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忠贤没有被诛杀,明朝还会灭亡吗?

太白说历史


先说结论,明朝的灭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看,是必然的。魏宗贤的死,最多只是让明朝的灭亡来得早了一些而已。

中国古代历史一直上演着王朝初期的励精图治,中期的逐渐腐朽,后期的糜烂不堪直到崩溃的循环。其原因其实都可以归纳到土地问题上。背后的逻辑关系如下:

土地的大量兼并使得农民失去了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少数拥有兼并后土地的人又享受免除税赋等诸多特权。于是,国家的财政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政治的日益腐朽,入不敷出的情况势必会让统治集团不顾一切的增加赋税,直到农民忍无可忍爆发起义。直到王朝崩溃,新王朝建立,新的循环开始。

而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他的历史进程自然也符合这个逻辑。而魏忠贤作为个人在明朝灭亡之中担当的角色其实很小。在明代的政治结构中,魏忠贤作为中央宦官集团(司礼监)的首脑,是皇帝用来制衡内阁与外臣的代言人。当司礼监与内阁能够为了整个朝廷的亲密合作时,一般整个国家机器便能比较正常的运转。

然而明朝末年,因为官僚集团(以东林党为代表)长期与宦官集团争权夺利,制使相互制衡的设计变为相互拆台,于是国家正常的运转无法进行下去。加之明末内忧外患,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最终在大规模农民起义与满清持续犯边的情况下,大明王朝灭亡。

在这个过程之中,魏忠贤利用手中的权力,一直牢牢的压制着整日夸夸其谈,却没有政治远见,缺乏治国才能的东林党人(其中也有一些有才能之人),勉强维持着中央的正常运行,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抗满清的骚扰。而当魏忠贤被崇祯皇帝除去,东林党人势力抬头,开始在朝廷内部大肆推动毫无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使得原来脆弱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大明的中央政府运转出现重大问题。

恐怕直到最后,崇祯皇帝才想起当年自己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在驾崩前对他说的那番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然而面对明末糜烂的局势,也是只让大明再维持几年罢了。


烽火少年游


最近有很多人为魏忠贤洗白,认为是崇祯皇帝杀掉魏忠贤,才导致明朝灭亡,对此我又仔细学习了一遍那段历史,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魏忠贤有没有被杀与明朝会不会灭亡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魏忠贤被杀确实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进程。

首先,分析一下为什么魏忠贤有没有被杀与明朝会不会灭亡没有直接关系。明朝灭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①大规模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了生活依靠,明朝自中期以来,皇族、贵族诱导、逼迫农民向自己“投献”,导致明朝半数以上的土地都集中在了少数人手里,而这些掌握土地的少数人又都享有免税特权,致使国家财政出现问题,同时剩下的农民赋税越来越重,又不得不进行“投献”,陷入一种死循环;②经济崩溃,明朝末期国家很穷但是各地贵族却很富有,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而朝廷又拿这些人没办法,导致明朝经济体系崩盘。③政治腐朽,不管是内阁还是宦官,精力都放在了内斗上,皇帝又普遍羸弱,整个国家机器的远转已经非常迟钝,旧的制度适应不了新的情况,而新的制度又迟迟拿不出来,国内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大规模起义暴乱。而这些原因都不是魏忠贤所能解决的,也不是魏忠贤所能造成的。所以,把魏忠贤与明朝灭亡挂钩,真的太高看魏忠贤了。

其次,再分析一下为什么魏忠贤被杀影响了明朝的历史进程。明朝的政治体系是宦官和内阁双规辅政,皇帝的作用是保持内阁与宦官集团之间的平衡,这是明朝中央权力机构的精髓。崇祯皇帝杀魏忠贤并没有错,毕竟魏忠贤恶贯满盈,惹得天怒人怨,无论是从树立个人权威还是从维护国家利益角度来看,都应该杀掉魏忠贤。但是崇祯皇帝被东林党给忽悠了,他把宦官杀的太彻底了,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制衡东林党了,这导致整个明朝的中央权力机构出现了失衡,而且崇祯皇帝至死都没有建立新的平衡,所以杀掉魏忠贤应该是在一定程度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综合来说,魏忠贤有没有被杀都无法阻挡明朝灭亡,因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几十上百年累计的矛盾爆发的结果,这点不是魏忠贤一个人,甚至不是任何一个人所能解决的。但是魏忠贤被杀,又形成了新的蝴蝶效应,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文史并蒂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就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第1点,一个朝代的兴亡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而是和这个朝代的体制有关,大明作为封建王朝在末年内忧外患最终会走向灭亡,杀不杀魏忠贤结果都一样,而出现魏忠贤本身就是在于皇帝出了问题。朱元璋本来是不希望皇帝不希望出现太监干政的现象,但他的而且他的思想非常的老旧。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的好,希望他们能够锦衣玉食快活一生,这也导致很多明朝的皇帝荒废的任务,才造成魏忠贤这样有大权力的太监诞生。

