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书法艺术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

从第一季“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诞生之际,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学者言恭达,就与“城门挂春联”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在2020第五季“城门挂春联”活动中,言恭达挥毫为中山门写了下一副既厚重又儒雅的书法春联——“新年耀紫金,启万化枢机,天下至公春气象;丽日蒸红火,为复兴奋斗,人间博爱梦精神。”

“城门挂春联”意味着我们进入到一个国际大视野

作为一名文化学者,言恭达对于“城门挂春联”活动,有着许多思考。他曾表示:“城门挂春联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用6个词语概括一下我的感受。第一,仰望和坚守。古城墙是历史,是文化,也是经典,我们致敬经典,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仰望和坚守;第二,包容和选择。在当前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情况下,需要对多种文化样式存有包容心态,但是我们需要作选择!选择人民群众需要的,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第三,自信和通融。通融既有中华的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通融,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自身和当下时代的通融。通融的前提是坚持我们的自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不断地随其创新和变化,城门挂春联这样一个活动,就是这样的体现,它在全国包括世界影响力都是很深的。”

此外,他还表示,“城门挂春联”还有如下的几个重要意义。“首先是,从我们原来家家户户贴春联,到现在在城门上挂春联,从小家到大家,家家户户都能够关心到国家的大事,映射出整个城市的一种和谐的氛围,反映出城市的繁荣发展。二是具有65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以及江苏大地上其他的古城墙,当时都是为了保护子民安全。而现在城门挂春联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进入到一个社会和国际大视野,这样的活动也推动了当下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富了,如何跳出财富围城进入到当代人文精神空间,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这种提升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人文精神时代的彰显。从这三个方面看出,城门挂春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它给我们带来了对当下更多社会的思考和文化的思考。”言恭达说。

书法在最简约的层面上浓缩了中华文化精神

“城门挂春联”活动,被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的原因有许多,而对于书法美育的普及,是其中之一。

而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意义,言恭达教授也有着深层的论述。他表示,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与文化,彰显其民族个性的描述。而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高度物化,在最简约的层面上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林语堂先生说过:“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言恭达教授认为:“汉字书法塑造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王羲之兰亭游目骋怀之美,还是颜真卿拼死报国之痛;不论是苏东坡黄州寒食之惑,还是孙过庭书文合璧之睿……都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美学状态,是人类饱富哲理的生命形象。书法艺术体现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追寻东方美学理想的终极境界。在追求人性完美,尊重人的自身价值上,书法美育引导人们找到了一条道路。”

言恭达表示,从美学到美育,这是一个从事物的本体特质走向社会传播发育的过程。他表示:“书法艺术是历史的,人文的,也是当代的。美育的最终目标是使社会与大众进入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一个让大众都看作实现自己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境界,一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共同境界,这就是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提出“四个通病”,望青年书法家重视

一方面,言恭达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书法经历了从传统书斋艺术转向大众展示空间的探索发展期;经历了艺术视觉形式追求到经典技法现代转型的稳定深化期;也经历了艺术创作思想追寻到形式与内容融合的文化思考期。这一历程正是证实了书法艺术与其他民族艺术一样是大众文化生活审美的一部分。书法艺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随着社会生态的演变和人们精神世界的诉求而不断在嬗变与完善。

另一方面,言恭达认为,当代书坛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轻视笔法。言恭达提出,历代书论对用笔用墨均有严密高标的要求。作为书法艺术内形式的笔法,更是重中之重。全国各类展览中有些作品重形式,轻内涵;重趣味,轻线质。笔法粗率随意,笔阵混杂。例如:篆隶结字失调,通借不当。另外,行书笔法中的“绞转”,笔尖与笔锋使用不同,以写小字的笔法随性写大字,以写小字的线质替代大字的线性,此现象在不少作品中较突出。应该说书法艺术需要形式,讲究气势,但它同样是建立在线性内质的基础上。

其三是用墨单一,尤其篆隶创作,普遍用墨太实,甚至通篇不见墨法变化。另外还有气格不够、创变浮浅等问题。言恭达认为:“书法以书卷气为最。笔墨本是写人的胸襟,虽出于手,实根于心。”

另外,言恭达强调,“通变”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规律。今天书法的生存意义已从实用价值转为艺术功能,书法原有的“日常书写”已变成“艺术欣赏”。因此,今天的书法应立足于艺文性,不仅仅是线性图式,更是人文精神的诉求。他表示:“我以为,一个时代的艺术创变必须将传统的特点、时代的特质和个性的特色有机融合,从而完成个人艺术风格的构建。”

个人简介

言恭达 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篆刻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友协国际艺术交流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守望汉字”联盟名誉理事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