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的力量怎麼使出來才能寫好字?

千千千里馬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書法中的筆力的問題,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什麼是筆力?如何才能學得筆力?

筆力的三層含義

第一層,表層含義,就是拿筆的方式、方法。唐代書家林蘊在《拔鐙序》中說:“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從古人的這句話理解,就知道關鍵是執筆要靈活,要用巧力,而不是死力。不是說你握著筆桿的力量越大,寫出來的字就有力量感,否則,舉重運動員都是書法家了。

第二層,運筆技巧,在書寫運筆之時,在行筆與留筆、提和按、疾和澀、虛與實、乾和溼、藏和露等各種矛盾的運筆方法中巧妙的把握之力。這種對筆的控制,只有恰到好處地把握,才能表現出書法線條的陽剛之力、或是陰柔之力、或是迅猛之力、或是飄逸之力。這種藝術表現力,最終是通過運筆在紙上書寫出來的點畫的形質來表現出來的。

第三層,書法作品最終完成後,通過整體表現給人帶來的一種能引起共鳴的、心理震動的力量。這種力感是抽象的,但是是由前兩種力共同揮運和把握創造出來的。

如何獲得筆力

要想向書法老師一樣拿筆龍飛鳳舞地自由揮毫書寫,那你就要想老師請教如何學習書法。我想每一個老師都會告訴你,最好的學習就是臨摹古人的碑帖。

通過臨摹古人的書法作品,領悟古人是如何通過靈活控筆來寫出如此漂亮的作品,通過臨摹鍛鍊提高自己的控筆能力,學習古人駕馭毛筆的技巧,臨帖的時候把自己想象成古人,用心揣摩這些名家的用筆發力的方法。

因為古代書家眾多,每位書家都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因此在用筆發力方面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初期臨帖的時候,一定要儘量達到逼真形似,因為只有形似了才能領悟到古人寫字的技巧。初學書法臨帖不形似,那麼這種臨帖沒有意義的。形不對,說明你的用筆方法不對,用筆方法都不對那怎麼能領悟古人用筆發力的技巧呢?

通過大量的臨摹,從形似到最後的神似,學習到了古人的用筆技巧,這時候寫出來的字自然就能像老師一樣,揮灑自如,充滿力量感了。


翰墨今香


毛筆書法中的力度感,主要表現在筆畫質感、字形神采、章法氣韻等方面。具體是怎麼產生的呢? 主要源於用筆技法,當然,與使用的材料載體也有關係。

這個問題涉及面比較大,三兩句話很難說清楚。我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的感悟。

1、筆鋒與紙面的相互作用力。書寫過程中,必須讓筆鋒彈力發揮作用,像用一根肉串的竹籤尖端紮在地上劃寫似的,筆鋒在紙上行走時,能明顯感受到筆尖受力、筆肚欲直,並且有澀澀的摩擦感。

2、節奏與速度協調一致。每一畫都有起~行~收三個基本動作。如果兩個以上的畫組成一個字,筆畫之間就有了過渡性的轉換筆勢的意向動作,使其筆斷意連。因此,起~行~收~轉,幾乎全都部涵蓋了筆法精要。

這四個環節連續下來組成一個字的時候,期間行筆動作有輕、重、快、慢、停,也就是說,書寫過程中的起~止速度不是均勻的,故而寫出來的質感不一樣。這就是常說的要有行筆節奏感。

行筆節奏與速度是同步的,節奏快慢對調節速度快慢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快顯線質剛硬,反之,慢顯線質綿軟或呆滯無力。

3、筆鋒狀態與質感神采密切相關。筆法之說,主要是指筆鋒在紙面上行走時各種姿態變化,例如:順勢、逆勢、露鋒、藏鋒、中鋒、側鋒、駛轉、裹鋒、挫鋒……等等。這些技法對於筆畫與線條的形神造作來講,毛筆實質上是一個塑形工具,於是,如何用筆便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技法。

4、書寫工具和材料載體,對視覺效果是有直接影響的。

比如毛筆,有長鋒、短鋒,分軟毫、硬毫、兼毫。筆鋒材質、形狀、構造、彈力等各種因素導致性能特點各有所長,於是,對筆畫形狀、線條質感、字體神態……各種表現力是不一樣的,或剛,或柔。

