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探長
《大明風華》裡,朱瞻基說他爺爺朱棣重金聘請泰西人,教大明將士打火銃,竟然還叫戈登。的確明朝軍隊裡有外國僱傭兵是一直存在的,實際上朱棣的軍隊裡存在著大量的外國僱傭兵,甚至包括大量的蒙古僱傭兵。但是這個階段要泰西人教明軍打火銃,顯然是一個笑話。
而且戈登這個名字很容易然人聯想到清末的“戈登洋槍隊”。那是清廷花了大價錢請來剿滅太平軍的,結果被李鴻章花了19萬兩白銀遣散了,所以特別容易引起誤會。
世界上第一支火銃部隊,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明“京師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建立於永樂8年(1410年)。
而那時候歐洲雖然也有火槍手,但還沒有成建制的火銃部隊。
1415年,歐洲阿爾庫金戰役,英國國王亨利5世用長弓部隊重創了法國重裝騎兵,取得大勝。
而在一年前,也就是1414年,朱棣就創造了以“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火器頭陣配合步兵騎兵聯合作戰的方式,重創了瓦剌,取得了大勝。
其實即便在神機營建立之前,火器也已經在明軍中成熟運用了。
朱元璋時期,鄧愈、沐英都是擅長使用火器的高手。洪都保衛戰,朱文正以幾萬人抵陳友諒60萬大軍80多天,靠的是洪都城城牆堅固麼?他的副手是鄧愈,而他的部隊裡就裝備了大量的火銃。
而沐英鎮守雲南,面對土司暴亂,面對對方的戰象,他比其他明軍部隊更加依賴火器。沐英甚至發明了“三行火銃戰法”。一直到100多年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才有了類似的發明。
朱元璋時就對火器非常重視,對會操作火銃的士兵培養更重視。
在朱元璋世兵制中,凡100戶軍戶中,就必須要有10個銃手。也就意味著朱元璋時期,明軍每10個士兵就有1個火銃兵了。否則朱棣規模達到幾萬人的火器營,是怎麼能夠在朝夕之間建立起來的?
實際上在元朝的時候是和西方無隔絕的,所以不存在誰的武器更先進,彼此技術是有交流的。所以在明初,火器才如此大規模運用於明軍,那個時期如果說存在外國人教大明士兵打火銃,也是情有可原的。
朱棣時期恰恰是中國在火銃運用到戰爭中,領先於世界的時期。所以一直要等到嘉靖時期,西方的火繩槍(鳥銃)的出現,大明才需要請外國老師來教大明士兵怎麼打鳥銃。
的確根據《大明會典》記載,在嘉靖年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火繩槍(鳥銃)已經超越了明朝原來的火銃。大明兵仗局在嘉靖37年(1558年)成功仿製了一萬支鳥銃,交付部隊使用。這階段花重金聘請洋人教習,倒是真有可能。但是這離朱棣時代已經100多年了。
而朱棣一手創建的“京師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的精銳在正統14年(1449年)被朱祁鎮丟在土木堡了。雖然後來又重建了,但早就失去了當初的戰鬥力。
用人民網的話說,既然歷史劇都有一顆當正劇的心,那就一定要琢磨好歷史細節。
炒米視角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大明風華》?好吧,俺承認俺真真的是被這部劇給打爬下了,尤其是朱元璋,俺心目中特別喜歡的朱元璋居然是這個造型。
哎呦俺了個去!不忍直視啊!
再有就是題主說的這事,俺瞅著就來氣。
事情
咱大華夏好歹那也是火藥的發明人,是!咱承認,咱這玩火藥到了滿清的時候,是落後於世界了,但這可是大明朝,就擱地球這小村子裡邊,咱玩火藥說是第二,壓根就不會有人敢跑前邊去。
而且還是大明朝的初期,咱還沒事撅著屁股虛心向泰西人求教,讓泰西人教咱大明的將士玩火銃,這事弄的。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泰西人?啥玩意了?沒聽過!”
