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送彈藥,感謝八路軍救命,其中25萬枚手榴彈

風靡一時的電視劇《亮劍》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面對困獸猶鬥的山崎大隊,李雲龍率領獨立團指戰員掘壕接進。

隨著一聲令下,戰士們將成百上千枚邊區造手榴彈投向敵陣。鋪天蓋地飛來的手榴彈,炸得日軍鬼哭狼嚎。獨立團指戰員們趁機一躍而起,突入敵陣,與日軍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格鬥,最終全殲了山崎大隊。

衛立煌送彈藥,感謝八路軍救命,其中25萬枚手榴彈

《亮劍》中對於八路軍戰術的描述非常寫實。由於缺乏火炮等重武器,輕武器彈藥也奇缺,因此在很多戰鬥中,八路軍都靠手榴彈來增強火力。尤其在野戰中,特別強調儘可能接近敵方,集中投出手榴彈予敵大量殺傷,然後在機槍掩護下,戰士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揮舞著大刀甚至紅纓槍撲向敵人,力爭通過白刃格鬥解決日寇。

這種戰術屢屢奏效,其中的關鍵,在於短時間內集中投擲手榴彈。一方面力求大量殺傷敵人,打亂敵戰鬥隊形,給予敵精神上的強烈震撼;另一方面,手榴彈爆炸騰起的煙霧還能迷茫日軍視線,大大降低日軍火力的準確性,為八路軍突入敵陣創造有利條件。在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中,流傳著這麼一首歌謠:“手榴彈,威力大,抗日戰士腰中掛,近戰夜戰少不了它,漢奸鬼子人人怕。”手榴彈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衛立煌送彈藥,感謝八路軍救命,其中25萬枚手榴彈

從全面抗戰爆發到1940年,蔣氏曾陸續為八路軍和新四軍補充過一些物資。1937年8月20日,葉劍英代表八路軍,接收了一批軍用物資,其中包括1.5萬枚手榴彈。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前,傅作義事先徵得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的同意,將存放在太原城內的大批槍支彈藥、武器裝備、戰略物資送交八路軍,其中有不少晉造手榴彈。1938年,為感謝八路軍的救命之恩,衛立煌批給八路軍一批彈藥,其中包括25萬枚手榴彈。

隨著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的蓬勃發展,僅靠撥付的手榴彈和戰場繳獲,顯然已遠遠不能滿足作戰需求。1938年10月,總指揮部會議指出:“游擊戰爭的軍火接濟是一個極重要問題,每個游擊戰爭根據地都必須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制炸藥、步槍、手榴彈等的程度,使游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虞。”

衛立煌送彈藥,感謝八路軍救命,其中25萬枚手榴彈

此後,各敵後根據地充分發動、依靠群眾,從部隊調配有生產技術的戰士當骨幹,在根據地招聘能工巧匠,吸收城市工人技師和知識青年,因陋就簡,辦起了一批“邊區製造所”。在設備器材上,敵後抗日軍民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手工作坊的建立,發展到擁有工作母機的中、小型軍火工廠。材料的來源,主要通過統戰關係,從敵佔區秘密採購,以及依靠根據地群眾的支援,就地設法解決。

抗戰期間的,除少數敵後根據地比較鞏固,敵後兵工廠在相對安定的環境中進行生產外,大部分敵後兵工廠流動性很大,在一個地方固定生產多則一、二年,少則幾個月。遇有戰事,人背馬馱船裝,運輸材料轉移,因此被稱為家庭修械所、露天修械所、水上兵工廠、馬背兵工廠。

衛立煌送彈藥,感謝八路軍救命,其中25萬枚手榴彈

1943年初,新四軍3師兵工廠在反“掃蕩”時,曾化整為零,分散到各縣建立五個流動車間,各自分別生產手榴彈。新四軍1師和6師18旅的軍工廠將車床安裝在木船上,工人們吃住、幹活全在船上。沒有動力,就用四個人腳踏皮帶輪,帶動車床進行生產。新四軍6師16旅還利用偽軍內部的統戰關係作掩護,以李明揚兵工廠的名義,隱蔽在偽軍的據點塘頭鎮,組織40人的軍工隊伍,攜帶車床、化鐵爐、大風箱及生鐵、木材、硝、硫、炭等器材,進行了6個月的手榴彈生產。到抗戰末期,隨著條件逐步改善,我抗日根據地的軍工生產,有了長足進步。軍火產能最大的淮南根據地,月產手榴彈達14萬枚。

敵後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規格無法統一,但基本上是仿鞏式手榴彈式樣,人們統稱為“邊區造”。之所以放棄生產紅軍時期就能批量供應部隊的麻尾手榴彈,是因為這種結構的手榴彈雖說易生產,但存在瞎火率過高的致命缺陷。尤其是敵後戰場主要作戰區域是山地,這種類型的手榴彈尾部拖出的長長麻繩,在山林地投擲時容易掛住樹枝,嚴重影響作戰效果。因此,敵後兵工廠不得不轉而生產仿鞏式手榴彈。

衛立煌送彈藥,感謝八路軍救命,其中25萬枚手榴彈

不過,雖然敵後軍民傾盡了全力,但由於炸藥奇缺,“邊區造”手榴彈的裝藥普遍改為黑火藥,爆炸威力銳減。質量差的,甚至一炸兩瓣。在日軍身著厚厚的冬裝時,竟然出現過“邊區造”就在日軍身邊爆炸,卻無法有效殺傷敵人的戰例。即便如此,由於“邊區造”幾乎是敵後抗日戰場上唯一供應相對充足的彈藥,因此其運用範圍極為廣泛。

雖然“邊區造”有威力不足的致命弱點,但它的偉大意義不僅在於整個生產過程都可以立足農村落後的生產環境,無需近代工業基礎,而且它為敵後人民戰爭的蓬勃開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一個老百姓雖然不一定有槍,但只要擁有了一枚“邊區造”,就有勇氣和能力成為一個打擊敵人的游擊戰士。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