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1968年生,筆名森林,號東山殘蓮,耐耕堂主,江西餘干人。2000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2010進修於北京畫院。工書法,山水,花鳥,猶擅人物,工寫兼能。作品得自然之妙,畫風拙樸素雅,曾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江蘇美術館等中外美術館和機構及個人收藏。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信念》背後的信念

看到作品並與作品的題目《信念》相對照,我相信許多人都會感到有一種迷惑、疑竇的思緒浮上心頭。因為《信念》的題目會讓人自然聯想到某些重大題材,這在眾多美術大展中幾乎是屢見不鮮的。然而畫家陳忠林的《信念》卻描繪了三個農民育藕的勞作形象——據畫家告知,是分別表現了種藕、挖藕和收藕的一系列的情景。畫面中育藕的農民形象質樸、勤懇、歡欣、忘我,以及與藕為伴、渾然一體的佈局,包括盛滿藕節的籮筐和萎謝的荷葉與莖稈等細節刻畫,這一切與“信念”的題目相聯繫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所以這幅作品的背後一定包含了超出畫面的別有一番值得人們詢求的寓意。後來我與畫家交流後果然印證了這一點。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依我的眼光來看,在如今眾多工筆繁盛的畫壇中,無論在藝術技巧還是在審美趣味上,《信念》並不能視為一件鶴立而出色的作品。細究起來,這既不是一件嚴格規範的工筆,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白描作品。沒有敷以濃妍的色彩,而是以細勁的線條進行勾繪,然而卻又以淡墨(或淡彩)富有層次地加以施染,從而使畫面人物形象和其他物象呈現出一種精微而寫實的傾向。實際上,畫家所選取的表現對象(農民)如以一般工筆重彩那種富麗的手法直接描繪似有華而掩實之嫌,而傳統的白描那種淡雅的格調於此也終有勉為其難之感。畫家對我說:他原本是學西畫的,中國畫是他後來逐步學習掌握的。因而不妨說這是將白描與西畫的素描手法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工筆樣式,一種新的白描語言,是一種因表現對象的特質所需而將中西畫法比較妥帖地銜接而成的新的線描淡彩之手法。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當然所謂“新”,並非畫家陳忠林一人所獨擅,當今畫壇年輕畫家常以出人意表的新體和手法而令人眼前一亮。但陳忠林似乎又並非有意而新創別體,他是按照自己本有的藝術積累和素養不期而然地形成了這一樣式,或者說他是根據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經歷選取了符合其“信念”的題材對象而形成了這一藝術手法。在他的這種藝術手法和樣式以及所描繪的題材對象背後還擁有如同農民育藕一般的令人嘆喟的藝術歷程——這才是孕育《信念》這一作品更為深沉的緣由。在我與畫家的短暫交流中得知,陳忠林本是江西鄉下的農家子弟,他對繪畫藝術的迷戀和追求並沒有因為命運多舛而氣餒或放棄——雖然他未能順利地考取正規的藝術院校,如今也未能進入正規的藝術機構。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作為一名遊離於體制外的職業畫家,他在繪畫藝術上投入的熱情、精力和才智逐漸凝聚成一種執著的“信念”——他必須要獲得成功,一定會獲得成功,不是在今天,那麼就會在明天和將來。於是他上下求索,於是他在中國美院、中央美院都留下了藝術求索的蹤跡,並且他還在自己故鄉父輩年復一年辛勤勞作期盼收穫的不懈努力中看到了一種“信念”的本色。終於,他在2016年中國金陵百家畫展(中國畫)中看到了自己的作品《信念》入選典藏作品。他沒有將這一成功僅僅歸之於自己的奮鬥和求索,而是將這一成功視為他早年生活中那些質樸的農民辛勤勞作的一種啟示,是對這種來自故土和父輩啟示的一種藝術回饋,他將作品《信念》與這種啟示已然融為一體。而這正是他這一作品的寓意所在。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人們知道,“藕”的前身乃是一大片碧色連天、荷紅如胭的景象——這是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的謳歌對象!然而這種景象彷彿不屬於陳忠林,就如同學院藝術嬌子生活不屬於他一樣。他無暇流連於這一景象,因為這一景象對於他似乎太過奢華、浮華了。他只屬於艱辛的育藕過程,只屬於質樸農民心底中所默默存念著的那一種希冀實實在在的成功收穫和由衷喜悅。我想:當他描繪出農民手捧結結實實的多節長藕時,定然感受到了這一荷之果實中所包含著的“信念”的分量。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陳忠林人物畫|《信念》背後的信念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