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遠古人類洞穴生活

“當世界許多地方還是一片荒蕪,渺無人跡的時候,坐落在雲貴高原東半塊的貴州地區,早已是一派生機。”正如歷史學家範同壽所說,貴州是中國古代人類發祥地之一,早在20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黔西觀音洞遺址、盤縣大洞遺址、桐梓巖灰洞遺址、水城硝灰洞遺址、普定穿洞遺址、興義貓貓洞遺址、開陽打兒窩遺址等,無不向世界證明貴州高原豐富的史前人類活動痕跡,是中國舊石器時代遺址最多的省區之一,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遠古人類正在進行交易

說起貴州的史前文明,足以讓自古以來被視為“不毛之地”、“歷史空白處”的貴州展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輝煌。貴州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多達50餘處,幾乎每一個時期的舊石器文化,在貴州都可以找到代表。比如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有黔西觀音洞遺址、盤縣大洞遺址;屬於中期和中晚期的有桐梓巖灰洞遺址、水城硝灰洞遺址;屬於晚期的有興義貓貓洞遺址、普定穿洞遺址、開陽打兒窩等遺址。

黔西觀音洞遺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觀音洞遺址外景

“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考古界已形成共識的這個觀音洞位於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坐落在黔西縣沙井鄉錦山村的一片封閉窪地裡,其遺址核心部分觀音洞是一個高出窪地底部15米的狹長形石灰岩溶洞,洞內有南支洞、北支洞和進出口。它的出名既不是因為洞穴本身的奇特,也不是由於周邊景色的秀麗,而是由於20世紀60年代以來,考古部門在那裡進行的多次發掘,發現了讓世人震驚不已的史前文明。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觀音洞遺址發掘的石器

經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裴文中教授及貴州省的考古工作者,在1964至1973年持續近十年對觀音洞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先後在那裡出土了石器4000多件,石器多以燧石製成,加工方法以錘擊為主。石器種類有砍斫器、堅狀器、削刮器和雕刻器等,削刮器佔石器種類總數的80%以上,石器不僅類型多樣,而且都經過仔細加工;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數十種,發掘到的動物化石有大熊貓、獼猴、猩猩、東方劍齒象、貴州劍齒象、斑鬣狗和巨貘等。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專家正在觀音洞考古發掘

考古專家們研究後一致認為:觀音洞是南方首次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與舊石器共生的文化遺址,也是中國南方舊器時代文化遺址的代表。它與北京周口店遺址、山西西侯度遺址一起,分別代表著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三種文化類型。

盤縣大洞遺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盤縣大洞遺址外景

盤縣大洞遺址位於盤縣珠東鄉十里坪村,遺址所在洞穴原稱十里大洞,發育於十裡坪坡立谷西緣厚層灰巖山體,又關牛洞、水洞、陰河洞、主洞廳和消洞5條洞道組成,各洞道間有豎井、陡坎相通。最上層洞道與最下層洞道垂直高差大115米,洞系總長度大1660米。

大洞洞口和主洞廳緊緊相連,兩者為遺址只要所在。洞口朝向東北85度,寬55米,高約30米。主洞廳為一順直洞道,平坦乾燥,長240米,高、寬各30米左右,富含有古人類活動信息的堆積物自洞口向大廳緩傾,面積達9900平方米,露頭厚度達19.5米。洞口堆積物表面海拔1674米,上面建有一棟面闊5間、大梁題記為民國六年重修的木結構建築物(北面2見已記),現內住趙姓農戶。木屋前有兩道清代同治六年修築的石恆將洞口維護。洞口前為一斜坡,面臨十里坪坡立谷,坡立谷平均海1640米左右,平坦開闊,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盤縣大洞遺址出土的動物化石

大洞遺址於1990年被發現。1992年至1996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六盤水市文管所和貴州師範大學聯合組隊對遺址作了3次發掘。美國辛辛那堤大學和加州大學斯坦尼士勞斯分校的考古學家參加了1996年的發掘工作。1998年至2000年,由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考古學家和六盤水市考古專家組成的盤縣大洞工作站與美國上述兩所大學聯合,對遺址又進行了3次發掘、6次清理,發掘面積86平方米,共獲人牙化石5枚、石器製品3000多件、含43種哺乳動物的化石標本上萬件,還有大量的燒骨、炭屑。在大洞出土的人牙門齒齒冠舌側面呈鏟形結構,齒結節、指狀突及犬齒帶等結構具有與北京猿人相似的某些特徵,又呈現出早期智人的特徵。盤縣大東內古人類活動堆積物的巨厚、豐富的內涵以及多學科、高水平研究結果,使得這一遺址被評為199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被列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桐梓巖灰洞遺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桐梓巖灰洞古人類活動遺址

桐梓巖灰洞遺址是貴州首次發現猿人化石的地方。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黔北桐梓縣九壩鄉的巖灰洞進行考古發掘時,意外地得到了10多件石製品和2枚人牙化石。1983年再次發掘,又獲得人牙化石4枚。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桐梓巖灰洞古人類雕塑

桐梓巖灰洞屬於舊石器中期文化遺址,從獲得的人牙化石特徵看,門齒呈鏟形結構,較為粗壯,已開始表現出黃色人種的特徵。巖灰洞出土的石器不夠精細,這些石器只有一件屬於小型多面體石核,其餘的都是刮削器,但與觀音洞發現的石器有相似之處,說明兩者在文化上有一定的聯繫。

