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涗"古隆中”不古?

直播南陽


看到這個問題,我確實有點哭笑不得,說古隆中是1893年才起的名,可是這個古不古是關鍵嗎?關鍵的還是“隆中”吧,而隆中這個名字,在東晉的時候就出現了,也指出了,是在襄陽城西的二十里,屬於南陽郡的鄧縣,是諸葛亮的故居。

難道加個古字,古隆中就跟隆中無關了?這種也太刻意了吧。不過,說真的,如果論名字,隆中是東晉的時候就出現了,然後歷朝歷代都有相關的記載,可是“臥龍崗”這個名字,那是確確實實的是在元朝在才出現的。

南陽說,認為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陽臥龍崗,可是這個臥龍崗的名字為什麼卻在元代才出現呢?這個確實讓人很費解。

有的人認為,隆中的武侯祠以前就很破,後來就出現了很多現代品,一點也不古,而南陽武侯祠就很多碑林啦,大樹啦,但是,請注意,這些都不是諸葛亮當時的故居,不管有多少的文物還是什麼大樹,都不是諸葛亮當時的,比這些真的沒有必要。

我們可以看一看南陽府志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記載的。

我們先來看看明朝嘉靖年間的南陽府志,裡面明確說了,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於隆中。

我們再來看看清乾隆十九年的《新野縣誌》的記載,也是說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隆中。

我們在來看看一九八六年公佈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古城裡,是怎麼描述南陽與襄陽的。南陽有武侯祠,而襄陽是有隆中諸葛亮故居,

我們再來看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的《河南風物誌》明確指出,諸葛亮是在襄陽城西隆中隱居與躬耕,而且還指出“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裡的南陽是指南陽郡,不是今天的南陽市,還說南陽武侯祠是因為後人出於對諸葛亮的仰慕而建的。

還有在《諸葛亮小傳》裡面也記載,諸葛亮是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我們再來看看八十年代,南陽武侯祠景點區的簡介是怎麼說的,同樣也說到是在南陽郡的隆中,在現在的襄陽的附近。

說實話,我確實很費解。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裡面的南陽就是指南陽郡,有些人這個南陽就是指宛城,對於這種說法的,我建議是翻看一下三國志,漢書,後漢書吧,看看裡面說的南陽不是指南陽郡,而是指宛城吧。

有些人說,這個明明是南陽,才不是南陽郡呢?對於這種說法,那我也只能說,這是文言文呀,不是白話文呀,就像趙雲說我乃常山趙子龍,也不會說我乃常山郡趙子龍吧,隨便翻看哪個史書,看看哪個南陽郡不是隻寫南陽的。

有的人說,南陽郡與南陽市就是一樣的,這個就是看到南陽郡,就覺得是南陽市呢,那看看到荊州,是不是屬於現在荊州市呢?看到揚州是不是屬於現在的揚州市呢?

有的人說,如果是躬耕於隆中,為什麼不寫隆中,而是寫南陽呢?對於這種說法,我也只能說,人家也沒有說是宛城臥龍崗呀,難不成,得寫全了,說躬耕於東漢荊州南陽郡鄧縣隆中?

南陽郡與南陽市真的不一樣,行政區域一直在變化,這個是很基本的常識呀,根本不用多說。

還有人說,劉備在新野,去宛城臥龍崗方便,而去隆中,還要過漢江不方便,我說,那劉備常去襄陽呢?就不能去隆中嗎?有人就說,劉表在提防劉備,不能讓他到隆中去,我說,劉備不敢去隆中,倒敢去在曹操手裡的宛城了?