同樣是這支筆,用它分別寫不同書體或字體,效果差異很大。同理,不同風格的字體,需要使用與其相應匹配的毛筆,比如,寫歐楷宜用長鋒羊毫加健,筆肚小、彈性好的。寫顏體宜用鋒尖、肚大、彈力好的。寫篆書宜用超長鋒,筆鋒鈍、彈性好、愛聚鋒的。這些技巧必需經過大量的臨摹實驗才能知曉和掌握它。

再如宣紙,有生宣、熟宣之分。有的可用於大字書法,有的只適合寫小字。有的適宜寫楷書、隸書,有的適合寫篆書……

我要說的意思是,每一種宣紙化墨程度有別,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墨跡效果,由此對錶現字畫剛柔特點,以及不同韻味,是有直接關係的。比如,生宣吸水性好,但是,掌握不好或運用不當,容易弱化線條力度,例如寫半生宣寫歐楷比較好,生宣寫顏體合適……作為書法家,掌握紙性特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法!

綜上所述,囉嗦了半天,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醒初學者們,一定要注重筆法、紙法、墨法練習,此外,要依據範本,選配好毛筆及其執筆法,這個也很關鍵。

有關力度感問題還有很多方面,如何加強訓練也是有特定方法的。

以上是我的學習心得。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相交流學習。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謝謝大家討論這個問題。看到你的描述,我明白了:你現在需要學會讓毛筆聽話。

其實,毛筆能不能聽話,確實需要一個認識過程和訓練過程。

也許你會找到一個理由說,毛筆說“軟筆”不好把握。

那麼,鋼筆就好把握嗎?我們說,什麼筆都有一個善用的問題。

我記得詩人艾青有一首詩就是寫筆的。

他說,有人感覺筆很輕鬆,有人感覺筆比石頭還重。

當然,他的意思不完全是寫字,也包括寫文章。

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書法家拿起筆,就像裴旻舞劍一樣輕鬆,而初學書法,你用筆就像在推一個磐石。

筆,一定要“順”,我們常說的“調鋒”,就是為了把毛筆從一個方向調整到另一個方向的一種技法。

什麼時候調鋒,怎麼調鋒,這就是學習書法的關鍵。

也是用毛筆寫出力量的關鍵。

我們經常出錯的情況是。

1.用筆沒有提案

所以,感覺用不上力。應該是有提有按。這樣,毛筆就處於有彈力的狀態。你想一想,一個彈簧,你一直壓住,它會有力量嗎?

2.點畫的寫法不對

比如,寫一個橫。橫的楷書寫法,大多數中間比較細,兩頭粗,如果不能正確寫出橫的筆畫,那麼,也就會感到毛筆沒有力量。

3.調鋒要注意銜接圓融

調鋒,一般發生在轉折處,如果銜接不圓融,就會產生一些圭角,感到用筆沒有力量。解決辦法,就是注意筆毫的“鋪開”與“收攏”,鋪開是完成上一個筆畫,收攏是向下一個筆畫過渡。毛筆一般情況下,不改變運行方向,都好用,就在更不放心的交叉點上,最容易出現筆毫改變不過來的情況。

4.萬毫齊心,中鋒是核心

調鋒也好,順行也好,毛筆為什麼有一個“中鋒用筆”問題?

其實道理一點都不難理解,如果是“中鋒”用筆,那麼毛筆的重心就在筆尖。也就是說,這時,筆毫是有合力的。

而如果是“偏鋒”,那麼,毛筆的筆毫是“分力”狀態,重心就不在筆尖了。

把筆毫的力量集中在筆尖上,這個就是中鋒用筆。

我們用筆沒有力量,或者有勁沒處使,有注意一下筆鋒的偏正問題了。

過去我們在實踐上發現了中鋒用筆是正確的,但是,沒有理論解釋為什麼正確,所以,“中鋒用筆”一直有一些神秘。

記住兩點:

第一,筆畫要有提按。

第二,中鋒用筆。

如果做到這些,用筆就會自然有一種力量了 。

以上千裡馬的個人觀點,歡迎你的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毛筆字的力量在書法裡叫做筆力,一幅毛筆書法作品,不論它的取法再古、格調再高,如果用筆軟弱無力,書寫的線條像麵條,那肯定也稱不上是好的書法作品。

筆力在書法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展現一幅作品的精氣神,使一幅作品充滿活力,那麼筆力來自哪呢?