水城硝灰洞遺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水城硝灰洞遺址外景

水城硝灰洞遺址是貴州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中第二個發現古人類化石的地方,洞的名稱同樣是因為曾有人在裡面挖土熬硝而得名。硝灰洞位於烏江上游975公里處,上行70公里即烏江源頭。洞高1.5米,寬13米,長約5米洞口向南,高出河床40米左右。

1973年12月至1974年1月的考古發掘出土古人類老年男性左上犬齒化石一枚,東方劍齒象、野牛、野羊、野豬、野鹿等化石多件和石器53件。硝灰洞是貴州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代表。那裡發現的人牙化石,齒枚粗壯,齒根較完整,末端稍缺,齒冠咬合面嚴重磨損,石化程度較深。經研究考證,化石代表的古人類應較“柳江人”和“山洞人”原始,較“北京人”進步,考古學上將其命名為“水城人”。“水城人”是一群聰明智慧的古人類,他們在打製石器時創造的“銳稜砸擊法”,展示出獨特的區域文化特點。在“水城人”生活的洞穴裡,發現了含有多種顏色的灰燼、燒骨和燒石。

普定穿洞遺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普定穿洞遺址

普定穿洞遺址位於安順市普定縣城西5公里一座孤山上的穿洞,因洞口南北對穿而得名。穿洞內高9米,寬13米,長18米。1979年以來的幾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包括石斧、石錘、石刀等眾多種類的石器萬餘件,光骨器一千多件,還發現了用火遺蹟以及鹿、獼猴、箭豬、熊、虎、板齒鼠等十多種哺乳動物的化石。穿洞出土的人類化石數量眾多,包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及下頜骨、股骨、骨、牙齒等近百件。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普定穿洞遺址發現的古人類化石

普定穿洞遺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和極高的學術地位,引起國內外考古學界的極大關注,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它已經與黔西觀音洞、盤縣大洞一起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貴州高原曾經是人類史前文明搖籃的有力見證。

興義貓貓洞遺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興義貓貓山

興義貓貓洞是貴州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的又一代表。遺址出土的石製品可分為石錘、石砧、打擊礫石、石核、石片、石器6類,石器一類又分括削器、尖狀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若干種。最令人感興趣的是貓貓洞出土的骨角器,有骨刀、骨錐、角鏟等,而且都磨製得很光滑,給人以精緻感。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興義貓貓洞遺址外景

考古學家們認為,貓貓洞出土的骨角器,在類型和加工方式上有許多屬於國內首創。貴州的舊石器時代文化是輝煌的,這種輝煌遠遠超過了長江以南的許多省區,即使與黃河流域的原始文明相比也毫不遜色。把史前的貴州稱作中國南方原始文化的搖籃,一點也不為過。

開陽打兒窩遺址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遠眺開陽打兒窩遺址

開陽打兒窩遺址位於貴陽市開陽縣南江鄉土橋村南江峽谷東南端的貴開公路旁,是貴陽市已大規模科學發掘的唯一舊石器時代遺址。遺址佔地總面積約177平方米,周圍是山崖,山上有茂密的植被,山間有溪水,適合古人類居住。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開陽打兒窩遺址發掘的動物碎骨化石

2003年8月,因修建貴開二級公里,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受貴陽市公路局委託,對公路沿線進行文物考古調查,發現了震驚中外的古人類遺址。經近兩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共發現遺蹟現象44個,包括墓葬11個,灰坑19個,灰堆8個,骨堆1個,鈣板膠結物5個,出土碎骨上千公斤,其後哺乳動物牙齒化石2181顆,上、下頜骨115個,各部位骨骼化石1415塊,骨製品9327件,比較珍貴的有19顆中國犀、7顆巨貘的臼齒。據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人類遺址發現巨貘、中國犀化石,對史前考古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佐證,將貴陽市的歷史至少上溯至一萬年以前。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開陽打兒窩遺址發掘的化石和石器

另外,打兒窩遺址開出土大量的燒骨、灰堆和各種打製石器、骨器、磨製石器、動物化石和陶片等數十萬件,據中科院碳14測定,可以確定開陽打兒窩遺址是一處距今27500至8000年並延續到宋明時期的古人類遺址。

結語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貴州遠古人類穴居生活場景再現

目前,貴州全省境內發現史前洞穴遺址300餘處,數量居全國前列,是中國舊石器時代遺址最多的省區之一。黔西觀音洞遺址、盤縣大洞遺址、桐梓巖灰洞遺址、水城硝灰洞遺址、普定穿洞遺址、興義貓貓洞遺址、開陽打兒窩遺址等的考古發掘有力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貴州的族群大致穩定,貴州新石器時代居民應該從本地區的早期智人進化而來。

1. 王貴明,王繼超.水西簡史[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12月第2版.

2. 張森水.穿洞史前遺址(1981年發掘)初步研究[J]人類學學報,1995年02期.

3. 宋先世.貴陽的遠古人類與史前文明[J]貴州文史叢刊,2012年03期.

4.葸禮峰.試論雲貴高原的舊石器文化[D]廣西師範大學;2012年.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製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權,請聯繫長歌君刪除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考古證明貴州是人類史前文明的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