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军力比刘备强大,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云话往事


倘若刘璋真的那么强大,他还邀刘备入蜀打张鲁干什么呢?应该说,刘璋是个冤大头,遇到刘备这种忘恩负义的人,他算是倒了大霉的。

第一,刘璋养肥了刘备的军队

刘璋引狼入室,把刘备请到益州,是想让他去打张鲁的。刘备带着数万人到益州后,刘璋接待规格空前,双方士兵欢聚一百天,天天有酒有肉。刘璋觉得还不够,为了彰显诚意,他还调拨一部分兵力给刘备,并提供大量的车马、盔甲、器械及其他物资。

刘备拿了刘璋赏赐的巨亿财物,并没有去打张鲁,而是养肥军队,收买人心。不仅如此,刘备的险恶用心,是要夺取益州。怎么夺呢?刘备听了庞统的建议,佯称要返回荆州抵抗曹操。

刘璋一听傻了眼,花了血本请刘备前来剿灭张鲁,岂料费了许多钱财,一枪未放,刘备就要打道回荆州去了,这是哪门子事啊?不仅如此,刘备还狮子大开口:我回荆州打曹操,就是帮你守住益州大门,你要拨给我一万人马以及相应的粮食物资。

这下刘璋明白了,自己遇到无赖了。他那心情,就跟今天借钱给人的债主们一样,本以为自己是老大,最后发现是苦逼。你不追加投资,以前的投资全泡了汤,你要追加投资,又怕被套住。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放债的成了孙子,借债的反成了大爷。

刘璋也真是实诚之人,在刘备的勒索下,他勉强拨四千人给刘备差遣,至于粮食物资,减少一半。

说实话,刘璋仁至义尽了。但刘备分明是找茬的。刘备翻脸了,你把老子当乞丐啊。

就在这时,有人向刘璋告发张松与刘备勾结,密谋夺取益州。刘璋大惊,当即下令逮捕张松,斩首示众,并快马通告益州各地守将,防备刘备突袭。

第二,刘备先下手为强

刘璋还是迟了一步。

刘备已经动手了。当时刘璋麾下有两位名将,一个叫杨怀,一个叫高沛,手握重兵,据守关头。这两人都不喜欢刘备,多次写信给刘璋,要求把刘备遣回荆州。刘备突下杀手,召杨怀、高沛两人前来,随便扣了个“无礼”的罪名,将两人斩首,吞并其部,进而占据涪城。

益州之战由是爆发。

大家可以看到,在益州之战爆发时。刘备不仅从刘璋手中捞到巨额财物,还勒要兵力,杀其名将,吞并其部众。从一开始,刘璋就非常被动了。因此,并不像某些人认为的,刘璋兵力有多强大。

第三,刘璋犯了战略错误

面对虎狼刘备,刘璋如何应战呢?

益州从事郑度献策道:“刘备孤军深入,远道来袭,据我所知,他的兵力不到一万人,而且有些士兵未必真心归附他。他的弱点在于军队辎重补给缺乏,只有沿途收罗田野的庄稼为粮食。最好的办法,是把巴西、梓潼等地的老百姓尽数迁往内水、涪水以西,把粮仓及田野里的粮食焚烧一空,我们则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等敌人前来挑战时,我们坚守不出,只要拖上一段时间,他们的粮食就耗尽,用不着一百天的时间,必定要撤退。等他们撤退时,我们再发动掩袭,定可把刘备手到擒来。”

行军打仗,没有粮食可不行,郑度这一着,着实点中刘备的死穴。

然而,刘璋却说:“我只听说过要抵抗敌人以保护百姓,没听过把百姓远远迁走以躲避敌人。”

对于刘璋这个人,在三国时代,他才能平平,没有雄心壮志,统御力不强,但他不是昏君、暴君。从他心系老百姓这点看,至少是个好人。

不采纳郑度的计策,只能硬拼了。刘璋派部将冷苞、张任、邓贤等人出战,被刘备打得落荒而逃,只得退守绵竹。刘璋确实不是打仗的料,他不甘心失败,又派李严、费观督绵竹守军出战,岂料李严、费观早看出刘璋不是刘备对手,索性举旗投降了。

势力此长彼消,收罗众降兵后,刘备更加强大,分兵略取绵竹附近诸郡县。

张任收拢残兵败将,退到雒城。刘备尾随而至,张任摆开决战架式,在雁桥展开大战。此役益州兵团大败,张任战死。刘备兵围雒城,已是牢牢控制住战争的主动权。

雒城包围战持续了一年之久。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终于攻破雒城。

能否夺取益州,关系到刘备集团的生死存亡,刘备必须全力以赴。为了加强攻势,刘备把一支战略预备队投入战斗,这支预备队就是留守荆州的部队。

第四,诸葛亮、张飞入蜀

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人,走水路沿长江逆流而上,进入益州。这支精锐的荆州部队势如破竹,先是攻陷巴东郡,紧接着又袭取江州,俘虏巴郡太守严颜。