第2点,太监也是皇帝建立的特务机构中的一员,作用就是除掉对皇帝不忠心的人,这个机构是听命于皇帝的皇帝,没有想到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机构力量越来越大,有一天不再听命于皇帝。这个本身就是机制出了问题啊,魏忠贤是这种机制问题的集中体现。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快快乐乐成长,谢谢!



清论历史


应该能多挣扎几年

明思宗朱由检登基之后就下令处死手握国家重权的宦官魏忠贤,自己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挽救明朝的危亡,但最后还是失败了。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结束了明朝的统治,明思宗自缢之前太监曹化淳在他身边发出了感慨说“若忠贤在,事不至此”。我们感兴趣的不是明思宗听完曹化淳的这句话之后有没有感到后悔,而是作为一个太监的魏忠贤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竟然把他的生死与明朝的存亡联系起来。

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句话讲的是明朝权宦魏忠贤。历史文献记载,魏忠贤是个贪图名利的歹毒之人,造成了明朝末期国家衰败外族入侵的悲惨结局。但是魏忠贤掌握国家重权的同时,他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除了给自己谋取私利之外,他也着实为维持明朝的统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从他推行的三个措施就可以看得出来。

一、压制东林党

明朝长期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文官势力庞大,东林党就是文官势力的集中代表。魏忠贤认为这些只知道纸上谈兵的文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解决明朝内忧外患并存的被动局势,他决定大刀阔斧的去压制东林党。这在史书上被称为党羽之争,很多人认为魏忠贤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为之。

二、征收商业税

明朝后期正处于我国历史上“小冰河”时期之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税收锐减,百姓对朝廷的满意度也急剧下降。魏忠贤看着困苦不堪的农民,再看看国家财政收入的情况,想到了征收商业税这个办法,这样既能够把赋税着重放在收入相对较高的商人身上,不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增加负担,不引起民愤,又能够确保国家有足够的财政收入,维持明朝社会的稳定。但是很多人认为魏忠贤是为了充饱私囊而为之,其实他这么做是为了给动荡不安的明朝朝廷筹集足够的资金,使明朝的机构能够正常有效运转。

三、重视军事

明朝后期,处于东北地区的后金政权在迅速壮大,将扩张的野心指向了明朝,加上一直活跃于沿海地区的倭寇,明朝外患无穷。为了能够保住明朝的统治,魏忠贤特别重视军事发展,只有军事实力壮大了才能够有稳固的国防,国家才能避免被外族入侵的境况。但人们却认为这是魏忠贤想要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准备趁机攥权。

四、知人善任

明朝有规定,皇子都必须远离都城率兵去戍守边疆。所以,新任皇帝由于不熟悉皇城内的人际关系,颁布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魏忠贤也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他在用人方面比较谨慎。但是他这么一个做法还是被很多人说他为了发展自己的党羽。

魏忠贤的这些做法从表面上看确实是跟他个人利益分不开,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换一个角度讲,他推行的这些措施除了为自己谋取利益之外,确实对维持明朝的统治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如果他不死,继续推行他的这些政策措施,明朝或许不会那么快就灭亡。但是历史没有如果,魏忠贤终究还是历史的罪人,从他被处死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被牢固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崔哥侃天下


很多人认为东林党和阉党的党争严重消耗了明朝的政治资本,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即使魏忠贤不死,明朝还是要亡的!原因在明末连年的自然灾害和贫富差距的悬殊,造成民不聊生,老百姓吃不上饭就会造反,连续不断的农民起义严重内耗的大明朝的军力财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鼠疫,鼠疫造成军队的战斗力极大的降低,如此恶性循环,崇祯皇帝虽然勤政,但志大才疏,杀魏忠贤只是加速了大明朝灭亡的脚步,天灾人祸诸多因素,所以大明朝必亡!满清只是捡个大便宜而已!