有時候討論歷史問題的,還是多一些史歷依據與邏輯吧。


歷史簡單說


今天心情好,點開頭條就見到這個話題,就像挾花生米下酒,興高著哩,突然嚼了個爛仔,我呸。這個南陽爛仔是誰,咱就不點名了,反正是個不肖後生,天天挑唆兩地鬥嘴,讓很多空喊“臣夲布衣,躬耕於南陽”口號的半文盲在網絡平臺蒙羞。


古不古,相對而言的。跟三皇五帝相比,連諸葛亮都是個幾千年後的後生,只有磕頭的份兒。

漢末南陽郡鄧縣隆中,當然現在叫湖北襄陽隆中,是漢末諸葛亮的第二故鄉;而今河南南陽武侯祠本紀念諸葛亮的清代廟宇,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次,怎麼能比“古不古”呢?這不是拿“矛臺”跟“茅臺”比早晚,“康帥傅”跟“康師傅”比歷史嗎?別人不出名,你會仿造嗎?會天天在頭條汙衊別人、吹噓自已嗎?

廟,不都是假的嗎?再說,沒有197~207十年間諸葛亮躬耕苦讀於襄陽城西近三十里的南陽郡鄧縣隆中之史實,沒有僅轄12個縣的河南省南陽市自隋開始使用漢末37縣的南陽郡名之巧合,南陽武侯祠跟諸葛亮還有關係嗎?所以,人要飲水思源,莫做忘恩負義之輩,免得為人恥笑!比較逗的是,諸葛隆中出山後的次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南陽郡已解體,鄧縣已歸入襄陽郡,南陽武侯祠(位於原南陽郡宛縣)與諸葛亮的關係,也就十年中宛縣、鄧縣同屬於荊州南陽郡那麼一點點。原南陽郡大量土地在今湖北境內、河南其他境內,至今“南陽盆地”仍是襄陽境土四大塊之一。

弄清源與流,咱們再來討論“康帥傅”與“康師傅”的早晚。天啦,這個話題咋那麼彆扭呢?管它哩,有人愛提這種垃圾問題,就答唄。咱們只能引用南陽文物部門史料,那些爛仔生來滿嘴跑火車,作數豈非笑掉正常人大牙?


讀以上史料,不難得出如下結論,南陽武侯祠實則清朝建築:①始建於元大德二年,此前為傳說;②清康熙壬辰年重建,茅廬、古柏亭等仿隆中“十景”。所謂“隆中十景”,實則明簡王毀隆中諸葛草廬建陵寢,時人畫原跡草圖流傳於世,此事專文考證,此不冗敘。

有了這個“康熙壬辰年”這個座標,咱們就好定襄陽隆中“古不古”了:

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
(南朝劉宋盛弘之《荊州圖副記》,出自唐李善注引)
襄陽西北十許裡,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 (《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引盛弘之《荊州記》)
隆中諸葛亮故宅,有舊井一,今涸無水。盛弘之記雲:井深五丈,廣五尺,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孔明避暑臺。宅西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先有人家居此宅,衰殄滅亡。後人不敢復憩焉。齊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長九寸。獻晉安王,習鑿齒又為宅銘。(王韶《南雍州記》)
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亊,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


這種典籍車載斗量,不勝枚舉,足於碾壓“康熙壬辰年”始建的紀念性建築南陽武侯祠。就是在前朝,《大明一統志》諸葛亮宅條亦云:“在府城西二十里隆中山下。蜀漢諸葛亮所居,宅西有避署臺,因昭烈三顧亮於草廬,有三顧門。

歷史古蹟,總是屢建屢修,明清故宮也莫不如此。再說一千八百年的建築,尤其土木結構的東漢民居,能保留下來嗎?東漢民居尚儉,大量整些磚木結構甚至用些漢白玉,“亮宅”有那豪奢已是帝王了,還叫隱居嘛!


談武侯祠松柏多粗,本康熙年移栽的,有意義嗎?你在非洲建圓明園,說是八國聯軍侵犯過,不扯淡嗎?

隆中不古,咋那多流氓依《說文解字》釋隆之例“宛中,隆”,來說南陽武侯祠所在地也叫“隆中”呢?

還扯什麼說文解字,提幾個字的問別再整出錯別字,就謝天謝地了!


