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有八个儿子,却让一个不得宠的庶子成为了新君,原因为何?

dj小周


顺治这个不得宠的庶子就是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康熙皇帝。


根据历史记载顺治有八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皇四子荣亲王、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根据汉人的传统,皇位的传承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满人并没有这个传统,皇太极和顺治都不是嫡子,再说顺治皇帝在位时虽然先后有两位皇后,还有一位追封的孝献皇后,但是悲催的顺治却没有嫡子。

其实如果皇四子荣亲王没有夭折,那么皇位基本上没有悬念,皇四子的生母就是顺治时期备受宠爱的董鄂妃,他出生时顺治曾祭告天地大赦天下,这都是皇太子的待遇,可惜孩子只活了几个月就夭折了。

这八个儿子中皇长子和皇四子早在顺治年间就夭折,都只活了几个月,皇四子甚至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剩下的几个弟弟当时年龄更小,顺治驾崩时皇五子常宁年仅四岁,皇六子奇绶仅两岁,皇七子和皇八子都是襁褓中的婴儿。

分析当时的局势可以发现虽然天下已基本大定,但是南明皇帝朱由榔尚在,反清势力依旧不时敲打清朝统治者脆弱的神经,此时若立幼主不利于社稷。

所以在顺治帝的皇子中只有年龄相差不过半岁的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烨相对比较适合继承皇位。

根据历史记载,福全从未奢求过皇位,他的梦想是“愿为贤王”,那么实际上玄烨就成了唯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康熙曾经出过天花,在古代天花是一种非常烈性的传染病,致死率极高,顺治皇帝便是死于天花,但是天花有一个特点就是痊愈后即可获得终身免疫,康熙幼时曾经出过天花后痊愈,因此这成为了他在皇位继承中的一大优势。

综上所述,康熙成为了顺治皇帝八个儿子中最有优势的继承人,而历史也证明顺治给大清王朝选了一位圣君。


一点点历史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顺治有没有嫡子?

嫡子必须要是由皇后所生,才能称之为嫡子。顺治共有四位皇后,分别是: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献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其中前两位都是在世时就被册封为后的,后两位都是死后被追封为后的。

第一位皇后是多尔衮给顺治包办的,顺治并不喜欢,再加上顺治又讨厌多尔衮,对这位皇后就更加嫌弃了。多尔衮死后,这位皇后也是被废。既然都不喜欢,就谈不上为顺治生儿育女了。

第二位皇后是孝庄太后给顺治安排的,也是不得顺治的喜欢,同样没有生育子女。

第三位皇后其实是顺治帝最爱的妃子董鄂氏,生育了皇四子。子平母贵,顺治是很想把皇四子选为继承人的,可是这个儿子命也不好,早夭。董鄂氏因为儿子早夭,伤心过度,也去世了。在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为缅怀爱妃,追封董鄂氏为皇后。

第四位皇后就是康熙的母亲了,是在玄烨登基为帝后,给自己母亲追封的。

所以说,从嫡子层面讲,顺治没有一个嫡子,八个皇子,其实都是庶出。唯一一个能够跟嫡子搭上点边的,也就是顺治最喜欢的皇四子,却早夭。在嫡庶子层面上,顺治所有皇子的竞争力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第二,顺治有八个儿子,是否八个儿子都有竞争的可能?

顺治虽说有八个皇子,可其中皇长子、皇四子早夭。顺治去世时,皇六子、皇七子和皇八子尚年幼,也就一两岁,不谙世事,没有竞争可言。实际上,皇位就只能在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五子常宁之中做出选择。

顺治去世于1661年,此时的福全8岁,玄烨7岁,常宁4岁。三人年龄相比下,常宁还是太小,心智不够成熟,比不了已经七八岁的福全和玄烨,没有太大的竞争力。最后,皇位其实就只能在福全和玄烨之中做出选择。<strong>

第三,玄烨是否真的就不得宠?