不要把力量用在筆桿上

記得我之前的一位老師說過,好像書法寫的有力度,並不在於書寫者力量的大小,如果力量大就能寫出有力的書法,那豈不是天下大力士都成了書法家?

看很多人寫字,執筆非常的用力,恨不得把毛筆捏斷,可寫出來的字卻軟件無力,這就是因為方法不得當,有了正確的方法,即使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一樣可以寫出非常有力量的書法作品。

關於執筆的力量,黃庭堅有一句話很好:執筆無定法,但使虛而寬,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執筆的定法其實是“虛而寬”,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有力量感而且靈活的筆畫,而不是把全身的力量應在筆桿上。

中鋒用筆是保證力量感的基礎

中鋒用筆是學習書法的基礎的基礎,中鋒用筆其實是一種書寫的狀態,這個狀態下,毛筆的筆毫平鋪下來,筆毫的方向和筆桿運動的方向相反。

這個狀態下寫出來的字筆畫飽滿,用墨沉著,筆畫的邊緣線非常的均勻,給人的感覺充滿了力量感,反之,如果一幅作品裡側鋒太多,則會顯得單薄,所以古人說:中鋒取勢,側鋒取妍。

速度也能帶來力度

筆畫的力度和速度也有一定的關係,在保證用筆穩定的情況下,稍微加快速度,能夠給人帶來力量感,比如書法裡的“飛白書”就是由於速度加快造成的,同樣給人一力量的美感,但是速度也要有度,寫的太過於快,筆畫就飄了,反而沒有了力量感。

筆畫的形狀也和力量感有關係

古人說直則無力,一個筆畫太直了是沒有力量感的,就像一根鋼絲,平放著是看不到力量的,如果把它折彎,就會有一種彈性在,這就是力量感。作為書法的筆畫,也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起筆、收筆和折筆的方和圓也能帶來不同的力量感。

總之,影響書法作品力量感的因素有很多,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勤學苦練,去掌握力量感的技巧。


不二齋


筆的力量從哪裡來?

大家不知道看沒看到過吼書表演?那些表演吼書的人,狠命的把毛筆戳向紙面,叫做力透紙背,旁邊一干看熱鬧的人,顧不得墨汁飛濺,大聲的叫好捧場。別說是薄薄的宣紙,那種氣勢,地球都能戳穿。一些身懷絕技的大師,為了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吼書,摔書,甩書,砸書……無所不用其極!


毛筆的力量,叫筆力。筆力是什麼?粗非是重,細非是輕。筆力來自於穩健的運筆。力量感靠手的平行運動而產生。它的力感包含有速度節奏的變化,筆毫運行的穩健,點畫位置的準確,輕重比例的協調,抑揚頓挫,疾徐舒緩,肥不露膘,廋不露骨。筋強骨健。這些東西共同組合起來,體現出來的就是筆力。

筆力,是長期的練習得到的。有人會問,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練習,為什麼一樣的進展緩慢?街頭的廣告不是可以在三十天、十五天、甚至一星期速成嗎?為什麼跟著老師學習幾個月,見不到多少成績?是不是老師的水平有問題?書法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藝。不只是技能,更重要的是構思創造。即便是有正確的訓練方法,也需要有一個熟練的過程。在沒有熟練以前,筆畫的痕跡是不規整的,彎曲扭拐的。就是軟弱乏力的。等你熟練了以後,筆力也就隨之加強。

