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航母白菜價麼?為什麼日本能夠拿出來那麼多航母?

軍武文齋


二戰是航空母艦真正嶄露頭角鹹魚翻身的一個階段,而在這之前戰列艦一直都是海上的主角霸主,畢竟火炮口徑數量以及射程都擺在那裡,而自從航空母艦搭載飛機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的日美交鋒,戰列艦的風頭完完全全被掩蓋,超距離打擊就成為了海戰的重點。



雖然說在二戰以前航空母艦就已經出現,但是那個時候航空母艦並不是海戰的主角,真正讓航母成為主角的還是二戰,而讓航空母艦大顯神威的還是太平洋戰爭日美海上交鋒,讓世界看到了航空母艦的威力和作用,當時的日本可以說是亞洲第一強國,海上力量在世界上可以排進前三。


而日本的航母發展史是從1922到1945年,歷時23年的時間,但是真正開始研發航母的時間是1911年,而1922年開始第一艏航母服役,到1945年日本戰敗,總共製造出了25艏航空母艦,其中有七艘是用商船改造的,剩下的一部分是建造的,一些是用其他軍艦改裝的航母,也就是說二戰時期的日本航母其實對於英美來說技術水平並不高。

日本當時的航母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共有十艘航空母艦,而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日本迅速的增加了建造和改裝航母的數量和速度,其實日本真正自己設計建造的航母只有十艘,而餘下的十五艘是由商船和軍艦改裝獲得的,其中7艘是商船改裝,八艘是其他軍艦改裝獲得,改裝獲得的航母其實技術水平和建造的航母沒辦法比。



1922簽訂的《華盛頓公約》裡面,限定了美英法日意五國在建造新艦的時候,航母的噸位每艘排水量不得超過23000噸,戰列艦和巡洋艦改裝的航母每艘排水量也不得超過33000噸,日本能擁有的航母總噸位被限制在83000噸以下,而這幾個國家雖然簽訂了這個協議,但是每一個都在尋找漏洞突破協議的途徑,建造大型商船就是這個時期下的產物,以便在戰爭時期可以用商船直接改裝成為航母。


而日本在當時就是這樣的策略,大量的鼓勵建設6000噸以上的商船,1937年日本開始用獎勵制度鼓勵民間資本建造大噸位的商船,而日本做為一個島國,在軍事比重上面基本上都是重點照顧海軍,使得海軍獲得了日本舉國之力建造的待遇,原本打算建造和改裝45艘航母的日本由於戰爭的進度和形勢的轉變,最後只是建造和改裝了25艘。

二戰太平洋戰爭裡面日本被美國打敗後,日本的軍隊被撤銷,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衡量了利弊,同意日本組建自己的自衛隊,目的是讓日本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應對一些小規模的衝突和戰爭,而在後來的時間裡面日本利用各種方式打算跳出和平憲法,而美國在全球掌控上面力不從心,所以需要日本幫忙分擔壓力於是默認了日本的一些小動作。



日本的軍國夢從來就沒有放棄,而在過去的幾十年日本在獲得美國的幫助和支持下,軍事力量一直保持非常強大和先進,在亞洲都屬於軍事強國,而日本對於航母的追求其實也一直沒有消失,還是利用了小聰明製造服役了四艘直升機航母,而且這些航母完全可以起降最新五代機F35,而日本狡猾的稱這些航母為直升機驅逐艦,目的是想躲過條款規定的不可以擁有進攻性武器的坎,不得不讓人警惕的野心。


無法超越的足跡


二戰時期,日本大概建造了25艘航母,當然,最恐怖的是美國,建造了150艘航母,因此,大家都說二戰時期的航母就像下餃子一樣往海里。

當然,不管在什麼時期,航母都不是白菜價,要知道現在的白菜只有三毛錢一斤。

儘管英美日的航母滿海都是,但是以軍工強大而著稱的德國人,卻連一艘能打仗的航母都沒有建出來,要知道,當時德國一年能夠產四萬架飛機。

為此,希特勒在第二次大戰爆發前,就決定建造兩艘航母,結果就建成一艘下水,這個航母叫齊柏林伯爵號,由於各種原因,這艘航母未能參戰,也就是說,二戰時期,德國壓根就沒有航母,假如要說航母白菜價,以希特勒的野心,德國早就建造個幾千艘了。