攻克江州后,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云指挥,平定江阳、犍为;另一路由张飞指挥,略定巴西、德阳。

雒城失守、诸葛亮入蜀,益州牧刘璋大势去矣。法正写了一封信给刘璋,分析益州强弱形势,劝他放弃抵抗。刘璋一肚子火,把法正的信撕个粉碎。

刘备由雒城向成都挺进,与此同时,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陆续抵达成都外围。作为益州首府,成都有坚固的城防,城内有三万名精兵,粮食足够支撑一两年。更重要的是,成都军民抵抗意志很强,在他们看来,刘备就是个忘恩负义之辈,大家磨拳擦掌,要与刘备一决死战。

第五,刘备以攻心战术,成都沦陷

刘备采取攻心战术。当然马超正好归降刘备,刘备秘密拨了一支军队给马超,让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成都北郊。

成都守军看傻眼了。怎么突然间在城北冒出一支军队,再细细看时,竟然打着马超的旗号。大家心里不由得寒意袭来。马超居然投降刘备了,还带来了剽悍的凉州骑兵!这消息一传开,成都城内百姓惶惶不安。说起凉州骑兵,简直是恐怖的代名词,当年董卓那些凉州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令人还记忆深刻。

其实马超投降是没错,那支军队却不是凉州骑兵,而是刘备的部队。这就是刘备的攻心战术,我不攻城,但吓吓你总是可以的。在攻心战的同时,刘备又派人进城劝降刘璋。

益州牧刘璋真的被吓住了。

刘璋对众下属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对百姓没有恩德。如今益州战乱已三年,百姓暴尸荒野,这全是因为我一人的缘故,我怎么能安心。”

成都终于挂起白旗,城门打开了。

神情忧伤的刘璋出城投降,他的部属、沿途的百姓都无不失声而哭,可见他还是得到士民的拥戴的。《后汉书》作者范晔这样评价他:“璋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时推移,而遽输利器,静受流斥,所谓羊质虎皮,见豹则恐,吁哉!”把他说成是“羊质虎皮”,想借刘备来完成大事业,可是终究自己只是一只羊罢了。


君山话史


刘璋军力比刘备强大,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

大家好,我是三维策论。

官渡之战,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而西川之战刘备有七胜,刘璋有七败。

一、刘备谋西川已久,而刘璋却毫无防备。

大家都知道,刘备集团的战略发展计划是诸葛亮制定的,这就是著名的的隆中对。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说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也就是说刘备集团在此时就已经在谋划夺取西川了。

反观刘璋,他从来没有想过过刘备会来夺自己的地盘。甚至听从张松的建议还邀请刘备入川,给刘备夺取四川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刘璋会邀请刘备入川固然是中了张松的计策。但这还都是外因,其内因还是自己对刘备疏于防范。所谓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因此夺取西川,刘备胜在蓄谋已久。刘璋败在毫无防备。

二、刘备集团上下一心,刘璋集团则四分五裂。

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有关羽,张飞、赵云、庞统、诸葛亮等人。刘备对军师和大将们都信任有加,而属下们对刘备也都是忠心耿耿,可以说是为君效死、指哪打哪。

刘璋集团的重要人物有张鲁、赵韪、庞羲、法正,孟达等人。他们的遭遇就千奇百怪了。

刘璋杀了张鲁的母弟,从此双方不死不休,于是汉中就割据出去了。

刘璋是赵韪扶上位的,赵韪扶立刘璋,是因为其宽厚(暗弱),颇有点立个傀儡的意思。但是此后刘璋的表现,让赵韪出乎意料,他发现刘璋似乎并不满足于当一个傀儡。尤其是刘璋杀张鲁家人的时候毫不手软,于是赵韪就起兵叛乱了。虽然后来失败被杀,但是也消耗了刘璋集团的元气。

庞羲和刘璋本来关系很好,刘璋重用庞羲来制衡赵韪,赵韪死后,刘璋猜疑庞羲,于是两人关系破裂。此后颇有点听调不听宣的味道。

法正,孟达是东州军的的代表人物,他们先是被刘璋视为叛军,派出赵韪讨伐,可惜赵韪自己也叛乱了,反而被东州军给平叛了。从此以后刘璋对东洲军仅仅只是名义上的统属而已。法正,孟达更是迎接刘备入川的急先锋。

