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因诗如烟花绚丽,也因诗如梦般迷幻


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因诗如烟花绚丽,也因诗如梦般迷幻


提及李商隐总能想到他缠绵悱恻的《无题》,忧伤的我虽无彩凤双飞翼却能和他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一句“走马兰台类转蓬”道尽临别愁。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许是穷人家的孩子,面对现实而凌冽的党争他显然底气不足,尽管没有明确的站队他也陷入了这样一场旋涡中。

年轻时候的李商隐作为令狐楚的学生却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在非“牛”非“李”夹缝中生存的李商隐难免郁结一生。

学文的人大多都有为民请命的志向,而揣着这样抱负的李商隐在仕途上却是坎坷多舛。很难想象当暮年的李义山回顾一生的时候是多悲凉。


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因诗如烟花绚丽,也因诗如梦般迷幻


唐大和三年,之前他还是那个为别人抄书换钱买书的穷孩子,虽不能手不释卷却能在那样窘迫的环境中觅得上升的通道。

李商隐经过长期的抄书稿让他习得一手娟秀的工楷,更积攒了大量的知识储备让做的一手好文章。

才华是年轻时阶级上升的重要关键。

唐大和三年,年轻的李商隐因为出众的才华得到白居易和令狐楚的赏识,顺利的结识了这两位对他一生起到关键作用的贵人。

结识白居易和令狐楚。这对于寒门子弟李商隐来说是年轻时候巨大的礼物,更是窘迫绝望生活中的一丝亮光。


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因诗如烟花绚丽,也因诗如梦般迷幻



唐大和七年,欣赏李商隐才华的令狐楚成为李商隐的恩师,期间不断教他如何习作骈文,并且在生活上也给了李商隐不少资助。更帮他觅得“巡官”的职位。

对于李商隐来说起码有了稳定的收入,除了金钱物质上的扶持,恩师令狐楚更让自己的儿子令狐绹成为李商隐的挚友。

闲暇时间还能和令狐绹一起摩挲七宝刀看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鲜衣怒马好友在侧他也曾畅快人生,潇洒岁月。


春游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直到,文宗开成二年,李商隐经过多次科考失败后终于考中进士,而他本人在写作上也完成了由散向骈的形式转变。

似是命运女神擦肩而过般,李商隐还没好好得意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文宗开成三年春,恩师令狐楚与世长辞,李商隐也迎来了人生的寒冬。

悲伤迷茫中的李商隐面对浩如烟海的宦海生涯接受了新的橄榄枝。

文宗开成三年春,料理好老师的丧事后李商隐就接受了王茂元的邀请成为他的幕僚,在王茂元的盛情撮合下他自然迎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成了他的女婿。

而王茂元恰巧和李德裕交好一直被视作李党。他老师令狐楚却是牛党。


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因诗如烟花绚丽,也因诗如梦般迷幻



此时李商隐的行为自然的被解读为对旧日恩师的背叛,从而遭到牛党的排挤,而在李党中他更是受尽排挤。因为一场婚姻被动卷入了“牛李党之争”的李商隐,面对的结果就是在后来授官考试中被除名。

开成四年,李商隐即使再次参加授官考试并且通过,他也被远离权力中心被调任为河南省的县尉。

而李商隐本人又因为替死囚私自减刑而遭到同僚的排挤,被上司责难。艰难的生活中他只能请假长辞。

郁郁不得志的李商隐在辞官是该是怎样的一种惆怅惘然啊。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当时是另外的选择会不是不一样 ?

他对自己是迷茫的,就像他会去质问锦瑟为什么是五十弦一样。为何你是五十弦?为何我落到这样一步田地?都说“一曲锦瑟解人难”,如果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想必读起《锦瑟》会有别样的感受。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会昌三年,岳父王茂元的逝世又将李商隐的仕途彻底打入寒冰中。往后的几年他东西辗转却仍旧困顿。


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因诗如烟花绚丽,也因诗如梦般迷幻



直到大中九年,他才得到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较低却也能拿到了丰厚的待遇,李商隐在此岗位上工作两三年后就罢官还乡。

而此时的李商隐人到暮年受尽岁月摧残。他的一生真是“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可叹 可哀。


无题

李商隐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一生写过六百多首诗歌的李商隐,关心政治就有一百多首留存。党争鲜红凌冽而李义山多情温和,暮年的李商隐只能“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样绝美的诗歌,这样多情温和的蝴蝶终究是个浪漫的性情中人,奈何政治鲜明和诗词浪漫两者却是那样的不相容。也就只有李商隐才能留下“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