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文|小淘气鬼日记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宝宝进入叛逆期怕生、黏妈妈、活泼好动、不满意就闹,这些现象都是孩子在某个阶段的一些表现,当宝宝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会造成很多宝妈的焦虑,宝妈出现焦虑是因为找不到孩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这里我要告诉宝妈: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宝妈不必担心。只要找到孩子出现这些表现的原因,就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

我的儿子在2岁之前特别黏我,不管我走到哪里,孩子都会跟着我。只要看不到我就哭,我想找到孩子黏我的原因,然后我就开始观察孩子,观察了一段时间,找到了孩子黏我的原因:孩子黏我,是因为我经常因为做饭、做家务、照顾姐姐而忽略儿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有时候还会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孩子想要找妈妈

我一个人照顾两个宝宝,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原因忽略儿子。在我观察儿子的时候,我发现只要我做饭、做家务的时候,孩子就会跑过来抱着我不让我做。如果我去卫生间没有告知孩子,孩子就会哭闹,如果我告诉宝宝说:“妈妈要先去卫生间”。孩子就会在客厅跟姐姐俩人玩。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孩子“害怕陌生人、黏妈妈、不满意就闹”这些表现的原因:

1、妈妈是孩子认定的最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人,所以孩子黏妈妈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阿兰·斯格尔说:“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下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妈妈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人,也是孩子最亲的人,从出生时,宝宝在妈妈的怀抱中,是妈妈哺育了嗷嗷待哺的宝宝,宝宝享受着妈妈带来的温暖,所以,妈妈离开孩子一会,就会很没有安全感,所以,孩子会比较黏妈妈,不愿让妈妈离开。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孩子在妈妈身边会更有安全感

2、经常忽略孩子导致孩子黏妈妈

孩子爱黏着妈妈的原因还有就是平时对孩子忽略,经常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我在观察我儿子粘我的原因的时候,我有一次翻看视频时突然回想起,我经常因为老大要抱而延迟的满足儿子,儿子小月龄的时候,姐姐才一岁多,我经常因为要照顾姐姐而会让弟弟等着,不能及时的喂弟弟喝奶,有时候在做家务也会忽略儿子。我对儿子的忽略和延迟满足是导致了儿子不愿意我离开他视线的主要原因。

3、孩子处在某个敏感期导致爱哭闹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经历不同的敏感期,孩子在3岁之前就要经历很多敏感期,比如:秩序敏感期、执拗敏感期、追求完美敏感期等。

比如:当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认为的秩序被打乱而哭闹。我记得很清楚,我女儿2岁半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自己堆积木没有堆好而哭闹。当孩子处在执拗敏感期的时候,会经常因为我们的不理解而哭闹,我女儿有一段时间很执拗,会因为我们的阻拦而大哭,有时候我根本不明白她想要干什么。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这样写道执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所以,孩子爱哭闹一些程度上是孩子处在某一个敏感期中,妈妈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孩子因为堆不好积木而哭

4、家人太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导致孩子不满意就闹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里所有的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对自己的孙子外孙格外的亲,孩子的一些要求往往是有求必应,导致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

我们家平时都是我照顾孩子,而孩子很有规矩。只要是爷爷奶奶在家帮忙照顾孩子两天,孩子必然会哭闹来要求爷爷奶奶满足自己的要求,而爷爷奶奶也见不得孩子哭,就会满足孩子。孩子自从知道“哭闹”这个方法管用,每次孩子爷爷奶奶来照顾两天必然会使用这个招数。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孩子得不到满足而哭闹

5、孩子接触的人比较少或者是性格内向导致怕生

孩子接触的人少所以在见到生人的时候比较害怕。经常表现出别人说话的时候不敢回答;说话声音很小;躲到妈妈的身后等。而那些经常被带出去转的孩子,多数不会出现怕生的现象。

内向的孩子有时候也会怕生,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生性活泼,有的孩子则比较内向,内向的孩子本身就不喜欢表达,有时候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会表现的很胆小。

有些父母强迫孩子去表达,我认识的一位宝妈她经常对我们说:“我女儿太胆小了,见了生人就躲,更别说让她打招呼了。”其实,小女孩性格比较内向,在我们这几位熟悉的阿姨面前活泼着呢。其实,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但是她们并不怕生,只是见了生人觉得不熟悉,所以,不愿意说话而已。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孩子的一些表现必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找到原因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吼叫孩子,强迫孩子

第一、面对孩子黏妈妈、怕生家长应该怎么做?