由此可见益州虽大,其实真正掌握在刘璋手里的地盘和兵力还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急于引进外来势力对抗张鲁的原因。在他看来,他自己的处境真的是步步惊心。

刘备集团组织性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整体。大家都认同主公,有极强的凝聚力。刘璋集团则是组织分离,内部割据,拧不成一个拳头。

因此夺取西川,刘备胜在组织严密。刘璋败互不统属。

三、刘备志在天下,而刘璋只想守成。

刘备素有大志,想要匡扶汉室,出道以来南征北战,有很强的的进取之心。刘备集团的将领打起仗来自然勇气过人。

刘璋是个官二代,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人不来打我就是上上大吉。刘璋集团的将领打起仗来自然畏畏缩缩。

夺取西川,刘备胜在志存高远。刘璋败在固步自封。

四、刘备坚韧不拔、刘璋摇摆不定。

刘备的发家史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早年的他屡战屡败,但是又屡败屡战。始终围绕着兴复汉室的目标而奋斗,他周围的人也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所以说刘备集团是最不怕失败的集团。

刘璋则不然,他因为温和仁义而被推举为益州牧,但却残忍杀害张鲁家人。导致失去了汉中。

他重用庞羲,后又怀疑庞羲,与其闹翻。导致失去了一支听命与自己的军队。

雒城失守、诸葛亮入蜀,刘璋大势去矣。法正劝他放弃抵抗。刘璋坚决不肯。而后刘备兵临城下成都军民斗志旺盛,城内兵精粮足。他却下令开城投降。

夺取西川,刘备胜在立场上坚韧不拔,始终朝着目标前进。刘璋败在立场上摇摆不定,总是推翻自己的决定。

五、刘备从善如流,刘璋固执己见。

刘备对手下的意见是善于听从的,拜了军师以后更是对诸葛亮、庞统等人言听计从,用人不疑。因此很多好的计策都用在了实处。

而刘璋其实也有重创刘备的机会,益州从事郑度曾经建议刘璋坚壁清野,拖延时间,刘备粮草尽了自然退兵,此时再出兵必能击败刘备。这个计策其实是最有可能击败刘备的计策。可惜刘璋却说:“我只听说过要抵抗敌人以保护百姓,没听过把百姓远远迁走以躲避敌人。”他有自己的本心,可以却用的有些迂腐。他的固执迂腐也让更多的益州士人离开他投入了刘备的阵营。

夺取西川,刘备胜在从善如流,刘璋败固执己见。

六、刘备精于算计,善于收揽人心,刘璋则性格温厚,不善于领导。

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非常善于笼络人心 。他在进军西川的路上,先后笼络了张松、法正等一大批刘璋集团的重要人物,张松更是把西川地形图奉上,为刘备攻略巴蜀点亮了视野,祛除了战争迷雾。而后新招揽的马超突然出现在成都,使得刘璋以为西凉骑兵已到,进而胆寒而投降。

刘璋是一个性格柔弱,寡断少谋的人,他不善于领导,西川的很多重要将领都和他离心离德。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谋士张松更是建议刘璋让刘备带军队进川帮他对付张鲁和曹操,明里是献计策给刘璋实际上却是帮助刘备顺利进入西川。张松是深知刘璋性格的,他循循善诱,果然刘璋就答应了。于是后来刘璋发现自己傻傻地被卖了。

夺取西川,刘备胜在得人心,刘璋败在失人心。

七、刘备兵虽少,但却是精兵强将。刘璋兵虽然多,但疏于战阵。

所谓兵在精不在多,冷兵器战场上双方交战真正交战的都是前方的精锐部队,后排部队基本上就是见风使舵的。益州天府之国,虽然偶有动乱但是真正用兵的时候不多。大多数都是双方対恃的局面。刘璋兵虽然多,但远不如刘备军精锐,并且分散驻扎在各地。所以自然节节败退。

刘备既有诸葛亮、庞统等谋士出谋划策,又有张飞,赵云等骁将冲锋陷阵,更有有法正、张松等带路党通风报信。若是正面决战,刘璋军也根本不是对手。

早期的战争中刘璋军中的张任、邓贤、刘璝、泠苞、吴懿、张任等将领先后被刘备军击败,后期诸葛亮率援军入川,更是遇将斩将,遇城破城。最后刘备、诸葛两军合围成都,迫使刘璋投降。

夺取西川,刘备胜在兵精将强,刘璋败在疏于战阵。

战争,打得是谋略,打得是凝聚力,打的是勇气、打的是意志,打得是决策,打得是人心,最后才打的是兵将。

刘备有此七胜,刘璋有此七败。刘皇叔何愁不能把益州收入囊中呢?


