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1908年是中国第一个电影院诞生的一年,小胡蝶就在这个时候出生了。由此,一个关于上海滩电影黄金时代的传奇童话正式上演。父亲胡少贡为她起了一个乳名叫宝娟,他希望在动荡的年代里,他可爱的小女儿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童年的小宝娟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由于父亲在铁路工作的缘由,小小的胡蝶随父亲常年在各地奔波,由此也就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这些无疑为她后来在银幕上塑造各种角色打下了坚实深厚的基础。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火车

16岁的胡蝶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投考了由顾肯夫等创办的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1925年,胡蝶拍了她生命中最初的一部影片《战功》,她的水银灯下的焕彩生涯由此开始。然而,对于胡蝶而言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她也因此认识了那个日后和她对簿公堂的初恋情人林雪怀。林雪怀长相英俊,虽在当时明星云集的电影圈里算不上大红大紫。但对当时不过17岁的胡蝶而言,他也是她钟爱的、向往的那个瑰丽世界的一员。

初次相遇后不久,好友徐琴芳邀她一起合演《秋扇怨》,林雪怀恰恰也在这部电影里饰演角色。这次戏剧化的再度相遇,也让阅世甚浅的胡蝶以为此生要相伴的那个人就是他了。《秋扇怨》拍完之后,胡蝶和林雪怀已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1927年3月22日,两人在北四川路上新落成的月宫舞场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毕竟是俗世中的男和女,这太过戏剧的相识相恋注定是场悲剧,经过短暂的快乐之后,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和幸福。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胡蝶所拍明星广告

1931年,在上海略湿的空气里悬浮着“大明星胡蝶情变”的声音。一时间,在那个兵荒马乱、时局压抑年代中的人们,便都在这美人如虹的情变之中找到了乐趣。林雪怀已忘了曾经的美好,变得尖锐起来,他开始担心别人笑话他的无能,担心胡蝶给他戴绿帽子。小报记者的编排让他几乎抓狂。面对各种流言蜚语,他是一信再信,先是为了邵醉翁吃醋,后又怀疑她和张石川。在这种无端的猜忌下,这个男人越发猖狂起来,更变本加厉地用胡蝶的钱在外肆意挥霍,花天酒地。

这让胡蝶恍然醒悟,她不再也不敢对这个男人有任何期望。胡蝶态度的转变让林雪怀有所察觉,无赖又无能的他却来了个“先声夺人”,先给胡蝶递了一纸休书,其中列举了胡蝶那些莫须有的风流韵事,斥责她“行为不检,声名狼藉”。被胡蝶抢了七年风头的他,要分手时还要自以为是地捍卫他所谓的男子尊严。当胡蝶看到这份措辞恶毒的休书时,心灰到极致,怎么相爱的人可以这样恶言相向?1930年,胡蝶将一纸诉状递到法院。从此,胡蝶陷入了长达一年之久的婚约诉讼。在长达一年的诉讼中,胡蝶不得不出庭八次,身与心的伤害是难以言说的。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上海弄堂

结束与林雪怀七年恋情的胡蝶,把全部精力都付诸她热爱的电影事业。她也因此迎来了事业上最为辉煌的一页。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左翼电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国难当头,民众渐渐对先前的武打片、言情片失去了兴趣,而由左翼人土担当编剧的富有群众性的现实题材的电影开始风行于世。那一年,胡蝶拍了那部堪称她电影事业上的顶峰之作的左翼电影《姊妹花》。故事本身非常凄惨,恰到好处地迎合了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电影在新光大戏院连着放映了60天,可见这部影片在当时的轰动。

1933年,在由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活动中,演技已达顶峰的胡蝶当选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评选结果出来后,国难当头,胡蝶不愿为了“影后”的名号而参加什么“电影皇后”加冕典礼;可是,在那个充斥着欲望的闻人的上海滩怎可避免一场歌舞升平呢?最后,由杜月笙的介入,决定将这一庆祝活动和“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结合在一起进行。大会于3月28日下午两点在静安寺路大沪跳舞场举行。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胡蝶

由于胡蝶正患眼疾,所以5时才到会。当新诞生的“电影皇后”终于在场上出现时,会场上立即出现了一个高潮。几位社会名流致贺词之后,由《明星日报》的有关负责人给胡蝶颁发了措辞极尽华丽的“电影皇后证书”。一边是临近亡国的战火,一边是如此热闹的派对,殊不知这个派对跟“航空救国”究竟有什么关系?胡蝶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在酒红灯绿的欢笑声中,唱出了她作为女伶的愤怒。《最后一声》:“您对着这绿酒红灯,也想到东北的怨鬼悲鸣……”歌毕,当胡蝶捧着随手借来的男人呢帽募化时,只见这些女士先生们一一沿着壁角,快步退出舞场,最后一算,仅募得300余元,真是滑稽之至。所谓的救国舞会,不过是一些红男绿女聚会的由头罢了。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胡蝶主演电影《女侦探》剧照