1、及时的回应孩子

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宝妈都说:“孩子小最好不要总是抱着,不然会抱习惯了,就会一直让抱着。”这样的话。其实,这句话是在误导宝妈,特别是新手妈妈。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过:“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当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及时的回复孩子,孩子在这段时间里肯定是特别害怕,无助。

孩子需要妈妈的怀抱,如果孩子在一旁哇哇大哭,而宝妈却害怕会抱习惯而看着孩子哭闹不理会,这样是非常错误的。这样做会让孩子哭闹的更厉害,还会让孩子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所以,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宝妈要及时的回应宝宝。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宝宝哭闹妈妈要及时的回应

2、离开孩子要明确告知去向并且会回来

有时候我们出去会偷偷溜走不告诉孩子,其实,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失去妈妈的感觉。从我观察过孩子之后就开始,不管做什么都会告知孩子去向、在哪,儿子渐渐的开始不那么黏我了,我下楼拿快递会告知孩子,孩子会乖乖在楼上等着,就是不管去做什么都会告知孩子。

孩子不是想要知道你去做什么了,他只是想知道你会回来。

3、和孩子练习短暂的分离

和孩子练习在房间里做些简单的短暂分离,也是在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比如,孩子在客厅玩耍的时候,告知孩子自己在阳台做其他的事情,这样也是和孩子的一个短暂分离;或者是我们在上卫生间的时候,孩子在外面等。这些都可以是短暂分离的一个练习。

4、多带孩子出去接触其他小朋友

宝宝怕生有可能是平时接触的外人比较少,宝妈有空可以多带宝宝出去外面玩,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触。平时在家里楼下遇到认识的,也要引导宝宝叫叔叔阿姨。在家要多跟宝宝说话,其实宝宝是很容易受大人的影响的,如果你自己平时带着很少说话,出去很少跟别人打招呼,宝宝自然也会这样。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让孩子多接触同龄小朋友

第二、面对孩子不满意就哭闹怎么做?

1、说出孩子的感受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有一句话:“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多理解孩子,多关心孩子。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面临的问题。

昨天,女儿和弟弟在屋里玩耍,女儿不小心绊倒了,我看到孩子自己站了起来,想着孩子摔得不严重,但是,我明显的觉得女儿要哭,我马上安慰女儿说:“宝贝,摔到哪里了,是不是摔疼了?”女儿因为的的关心没有哭出来,而是给我笑了笑说:“不疼。”然后继续和弟弟玩了起来。

2、多理解孩子并与孩子沟通

宝宝哭闹的时候,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第一时间温和地跟宝宝沟通,表达对孩子的理解,而不是指责。但也要好好跟宝宝聊一聊,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妈妈不答应他是有原因的。

《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勒说:“孩子喜欢在家里、在至亲面前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他能被倾听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变现得越好。”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多理解孩子,少对孩子吼叫

3、家长不要对孩子说恐吓的话

很多家长在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的时候会对孩子说:“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会对孩子产生效果,但是,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给的安全感,特别是0~3岁的宝宝,孩子哭的时候,要先抱一抱他,拍拍他的肩旁,而不是推开孩子任其哭闹,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少一些吼叫。

4、了解孩子所处阶段的敏感期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明白孩子在每一个阶段的敏感期,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和他所处的阶段的一些行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家长还是要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

孩子“怕见陌生人、黏妈妈、爱哭闹”是因为父母没有“对症下药”

父母多陪伴孩子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总结: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一个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哪里?其实,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与爱,所以,只有用心陪伴,孩子才能感受到爱,才能确定爸爸妈妈是爱着自己的,才会有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