嘉會天下


在此奉勸提問者,不要無事生非!襄陽、南陽應該搞好各自的城市建設、社會經濟,而不是刻意打壓對方。距離只有120公里的兩個城市,原本可以建立聯動機制應對風雲變幻的市場,聯合建立南襄盆地經濟區,大力提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天天圍繞諸葛亮話題爭來爭去有意思嗎,就算諸葛亮活著又能給你帶來哪些好處?努力奮鬥,天天向上好不好?

資料圖為某聖書寫的臥龍遺址四個大字,至於在哪,我就不明說了!

希望推動襄陽、南陽合力爭取高規格的國家戰略經濟區,致力於提高當地市民水準。
古隆中作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古人留給後世的精神寶藏,也是遊學懷古之地。

你又何必要惡意攻擊古隆中呢?作為國家級重點文保,你說它不古,知道意味著什麼嗎?


古隆中原本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由於諸葛亮名氣之大,在晉朝時期多次修繕諸葛亮故居,附屬古建築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建廟,歷經多次戰亂、多次重修,能夠延續經典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史書有記載,明朝襄陽王為了自己有個好墓穴,特意把隆中諸葛亮草廬遺址及附屬古建築破壞掉,然後用以修建陵墓。


事到如今被質疑,還好明確記載隆中的史籍較多。涉及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等省份地方誌。

因此你中傷古隆中的事實存在,如果是惡意性的,等待你的後果可能很嚴重!


看鑑襄陽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古隆中”確實不古。

上述古隆中的招牌,誕生於光緒年間,著實不能說“古”。

在三顧茅廬這個著名歷史事件發生之時,還沒有“隆中對”這個說法,一開始都是叫“草廬對”,這無疑是符合歷史情況的,這番對話確實是在諸葛亮躬耕時所居住的草廬中發生的,並非後人傳言的隆中之地。

後人說諸葛亮躬耕於隆中,一個比較早的資料,就是《三國志》中,裴松之註文中轉引習鑿齒《漢晉春秋》中的一個說法:“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習鑿齒生活的年代,已經距離三國有百餘年的時間了。就像現在人說戊戌變法時候的事情了,能可信嗎?

還是要看更原始的文獻。

更早的記載有一個值得重視的。

為《三國志 諸葛亮傳》註文中,轉引東晉王隱《蜀記》中的記載:“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宏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健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王隱這時候,離蜀國滅亡四十餘年,算是比較近的記載了。

這裡的隆山,位於沔之陽,就是漢水北邊。據考證,很可能是位於陝西隴南沔之陽陽平關、石馬、定軍山一帶的群山之中。

而習鑿齒說的隆中,在漢水南邊,根本不是一個地方。

極有可能是習鑿齒看了《蜀記》中的記載,將“隆山”附會成襄陽西邊的“隆中”。後世便以此為根據,認為諸葛亮就在此地躬耕。

所以可知,“古隆中”並不古,諸葛亮的真實躬耕地,也並非此地。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古隆中”名稱及同名牌坊均出現於清光緒年間(1893年,與偉人同齡),從這個意義上講,“古隆中”妥妥的屬於近代文物。

從吃瓜群眾的角度看,《出師表》中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襄陽說網友解讀“南陽”指南陽郡,比如“南陽之鄧縣”(習鑿齒原話)、“自漢以北為南陽郡”(習鑿齒原話);南陽說網友解讀“南陽”代指郡治宛城,比如“操困於南陽”(後《出師表》)、“樂宅戍,南陽城南九十里”(習鑿齒原話)。個人覺得兩邊網友都沒錯,但這些都不是關鍵,真正問題的在於:“南陽之鄧縣”是否真如習鑿齒所言,跨過漢水管轄一個襄陽隆中之地?同一個習鑿齒,在《襄陽耆舊記》裡記述“自漢以北為南陽”,直接否定了“南陽之鄧縣”隆中在漢水南岸;“襄陽有孔明故宅”(《襄陽耆舊記》)又間接否定了“亮家於南陽之鄧縣”(《漢晉春秋》)。這位襄陽說鼻祖、“四海習鑿齒”到底是史家還是段子手?他的《漢晉春秋》適合做為“襄陽古隆中東漢屬南陽”的依據嗎?大家討論討論。