既然,航母不是白菜價,為何日本能夠建造出那麼多的航母呢?縱橫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日本是勒緊褲腰帶,在硬造!另一個是日本製造的航母工藝水平低。下文,將詳細進行分析。

二戰前的日本,開啟的全民造軍艦的熱潮

日本本身是一個小國,卻能夠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力參戰國,不得不佩服,能夠在二戰時期建造這麼多航母,也是一件很牛叉的事情。

日本能夠造出這麼多航母,其實也是勒緊褲腰帶,在硬造!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就知道日本人有多熱衷於建造海軍了。

早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就希望通過發展海軍來對外擴張,甲午海戰中起到巨大作用的吉野號,於1893年製造,當時清政府和日本海軍都想要購買,這艘軍艦航速可達23節,航速快,配備速射炮,攻擊力著實不一般。

當時日本政府並沒有能力購買,於是就發動全國進行籌款,僅僅半年,日本就把吉野號開回國內,第二年就上了甲午海戰的戰場,立了大功,由此可見,日本海軍對建造軍艦的熱情。

在建造航母的時候,日本也是勒緊了褲腰帶,壓縮陸軍軍費。

然而,日本航母造的雖然多,但是配套設施並不強,人家是一個航母就是一個航母戰鬥群,日本是,航母就是航母,並沒有形成一個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作戰隊伍,最後結局就是,在對戰的時候,往往成為靶子被人打,沒有絲毫還手之力。

二戰時,日本製造的航母有多low?一炸就壞!

航母的產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國在海軍裝備競賽時研發的,日本應該說是真正意義上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的國家,1922年,日本鳳翔號下水,但是跟現代航母差不多的則是1923年英國的“競技神”號航母。

可以說,一戰結束後,各國的航母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開來,但是總體來說,早期的航母都是由運輸船改造而來,把飛機放到船上是一個偉大的海軍作戰思想,以這種思想為指導,運輸船成為最佳航母平臺。

不怕別人笑話,當時奉系軍閥張作霖還改造了一艘德國退役運輸艦改造成一艘航母,可以搭載八艘水上飛機,當然,張作霖的這個玩意跟人家的比起來更low,別人的好歹是飛機在甲板上起飛,張作霖的是把飛機從船上吊到水裡起飛,回來後,再吊到船上來。

日本的航母肯定是比張作霖的要先進多了,但是真正在二戰中,也是脆皮的很,比如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出動那麼多航母,主力四艘航母被美國全部炸沉,在中途島海戰的核心戰場,當美軍飛機過來轟炸日本航母的時候,僅僅五分鐘,其中三艘航母就徹底失去戰鬥力,慘的一匹。

而日本只擊毀美軍一艘,這艘約克城號航母在1942年的時候,遭受重創,中途島海戰的時候正在維修,緊接著就上戰場了,結果第一波轟炸的時候,這艘航母又遭受重創,立即維修後,又上戰場,這才被日軍擊沉,當時日軍還以為擊沉了兩艘航母。美日之間航母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史論縱橫


知道日本為攢這些航母花了多少年?

日本的第一艘航母、也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從建造起就是航母的航母“鳳翔”號,是1921年下水、1922年服役的,此時一戰結束也不過3年而已。到1942年5月珊瑚島海戰前,日本一共才有多少航母?

“鳳翔”號是世界上第一艘竣工的、開工時就是航母的軍艦


艦隊航母6艘:“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

商船改造的準艦隊航母兩艘:“隼鷹”、“飛鷹”;

輕型航母:“鳳翔”、“祥鳳”、“瑞鳳”;

由水上飛機母艦改裝的輕型航母:“龍鳳”、“千歲”、“千代田”。

共計14艘而已,這是日本海軍同時擁有航母的最高紀錄。

此後直到二戰結束,日本還陸續建成和改造航母7艘(“大鳳”級一艘“大鳳”;“雲龍”級三艘“雲龍”、“天城”、“葛城”;由戰列艦“大和”級第三艘改建一艘“信濃”;由老式戰列艦不完全改造而成兩艘“伊勢”、“日向”),建造而未建成5艘(都是“雲龍”級),由商船改裝護航航母5艘(“大鷹”、“雲鷹”、“衝鷹”、“海鷹”、“神鷹”),整個二戰期間“至少有個殼子”的日本航母,一共只有區區這麼26艘而已。