关于福全和玄烨两人,这就得插入一个小故事了。顺治曾问过自己的儿子们有啥志向。福全说的是愿为贤王,玄烨则说的是愿效法父皇。从两人的回答看,福全是没有做皇帝的志向的,而他日后也确实是履行了自己所说的话,做了个贤王,为康熙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而玄烨的回答意思就多了,第一,表明了自己要做皇帝的志向;第二,变相地夸奖了顺治,说明顺治做皇帝做得还是很好的,值得当儿子的效法;第三,明确了自己会延续顺治的治国方略来管理国家。一句话,就让顺治对玄烨产生了好感。从这个小小的故事也能看出,相比于福全,玄烨是更适合做皇帝的。

当然,这不是玄烨能够成为继承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直接促成了玄烨的继位。一个是顺治的母亲孝庄,另一个就是传教士汤若望。顺治的继位,孝庄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孙子辈中选择继承人,孝庄是更为看好玄烨的。玄烨本身就聪明伶俐,十分讨孝庄的喜。传教士汤若望,对顺治的影响也是很大,他也赞成玄烨继位。有这两位重要人物的支持,玄烨继承人的地位也就更为稳固了。

玄烨能够成为皇位的继承人,还有一个独有的有利条件。那就是玄烨出过天花,并且活了下来。也就意味着玄烨对天花已经产生了抗体,今后不会被天花所扰。要知道,顺治就是因为得了天花才早逝,所以在选择继承人上,对天花有没有免疫力很重要。因为在当时,即使身处皇家,对天花也是无能为力。只有看天,活下来一辈子就不被天花所扰,活不下来,这辈子就到此为止。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大家都是不希望未来的皇帝再次因为天花的原因,过早去世,重蹈今日的覆辙。

总结下玄烨能够继承皇位的原因有五;第一,顺治没有嫡子,玄烨庶子的身份就不是问题;第二,顺治虽说有八个儿子,实际能和玄烨竞争的只有福全;第三,玄烨十分聪明,志向远大,讨得父皇顺治的喜欢;第四,两大重要人物孝庄和汤若望支持玄烨继位;第五,玄烨出过天花并且活了下来,对天花有免疫力。

最后补充一点,玄烨即位后,也是不负众望,改年号为康熙,后人称之为康熙帝。在位六十年,擒权臣鳌拜;削三藩;收复台湾;远征漠北,击溃蒙古;驱逐沙俄,签订条约,促进国家统一,开创康乾盛世,成为千古一帝


小二带你来看剧


顺治选了这个庶子作皇帝也是无奈之举。看看他儿子的情况就知道了。


皇长子:只活了89天就夭折了。


二阿哥:福全,母亲为帝宁悫妃董鄂氏,关于这个儿子,顺治曾经问过他的意愿:他说:"愿为贤王。顺治帝异之,他在这个儿子身上似乎看到了幼年时的自己。不喜欢当皇帝,如果逼迫他继位,那不就是自己成了自己的母亲,他不想让儿子走他的老路,所以退而求其次就选了三阿哥玄烨。剩下的四阿哥和 五阿哥都早夭,那么其他的就更不用考虑了。要知道当时二阿哥还是个八岁的娃娃。

还有一个原因是玄烨是皇子中唯一一个出了天花活下来的人,清朝皇室不得不说是被天花害苦了。一方面是关外的气候因素接着迁移到关内,身体肯定是水土不服的,这是外因。内因就是近亲结婚,大多在八旗内选妃,不免都是宗亲。玄烨的母亲是汉人佟佳氏,却还是得了天花,那估计是顺治本身遗传的基因让他的子嗣都体弱。清朝皇帝里面属康熙这一时期龙子产量多存活久。看康熙后宫汉族妃子偏多,且他情商极高,控制自己的情感强,不专宠某个妃子而是雨露均沾。这也是康熙子嗣多,存活久的原因。



事实证明,康熙是个好皇帝,顺治虽然自己任性妄为没有做一个称职的皇帝,他专宠董鄂妃以至于置国家社稷于不顾。他在清朝史上被作为皇帝对待后宫态度的反面教材。康熙就是以他老爹的例子把持自己的情感,不能让任何一个妃子在后宫独大,因为外戚干政也是一个难治之症。顺治为大清选了一个好皇帝这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了。



尼采广寒宫中坐


顺治的八个儿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嫡子,也就是说他的第一任皇后孟古青(孝庄太后侄女,废后)并没有生下儿子,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孝庄太后侄女)也没有生下儿子,那么皇位继承权自然只能从庶子里面选择!

所以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受不受宠都不重要,他已经入围了皇位继承资格!而且关键在于他生了天花居然没死(在古代得了天花很难活下来),这在古人眼里属于福报,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离皇位更进一步!