在網上看到一篇網名“白水散人”的貼文《論“襄陽隆中”是如何被人為製造出來的》,視角獨特,辯析嚴謹,感覺挺有啟發,也可以說是撥雲見日,驚喜。文章概述:“隆中”一名最早出自裴松之注《三國志》引《蜀記》中劉弘將軍至亮的故宅祭亮一事。其原話是:“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健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漢水又稱沔水,細分是指漢中以上為沔水,漢中以下為漢水。而沔之陽正是指漢中以上之沔水。所以處於漢水中游南岸的襄陽隆中就與“沔之陽”的隆中相矛盾了。因為那個隆中確在沔之陽,習鑿齒怎麼編也不能將他的隆中編到沔之陽啊,這也正是習頭疼的問題,同時露出的破綻。所以襄陽說者用裴松之引用《蜀記》劉弘去的“隆中”來證明習鑿齒講的“隆中”,從而證明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陽之鄧縣(今天的襄陽)隆中是毫無意義的。

三點硏判:

其一,王隱在《蜀記》中講的劉弘去的“沔之陽”的“亮故宅”以及後主為諸葛亮立廟於“沔之陽”和習鑿齒也承認的“沔之陽”,是諸葛亮北伐時屯墾住居地,或稱“沔陽隆中故宅”;而歷代典籍中以南陽臥龍崗為隆中者也不在少數,現略舉數例:

1⃣️裡陽於襄生先生編纂的《隆中志》125頁所錄明楊士奇《武侯祠記》記載:當漢之際,諸葛武侯隱於隆中。躬耕隴畝,謳歌梁甫……去南陽城七里,有岡焉,曰臥龍;有井焉,蓋公嘗汲而飲者也;有祠焉……惟忠武侯,丁漢之際,愍漢之疆,瓜分鼎峙,奮起隆中……臥龍之岡,實公舊廬。昔有祠宇,久焉蓁蕪……”;

2⃣️《隆中志》194頁收錄有明代薛瑄《望諸葛草廬》:“……曉出南陽門,馬渡消河急。舉目眺西岡,林木半蒼碧。有祠中巖峨,雲是孔明室……及來隆中耕,日以老所益……賢哉劉豫州,三顧何汲汲。問以當世事,指掌皆歷歷”。

由此可見,上述典籍、詩詞中的“隆中”,毫無疑問是指南陽臥龍崗,非指襄陽西隆中。從研史的角度講,諸葛亮及陳壽講的“躬耕於南陽、隴畝、野”,徐庶推薦諸葛亮時講的“臥龍”,應為歷史上真正的“躬耕地”(或稱“史耕地”),無疑在南陽;如果一定要給隆中粘貼躬耕地屬性,那麼這個隆中只能是南陽臥龍崗。

其二,襄陽的隆中一名最早見於東晉襄陽人習鑿齒的著作《漢晉春秋》,他認為諸葛亮的家在南陽的鄧縣,號稱“隆中”。但根據《三國志》、《漢書》、《後漢書》等相關正史中從未記載襄陽城西有隆中這個地方,《中國歷史地理圖集》中,東漢和三國時期襄陽城西也沒有隆中這個地名,只有阿頭山,所以推斷襄陽隆中應指阿頭山。但習鑿齒畢竟是東晉文化大咖,其說法有相當的影響力,所以其後世的歷史學者裴松之、酈道元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在其著作中沒有進行論證就直接引用了。由於習鑿齒定位的襄陽隆中(類似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或湖北襄陽與韓國襄陽),以及後世民間傳說乃至《三國演義》的添枝加節,古隆中雖然不是真實的諸葛故居,但以襄陽隆中為素材的文學作品影響巨大,從而形成為一種觀念文化。