就這三個字,也就是電視劇裡邊弄的那麼個噱頭,說的簡單點就是西歐人,這幫人之所以能玩火藥,這全仰仗當年,蒙古帝國三次西征。
當年蒙古人之所以能縱橫歐洲這嘎達,遇牆拆牆,遇城拆城的,那就是仰仗咱發明的火藥。這城牆你再厚實,一發炮彈不夠,兩發,兩發不夠給整四發,他就沒有見過拆不了的城牆。
歐洲人才瞭解到,世界上居然還有這玩意(之前也有流傳過來,但沒有這麼大規模的),他們這才開始研究。
元朝從開國到滅亡也就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您這得讓泰西人坐上火箭,他才能超過咱大華夏吧!
就這電視劇裡邊還一本正經的讓明宣宗朱瞻基,瞪著眼睛說胡話:“俺爺爺就朱棣用重金才聘請到了泰西人,教咱大明的將士打槍!”
您這還不算,還讓這大鼻子老外叫戈登。你這是名字不會編咋的,弄這麼個名。
文不對題的戈登
戈登洋槍隊聽過嗎?清末的時候,太平天國和滿清政府掰手腕的時候,上海這塊也亂,當時美國人華爾招募了二百個流氓組建了洋槍隊。
這就是戈登洋槍隊的前身,當時上海政府和當地的富商又是給軍餉,又是給裝備,目的就是讓這貨保護上海。
可這貨保護上海是假,到處搶劫到是真的,後來這華爾和美國人白齊文死掉之後,這支部隊就落到了英國人戈登的手上。
打這裡起就有了這戈登洋槍隊,就這戈登還參加過引發火燒圓明園事件,這個時候他拿著這支軍隊和太平天國打仗。
後來被李鴻章十九萬雪花銀給解散掉了。
俺估計您這《大明風華》裡邊的戈登原型就是這位吧!他穿越了,俺咋不知道!
火銃隊的事
話說地球這小村子,第一支火銃隊就是咱大明朝出品,這您肯定不知道吧,不然也不會鬧這笑話。
這第一支火銃隊,就是大傢伙擱電視劇裡邊總是能聽到的神機營。
就這時間點上,歐洲這嘎達就算是有火槍手,他也沒有火銃隊呀!
就這神機營成立那可是1410年的事,就這會歐洲這嘎達,還是以長弓手為遠程作戰單位,壓根就沒有啥火銃火槍的,這都抬不上戰場去。
其實火器的應用,在大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年代都有老鼻子遠了。
開頭那火銃的管子都是竹子拉的,到了明朝時期,這火銃的管子都變成了金屬的,有銅做的,還有鐵做的,種類繁多。
就這,這得咱教他,不能讓他教咱吧!這事弄岔氣了吧!
俺在提醒一下,朱元璋老朱的手上,就有很多喜歡使用火器的高手,這幫人那都是大將。
當年老朱建立軍戶的時候,就要求每十戶當中就得有一戶是玩火銃的。所以明朝開始的時候,火器的使用已經普及了。
咱瞅電視劇裡邊,大鼻子老外,喜歡玩三排排槍,第一排打完,蹲下,第二排打,他打完在蹲下,第三排打,他蹲下,正好第一排裝彈完畢。
就這操作,其實咱大明的軍隊早就玩透了,發明人就是朱元璋的乾兒子沐英。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情節,實在太高於生活了。
明朝初年,中國的火器是明顯領先西方世界的,直到16世紀中後期開始,也就是那個堅持30年不上朝,跟文武百官玩“冷暴力”的萬曆皇帝的時代,西方才漸漸取得了相對優勢,但大體上,中國的槍炮技術尚能與西方保持同步(比如,清初對沙俄的反擊戰,火槍火炮都是主角)。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政權基本穩定後,因軍事威脅的降低,官方對火炮的重視才日減,導致了近代的落後和捱打。
電視劇中,這個叫著英國名字“戈登”的泰西人,竟然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來指導朱棣的火槍隊,甚至還成了建設者之一。不得不說,看來,現在請“洋演員”的成本真是低的很,硬是能憑空搞個洋角色,來調劑觀眾胃口。只是,這個名字和身份角色,實在是太過穿越了。
所謂的“泰西”,屬於明朝時期對歐洲,尤其是中南部歐洲的稱呼。到清朝就直接泛指歐洲了,比如圓明園裡的“泰西水法”,指的就是西式人工噴泉。
當年,跟大明有交集的“泰西人”,多為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人。
這麼看,要是電視劇裡的泰西人出現在16-17世紀的大明朝,從澳門引進(明末的澳門,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殖民地,洋人們是要交租金,依照《大明律》行事的),對明朝的火銃隊進行技術指導,算是比較真實的演繹。
像當年把努爾哈赤打成重傷的紅夷大炮,就是明軍從澳門葡萄牙人手中搞到的。所謂的“紅夷”兩字,就指毛髮偏紅鬃的洋人。想當年,這些“泰西人”在軍火交易上,口碑相當不錯,交貨後包郵還有售後,比如使用培訓、上門維修等等,甚至有時候會親臨現場,進行實戰技術指導......