康熙虽然是顺治的第三子,但他的大哥牛纽早夭直接出局,二哥福全没有野望(只愿为贤王)自愿放弃,那么按照皇位继承顺序,自然也就轮到他了。


当然,康熙登基时他还有一个四岁的五弟,两岁的六弟,一岁的七弟和八弟,但年纪太小了,在清初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里,实际上是极其不利于皇权的巩固!

玄烨生母孝康章皇后(追封)佟佳氏属于汉军八旗中的襄蓝旗,而且她的父亲佟图赖是汉军八旗中的鼎力战将,所以立玄烨可以团结汉军八旗的力量,这一点孝庄太后是非常清楚的。

这样一来,清朝皇室就能控制满洲八旗的一部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全部,加上玄烨有福报(得天花不死),那么皇位当然非他莫属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顺治一个儿子也不想传。

顺治登基的时候六岁,被多尔衮掌握大权,受尽他的欺压。每天还得提心吊胆的怕多尔衮篡位,小心翼翼不能得罪了那个骄横的多尔衮。他的皇帝生涯是非常苦的。

等到他病重的时候,他的儿子最大的不过九岁,算是庶子没有嫡子。他实在不想传位给儿子,让他再受一次自己小时候的苦。他想把皇位传给他一个堂哥,就是安亲王岳乐。

岳乐,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比顺治年长13岁。阿巴泰是皇太极的哥哥,努尔哈赤第七子。岳乐执掌宗人府,是皇帝信任的兄长。顺治认为,只有他那样的有才干的成年人才能做得好这个皇帝。

结果不出意外的,这个意见遭到孝庄太后的强烈反对。立岳乐,把太宗皇帝的子孙都丢一旁,那和当年立多尔衮有什么区别?

必须在几个小孩当中选一个!顺治身心俱疲。他表示,那就找钦天监问卜,叫上天决定吧。

结果当时的钦天监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他不会中国人求仙问卜那一套,天主教也没有这样的宗教仪式。但他对于病理学有一定的了解,他告诉顺治,要选就选三阿哥,他已经出过天花,不会再得这个病。这样就不会再重蹈覆辙了,至少下一任皇帝不会再是小孩子了。

病中的顺治本来就无力多考虑这事,于是就接受了汤若望的意见。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事实上顺治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董鄂妃之子荣亲王,第二是安亲王岳乐,第三才轮到皇三子玄烨。日后的康熙大帝可能也没有想到他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完全得益于一场大病,这可真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民间谚语。

少年天子 子嗣繁茂

都说顺治与后妃感情冷漠,独宠董鄂妃,可这不代表他忘记了一国之君绵延子嗣的责任。顺治有21位后妃,育有8位皇子,6位皇女。这份战绩对于一位24岁早逝的年轻人来说,可谓是成果斐然。这8位皇子都不是皇后所生,都是庶子,因此立嫡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庶子也有亲疏之分,顺治唯一宠爱的董鄂氏于1657年生下皇四子,顺治帝欣喜若狂,不仅颁布大赫诏书,称其为“朕第一子”,并且祭告天地宗庙,接受百官朝贺。

这其实已经表明顺治想立此子为储,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皇四子出生后三个月便夭折了,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追封为荣亲王。

自此,第一继位人退出了这场帝位角逐。

爱妃仙逝 痛不欲生

1660年9月,身体一向柔弱的董鄂妃因遭丧子之痛的打击,身染沉珂,不幸薨逝。顺治悲痛万分,不仅追封为孝献皇后,甚至逾越祖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还命大学士金之俊为其立传,并亲自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

董鄂妃死后,顺治万念俱灰,萌生了皈依佛门的念头,经茆溪森剃度成为光头天子,在孝庄太后的干预下,最终让太监吴良辅替代出家。1661年正月,顺治身染天花,病情危急。他召敬重的“玛法(满语中老爷爷的意思)”汤若望入宫,表示想传位于堂兄安亲王岳乐。岳乐战功赫赫,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也是顺治一向倚重的满族亲贵之一。