凡人眼里的乾坤


应该说,魏忠贤是皇帝的耳目,当然他也利用这些耳目为自己服务。

一天有4个人在密室中喝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骂的魏忠贤,其他三个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很快就有东厂的人把4个人押到了魏忠贤那里,那个骂魏忠贤的人立刻被斩杀,而其他三个人却得到了重金奖赏,这虽然是一个夸张的故事,这也说明但也说明了当时魏忠贤是如何权倾天下的,只要是有人说他坏话就会被他知道。

这样一个宦官显然并不是普通的人,魏忠贤如何从一个古代的小太监当上权倾天下的九千岁?

自然说明他并不是普通人,魏忠贤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他还是很有治国的能力的,他的心思缜密。

当时明王朝在万历之后,国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整个国家摇摇欲坠。而明朝的法律规定,老百姓是不能随便离开土地的。而这些人流离失所就会成为逃犯,随时被逮捕判刑,这也导致在万历年间农民起义就已经此起彼伏了。

更惨的是明朝遇上了地球上的小冰河期,在这种情况下农作物减产很严重,这也导致农民起义非常严重。在万历时期,万历皇帝还是有能力镇压农民起义的,但是皇帝死后情况就非常严重了,一年之内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数量众多,让明王朝动荡不安,魏忠贤上台之后做事风格非常的强硬,正因为他这一个强人的存在,他镇压的各地的农民起义。

而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却认为魏忠贤是一个坏人。其实他不明白,太监其实是皇帝用来和文官集团对抗的一张挡箭牌。他除掉了魏忠贤,实际上也就是废掉了自己手上的一张王牌。

崇祯皇帝本来就是作为一个备份存在的,他并没有受到正统的皇帝教育,是天启皇帝早逝之后才让他上位的,这样一个本来不具备有皇帝素质的人,上台之后立刻清算魏忠贤,还将魏忠贤杀死之后,皇帝就等于自断自己一臂。

本来是一只手臂还支撑着大明王朝,现在这只手臂断了明王朝也就摇摇欲坠了。如果皇帝不杀掉魏忠贤,那么明朝的灭亡的确至少应该推迟10年或者20年,但明朝最终还是要灭亡的,毕竟封建王朝末期总会出现土地兼并的现象,一旦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就推倒这个封建王朝重新洗牌,这就是历史的规律。再加上明朝比较运气不在,明朝末年运气不好,遇上了地球上的小冰河期。这也导致明王朝不可避免的灭亡了。

崇祯皇帝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魏忠贤修建了墓碑,他也有点后悔自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的做事方式是十分的果断的,与崇祯皇帝的优柔寡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崇祯皇帝虽然想做一个好皇帝,却被文官集团耍的团团转。

崇祯缺少当皇帝的魄力,比如说。在将要干掉李自成的时候,崇祯皇帝却要征召李自成,结果给了李自成喘息的空时间,当崇祯皇帝决心要消灭李自成的时候,李自成的实力已经增长到明朝政府军不能对付的程度。但是崇祯皇帝并不管这些,在明朝的最后一位能够有能力力挽狂澜的将军孙传庭也被崇祯皇帝命令出战,结果被李自成包围歼灭。

崇祯皇帝将能够杀掉的将军都杀光了,这也导致朝堂之上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无能之辈,很多的官员都已经在为自己的出路想办法了。

国家有难,皇帝希望这些臣子们也能够捐款,可惜他们都一个个装穷,而在李自成打入北京之后,这些官员们却做好了效忠李自成的准备,不过李自成根本就看不起这些人,他们对这些官员严刑拷打。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些文官集团是非常贪污腐化的,对于这些,贪官污吏的确应该像魏忠贤那样采取雷霆手段,而皇帝却信任过分的信任了这些文官集团,最终被这些文官集团给出卖了。