“大鳳”號是日本二戰期間唯一建成的正規重型航母(“信濃”是改建),這個“唯一”其實也是戰前開工的


日本能拿出“這麼多”航母的原因,是動手早、轉向快,早在別國還在造戰列艦還是航母間猶豫搖擺之際就果斷下本,真正發揮作用的“蒼龍”、“飛龍”、“翔鶴”、“瑞鶴”四艘正規航母都是戰前很早就研發和建成的,“大鳳”和“雲龍”這兩級真正的標準化艦隊航母也是戰前的設計。事實上除了“雲龍”級的三艘,日本戰時所有航母都是開戰前動工甚至竣工的,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新造航母只有區區三艘建成。而且日本作為島國窮兵黷武,將大量資源集中在海軍和主力戰艦上,看看他們的坦克和步兵武器就明白了。

僅有“飛龍”級簡化版的“雲龍”級在戰時開工並好歹完成了3艘


反觀英國,1939年二戰開戰時只有大小航母7艘(還有5艘在建),但整個二戰期間英國卻總計投入航母96艘;美國就更不得了,二戰開戰時美國只有大小航母8艘,但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共建成各種大小航母147艘,還租借贈送給英國護航航母38艘,其中僅埃塞克斯級就計劃32艘、動工26艘,建成服役24艘——這可是戰時開工的正規航母,僅此一級就幾乎相當於整個舊日本海軍時代全部航母的數量總和(論質量更不用比了,日本的26艘連不到一萬噸的都算上了),這充分表明“航母白菜化”方面,日本其實做得比對手差太遠。


李厚何


1.從技術上來講,戰列艦技術複雜的多,航母不是!

二戰的航母其實屬於摸索階段。直到戰爭後期的美國航母才具有現代航母的雛形!而戰列艦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日本大量進口了英國的發動機,才保證了自己的戰列艦服役。如同今天高超音速導彈一樣,中美基本無差距,但戰機發動機我們差美國一大截!

2.從數量來講,戰時生產體制和和平生產體制不一樣!

二戰對美日來說開始時間根本不一樣。31年入侵東三省,32年入侵上海,37年二次入侵上海41年偷襲珍珠港後才把美國拉入戰爭。可以說日本從31年就轉入戰時體制。這時日本軍隊是很可憐的。陸軍不過10萬人,還沒有東北軍30萬人多。海軍稍微強一點,只有航母3艘。其中一艘就在31年服役,根本無法投入戰鬥。但也就是這一年日本轉入了戰時體制。

經過十年吃奶似的發展。到41年,開戰時日本海軍總兵力236艘119萬噸,相當於美國80%,總的實力是:

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20艘、驅逐艦112艘、潛艇75艘。

而開戰時美國海軍的總兵力為345艘143萬噸:

戰列艦17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19艘、驅逐艦165艘、潛艇106艘。

日本用戰時體制才勉強達到和平發展的美國水平。據說日本每一艘戰列艦下水,日本人飯桌上菜就會少一個。(形容而已)

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韓朝兩國:朝鮮拼了命的發展,也只是勉強和韓國差不多。

3.日本是傾盡舉國之力發展海軍,而放棄了陸軍。二戰強國蘇聯,德國重視陸軍,坦克天下無敵。英國注重海軍,但陸軍坦克也不差。美國則是陸海空全面發展。只有日本基本上放棄了陸軍。槍,炮,坦克都是世界上最差的,甚至不如中國的德械師。(當然人家是全國產,而且數量大)只有海軍被瘋狂發展。所以顯得很多。

綜上所述:日本不過是傾舉國之力,使用戰時體制,企圖彎道超車!也差點超車了!

但這個“差點”絕對永遠是差點!因為歷史上第一強國一定在全方位上會碾壓你,不會讓你佔據某方面的絕對優勢!





鬥天鬥地鬥自己


二戰日本航母造得多且快,但是並不便宜;

算上各種中途改裝的航空母艦,二戰中日本海軍一共擁有25艘航空母艦,如果不是和擁有上百艘航空母艦的美國對壘的話,在當時的世界上還是屬於一支令人非常生畏的海上作戰力量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海軍能夠在二戰期間建造這麼多的航空母艦?