汤若望认为幼主临朝虽有不妥,但帝系转移会产生更大的危机,于是力劝顺治将帝位传给儿子,并指出皇三子玄烨身染天花而不死,是福泽深厚之人。不久顺治帝驾崩,年仅24岁。

自此,第二继位人也退出了赛场角逐。

太后决定 鼎定乾坤

顺治帝8位皇子中,皇长子牛钮和皇四子早夭,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皆不足3岁,虽有资格却不俱备争夺帝位的实力。

因此,只剩下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和皇五子常宁参与角逐。福全当时9岁,顺治曾问过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为贤王”;玄烨当时8岁,勉强凑合;常宁只有4岁,年龄偏小。更重要在于,当时的最高决策者孝庄太后也跟汤若望想到一块去了,玄烨身染天花而大难不死,看来是福大命大之人,至少不担心以后再染此恶疾,于是决定立皇三子玄烨为帝,定年号康熙,命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主持朝政。

自此,开始了长达61年的康熙之治。


历史茶坊


公元1643年9月,清太宗皇太极未指定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突然崩猝于沈阳故宫,他的长子豪格集团和十四弟多尔衮集团为争夺皇位剑拔弩张,互不退让。17天后在各方妥协下,年仅六岁的福临(顺治皇帝)登基,成为大清入关第一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开国之君。

顺治皇帝在位时的两任皇后均来自科尔沁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属于彻底底的政治联姻,顺治与她两人可以说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感情而言,第一位被废黜了皇后,贬为静妃,第二位迫于孝庄太后的劝阻,顺治才没有再一次将皇后废黜,她们二人均没有产下皇子,所以顺治没有嫡子。

1656年,顺治皇帝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董鄂妃,顺治对董鄂妃的爱,可以说波澜壮阔,两千多年来无出其右者,顺治帝要加封董鄂氏为皇后,遭太后强烈反对,顺治无奈只好封董鄂氏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1657年,董鄂妃生下了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不顾之前三个儿子的存在,公然称之为“此乃朕之第一子”, 并且祭告天地宗庙,接受百官朝贺,这种规格比之嫡子规格还高,并有意立为太子,但是皇四子不足百日变夭折了,令顺治皇帝和董鄂妃伤心不已。顺治皇帝下令追封其为荣亲王,并修建了高规格的陵寝,足可见顺治帝对这个儿子的疯狂宠爱。

1660年9月,身体一向柔弱的董鄂妃因遭丧子之痛的打击,身染沉珂,不幸薨逝。顺治悲痛万分,她死后两天,他就追封其为“孝献庄和至德宜仁温惠端敬皇后”,并亲自撰写悼文,顺治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以及所有公主和命妇都要哭丧。下葬时为她抬棺的都是满洲八旗贵族中的二三品大员,顺治赐死30宫女陪葬董鄂妃,顺治命108名僧人为其诵经21天,在清代也是绝无仅有,又还命大学士金之俊为其立传,并亲自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

董鄂妃死后,顺治万念俱灰,萌生了皈依佛门的念头,不理朝政,独居养心殿,从早到晚悲痛不已,思念成疾,1661年正月,顺治身染天花,病情危急。

顺治帝8位皇子中,皇长子牛钮和皇四子早夭,此时二儿子福全9岁,三儿子玄烨8岁,五儿子长宁5岁,其他的三个都不满4岁。

当时虽然天下已基本大定,但是南明皇帝朱由榔尚在,反清势力依旧不时敲打清朝统治者脆弱的神经,为了爱新觉罗的江山永固,孝庄皇太后必须选一个合格的皇位接班人。

看着一群不到10岁的孩子,孝庄皇太后非常苦恼,最终集思广益决定由三子玄烨继承大统:

玄烨生母孝康章皇后(追封)佟佳氏属于汉军八旗中的襄蓝旗,而且她的父亲佟图赖是汉军八旗中的鼎力战将,佟家人在朝中身居要职,在当时甚至有“佟半朝”的说法。当时不论哪位年幼皇子继位,都将是主少国凝,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都可能趁机作乱,而皇子的亲娘家的势力也可保年幼的康熙皇帝皇位稳定,保大清的基业稳定。

幼时的玄烨非常聪明,写文章背诗都是阿哥中的翘楚,他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同别人的志向,据说康熙六岁时,顺治帝曾问其他皇子有何志向,其他皇子的回答是“愿为贤王”,而康熙的回答则是“原效法父皇”,这里就可以看出康熙从小就志存高远,长大后自然能有治理好国家的才干。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是顺治的老师、任职钦天监监正,并且先后治好了孝庄太后和皇后的病,所以在颇具威望,他说,这些阿哥中,只有玄烨得过天花并且痊愈,得过天花还能活下来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