本文由三维策论原创,喜欢的朋友或者有不同见解的朋友都可以给我留言。


三维策论


刘璋首先是战略失误,疏于备战。刘备称荆州遭曹操共计,要带兵回荆州,刘璋的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设宴送行,席间被杀。刘璋的部下建议:“刘备兵不过万,水土不服,无辎重。可将巴西郡和梓潼郡的百姓迁到涪江西岸,坚壁清野,我们关城避战,刘备没有粮食,很快就会撤退。”刘璋心善又软弱,说:“我们是安定百姓的,怎能动以百姓迎敌?”结果,两郡的粮食都归刘备。

第二,刘备在蜀中一年多,是刘璋把他养肥的。刘备刚到益州,刘璋给了他四千兵马,此后刘备驻葭萌关,大量索要兵马钱粮。等到刘备起兵攻打刘璋,实力起码增长一倍以上。

第三,益州部队长期未临阵,战斗力很差。刘备刘璋开展以后,看看刘璋的三路大军:一路由向存率一万人,进攻葭萌关,霍峻只有几百人,硬是抵抗了一年,还击斩向存;二路是刘璝、冷苞、张任、吴懿等人,在涪城正面迎战,都被刘备击溃;三路是李严在绵竹一带迎战,却投降了刘备。这三路军队被打垮后,刘备合围成都。

第四,最后一根稻草—马超。马超投降刘备,但是只有他跟马岱两人,刘备叫马超在四川北部等着,偷偷给他一支部队,然后带着开向成都。刘璋看了,觉得再也没有希望打败刘备。


九州历史


首先说明,刘璋军力算不上强大,刘璋被刘备打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刘璋之才和性格,不适合在乱世中生存,适合在太平盛世。刘焉死后,由于刘璋温厚仁和所以被人推荐为益州刺史。在刘备进攻刘璋时,郑度认为刘备缺少给养和武器物资,建议把巴西,梓潼的全部百姓驱赶到涪水以西的地方,原先的仓库粮食烧毁,筑起堡垒和壕沟,我们坚守不出。刘备没有物资,自然就撤退了,逃跑时我们再去追击,那么一定可以擒住他。

刘备听说后十分痛恨郑度,看来此计策对付刘备应该比较管用,不然刘备也不会痛恨郑度。但刘璋有仁义之心,说道,听说以抵挡敌人来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迁移百姓来躲避敌人的。

如果刘璋心狠一些,采用郑度的方法,那么刘备岂敢轻易攻打益州。后来,刘备包围成都时,刘璋为了免使百姓遭受生灵涂炭,主动投降。

所以说以刘璋的性格和才能,在太平盛世,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官员,只可惜在生在了乱世之中。不容易生存。刘璋的性格所以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

2.刘备兵强马壮,士兵大多经历过许多战役。而刘璋这边多次攻打张鲁都被打败,所以应该说军力较弱。所以题目中提到的刘璋军力强是错误的。刘备既有诸葛亮,庞统这种谋士排兵布阵,又有张飞,赵云等各种骁将冲锋陷阵,反观刘璋,有黄权,郑度提的意见却一点儿都听不进去,焉有不败之理。

3.刘璋内部有人叛变。张松,孟达,法正三人原先都是刘璋的部下,但都投奔了刘备,他们对刘璋以及益州较为熟悉,有他们带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欢迎补充说明。


遨游文史世界


关于这个事,如果有人说刘备是民心所向,得民心所以才占领益州。那我可真的看不下去了!

刘璋之所以被刘备打败,完全是自己作!

刘备入川打的名义是帮助刘璋对抗张鲁。张鲁为啥跟刘璋过不去呢?

事情是这样的,刘璋的父亲刘焉,奔来是一名京官。他预感大汉将乱,所以跑到益州自立门户。为了使益州不会被中原的战火侵扰,他把刘璋留在汉中,目的就是为了让张鲁守住益州的门户。

这一点刘焉和刘表极为相似,他两都很有能力,但却都下了不争气的崽。

刘璋上位之后,张鲁不听刘璋的话,刘璋很生气。杀了张鲁留在益州的家眷,这下可是结下大仇了。所以才有了后来刘备入川这一幕。(就算张鲁真有二心,汉中是张鲁的地盘,曹操来攻打刘璋,汉中是必经之地。张鲁无论如何也是要为刘璋挡枪的)

这点小算盘刘璋没有算出来,反而跟张鲁结了大仇。后来又引狼入室,这完全是刘璋作死!

刘璋有着攻击力,忠诚度高的东州兵,又占据益州这样一个天府之国。如果刘璋是一位能主,三国的形式可能还要为之一变!