首先,當時的日本對造船的熱情很高,一艘日本海軍的大型軍艦,造價和當時日本陸軍一個常備師團的組建成本差不多,這還只是造價,不包括維護和使用成本,但是日本還是將大量的軍費投入到了海軍的建設上,畢竟當時日本海軍是日本在太平洋上和美軍交戰的主要作戰力量。

在這種“大力出奇跡”的理念下,日本海軍就得到了大量的資源可以建造航空母艦在內的海軍艦隊,因此能夠建造大量的航空母艦。

其次是當時的航空母艦複雜度與現代航空母艦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部分輕型航空母艦甚至是在巡洋艦艦體和民用郵輪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建造週期短。當然,即使是改裝貨也有高規格版本,比如以“大和”級戰列艦艦體基礎改裝而來的“信濃”號大型航空母艦,建造週期和建造難度都會更高一些。

而日本海軍早期的航空母艦,比如“赤城”號航空母艦,也是用戰列巡洋艦的艦體改裝而來的。所以到戰爭的中後期,雖然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總數是在上升的,但是大型軍艦的總數的上升速度並不快,因為部分軍艦被改裝成了航空母艦了。


中外史觀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二戰期間,先後造出了27艘航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當今世界航母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有12艘;其次是英國、中國、意大利和印度,數量為3艘;再往下依次是俄羅斯、法國、巴西、西班牙、阿根廷和泰國,只有1艘航母,這是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有編隊並正式服役的所有航母。從這個數據來看的話,二戰日本確實有些不同凡響,一個國家的航母數量就已高出當今世界的航母總量,那麼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二戰日本航母的整體質量

答案是否定的。當今世界雖然有20多艘航母,但是除了美國擁有數核動力航母,以及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之外,其他國家大多數常規動力航母。除此之外,像巴西、俄羅斯和西班牙等國的航母只能是名義上的航母,實際上已經到了淘汰期,正式作戰能力嚴重不足,而且排放標準等方面也不符合國際要求,和無航母國家沒什麼區別。


二戰時期的日本航母也是如此,名義上有27艘之多,實質上有正式航母編隊,可以正常使用並參與戰鬥的航母只有11艘。其他的16艘航母只是“護航航母”與“輕型航母”,相對於大型航母而言,沒有太強的作戰能力,只具有運輸和護衛的一個作用。


強大的資源與技術保障

另外一點,戰爭時期和常規時期不可同日而語。戰爭時期國家可以動用傾國之力來維持軍隊建設以及武器研發,全國上下的資源都被積極運用到了戰爭之中;而和平時期的國家力量和資源儲備更多的要用在民生與經濟建設,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二戰日本能夠大量製造航母的原因還有一個方面:很多人覺得日本彈丸小國,資源緊缺;殊不知日本在二戰時期的最大領土面積達到了800多萬平方公里,如此龐大的佔領區域所產出的資源總量同樣不可忽視。再加上日本航母發展時間比較早,技術方面有著巨大優勢,所以能夠造出這麼多航母也在情理之中。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日本在1919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這艘只有7400噸的小型航母,開創了日本聯合艦隊艦載航空兵的先河。在此之後,日本開始陸續建造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日本海軍已經擁有了大批精銳的航母,數目達到10艘之多。

憑藉著這支精銳的海軍航空兵,日本海軍發動了著名的偷襲珍珠港的戰役,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癱瘓了半年之久。有力的促成了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優勢,使得日軍能夠在短時間內橫掃東南亞,達成了戰略目標。

在整個戰爭中,日本又陸續建造了15艘航空母艦,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日本海軍一共擁有過25艘航空母艦。由於戰爭的失敗,這些航空母艦大部分都沉入了海底。

日本的航空母艦雖然數量較多,但是,真正的航空母艦卻很少。它的航空母艦大部分以改裝的為主,還有一部分是小噸位或者陳舊老艦,派不上什麼用場。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日本資源匱乏的窘態。

在日本的25艘航空母艦中,真正按照航母設計建造的只有10艘 ,而其餘15艘都是由戰列艦、水上飛機母艦、潛水母艦或大型商船改造而來,其中商船改造航母佔了很大比重,達到7艘。

大 型 航 空 母 艦 :包 括“赤城”、“加賀”、“翔鶴”、“瑞鶴”、“大鳳”和“信濃”號,這類航母排水量在25O00噸以上,除兩艘重裝甲航母外均載機數量較多,具有較強的綜合作戰能力 ,在機動部隊中充當核心力量 。

