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

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張儀劇照

說到秦國的歷代宰相,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商鞅張儀。這兩人一個通過法律制度改變了秦國的基礎,另一個則在秦國最困難的時候,通過撒潑打滾的辦法化解了危機。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商鞅本人的歷史定位已經很明確了,但是當年張儀的歷史定位卻有點模糊不清。

在大秦帝國的演繹之中,張儀堪稱是不世出的大才,以一人之力扭轉各國聯軍的攻勢,並且確立了秦國外交無敵的威風。但可惜的是商鞅與張儀似乎都走向了末路,當它們的價值被榨乾以後,一個被殺死,另一個則被趕走。

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張儀劇照

大秦帝國第二部最後的故事裡,張儀本人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秦武王的認可,只能孤孤單單的,一個人落魄的離開這個偉大的國土。在離開的路上,數不清的荒涼,道不盡的無奈。這裡給人的感覺就是大秦帝國是極為冷血薄情的,所有為這個國家付出努力和代價的功臣們,沒有一個得到好的下場。他們都成為了這個帝國的殉道者

而當年張儀也正因為這樣的下場,迎來了一個非常模糊不清的歷史定位。有的人認為張儀本人就是一個傳銷主義者,他每天在各國面前打嘴炮,靠著秦國的實力在那裡瞎胡鬧,秦惠文王在的時候,自然沒人動他,而且眾人還稱讚他,但是秦武王上位時,張儀這個惡貫滿盈的騙子最終被轟出朝堂,實在是大快人心。

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張儀劇照

但其實,仔細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張儀此人雖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美好,但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按照歷史記載,張儀的確是一個非常小人般的人物,他一來到秦國就擠走了公孫衍,緊接著在秦王面前各種吹牛和插科打諢,使得秦帝國擁有如同被傳銷洗腦一般的熱血。

先是發動對魏國的進攻,實現秦王的稱王大業,隨後還與楚國大戰。並且張儀本人無恥到極點,把楚國國王給耍了一遍,來了一個六里土地更換600裡的鬧劇。

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張儀劇照

如果真的要總結歷史,對於張儀的評價,那毫無疑問,除了無恥就是無賴。當時整個大秦帝國在張儀這樣的影響之下,全部都陷入到投機主義和各種虛假主義的套路之中。每次只要有危機來臨了,就專門使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

例如針對韓國與魏國,秦國有危機的時候,各種送禮物,各種去支持對手的那些貪官汙吏,等到秦國沒有危機的時候,瘋狂的奪取對方的領土,並且逼迫著對方臣服於自己。秦國當年簽訂的條約如同廢紙一張,為達目的可以想盡一切不擇手段的辦法。

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張儀劇照

因此當年張儀所輔佐的秦國,在他的影響之下變得極為無賴,非常的瘋狂,整個戰國對於秦國的印象,也算是降到了歷史的低谷。秦孝公時期,眾人雖然看不起秦國,但還是比較尊重秦國的統治者,等到秦惠文王時期,所有的國家都稱秦國為虎狼之國

一方面是說秦國能打,另一方面就是秦國真的毫無底線。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當年的張儀,和當年的秦惠文王。所以說,張儀本人也像是一個傳銷組織的首腦,導致最終被秦武王給趕走他鄉,似乎也落實了張儀罪人的形象。


話說回來,歷史有著多個維度存在即合理,當年張儀與秦惠文王,決定採取這樣的方式來作為整個秦帝國的外交政策,不是瘋狂而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按照當時的歷史記載,秦國在崛起的路上引起了許多國家的不滿,楚國一直都想要在秦國的後面

使絆子,而齊國一直想要慫恿其他的國家發動對秦國的進攻,韓魏兩國更是時時刻刻的組織聯軍圍攻秦國。

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張儀劇照

所以當年的秦國一直處在夾縫之中謀求生存,在秦惠文王時期遭到過至少三次聯軍圍攻

的現象,如此可怕的生存危機,如此嚴峻的狀況。依靠正常的手段根本無法奏效,所以就只能讓張儀這樣的傳銷老大出來救場。

當年的張儀雖然行事非常的荒唐,但是這一切的根本都是為了保住大秦帝國。連續三次幾國聯軍圍攻秦國,張儀為了化解那可怕的六國聯軍,只能用各種下作的手段來保住這個國家。畢竟在仁義禮智信和保住國家的選擇面前,很多人都會選擇保住國家。有的時候生命比面子更重要,所以當時秦國需要張儀這樣的人物來斡旋危機。

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張儀劇照

在歷史記載中,張儀的確是一個毫無底線,並且手段下作的縱橫家。他真的和現在很多傳銷高手有些類似,但不得不說他的手段是下作的,目標卻是比較崇高的,畢竟幫助一個國家存活下來,這樣一個結果是非常了不起的。

不過雖然當年張儀幫助秦國,度過了最困難時期,但可惜的是他本人實在是手段太過於下作了。而且在危機年代裡面真的是有些事情做過了頭,因此在秦武王上位以後,張儀本人就被勸退了。這不是說秦國有多麼的冷酷無情,而是實在秦國與張儀沒有合作的理由了,秦國已經崛起,接下來要的是國家的正統性和建立對外良好的聲譽,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穩當霸主。

張儀為秦國半生勞累,為何卻被秦武王趕走?其實這才是好聚好散

張儀劇照

而張儀以他原先的那一套手段無法再幫助秦國,再繼續呆下去,還有可能會引起其他臣子的不滿,甚至還會帶壞武王時期的朝政風氣。所以,秦國與張儀的分開其實是一對熱戀情人的好聚好散。這個過程雖然有些無奈,但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殘酷,是事實決定的結果。

結語

所以說,雖然當年的商鞅是一個悲劇,但是張儀卻絕對不是。他撒潑打滾手段,幫秦國度過最大的危機時期,兩者強強聯合演繹了最精彩的歷史。不過這一切終究會過去,秦國並非張儀最後的歸宿,而張儀也無法再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負,甚至還會遇到更多的危險。所以兩者趕緊分開是有好處,這是一場分手再見好聚好散的道別,而不是悲劇。

參考文獻:

【漢】 司馬遷:《史記·秦本紀》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漢】 司馬遷:《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