曲径通幽处的人


恰恰相反,魏忠贤才是加速明朝灭亡的推手,如果明熹宗朱由校能狠下心,罢免魏忠贤,或许明朝还能延续一段时间。

纵观《明史》对于魏忠贤罪行的记录,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打压忠臣,排除异己;

二、设计让皇后堕胎;

三、假传圣旨,废除后宫妃子;

四、将有身孕的宫女送入宫中,企图假装是皇帝的子嗣;

五、罗织党羽,大力发展特务机构锦衣卫,以此操控朝政。

魏忠贤还以“九千岁”自居,往小了说,他是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往上了说,他就是借着皇帝无心朝政,企图做明朝的“赵高”。

制度的建设,远比破坏来得容易,当时明王朝早已是日暮西山之势,可魏忠贤仍然为了私利,大力打压朝政,凡是意见不合者,皆处以极刑,久而久之,大明朝的朝政几乎把持在了他一个人的手里。

以至于崇祯上位后,第一时间就是铲除魏忠贤,来收拢君权,对于魏忠贤,崇祯评价到:“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第1点,一个朝代的兴亡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而是和这个朝代的体制有关,大明作为封建王朝在末年内忧外患最终会走向灭亡,杀不杀魏忠贤结果都一样,而出现魏忠贤本身就是在于皇帝出了问题。朱元璋本来是不希望皇帝不希望出现太监干政的现象,但他的而且他的思想非常的老旧。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的好,希望他们能够锦衣玉食快活一生,这也导致很多明朝的皇帝荒废的任务,才造成魏忠贤这样有大权力的太监诞生。

第2点,太监也是皇帝建立的特务机构中的一员,作用就是除掉对皇帝不忠心的人,这个机构是听命于皇帝的皇帝,没有想到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机构力量越来越大,有一天不再听命于皇帝。这个本身就是机制出了问题啊,魏忠贤是这种机制问题的集中体现。

第3点,即便是魏忠贤,也不可能压制住百姓的反抗。因为明朝已经坐了200多年的江山的,虽然外表还是显得非常的殷实,但是朝廷内部已经内忧外患了,虽然新皇帝登基了,但是他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崇祯皇帝一上台就是杀掉魏忠贤。是表明自己想革故鼎新。但他不明白,杀掉杀掉魏忠贤对于这个朝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总结一下 。一个国家的灭亡是由历史规律决定的,不在于一个人。一个国家在错误的道路上前进,即便一直没有灭亡,那么在长时间内积重难返,最终还会灭亡的。可以说明朝的灭亡是历史的规律,无论是崇祯皇帝还是魏忠贤都不可能改变。


奇葩历史大观


答案是肯定的,会灭亡!大明亡于天灾人祸,亡于多年内乱的积重难返。明朝享国276年,肯定不是哪一个人就能轻易导致它灭亡的,魏忠贤也不例外!

但是魏忠贤被杀,的确加速了大明灭亡的进程!

01 魏忠贤阉党的“发迹”

魏忠贤,年轻时主动自宫进入皇宫,靠阿谀奉承得到上级太监以及天启皇帝乳母客氏的喜欢和照顾,而后天启皇帝登基后宠信魏忠贤和客氏。魏忠贤得到机会一步步壮大,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阉党集团!

02 “魏阉”的功能

专擅朝政,排除异己,祸国殃民!

明末皇帝除了崇祯,基本都不怎么勤政,那魏公公权势大了,总还是想为国“做点事情”,所以大臣的奏折皇帝是不一定都能看到的,但魏公公肯定是内容全知道的,对于有损于自己的奏折肯定是不能上达天听的!

跟自己过不去的,甭管是忠臣还是奸臣,能干掉的,那都要想方设法的从这个世界上抹去的!

对于百姓,那就更甭说了,草菅人命都是家常便饭!