中型航空母艦:包括“蒼龍”級 、“飛鷹”級和“雲龍”級,這類航母排水量在15000噸到 25000噸之間 ,載機數量在 50至70架左右,具有良好的作戰能力,與大型航母一道構成機動部隊的主力。

小型航空母艦 :包括“鳳翔”、“龍驤”、“瑞鳳”級 、“龍鳳”、“千歲”級 ,這類航母 噸位通常在 10000噸左 右 ,除 了早 期 的“鳳翔 ”、“龍驤 ”兩艦外 ,其餘均由水機母艦 、潛水母艦等軍用艦艇改造而來 ,載機數量較少 ,在 20至40架之間 ,作戰能力較弱 ,通常在機動部隊中配合大中型航母作戰 ,也會單獨執行護航、警戒、對地支援等任務。

商船改造航母 :包 括“大鷹”級、“神鷹”和“海鷹”號 ,這類航母的共同特點是均 由民間商船改造 而 成 ,航 速 較 慢 ,載 機 數 量 在20至30架之間 ,不適合執行一線機動作戰任務 ,主要用於後方運輸 、護航任務。

我們可以從上面的分類看出來,日本的航空母艦都是些什麼貨色。大型的航空母艦中,只有“翔鶴”、“瑞鶴”和“大鳳”三艘航空母艦是專門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其他的不是由戰列巡洋艦改建的,就是從戰列艦半道改建的。

中型航空母艦情況好一點,但是,裡面的“飛鷹”級航空母艦則是由高速郵輪改建的,雖然在戰鬥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隼鷹”號還有著出色的表現,但是由於引擎馬力不足,先天的防禦不足,也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至於小型航空母艦,大部分被用作戰場上的誘餌,更是發揮不出多少作用。商船改造的航母,在盟軍方面大多是用作護航航空母艦,很少投入正規戰場。日本的這些航空母艦也一樣難以發揮作用。

因此,日本的航空母艦數量雖然達到了25艘,可是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只是寥寥無幾。加上後期,戰前培養的精銳海航飛行員損失極大,日本聯合艦隊機動部隊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在萊特灣海戰中,日本當時僅存的四艘航空母艦僅僅只有108架飛機,最終只能充作誘餌,被美軍擊沉。

而在關鍵時刻,日本辛辛苦苦造出的航空母艦,由於損管方面的缺陷,被美軍輕易擊沉,也嚴重影響了日本海軍的作戰。比如“大鳳”號在第一次出擊時,只中了美軍潛艇一發魚雷就沉沒了。而著名的當時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則在第一次海航中,被美軍潛艇一次魚雷齊射就擊沉了。從這裡可以看到,日本和美軍的差距。

相比日本那捉襟見肘的窘態,靠東拼西湊去改造建造航空母艦的狀況。美國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優越性。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和日本不同,美國僅僅建造兩種艦隊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和“獨立”級。僅僅這兩種航空母艦,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就建造了33艘。還不要說多達50艘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在這種巨大的差距面前,日本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勞的。雖然它盡了最大的努力,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航空母艦的數量,可終究還不是美國的對手。最終,日本被迫投降,他的曾經猖狂一時的聯合艦隊落得一個灰飛煙滅的下場。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大家好,我是HK君,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1.二戰日本造的航母數量上看起來多,主要是二戰時期的航母當然比現在的航母科技含量,更容易建造。

(1)噸位小:二戰航母一般兩三多噸,主流航母4萬多噸,其中最重的航母是日本拿大和級戰列艦改裝的信濃號航母,一出海就被美軍潛艇擊沉了。

(2)戰鬥力有限:二戰航母搭載的是活塞螺旋槳飛機,不是噴氣式飛機,雖然比當時的戰列艦打擊能力強,但是和現在的高科技航母比起來,就差遠了。

(3)當時的航母科技含量比較多,可以由很多民船來改造。日本改裝了好幾艘遊輪,其中還包括德國在日本的遊輪。

(4)二戰時期,航母並不都是作戰航母,還有護航航母。

護航航空母艦則是由商船改裝而來,因此屬於最小型的航母,噸位一般最多1萬噸!