只是,即便改成泰西人在明末來指導工作,讓一名疑似來自葡萄牙的南歐洋人叫成蘇格蘭人的名字——戈登,也是非常不搭配的。叫個什麼卡洛斯、克里斯蒂諾、阿爾弗雷多啥的還差不多。
很顯然,歷史上那個在19世紀中後期的印度和中國,以“洋槍隊”名聲大噪的查理·喬治·戈登(下圖),是個來自於大英帝國的蘇格蘭人,名字被電視劇給“再利用”了。
好了,咱們重點看看,明成祖朱棣他老人那個時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中國的火器水平。
大家一定聽過這樣一種說法:
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藥,都拿去放煙花爆竹了,所以在近代史上才會屢屢敗給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
然而,稍微查閱一下資料就會發現,咱們可沒這麼不堪。
事實上,中國不但最早發明火藥,還最先將其用於戰爭。是咱們中國古人發明的火槍、火銃、火炮等各種火器。
作為煉丹的“意外”副產品,火藥被很快就運用到了實戰當中。
早在13世紀的宋金之戰、蒙金之戰、蒙宋之戰以及14世紀元末明初的幾場戰役中,都能看到火器的身影。不得不承認,這幾百年間,頻繁的戰亂促進了火器的進步。
當時的火器都叫“銃”,殺傷對象是活人,而非城牆這類的建築物。一方面,是因為“勁小”,威力有限;另一方面,還是咱們古人的建築質量太好,城牆什麼的,都那麼厚。
以火器為主的“神機營”是中國明朝永樂前期創建的京軍三大營之一。明初神機營的建立,奠定了明軍“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
這裡,可以負責任的說,神機營的建立,屬於100%中方的“自主知識產權”,並未有什麼泰西人的技術指導。因為,它比歐洲最早大規模成建制的西班牙火槍隊,早了半個多世紀。這種獨立的槍炮部隊建制,在當時的世界各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這種情形下,大明軍隊和泰西人,誰指導誰,還不一定呢。
當然,明成祖的軍隊中,也有外籍或者少數民族軍團,比如跟神機營並列三大營之一的NO.2——“三千營”,就由受降的蒙古騎兵組成;還有NO.3——“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體,裡面也混編了蒙古人和朝鮮人。只不過,他們都不屬於技術兵種。
所以,以事實說話,電視劇的情節確實“穿越”了,在中國的元朝和明初,咱們的火器技術還是領先世界的;明中期的火器稍顯落後,但戰法戰術還算先進,戚繼光在抗倭戰爭中,成了世界上最早採用火繩槍輪射技術的軍事指揮家;到了明末,閉關鎖國和各種內鬥,讓大明的火器開始與西方出現了一定差距,但差的不算太遠。
再往後,大清國統治者的被盛世的假象迷惑,短視的目光徹底葬送了中國近代化和工業化的機會,中國軍力就這樣徹底落伍了。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大明風華》中明朝的神機營需要洋人來幫助朱棣組建和訓練,這純粹是扯淡,永樂時期的火器應用遠遠領先於世界各國。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當中國人在用火藥來做鞭炮的時候,西方人已經拿來做火槍了,這是網上段子手瞎說的,真正把火藥應用於戰爭的就是中國人。
元末時期,農民起義軍就廣泛的使用了火器,說實話,要不是有火器的應用,朱元璋的農民軍還真不一定是元朝騎兵的對手。朱元璋手下的沐英、鄧愈就是使用火器的高手。朱文正能夠守住洪都,力扛陳友諒的幾十萬大軍,鄧愈的火槍隊起了關鍵的作用,後來沐英征討雲南、安南(越南)地區,不但廣泛裝備火器,甚至還特定的為火槍隊制定了戰術。
