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摔倒要不要扶?家長的3種態度決定孩子不同性格,父母多關注

寶寶學走路時,摔倒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不過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很多家長都有發表不完的看法和觀點。這個問題一直備受各位朋友的關注,但是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得出一個讓所有人都認可的完美答案。

寶寶摔倒要不要扶?家長的3種態度決定孩子不同性格,父母多關注

其實寶寶摔倒之後,一般情況下家長會呈現出3種不同的態度,而這三種不同的態度就決定了孩子長大之後的性格,趕緊來對比看看家長屬於哪一種反應吧!

第一種:看到寶寶摔倒後,立刻扶起來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家長都是這樣的反應。他們看到寶寶摔倒之後,情緒就會一下子緊張起來,生怕寶寶擦傷、碰傷,於是就會在第一時間趕緊將孩子扶起。

但其實很多時候寶寶並不是因為摔倒而哭泣的,更多的原因是被家長的反應嚇到了。如果家長經常有這樣的態度,很容易讓寶寶的性格變得很謹慎,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很難放開自己,去完整地做一件事情,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孩子前行的步伐。

寶寶摔倒要不要扶?家長的3種態度決定孩子不同性格,父母多關注

第二種:自始至終都不會去扶寶寶

現在很多家長傾向於學習國外的“挫折教育”,看到寶寶不小心摔倒之後,任憑他們怎麼哭泣和求救,就是不上前去扶起他們,從始至終都堅持讓寶寶憑藉自己的力量和意志重新站起來。

這種做法雖然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應對挫折方面的能力,但是如果家長經常以這樣的態度去應對,就會讓他們覺得“人性本惡”的觀點是正確的。並且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也會不輕易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性格也變得無比冷漠、不近人情。

寶寶摔倒要不要扶?家長的3種態度決定孩子不同性格,父母多關注

第三種:把責任怪罪到其他方面

生活中一部分家長看到寶寶摔倒之後,總是習慣性地怪罪到其他事物頭上,比如怪板凳擋道、埋怨電線杆位置不對等等,企圖用這樣的方式來哄孩子。

雖然說這種方法深受廣大家長的認可和關注,但是如果家長經常用這樣類似的態度去回應,就很容易使孩子以後遇到困難後大發脾氣,並且養成推卸責任的壞習慣,非常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寶寶摔倒要不要扶?家長的3種態度決定孩子不同性格,父母多關注

所以,如果下次再遇到寶寶摔倒的情形,家長們應該做到正確應對。先給予孩子充分自行解決的時間,儘量讓他們自己站起來,這樣會有效培養寶寶抵抗挫折能力,提高寶寶解決問題的水平。

當寶寶嘗試多次沒有得到成功後,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向家長髮出求救的信號,這時候家長才去伸出援助之手,同時不要大呼小叫、小題大做,而是應該沉著冷靜,並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最後幫助寶寶分析這次摔倒的原因,希望下次能夠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


寶寶摔倒要不要扶?家長的3種態度決定孩子不同性格,父母多關注

雖然說寶寶摔跤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父母的態度卻是極為重要的,家長的做法關乎到孩子的性格養成,是值得每一位父母去重視的。因此,家長最好採取正確的處理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他們得到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