護航航母主要功能就是兩方面,一是用於為商船護航,它們一般是在運輸船隊前方展開,用少量的艦載機進行偵察、攻擊潛艇,或引導水面艦只實施攻擊。

二是運輸飛機,不斷地將飛機(艦載機和空軍飛機)從港口運到前線的航母基地。


2.跟同時期的海軍強國相比,日本是最弱的。

二戰時期,只有三個國家擁有航母艦隊,分別是美國、英國和日本。

二戰期間,日本一共只有29艘航母。其中,10艘是真正以航母標準建成的,3艘是改建而成,12艘是改造而成,4艘在二戰結束時還未完工。

二戰開始後,日本又建造了“雲龍”、“天城”、“葛城”等航母,但發揮主要作用的,依然是二戰前完成和確定建造、改造的那些航母。

這時候,我們需要對比一下,就能看出日本的航母是多,還是少。

對象是美國。從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在短短4年間,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體數量如下:

1、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22艘

2、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

3、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

4、塞班級輕型航母1艘

5、博格級護航航母45艘

6、康門斯門特灘級護航航母18艘

7、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

以上合計,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總計147艘。

加上二戰爆發後,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建造的航母,如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以及1945年底下水的航母,那麼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數量如下:

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

3.如果計算噸位,那美日航母的對比會進一步拉大

日本的航母普遍排水量低,大鳳級只有2萬多噸,而美國的中途島級(二戰後還兩次改裝)航母標準排水量高達45000噸,滿載排水量達60000噸,全艦最多可攜帶130-145架當時的各型活塞式戰鬥機!

簡言之,二戰日本的航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比英美差得很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二戰時日本一共擁有差不多30艘航母,但這30艘航母中就是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祥鶴、瑞鶴這六艘算是主力航母,其餘的全部都是用油輪、貨輪、客輪改裝的。

二戰的航母技術含量比較低,根本不能和現代的航母相提並論。二戰時期的艦載機都是重量輕,速度慢的螺旋槳飛機。它根本不需要考慮到著艦時的衝擊力,也不用考慮到發動機尾焰對甲板的烘烤,攔阻索用普通的鋼絲繩就能勝任了。所以呢,二戰時期的航母甲板都是用木板來做的。你只要找一艘大點的船——排水量達到7000噸以上就可以了——在它上面鋪一塊長一百多米,寬三四十米的大木板,旁邊再安裝幾臺升降機——如果是水上飛機航母的話,連升降機都免了,直接裝上臺吊車就行了——下面再弄個機庫,能起降飛機就OK了,它就成一艘航母了。也正是因為它製造條件簡單,所以日本能折騰出30艘來。而美國更牛X,在二戰時期建造、改裝了三百多艘航母。最快的時間一個星期下水一艘。不是我吹牛,假如現在讓我們造二戰時期那種標準的航母,我們中國一年造它三五百艘都沒問題。

但這樣的航母在現在有什麼用呢?什麼用都沒有了。如果讓這樣的航母上戰場,不需要敵人炸,就是自己的艦載機來一個起降就能將它砸個稀巴爛了。你想想,現在艦載機都是噴氣式的,二三十噸重,它起降時發動機噴出的尾焰有上千度的高溫,木質跑道哪裡受得了啊!而它降落時,巨大的衝擊力非得將木質甲板砸穿了不可!


血染戰旗紅


日本能拿出的航母多嗎?戰爭期間總共建成了20艘航母,5艘未完工。還有5艘護航航母。

其中偷襲珍珠港前建成8艘:鳳翔、赤城、加賀、龍驤、蒼龍、飛龍、翔鶴、瑞鶴。

戰時建成4艘:大鳳、雲龍、天城、葛城。

戰時改裝8艘:龍鳳、祥鳳、瑞鳳、飛鷹、隼鷹、信濃、千歲、千代田。

其中四年戰時改建的龍鳳、祥鳳、瑞鳳、千歲、千代田都是輕型航母。所以日本根本就缺乏造艦能力。每年只建造一艘,改裝2艘。


而同期美國改建獨立級輕型航母9艘,新艦航母17艘。


英國戰時建成獨角獸、光輝級6艘,6艘巨人級,在建10艘巨人和尊嚴級,大膽級,4艘人馬座級。


在三個使用航母作戰的國家中,日本的造艦能力是最低的。誇讚日本拿得出很多航母,真不知道腦子怎麼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