璨若朗星


刘备能打败刘璋,并最终迫使成都投降,也不尽是刘备当初入蜀带的部队,还要加上白水军,刘璋的降军,诸葛亮的援军,以及马超的归附。当然,此时马超军本身没多少人,但是他的威名足以成为压垮刘璋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声势来说,马超一人就足以顶一军。但是,刘备从葭萌关起兵推进成都,毕竟是客场,刘璋才是主场作战,即便有张松,法正做内应,综合实力必定不如刘璋,为何偏偏刘璋就打输了呢?



早在刘焉入蜀时,刘璋就和两个哥哥刘诞,刘范都留在朝廷了。可是,刘璋又为何能得到西凉军阀李榷,郭汜等人控制下的朝廷以及汉献帝的认可,放他入蜀找他爹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焉有野心,朝廷要敲打一下,所以就派刘璋去晓谕。之所以派刘璋,还不是因为三兄弟中,就属刘璋最温良恭顺,从日后的表现来看,刘璋还真不是装的,否则益州元老派赵韪,庞羲等人就不会拥戴他当上益州之主了。而留在朝廷,刘璋的那两个兄弟,因参与刘焉,马腾袭击长安的计划泄露,被斩了,刘焉也在悲痛中去世。可是,问题就在这,刘璋对益州平定并无尺寸之功,再加上个性问题,连续决策失误,几乎对益州的军事失去了控制。

刘璋继任益州刺史,最先不鸟他的就是汉中的张鲁,但是张鲁还没有造反呀,是刘璋为了立威,也可能不满刘焉和张鲁母亲的关系,总之杀了在成都的张鲁的母弟,这下就和张鲁成了死敌。这绝对是刘璋最大的失误之一,因为张鲁整个家族都和道教有密切的关系,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张鲁的母亲还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之一,母子还对刘焉平定益州,使之成为半独立状态,起了不少作用。刘璋虽然温仁,却对如此重要的一股力量举起了屠刀,导致张鲁成了最头疼的敌人,最后还引狼入了室。所以,汉中的张鲁军事势力是刘璋失控的第一股军事力量,还走向了反面。



第二股失控的军事力量,就是比张鲁还老资格,扶立刘璋上位的“元老派”赵韪部。刘璋十分重用赵韪,不仅重用他来对付荆州的刘表,还用他威压人数庞大,威胁到益州本土的“东州兵”,参考裴注《英雄记》。只是,有一定军事才能,并且善于拉拢人心的赵韪还是造反了,虽然最终被他的部下庞乐,李异斩杀,但是刘璋对这支部队还是失控了。为何这么说呢?证据就在张松劝刘璋迎刘备时提到,州中诸将庞羲,李异持功骄豪,欲有外意云云《三国志.刘璋传》。可见,接替赵韪带领部曲就是李异,而当初李异杀赵韪也并非是为了刘璋,为了自己而已。

至于另外一个“元老派”大将庞羲,则是刘璋失控的第三股军事力量。庞羲和刘璋原来是铁哥们,刘璋也重用庞羲,用他为巴西太守专门对付张鲁。可以说,庞羲和赵韪,可谓一南一北,都是手握重兵的益州大将,而且庞羲还拥有专权。可惜,刘璋耳根子软,连和昔日的好友都产生猜疑,根据《三国志.程秉传》,庞羲在和刘璋关系破裂后,一度要程秉招募当地骁勇的賨人,增加自己的军事势力,这是有自立的想法,好在程秉拒绝了。是以刘备入蜀,大飞熊估计庞羲老早就归附了,因为刘备夺得巴蜀后,就任命庞羲为府中司马,在蜀汉,这可是属于亲任。另外,在劝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上表中,庞羲位列第三,仅在马超,许靖之后,可见地位。

巴蜀另外一股重要的军事力量,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州兵”了,早在南阳,三辅地区因动乱流入益州的几万户士众百姓时,刘璋就已经失控了。后来,赵韪反叛,东州兵反而帮刘璋抵抗叛军,这更加让刘璋在东州集团里没了威严。因此,主张迎接刘备入蜀夺取益州,东州的法正,孟达就是主力,不用多说了。



综上所述,刘璋看似军力强大,又是主场,本质几乎可以说“尸位素餐”,真正能控制的军队很有限,忠于刘璋的将领也无非白水军督以及张任等几人而已。反观刘备,人数虽少,却用计并了白水军,部队达到了三万人。而且,刘备在推进成都的路上,又连续得到李严,吴懿,费观等人的归附,军力大增,甚至可以分兵去平定周围各县。所以,在诸葛亮,张,赵援军未进巴蜀前,刘备这边人马增加的数量,相当于刘璋军减少的数量,再加上如梓潼王连的中立派,对军事失控的刘璋不失败也难呀。