这是一个非常坚实的理由,当时天花无法医治,只能凭天由命,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有两位都是死于天花、顺治皇帝最为宠爱的董鄂妃也是得天花死的,毕竟当时顺治的孩子都太小了,无法看到他们的未来,为了保证大清的皇位不再出现混乱,玄烨得过天花的情况成了最大的优势。

自此,开始了长达61年的康熙之治,康熙在位61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大清盛世,成为“千古一帝”。


美丽青春您真痘


顺治帝有八个儿子,却让一个不得宠的庶子也就是玄烨(后来的康熙)成为了新君。

顺治皇帝是大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孝庄太后,顺治在位十八年,生了八个儿子,可是这些儿子没有一个是中宫生的嫡子,因为顺治帝的两位皇后都是没孩子的,第一位皇后是孝庄的亲侄女,是顺治的亲表妹,博尔济吉特氏被废,不曾有孕,另一位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的侄女,这位皇后和顺治同房都没有过,更别说有孩子了。董鄂妃生前是皇贵妃,她生的儿子过早夭折,因此顺治帝的儿子中全是庶子,没有一个是嫡子。

顺治没有嫡子,玄烨却是这些庶子中最优秀的,自然选择玄烨当皇帝,玄烨在继承皇位比赛中胜出,只因为他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生母地位高

立皇帝的话,如果在皇子阿哥中挑选,还要看他生母的地位以及后面的势力,当时讲究“子以母贵”,康熙的生母佟佳氏,虽然顺治帝并不那么喜欢佟佳氏,但是佟佳氏的“后台”很硬。在清朝前期佟佳氏为满洲镶黄旗,康熙的外公佟图赖更是位居兵部尚书,这样如果顺治当上了皇帝,母亲娘家的势力也可保年幼的康熙皇帝皇位稳定,保大清的基业稳定。

二:玄烨志在做皇帝,学业优秀

康熙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同别人的志向,据说康熙六岁时,顺治帝曾问其他皇子有何志向,其他皇子的回答是“愿为贤王”,而康熙的回答则是“原效法父皇”,这里就可以看出康熙从小就有做皇帝的志向。

选皇帝也看才能,幼时的康熙是非常聪明的,写文章背诗都是阿哥中的翘楚,学习成绩是阿哥中最好的,品德也很好,长大后自然能有治理好国家的才干。

三:孝庄的意愿

孝庄太后的意愿是促成康熙登基成为皇帝的很大因素,孝庄和幼时的康熙相处时间最长,感情最深,小康熙从小聪明活泼,老祖母哪有不喜欢的道理,况且孝庄太后权衡再三,康熙生母家族势力强大,可以辅佐康熙,况且康熙生母佟佳氏身体不好,也不会出现干政的局面,以后自己还是可以继续辅导康熙,孝庄太后的态度比顺治更重要,因此孝庄太后的意愿是主要因素。

四:得天花不死

小时候得了天花也是康熙被选中当皇帝的一大因素,因为那时候的京城天花瘟疫很严重,通常感染上天花病毒的人,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康熙染上了天花,但是生命力很强,竟然奇迹般活了下来,即使脸上有点麻子,也不影响整体,毕竟是皇帝嘛,因为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即使天花死亡率很高,但如果是被感染者可以痊愈,那将终身都免疫这种病毒,也就是说康熙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得天花了,还可能长寿,可是其他皇子都没有得天花,为了大清朝基业不会因为后期皇帝得天花病逝而毁于一旦,当时的顺治决定立已经得过天花并且已经免疫的康熙为皇帝。

事实证明,康熙当上皇帝后,健康长寿,在位61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大清盛世,被人成为“千古一帝”,顺治和孝庄太后当时选康熙还真没有错。


小聪历史客栈


顺治皇帝是一个任性皇帝,到现在为止,也不能明确他到底是驾崩了,还是因为董鄂妃死后伤心欲绝而出家了。

对于这样的一个任性和感情用事的皇帝,皇位在他的心里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只是他的爱人。