到了朱棣時期,火器成為了一個特殊的兵種——神機營。神機營在朱棣遠征瓦剌建立了很大的功勞,北方遊牧民族哪見識過這種武器,在心理上的震懾想當的大,神機營的建立是世界軍事史上從冷兵器轉為熱兵器的轉折點。
《大明風華》電視劇中的洋人在朱棣軍隊是存在的,但是絕對不是教授士兵如何使用火器,朱棣軍隊中有各種僱傭軍,有蒙古人,有瓦剌人,也有洋人,他們的工作其實很簡單——給錢砍人。
對於神機營這種高科技軍種,朱棣不可能讓異族人完全參與進來,自古以來最為先進的東西都受到政權的管控,中原王朝甚至對鹽、鐵都實行嚴格的管控,對於這種能夠改變敵我雙方軍事實力的新式武器絕對是保密。
明朝時期,朝廷大力發展火器,充分的發揮了火器的作用,特別是後期針對日本入侵朝鮮,還是遼東鎮壓滿清,從火槍發展到火炮,技術一直在升級,給敵人造成的震懾和威脅也越來越大,到了崇禎時期,依然只有明朝掌握火器應用,滿清依然還是手持弓箭騎馬戰鬥,努爾哈赤就死在明朝的火炮之下。
到了清朝,火器在軍事上的發展就停滯不前了,而西方各國對於火器的研究和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滿清一直以天國上朝自居,閉關鎖國,不思進取,當西方列強船堅炮利裝開滿清的大門的時候,我們手上依然握著的是大刀長矛,任人宰割。
很有意思的是《大明風華》裡面洋槍隊的首領居然名叫戈登,而真實的戈登卻是清朝末年李鴻章請的西方僱傭軍“戈登洋槍隊”用來打擊太平天國的,他們沒少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掠奪,圓明園的掠奪和焚燬就是這幫強盜乾的。
一個強盛的國家離不開強大的軍隊,一個軍隊的強盛離不開軍事技術的進步,現代的中國在軍事發展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這與我們百年前受到的欺辱是分不開的。
沉墨I方之城
感謝提問,我來回答一下,一家之言。
說起火器,北宋是火藥和火器用於戰場的較早時期。火器可能出現的更早,但是真正戰爭的大概就是到了宋朝。南宋時期,出現了最早的軍用火箭。
到了蒙古成吉思汗的大軍橫掃歐洲時,火藥火箭就令歐洲聞風喪膽。到了元朝,馬可波羅來元三年,寫了大量遊記,才使西方真正認識到了東方大國的威武,認識到四大發明。 明朝時期的火箭繼承宋、金、元火箭技術並將其發揚光大。明初,朱元璋就將火箭派上戰場,此後明軍有對火箭進行改進和創新。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率領軍隊在河北的白溝河同建文帝的軍隊作戰時,曾遭到“一窩蜂”火箭的射擊,這是中國最早將“噴氣火箭”用於戰爭的記載。
後來,朱棣即位明成祖後,就特意發展火器,他設火藥局製造各種火藥,設兵仗局和軍器局負責製造各種火器,眾所周知的神機營就是一群專門使用火器的部隊。
所以說,大明風華中的劇情不是很符合歷史的記錄,那時候明朝的火器在世界上是領先的。至於這樣寫,估計就是為了劇情的需要。
行走在畫中山
葡萄牙帶來的早期火器好像是所謂“佛郎機炮”炮吧,沒有所謂的紅夷大炮~朱棣時期也應該沒有鳥銃那樣的火繩槍吧~就是一類似於“康熙微服私訪記”那樣的嚴重偏離事實的戲說而已~不過選取的角度不錯,演員也很好……不算差
張亮kkk
濟世論事
作者知識的匱乏, 明初還是15世紀 西方這個時候在幹什麼? 哪裡來的火銃?
白龍魚服v
正常情況來看,洋人也是需要吃飯和金錢的。所以,不值得大驚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