大飞熊骑士


引言:刘璋与其父刘焉应该是东汉末年最早的一个军阀,割据在益州,与中央朝廷断绝往来,成为蜀中的土皇帝。刘璋在蜀地建立起自己的一个势力,奈何为人暗弱无能,不能守其土而称霸一方,后与刘备反目,献城投降刘备。那么刘璋作为益州的主人,为何会败给从荆州来的刘备呢?根据自己的观点分享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请神容易送神难 刘璋前期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使得刘备不断壮大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璋听从属下张松等人的建议迎接刘备入蜀,讨伐张鲁。刘璋上表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供给刘备士兵粮饷,令他攻击张鲁,使刘备的实力得到增强。刘备到了葭萌关后,驻军不前,厚树恩德来收买当地人心,刘备用意也很明显,先得人心,再得城池。

《吴书》曰:璋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备。

二:刘璋的昏庸无能

刘备攻陷益州重镇把守的雒城,在此战中庞统战死。刘璋聚众官商议,从事郑度献策曰:“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在此基础上,郑度提出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以此让刘备无法在巴蜀之地获得补给。长此以往,刘备自然无法继续进攻下去,等到刘备撤退的时候,刘璋再派兵追击,完全可以重创刘备。

在得知郑度的这一计策后,刘备可谓非常惊恐,赶忙询问法正,法正回答说:“刘璋最终不会听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那样,没有采纳郑度的计策,从而错失了击败刘备的机会。

三:内部势力矛盾重重

刘璋内部势力错综复杂,刘璋和其父刘焉是外来户,为了抑制益州本地势力,刘璋吸收了南阳、三辅数万家到了益州,号为东洲派势力。

加上内部赵韪起事反叛,刘璋好不容易镇压平定。刘璋对本地派、东洲派等势力互相牵制于打压,使得益州本地看似平静,但内部确实惊涛骇岸,刘璋本人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的协调三方的平衡,张松法正等人都愿投靠贤主刘备,而背离刘璋。



四:荆州强有力的后援团队

在庞统战死后,刘备调了诸葛亮、张飞、赵云带领荆州兵力入蜀,大大增强了刘备的一方势力。诸葛亮与张飞在入蜀的过程中,一路过关攻克了诸多城池,等到与刘备汇合之时,外围之地已被占领,刘璋只有一个成都,不投降的结果只有城破人亡。


结语: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不单单靠的是兵力。在兵力方面,刘璋占有绝对优势,但胜负的关键靠的是统帅的才能和手下谋士的计策,也靠的是一支常年能征善战的的军队。刘璋既没有突出的才能,也不能很好的听从属下谋士的建议,加上东洲派势力的背叛,刘璋岂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对手呢?

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转发。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我是紫气东来。谢谢您的阅读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刘璋据蜀多年,在士兵数量上与刘备相比是占绝对优势的。史书记载刘璋迎备入蜀时,“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而此时刘备入蜀时“兵不满万”,但二人之间的战争结果则与双方实力相反,究其原因,刘璋的失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 刘备早有图谋,刘璋仓促应战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荆州、益州是刘备的必夺之地,也因此进行了长期、周密的谋划;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正中刘备下怀。因此,刘备夺益州是计划之中,而刘璋早期根本没有意识到刘备的企图,也没有做任何防备。所以,战争一开始,胜利的天平就偏向了刘备。

(二)刘璋受到法正、张松等人的严重欺瞒

法正、张松等人很早就暗地了投靠了刘备,并一直在刘璋内部做间谍工作。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把刘璋内部的各种政治、军事等情报告诉刘备,让刘璋处于毫无防备、毫无秘密的情况下,完全暴露在刘备面前;另一方面法正、张松等人还极力在刘璋的面前混淆视听、说刘备的好话及其他忠诚于刘璋的将领的坏话,严重干扰了刘璋对形势的判断。

(三)刘璋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

正如前面所说的,刘璋在士兵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自恃立足益州多年,根基尚厚,益州险固,兵多粮足,民多附之。因而对刘备过于轻敌,在战略上就处于下风。

(四)刘璋缺乏足够的军事才能。

刘璋在认识到刘备入川的险恶用心、怒斩张松之后,虽迅速组织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来对抗刘备,却均以失败告终。

《三国志·法正传》载:当刘备争夺益州之初,“郑度说璋日:‘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郑度的计策打中了刘备得七寸,是抵御刘备的良策,但刘璋不能用,反而把郑度罢黜。郑度的遭遇,除表明刘璋听不进忠言外,更主要的是表明刘璋“才非人雄”,缺乏军事头脑,不是枭雄刘备的对手。

