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少愛看書的孩子閱讀題丟分多?搞懂2個不等式,快速進步


為什麼不少愛看書的孩子閱讀題丟分多?搞懂2個不等式,快速進步


隨著中小學期末考試落下帷幕,不少孩子陸陸續續拿到成績單了。這一刻,心情五味雜陳:看到90分以上的,心花怒放;若是七八十分,甚至更低,那滋味就不好受了。

畢竟辛辛苦苦一學期,誰都希望自己有一份滿意的收穫。如果是語文成績不咋滴,有些父母可能就會問一問老師,孩子哪兒失分嚴重。

若是老師回答說,孩子各項都還不錯,就是閱讀題丟分多。

一聽這話,有部分家長就納悶了:我孩子平時挺愛看書的呀,閱讀習慣也不錯,閱讀題丟分沒道理呀。

的確,家長很容易把愛看書簡單等同於閱讀題拿高分。會認為只要自己孩子平時喜歡看書,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事情可能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在總結大量學生在“看書”和“閱讀題”之間的關係之後,我發現有2個不等式:


為什麼不少愛看書的孩子閱讀題丟分多?搞懂2個不等式,快速進步

閱讀不等式|原創:餘老詩 2020.1.13

這該怎麼理解?別急,我一一解釋給你聽。

1.愛看書不等於會閱讀

我曾經見過一個十分愛讀書的孩子,幾乎每次下課時間都會捧著一本書,默不作聲地看著。有朋友可能會想:好呀!這孩子多愛讀書,學習成績一定差不到哪裡去。

可是,我得實事求是地告訴你,真相是這孩子每次考試閱讀題丟分五六分、七八分,挺令人驚訝的。你要是和他交談,你會發現他知識面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廣。

原因是什麼呢?

原來,他愛的書,只有兩種:一種是漫畫書,一種是軍事武器介紹之類的圖書。那他是怎麼看書的呢?象看電影一樣,幾乎不停留、不思考。

你若問他,你看懂了啥?他會說哪哪有趣,哪哪搞笑,哪哪真神奇。僅此而已!

還有一種同學,看的書也挺符合學習要求的。比如他看的是名著或者美文。此類同學看起書來也很痴迷,甚至到了上課都偷偷看書的地步。

有時還惹得任課老師跑到班主任處告狀,說某某上課偷偷看課外書。你看,這算啥事?

這類同學也是書看了一火車,寫文章時文筆也真的不錯。一到考閱讀題,滿紙都是“荒唐言”——不符合答題要點的主觀見解。結果呢?失分厲害是常有的事。

所以說,愛看書真的不等於會閱讀。

2.會閱讀不等於會解題

通常,我們把注重閱讀方法、會理解文意,理解成“會閱讀”。這也不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就此以為這就是會解題了,那可真是冤枉!

舉個例子吧,讀了一篇寫母親的文章,孩子覺得我太理解母親的一片良苦用心了。但考題很可能是,“請你說說文章的母親是個怎樣的人。”

這類題,一點分都不丟的孩子幾乎很少。為啥?因為答案不全面。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說出了母親的某一個特點,而忽視了其他。

因此,孩子們只是注重自己的個性化理解,而全然不顧解題步驟和技巧,丟分也就不足為怪了。


為什麼不少愛看書的孩子閱讀題丟分多?搞懂2個不等式,快速進步


既然如此,假如自家孩子真的如上文所說,只是愛看書不會解題,那該怎麼辦呢?給大家3個建議:


01 培養孩子看書“不偏食”的習慣

為什麼說看書不能“偏食”呢?

打個比方,好比人們飲食一樣,只喜愛吃一種食物的人,很容易營養不均衡,造成營養不良。有的孩子,特別喜歡看漫畫書。我並不是說漫畫書一定不好。

可是我們得明白,漫畫書是以“圖”為主的,孩子在看的過程中幾乎不用動腦子,所以他享受的是“讀圖”快感。

這種閱讀中的“偏食”現象,很可能導致孩子的知識面狹窄,在面對閱讀類考題時,因為自己的“知識盲區”無法正確理解文章並作出回答。

怎麼才能“不偏食”?