其三、《漢晉春秋》記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個“號曰”說明不是本名,是別號、愛好或者借用,有點附會。並且這個“隆中”和襄陽的古隆中,還不在同一個位置上,習鑿齒指的隆中根據《中國歷史地理圖集》應該在漢水以北的南陽。考古研究證實:以習鑿齒“號曰隆中”為依據建造的襄陽隆中“古隆中十景”最早出現於清康熙年間,襄陽隆中所在地不符合習鑿齒“襄陽城西二十里”的定位;襄陽隆中改名“古隆中”並立同名牌坊是在1893年。

從上述視角來看,古隆中真的稱不上“古”。








歷史不飄逸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就沒有“隆中”這個地名。隆中指的是中間隆起的高崗,用來形容諸葛亮躬耕之處的地貌特徵。

某地與十幾年前規劃了“古隆中”這個地名,在嶄新的大牌坊上書“古隆中”,如果古時候有這個地名,還用得著加個“古”字?難道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麼?


寓教於行


只因孔明一句:躬耕於南陽。襄樊硬把城門邊隆中塞給南陽。讓南陽跨大漢江管到襄陽城門口一小片地,在古代軍閥割據,到處攻城掠地,又是城門口,又在同岸江邊小片地不要了,可能嗎?腦殘理論!


直播南陽


不知道樓主去過隆中嗎?作為一個襄陽人,我去過隆中也去過南陽臥龍崗,說實話現在隆中建設沒南陽臥龍崗好,但是襄陽隆中這兩年正在大力建設,目標是AAAAA景區,估計不久會超越南陽臥龍崗!至於古不古來說,南陽臥龍崗襄陽隆中都是新的多舊的少!就拿少林寺來說,基本不也是80年代建起來的吧!

至於躬耕地之爭,就別談了吧,已被嚼爛的事!如果你非要提,好吧!我承認在荊州南陽郡!


寸陰若歲


  “古”是相對“今”的一個詞。

  單純從文字上講,襄陽“古隆中”儘管是明清建築,畢竟不是近年才開始修築的,所以也不能說"古隆中”不古!

   隆中本是位於漢水南、襄陽市西郊山中的一個小村子,明清時期建有紀念諸葛亮的一些設施(國務院公佈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認定,襄陽隆中是明清建築)。

 最近二三十年,襄陽市對隆中進行了大規模建設:

  

  

  看看,為襄陽隆中景區作規劃設計的中國園林學會常務理事孫筱祥先生所寫的一篇文章:

  再來看看襄樊市隆中景區管委會主任於襄生編輯的《隆中志》125頁所收錄的史籍:

  襄陽《隆中志》明明白白記載,真正的諸葛亮躬耕地隆中,就在離南陽城七里的臥龍崗!

  《襄陽縣誌》第35頁關於漢水南 南陽郡鄧縣的鄧縣的歷史沿改:

  《襄陽縣誌》的上述記載表明,鄧縣位於漢水之北,管轄不了漢水南的“古隆中”,也就與諸葛亮的“躬耕南陽”無關了。

  有識之士認為,襄陽隆中儘管是明清以來的建築,儘管不是諸葛亮十年躬耕被劉備三顧之處,但是經過近現代建設,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的建設,也頗具規模,作為紀念諸葛亮精神的場所,作為湖北省紀委廉政建設教育基地,作為當地人休閒娛樂場所,也具有一定的存在價值。

零品公僕


1992年,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已對諸葛亮躬耕隆中地作了最權威的肯定,那就是湖北襄陽古隆中。中外遊客拜訪孔明故居也都認可此地,我就不明白了,河南南陽這幾年喋喋不休的爭論什麼?無非就一個旅遊價值麼?但還要旅遊人的足跡來肯定哦!有那麼大的精力為什麼不把抗日烈士陵園好好保存維護?卻讓烈士碑倒墓塌,遺骸拋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