总结的不到之处,欢迎各位点评。


晓东笔谈


刘璋温厚仁爱而任益州牧

▲刘焉

刘璋之父刘焉为江夏景陵(今湖北天门)人,汉景帝刘启之子鲁恭王后裔,历任过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位。

公元188年,向汉灵帝提出新设立州牧统管州内诸事务,自己担任益州牧,刘焉颇有野心,逐步把益州组建成自己“独立王国”。膝下有四子,大儿子左中郎将刘范、次子治书御史刘诞、三子别部司马刘瑁、幼子奉车都尉刘璋。

▲马腾

兴平元年(194)刘范与征西将军马腾密谋袭击长安,不幸泄露而被斩杀;刘诞受连累也被斩杀;同年刘焉因痛失两个儿子的悲痛加上绵竹城大火中惊吓而后背长毒疮暴死。

州大吏(掌管有关军旅事务)赵韪等看上刘璋温厚仁爱,上奏共同推举为益州刺史,朝廷拜刘璋为监军使者兼益州牧。按常理三子刘瑁应当继承父业,赵韪等人别有用心推荐刘璋,并不是刘璋比刘瑁多么出众。

益州内乱不断

▲刘璋

刘璋继位不久,部下将领沈弥、娄发、甘宁反叛,被赵韪打败后投奔荆州,说明并不是所有益州人拥戴刘璋继位。

当初,流亡至益州的南阳、三辅地区几万家百姓,被刘焉收编为部众,称为“东州兵”。东州人侵凌益州原住民,但性情软弱宽容,缺乏威信谋略的刘璋,无法制止东州人横暴,且发布的政令有不少欠缺点,故此益州原住民抱怨相当多。

巴西人赵韪深得人心,拜为征东中郎将。赵韪见到民心不和,厚礼买通荆州官吏求得外部和平,内部暗中勾结益州世家豪族于建安五年(200),发起叛乱围攻成都,蜀郡、广汉、犍为等多处立马响应,幸亏得到利益相连的东州兵,拼死相助才能平息叛乱,在江州赵韪被属下庞乐、李异斩杀。

▲张鲁

原刘焉手下汉中张鲁居功自傲,认为刘璋暗弱,不听从其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但多次被张鲁所破。

庞羲和刘焉是故交,突袭长安密谋泄露而刘家遭难之际,招募兵把刘焉孙子们从长安安全护送到益州,可谓是刘家的恩人,且把女儿嫁给刘璋长子刘循,两家是亲家。

巴西太守庞羲认为天下混乱,巴西郡应该有武装部队,故此私自招募部曲。刘璋未能明辨是非听信他人谗言,怀疑庞羲有谋反之意,于是两人之间出现缝隙,刘备入蜀起兵之后,庞羲不战而投降刘备。

众叛亲离

▲张松

州别驾从事成都人张松认为暗弱的刘璋将会保不住益州之地,终究会被别人替代。曹操攻占荆州之后,刘璋本想归顺曹操,于是派遣张松拜谒曹操,但此时的曹操狂妄自傲而冷落张松,于是张松怀恨在心。

回到益州之后,张松鼓动刘璋断绝与曹操关系,加之曹操赤壁大败,刘璋权衡之后采纳张松建议,联合刘备。不久,曹操举兵要攻打汉中,张松建议邀请刘备入蜀共同抵抗,于是刘璋派遣法正出使荆州而“引狼入室”。

▲法正

本来张松和法正是好友,且扶风人法正因未入刘璋法眼,在益州郁郁不得志,出使回来之后,法正认为刘备是英明的主公,于是与张松密谋协助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张松因哥哥张肃告密而被斩杀,法正为刘备攻占益州付出汗马功劳。

陈留人吴懿父亲和刘焉交情深厚,刘璋三哥刘瑁娶了吴懿妹妹吴氏即刘瑁去世之后,刘备为了拉拢益州豪族而娶的吴氏,之后被立为皇后,吴氏家族是大豪族。建安十八年(213)吴懿被刘备打败一次之后,举兵投降。

▲赵云

建安十八年(213),刘璋派护军南阳人李严、江夏人费观统帅驻在绵竹的各路军马,但李严、费观也率领自己部下投降。

建安十九年(214),赵云奉命攻打江阳,江阳太守阆中人程畿投降。

刘备攻破围攻一年之久的雒城之后,率兵包围成都,诸葛亮、赵云、张飞率军前来会合。之后马超也加入围攻,不久刘璋开城投降。

总结

▲刘备

刘焉、刘璋父子经营益州二十多年,但未能真正得到益州原住民爱戴,加之刘璋暗弱,听信谗言,法制松懈而与臣属们离心离德,各怀鬼胎,刘备一起兵,众叛亲离,许多将领们不战而降,刘璋孤立无援,只能拱手相让益州于刘备。