(1)試著擴大孩子閱讀接觸面

比如,在書房或客廳放置一些不同類別的圖書,讓孩子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看到、摸到不同於他所習慣讀的那些書。

也許,某一天某一刻,某本書就會吸引孩子去翻開看看。“開卷有益”,在這裡就成了引導孩子拓展閱讀興趣的代名詞。

(2)設置問題引導讀不同類的書

舉個例子,和孩子一起外出遊玩,遇到了某一句詩詞或某一副對聯。可問問孩子這是出自哪裡,背後有什麼故事。

然後,就可以順勢引導孩子讀讀相關的名人傳記或者古詩詞賞析一類的圖書了。


為什麼不少愛看書的孩子閱讀題丟分多?搞懂2個不等式,快速進步


02 養成“動筆墨”讀書的好習慣

如何才能讓孩子看書時,能獲得讀書方法讀書技巧的提升呢?

最簡單的一個衡量標準,就是看他有沒有“動筆墨”。因為,動筆墨意味著必須要思考。也就是說,動筆寫是倒逼他主動加工和吸收知識。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特別強調“不懂女筆墨不看書”。他曾經這樣指導自己的孫女看書:

徐老看到孫女(禹強)的學習方法,搖著頭對她說:“你讀書的方法不對,讀書應該慢慢地讀,一邊讀,一邊動腦筋想一想:這本書講了哪些道理,是怎樣講清楚這些道理的;書上有哪些好的語言、好的描寫,也要想一想。嚴格地說:有些好的段落,光讀光想還不夠,你們小孩子要能夠背誦才行。另外,還要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可以做摘抄,記提要,也要寫心得,記體會,這就是我常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 

從那以後,禹強看書的時候,身邊總帶著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一邊想一邊記。而且,又勤練習寫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績(居然、果然)提高了。

毛澤東主席也十分認同這種看書方法。但凡他讀過的書,總是圈圈點點,批註多得要命。不過,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學問、思想和文學藝術水平,都是造詣非凡。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幫著分分類:哪些圖書可以只按興趣讀,哪些圖書必須動筆墨才能讀。按興趣讀者好玩的,就當是零食;按能力培養讀的,要當成是主食,要好好咀嚼,好好消化、吸收。

這樣一來,即可滿足孩子單純的閱讀興趣,又可培養孩子“燒腦”型閱讀,令其掌握閱讀+思考+筆記三結合的高階閱讀法。


為什麼不少愛看書的孩子閱讀題丟分多?搞懂2個不等式,快速進步


03 瞭解並學習解題技巧

眾所周知,語文考試卷大致可分為3大部分:

(1)基礎知識

(2)閱讀理解

(3)寫作

對於考試來說,只掌握知識恐怕還是不夠。每個部分,不同題型都有各自對應的解題技巧。比如,寫作,考場作文有審題技巧、開頭技巧和結尾技巧。

這些技巧掌握得好,一定有助於孩子得高分。

同理,閱讀理解,也有讀文章技巧、審題技巧、簡答題答題技巧、賞析題技巧和主觀發揮題技巧等等。就拿簡答題來說,有一種叫“說說某某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此類題目,就需要孩子能掌握

把人物特點概括全面的技巧。否則,丟三落四,不扣部分是不可能的。

解題技巧的學習,一方面要向老師學習,另一方面也要自己在做題過程中多摸索、多思考、多總結。


總之,我們把讀書興趣、讀書能力和讀書技巧結合起來,這是咱們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一大目標。畢竟,目前考試製度未改變,孩子讀書和考試不能完全分離。

於是,我們明白純粹為了興趣而讀書,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把興趣和考試技巧簡單畫上等號。我們可以小結如下:

1.培養孩子看書“不偏食”的習慣

2.養成“動筆墨”讀書的好習慣

3.瞭解並學習解題技巧


每一位熱愛讀書的孩子,都應該充分享受閱讀帶給自己的快樂,同時也能在考場上揮灑自如,如魚得水。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