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戰!互聯網企業用這些“武器”衝在了疫情防控一線

不同以往,這個春節,拉新、獲客、流量不再是互聯網巨頭們的競爭焦點,所有企業打響了一場保衛全國人民健康安全的防疫之戰。

而根據紅星新聞記者的粗略統計,包括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從自身重點業務出發,為市民出行及在家辦公推出一系列特別服務,在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關鍵時刻,互聯網人正用自己的方式為戰役做後援保障。

大數據:出門先看看人口密度圖避開人群 這次大數據幫了忙

请战!互联网企业用这些“武器”冲在了疫情防控一线

在避開密集人流這事上,百度地圖花了大力氣。

打開百度地圖中的熱力圖圖層,大家還可以查看到實時人口流量密度,以此來決定出行路線,避開商圈、交通樞紐等人流密集場所。1月31日,當記者點開春熙路等商圈時,人流量已經開始增多。

此外1月26日,百度地圖上線遷徙規模指數,反映遷入或遷出人口規模。選擇某一城市的“遷出目的地”或“遷入來源地”後,遷徙趨勢圖左側可顯示遷徙規模指數(遷徙規模指數並非是人數絕對值,而是根據人數絕對值折算得出)。

请战!互联网企业用这些“武器”冲在了疫情防控一线

(騰訊地圖)

抗疫地圖並非僅是百度一家,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博賬號“健康中國”消息,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聯合騰訊健康,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導航地圖”。

请战!互联网企业用这些“武器”冲在了疫情防控一线

而記者從該地圖看到,截至1月31日下午8點,地圖顯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中四川省成都為316家,綿陽268家,南充則為198家。

物流配送:“無接觸配送”服務擴大供應 足不出戶“點火了”生鮮到家

為防範疫情傳播,市民通過網絡平臺採購生活必需品成為高頻需求,網上定菜也成為不少家庭的新選擇。

記者注意到,近日多家互聯網生鮮配送平臺開始通過多種渠道增加供貨量,其中來自叮咚買菜的最新數據顯示,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同比上月增長超過300%,預計今年春節7天市民下單量將突破400萬單。而京東方面數據顯示,除夕至初三,京東生鮮銷量環比節前增長超370%,賣出了4000多噸生鮮產品,3-6線城市銷量同比增長了近300%。

供貨量充足的同時市民如何更加安全買菜成為企業關心話題,近日包括美團、達達等企業紛紛開通“無接觸配送”服務,減少人員的直接接觸:

请战!互联网企业用这些“武器”冲在了疫情防控一线

達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達達快遞APP下單時,可通過兩種方式使用“無接觸配送”服務,一種是通過訂單備註,在備註信息處填寫對無接觸服務的需求,比如明確配送地點和相關要求,如請掛在門把手或前臺,此外就是直接在訂單頁面找到騎手信息取得聯繫。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達達集團就已經宣佈嚴控價,保服務,全面升級疫情應急響應舉措,其中開通平臺物價投訴熱線,保障民生供給,倡導全國達達快送騎士佩戴口罩、消毒餐箱,嚴禁配送活禽,全力保障全國各地消費與配送服務。

而同樣今日,美團外賣也發佈了《無接觸配送服務規範》,從術語定義、平臺信息服務能力、服務流程、服務質量控制等方面界定了外賣平臺推行“無接觸配送”過程中的操作規範。

遠程服務:在線問診,遠程辦公成剛需

疫情期間,為避免給一線醫療資源帶來更大的壓力,同時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包括騰訊、好大夫、春雨醫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多家企業提供在線問診服務。

请战!互联网企业用这些“武器”冲在了疫情防控一线

此前阿里健康就對湖北用戶推出在線義診服務。只要打開支付寶,搜索“問專家”,即可就一些日常疾病免費得到來自在全國各地醫療機構的醫生專業意見。這一服務優先開通給湖北地區居民使用,開通當晚,該項目服務便得到了湖北當地民眾的大量使用和積極評價。

请战!互联网企业用这些“武器”冲在了疫情防控一线

騰訊方面則可以通過微信搜一搜“在線問診”,進入相應醫院進行在線義診、免費諮詢。而好大夫在線推出線上“感冒門診”和“冠狀病毒感染門診”,讓知名三甲醫院的醫生指導普通民眾做好防護、隔離觀察、正確消毒等工作。

京東健康也於1月26日宣佈啟動在線義診,向市民提供免費在線問診和心理疏導服務。在京東APP直接搜索“京東義診”,即可進入義診專區頁面,24小時不間斷輪崗。

眼下,春假延長,復工推遲成為更多企業選擇,遠程指揮、緊急溝通會議的需求也愈發強烈。

應對疫情,騰訊開放的多個“抗擊疫情可用服務清單”中,就包含了免費開放多方線上協作能力。

華為雲WeLink也自1月25日起對有需要的企業和個人免費開放,支持1000用戶數以下的單位在線自助開通,支持100方實時在線會議,免費時間更延長至今年6月。

疫情風波下 互聯網行業正用科技為戰“疫”貢獻更多力量

不僅僅是此次的春節疫情,可以看到從在之前的地震、火災等災情上,互聯網科技企業的重要性愈發突顯,他們不再僅僅侷限於“業務相關”,而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跨界,大數據與潛在病例流動的結合,地震預警與全媒體的聯動等等,互聯網企業也會逐漸突破更多的科技領域,從引領社會財富走向引領人類科技。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互聯網運行分析團隊發佈的《2019年四季度我國互聯網上市企業運行情況》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國上市互聯網企業達到176家,總市值達11.59萬億元人民幣,環比上升18.3%,創歷史新高。

時至今日,提起互聯網企業,其實我們應該聯想到的,已經不僅僅是“商業”“經濟”這些詞彙,而應更多的關注到“科技”“社會”“未來”這些字眼。2019年的騰訊成立21週年紀念日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就認為科技本身力量巨大,科技發展日益迅猛,如何善用科技,將極大程度上影響到人類社會的福祉。

對此次疫情,有互聯網創業人士也認為,這種危機環境也就孕育機會,關鍵是如何推出相應的迎合當下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突發事件往往會激發創新,就看能否捕獲注機會。

紅星新聞記者 龐健 楊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