叙三国


益州牧刘璋手下兵马远多于刘备,还是在自己地盘作战,仗都没怎么打刘璋就投降了。丢了两代人经营二十多年的益州,为刘备三分天下做嫁衣。要说这个坑是刘璋的父亲刘焉给埋下的,最后这坑也葬送了蜀汉政权。

刘焉汉末刘氏三牧之一,出身跟刘备差不多,虽是宗室身份,但是属于西汉汉景帝的儿子鲁恭王刘馀的后人。只不过刘馀没有像中山靖王那样生了一百多个儿子,谱系还算清楚,也只是以宗室身份混了个小官,和另外两个州牧刘虞、刘表东汉近支的身份不可比。正是出身的卑微,刘焉在朝廷做官四十年都是谨小慎微,也让他躲过两次“党锢之祸”,担任九卿之一的太常。刘焉看到汉末朝纲败坏,为了给自己和子孙找一片容身之地,向汉灵帝提出了对汉末群雄割据影响深远的建议“废史立牧”,并自请交州牧。(汉末割据群雄大多担任过州牧,像董卓、袁绍、曹操、刘备、刘表、吕布等)原本只是想远离是非之地,到帝国最远的地方交州避祸的刘焉在这个时候听到了朋友的谶纬之言。(算命先生)

两汉之际人们非常相信巫蛊、谶纬学说,汉末著名的谶纬大师益州人董扶,在朝中担任侍中董扶私下跟刘焉说:“京师洛阳将有大乱,我观益州上空,有天子气。”听信谶纬之言的刘焉把自己运作到了益州担任州牧。

刘焉和另一位荆州牧刘表一样是单枪匹马跑去上任的,刘焉还比较好,有董扶牵线搭桥,提前得到益州地方上部分豪强世家的支持。加上当时的益州刺史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早已怨声载道,鉴于刘焉在朝中的一贯表现,益州的豪强认为刘焉是个可控制的傀儡。跟商量好了一样,益州此时爆发黄巾起义,杀死了刺史,地方豪强大族贾龙等人聚集兵马镇压黄巾起义。也迎来了有朝廷背景的大名士刘焉,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但是让益州豪强们想不到的是刘焉到益州后一改过去谨小慎微的表现,露出了吃人的獠牙。

刘焉为了对付益州豪强士族,趁着北方大乱,大力引进三辅、南阳地区的流民,组成东洲军,重用北方来的士人,形成了东洲派。益州的豪强贾龙等人看到这样,起兵攻打刘焉,有了东洲士人集团和东洲军的支持,刘焉打败益州豪强,杀死了贾龙。东洲派辅佐有功开始全面压制益州本土豪强,形成以许靖为首,吴懿、李严、法正、孟达为骨干的东洲士人集团。

深信谶纬之言的刘焉野心极度膨胀,打造天子的乘與,暗杀朝廷使者,派遣张修、张鲁进兵汉中。汉献帝派他的四子刘璋前来劝说,由此刘璋留在益州。刘焉还积极联络马腾,准备进攻长安,马腾事败退回凉州,刘焉在长安的长子、次子被李傕、郭汜杀害。刘焉忧思死去的儿子,加上城内大火烧掉了打造的天子乘與,担心灾祸,刘焉不久发背疽而死。

刘璋接任益州牧,但是刘焉的本意肯定没想让懦弱多疑的刘璋来接班。刘焉到益州时只带了三子刘瑁,后来听说吴懿的妹妹有大富大贵之像,就让三子刘瑁娶回家了,栽培之心昭然天下。刘璋却是在益州当地豪强赵韪、王商的支持下接位的,里边的猫腻可见。刘璋昏庸懦弱,根本无法驾驭,东洲派和本土派内讧不已,刘璋只会和稀泥,矛盾激化,两派人都对刘璋离心离德。知道了前因后果,就能明白刘备打益州为什么能那么轻松,益州不但士无斗志,法正、张松早已成为内应。刘璋最后无奈的说:“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刘备得到益州也没有解决刘焉留下的大坑,益州除了原有的两大派系,现在还多了个刘备带来的荆州派。刘备在世时,重用东洲派的法正,娶了吴懿的妹妹当皇后。(刘瑁的遗孀,益州是有天子气,吴女士也有大富大贵之像,那都属于刘备的,强求不来的。)刘备临死前,任命李严为军队的二号人物,可见对东洲士人集团的重视,益州豪强则无出头之日。诸葛亮为控制军权,不得不杀掉李严,益州的本土势力一直对蜀汉政权离心离德。谯周等益州士族,仗都没怎么打,就怂恿刘禅投降,可见刘焉的大坑有多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