1931年,潘有声在胡蝶的堂妹胡珊的家中遇见了她。潘有声身材伟岸,并带有一股读书人的气质,他身上这种文人的风雅与胡蝶平素接触的人不一样,这让胡蝶颇感意外,加上两人谈得也十分投机,胡蝶开始了这场让当时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恋情。1935年11月23日,在位于上海九江路和江西路口的一座教堂里,胡蝶和潘有声结束了他们马拉松式的爱情,举行了令人艳羡的结婚典礼。从这一刻起,他们开始了一段真挚而又凄苦的情感之旅。婚后不久,胡蝶和潘有声移居香港,以为一切纷争都结束了。没想到,这一生的灾难才刚刚开始,香港这块弹丸之地让胡蝶尝尽了人间冷暖。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香港

香港沦陷后,为了逃避与日本人合作,胡蝶将前半生的所有积蓄打理成30个箱子托人运往内地,谁知珠宝在半路丢失,得知消息的胡蝶大病一场。对于胡蝶失宝,特务头子戴笠喜不自禁,认为是天赐良机。为了赢得胡蝶的好感,戴笠先是百般安慰,然后又信誓旦旦地保证要破案。于是,他将与之有嫌疑的杨惠敏和她的情夫抓来严刑拷打,得知的确是土匪抢劫之后,又派一批强干的办案人员赴广东全力侦破劫案。只是,由于兵荒马乱,劫匪如麻,任凭他有通天之能,也是无法侦破。戴笠情急之中心生一计,按胡蝶开的所失珠宝、衣物的账单,派人去外国购置,然后谎说是追回了一部分财物。胡蝶是见过世面的女子,看见戴笠追回的宝物并不是自己的原物,却也不声张,只淡淡地说了些感激的话。不过,对戴笠而言,这也初步博得了胡蝶的好感。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胡蝶剧照

为了达到自己彻底占有胡蝶的目的,戴笠又使出一招,派人打发潘有声去云南做生意,还给潘有声发了商人梦寐以求的专员委任状和滇缅公路通行证。潘有声一走,戴笠再也按捺不住强行占有胡蝶的冲动。面对戴笠强大的势力,胡蝶知道反抗无用,她是从容淡定的人,虽痛苦难耐,也只好违心顺从。自此,胡蝶开始了在重庆被幽禁三年的日子。戴笠是爱胡蝶的,对胡蝶倒也真是体贴人微,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特务头子竟然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戴笠逼迫着潘有声与胡蝶离婚。潘有声迫于权势,同意与胡蝶解除婚姻关系。然而,造化弄人,准备和胡蝶结婚的戴笠因飞机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一切美梦即刻成为泡影。就这样,心机用尽的戴笠最终没能和胡蝶结婚。胡蝶终于结束了被幽禁的日子,重新获得自由。回到了丈夫和孩子的身边。经过一番慎重考虑,胡蝶和潘有声决定携一双儿女去香港发展。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特务戴笠

到香港后,潘有声创办了以生产“蝴蝶牌”系列热水瓶为主的兴华洋行。胡蝶倾注了全力,辅佐潘有声从事经营。这种苦尽甘来、朝夕相处的生活只持续了六年,潘有声就病逝了。丈夫的先她而去,使她始终无法摆脱孤独和悲哀,对电影的思念一日浓似一日。1959年,在亲友的鼓励下,已年过半百的胡蝶加盟邵氏公司,回到了阔别10年的电影界重铸辉煌。1960年,她则凭借主演的爱情片《后门》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1966年,她拍完《塔里的女人》后结束了电影生涯。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的温哥华,并改名为潘宝娟。1989年4月25日,翩舞人间近百年的胡蝶在温哥华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1岁。应她的要求,骨灰安葬在她深爱了一生的亲人旁边。

一代影后胡蝶:在流言蜚语里游刃有余,曾让特务头子戴笠为之抓狂

胡蝶像

胡蝶一生饰演过娘姨、慈母、教师、演员、娼妓、阔小姐、劳动妇女等多种角色,她的气质富丽华贵、雅致脱俗,表演温良敦厚、娇媚风雅,多次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她横跨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演员。真实的胡蝶已经远去了,但银海中的那只胡蝶却依然在翩翩起舞。她上下翻飞,轻灵动人。(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胡蝶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