記住了,筆力不是大力狠命的向下按。是穩健的平行移動。


子衿書法


謝謝大家討論這個問題。看到你的描述,我明白了:你現在需要學會讓毛筆聽話。

其實,毛筆能不能聽話,確實需要一個認識過程和訓練過程。

也許你會找到一個理由說,毛筆說“軟筆”不好把握。

那麼,鋼筆就好把握嗎?我們說,什麼筆都有一個善用的問題。

我記得詩人艾青有一首詩就是寫筆的。

他說,有人感覺筆很輕鬆,有人感覺筆比石頭還重。

當然,他的意思不完全是寫字,也包括寫文章。

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書法家拿起筆,就像裴旻舞劍一樣輕鬆,而初學書法,你用筆就像在推一個磐石。

筆,一定要“順”,我們常說的“調鋒”,就是為了把毛筆從一個方向調整到另一個方向的一種技法。

什麼時候調鋒,怎麼調鋒,這就是學習書法的關鍵。

也是用毛筆寫出力量的關鍵。

我們經常出錯的情況是。

1.用筆沒有提案

所以,感覺用不上力。應該是有提有按。這樣,毛筆就處於有彈力的狀態。你想一想,一個彈簧,你一直壓住,它會有力量嗎?

2.點畫的寫法不對

比如,寫一個橫。橫的楷書寫法,大多數中間比較細,兩頭粗,如果不能正確寫出橫的筆畫,那麼,也就會感到毛筆沒有力量。

3.調鋒要注意銜接圓融

調鋒,一般發生在轉折處,如果銜接不圓融,就會產生一些圭角,感到用筆沒有力量。解決辦法,就是注意筆毫的“鋪開”與“收攏”,鋪開是完成上一個筆畫,收攏是向下一個筆畫過渡。毛筆一般情況下,不改變運行方向,都好用,就在更不放心的交叉點上,最容易出現筆毫改變不過來的情況。

4.萬毫齊心,中鋒是核心

調鋒也好,順行也好,毛筆為什麼有一個“中鋒用筆”問題?

其實道理一點都不難理解,如果是“中鋒”用筆,那麼毛筆的重心就在筆尖。也就是說,這時,筆毫是有合力的。

而如果是“偏鋒”,那麼,毛筆的筆毫是“分力”狀態,重心就不在筆尖了。

把筆毫的力量集中在筆尖上,這個就是中鋒用筆。

我們用筆沒有力量,或者有勁沒處使,有注意一下筆鋒的偏正問題了。

過去我們在實踐上發現了中鋒用筆是正確的,但是,沒有理論解釋為什麼正確,所以,“中鋒用筆”一直有一些神秘。

記住兩點:

第一,筆畫要有提按。

第二,中鋒用筆。

如果做到這些,用筆就會自然有一種力量了 。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你的批評指正



萬堤方


毛筆的力量並不是我們生活中搬運東西所用的力量,而是毛筆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時,線條表現出的張力。

力在書法中大致 可分為兩種:

一、骨力,又謂之剛勁之力或果敢之力,有挺 拔、勁健、乾脆、痛快的特徵;

二、筋力,又謂之柔和之力或含 忍之力,有凝練、婀娜、遲澀、沉著的特徵。

前者適宜於:化碑中 的方筆楷法及唐碑中的歐、褚、柳等風格。

後者適宜於:北碑中圓 筆楷法如《鄭文公碑》、《石門銘》、《瘞鶴銘》、《觀海童詩》、 《論經詩》以及唐碑中的顏楷。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毛筆和人。是一個共同體,人要想把毛筆寫出來字有力,是每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所期盼的結果。如何實現呢?筆者認為必須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筆法問題,即五個點的運轉規律問題,而不是提按頓挫的筆法問題;二是書法的氣力問題,確切到位的講,氣和韻氣韻如何合一的問題。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寫書法者的筆力自然而然地星現出來了,這筆力不要刻意追求,要追求自熊氣力,自然氣韻,自然筆力!


李行子


這是我的體會。


峰源書藝


提點個人參考意見,首先要有個正確的拿筆姿勢,其次要用筆鋒的中鋒運筆,也就是說用筆尖毛與紙面摩擦,這個力度要掌控好,力量大了,寫的筆劃就粗,有力,弱 了筆劃就纖細。表現在行筆過程中,就用提案來改變。再有就是行筆要用腕部力量和手指的配合來完成,如果是站姿還要有手臂的配合,順勢行筆,方園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