西周的暴君周厉王限制人民言论,《国语·周语上》上记载“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到了2000多年后的明末,魏公公又给百姓诠释了“道路以目”的含义!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

魏忠贤的阉党遍布天下,监视百姓言行,稍有不慎就将死的很难看。这里讲的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

有四个人晚上在隐秘的室内饮酒,一人喝多了,骂魏忠贤,其他三个人都惊呆了不敢说话,那人还没骂完,阉党的爪牙就将他抓走,直接就给肢解了,还奖赏了另外三个没说话的,那三个人吓得魂飞魄散一动不动。

如此,社会肯定被搞的风声鹤唳,谈虎色变,鸡飞狗跳了。

03 “魏阉”制衡文官集团

其实这也算是阉党的功能之一,但这里要单独拿出来说。

明朝的党争史实相当的“灿烂”,极少数为国,大多数为名为利争的死去活来。当时就是以东林党为核心的文官集团和魏忠贤的阉党集团相互制衡。

东林党代表的是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而其他非东林党人受到压迫,为自保也纷纷以地域为单位,以高官为领袖,拉帮结派,对抗东林党,著名的比如楚党,齐党,宣党等等。

所以,文官集团的势力是很强大的,强大到可以左右皇权,阉党虽然不干什么好事儿,但是对于文官集团是个很好的制约。

04 天灾人祸致明亡

百年难遇的小冰河时期,长年累月的党争,土地兼并,赋税过重,最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小冰河时期气温大幅度降低,福建广东等南方沿海地区都出现了暴雪天气,粮食大幅减产,对于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自然是极大的打击!

党争前面有提到过,那些代表地主豪强利益的集团,大多数对于国家以及基层老百姓是不怎么在乎的!

土地兼并自古有之,明末则更为严重,民无耕种之地,却还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自然是苦不堪言!

明末名将孙传庭对于当时的社会有非常贴切的描述:“权贵豪强、衙蠧学劣......贻国家以单弱此,其为人毒犹逾于流贼,而奸更甚于细作”,国家已如此病态,任华佗张仲景在世也无法回春了!

结语

魏忠贤被诛杀,以他为首的阉党集团崩塌,文官集团再无限制,随之而来的是他们为所欲为的折腾;而如果魏忠贤没倒台,也只不过是相对制衡了文官集团。而无论是哪一种,国家千疮百孔的根基并没有被有效改善,亡国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史海浮沉假行僧


无论魏忠贤是否被杀,都改变不了明朝的灭亡。明朝灭亡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历代明朝统治者一点一滴地造成的!明朝灭亡是其内外因相结合作用的结果!

一、朝廷内因。诸多的内部原因导致明朝民心涣散,众叛亲离,最终灭亡。

1、皇帝昏庸无能。明朝后期,皇帝多是荒淫无能之徒,有好道教的,有沉溺女色的,甚至有喜欢当木匠的。皇帝是封建国家的主心骨,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昏聩,势必会在朝野掀起一股荒淫之风,导致朝纲败坏,国本不固。\r

2、官场腐败。明中后期,贪官横行,暴吏无数,他们媚上欺下,贪得无厌,残暴至极,搞得民不聊生,最后导致民变,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r

3、宦官专权。明中后期,皇室嫡亲香火不盛,接位的多是小皇帝,这样,导致内宫宦官有机可趁,把握了朝廷大权,甚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这些宦官多是残暴、荒淫之辈,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杀忠臣,刮民膏,还勾结敌国,是明朝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明灭亡的外因

1、天灾人祸。崇祯时期,北旱南涝,天灾严重,农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十室九空,而朝廷不闻不问,甚至变本加厉的盘剥,这是导致起义的导火线。

2、农民起义军力量强大,各地起义风起云涌,难以对付。特别是闯王一支,人数众多,战略得当,抚民安民,深得人心,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打破北京城。

3、满清强大,牵制了明的军事力量,才导致镇压起义兵力不足。

所以说,明朝灭亡的原因绝非是魏忠贤这样的一个宦官所能影响的。明朝无论是权臣还是大太监,他们看似风光,但他们都需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才能稳固地位和发挥作用,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那他们离失势已经不远了,严重的甚至连命都保不住!如严嵩,刘瑾,魏忠贤之流无一不是如此,皇帝信任则权倾朝野,信任失去则死无葬身之地。

但话说回来,如果魏忠贤能活着,可能明朝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因为魏忠贤是有能力的,他熟悉明朝的政治体系,明白其中的运作方法,也清楚外部威胁,所以如果魏忠贤还在的话至少不会灭亡的如此之快是有道理的!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