塵


修心需要坐忘,靜坐以修心,忘記自己達到空靈的境界。


人生書齋


沒有坐忘,只有神醒!好好再體會下坐忘經,其目的,是神醒,也就是靈魂態!這才是坐忘讓你忘身的存在真意。


老豬嘍雨霏飛


濁以靜之徐清,心以靜之徐明。


德春居


忘了自己,至虛極,在十方世界遊覽,回來了才想起來還坐著


朋悟


心者,本來清淨。因性好動,故以坐而制身。以忘掉意識而觀心。故坐忘而見心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