满清入关以后,积极学习汉人文化,比如立太子一事。

顺治再遇见董鄂妃之前,已经有了皇后和儿子。但是这个婚姻是政治婚姻,顺治很不喜欢他的皇后,甚至还废了一任皇后。

后来遇见了董鄂妃,便认定这是他的一生挚爱。后来,董鄂妃生下了皇四子。

顺治高兴之余,甚至当中放话“此乃朕之第一子”,言外之意,前三个儿子并不是他心属的儿子。



所以,除了皇四子外,其他的儿子都不得宠,并不是只有玄烨不得宠。

后来,这个孩子在几个月的时候,因为天花过世。

天花可谓清室的第一大杀手,董鄂妃也是因为天花过世,传说顺治也是。剩下的阿哥、公主更是不计其数。

可见统治者们多么恨天花,但是有无可奈何。

本来顺治想要立皇四子为太子,可是早早过世了。没有办法,只能在其他的孩子里边选了。

在董鄂妃过世以后,顺治可以说心已死,不愿过问世上俗事。

关于立太子一事,也是颇有争议。

至于玄烨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曾经得过天花并痊愈了。

这代表着,玄烨已经有了对天花的免疫能力,以后都不会得天花了。

在这个对天花毫无办法的时期,一个有了免疫力的继承人太重要了。

因为顺治的孩子们年龄都比较小,万一以后继承人再得了天花过世,那岂不是朝政不稳。

所以,以孝庄为首的政治集团,挑选了对天花有免疫的玄烨继承皇位。

所以,玄烨能够登上皇位,在众多的皇子当中最有明显的优势在于曾经得过天花。再者就是来自孝庄太后的支持。

事实证明,孝庄是一个有眼光的人,康熙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结语:在众多的竞争关系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个优势可能会成为自己成功的绝对法宝。

所以,更要即使的审视自己,到底有没有优势,有哪一方面的优势,只有这样,才会离成功更进一步。


观复一鉴



准确来说康熙帝并非是顺治帝不得宠的儿子。

对于理想浪漫主义的顺治帝来说,他的诸多儿子之中,并没有明显的几个得宠几个不得宠的。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爱妃董鄂妃生下的儿子是亲儿子,其他妃子生下的儿子,只是血缘上的儿子。

说白了就是顺治帝这个任性皇帝,对于爱妃董鄂妃是疯狂的爱,甚至是爱屋及乌,所以董鄂妃为他生下的儿子是喜欢的不得了。

顺治十四年董鄂妃为顺治帝生下一个儿子,是为顺治帝第四子。

顺治帝有多喜欢这个儿子呢,对于这个儿子可谓是倾注了唯一的感情,不顾之前三个儿子的存在,公然称之为“此乃朕之第一子”。不只是举行盛大的仪式,还因此大赦天下,这种规格比之嫡子规格还高,分明是表示就要以此子继承皇位的态度。

董鄂妃这个儿子生下数月,就夭折了,都没来得及起名。换其他早夭的皇子,死后那有什么追封和谥号,比如说顺治帝的第一子和第六子就没有。但董鄂妃这个孩子不仅是有,还破天荒的被追封为荣亲王,足以可见顺治帝对这个儿子的疯狂宠爱。

所以说康熙帝并非是顺治帝不得宠的儿子。

那么顺治帝为何最终会选择康熙帝为继承人呢。

其实这是一个多方权衡利弊的结果,虽然史书上是顺治帝选择康熙为继承人。

其实顺治在驾崩之际,因为与董鄂妃的爱情要死要活的,又是出家又是这样那样的,孝庄太后对他是伤心透顶,所以顺治帝死后的遗诏,在孝庄的授意下,写的更像是一份罪己诏。

而顺治帝驾崩时,因为京城天花肆虐,死了不少人,加上顺治就因为天花而病亡。因此出过天花,并且顽强活下来的康熙就成为最佳人选了,因为康熙有了免疫体质,不害怕天花,避免会病亡的可能,有利于朝局的稳定。

所以以孝庄太后为首的满洲统治阶级,最终选择了康熙为顺治帝的继承人。

不得不说,努力很重要,但是运气貌似更重要。像康熙帝在没有登基之时,谁又知道他将来的作为呢,只是几个皇子中的一个选择罢了。却没想到他命大,得天花而不死,最终因为这个强悍的体质成为皇帝,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