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结义全是戏,张飞杀死关羽全家老小,为何刘备坐视不理?

爱情灰常假


关于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耳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谊被广为歌颂,但是在上海嘉定县的一座明代古墓里面发现了一本名为《花关索传》的说唱本,却彻底打破了这一美好的故事传说,张飞和关羽为了向刘备表忠心,约定互相杀了对方全家,虽说这件事听上去荒谬之极,但它确实被记载于古籍之上,那么书中对这一事件到底是怎么描写的呢?

本书以主人公花关索的生平为主线,在讲到他的出生时,就提到了桃园三结义后,为何关于互杀对方妻儿向大哥刘备表忠心的事情。

话说刘备在结义之后,看到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心中担忧张飞和关羽以后会为了家室抛弃自己,便故作怅然,张飞和关羽让人看到自己的大哥每天愁眉苦脸的样子,心中甚是担忧,询问大哥到底是怎么了,刘备倒也不含糊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二人一听,当下表态要杀掉自己的家人以明志,但是话虽这么说,杀掉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家人,二人始终是下不去手的,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向张飞提议:“既然我们自己下不去手,那不如我杀你的家人,你杀我的家人。”大哥刘备听到这个提议之后只是默不作声,并没有出言反对,二人一看大哥这种态度,说干就干,当下就行动起来。

关羽拿着他的青龙偃月刀来到张飞家中,将张飞全家老小杀得干干净净,与此同时,张飞也来到关羽家中,见一个杀一个,简直杀红了眼,按照这样的速度,张飞将关羽家眷屠杀殆尽也费不了多少时间,还剩最后一个夫人的时候,只见他跪在张飞面前,指着肚子里的孩子央求道:“就算您不放过我,也恳请你放过我肚中的孩子吧。”张飞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动了恻隐之心,放下手中的屠刀,让夫人胡氏带着腹中的孩子逃走。

这个孩子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花关索。

相信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完全就是无稽之谈,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本就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历史事件,基于这个再次创作的《花关索传》更不可能是真实事件了。

刘备此人,向来是以德服人,又如何会让自己的兄弟去做出互相屠杀对方妻儿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呢?

同样是艺术加工,《三国演义》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花关索传》却默默无闻,这和是否尊重历史事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很明显《花关索传》丝毫没有尊重历史事实,仅为了博人眼球就创作出这种毫无依据的事情出来,带着对历史人物的摸黑,毫无文学价值。

综上所述,刘备一席话,让张飞关羽互杀对方全家来表明忠心这一事件,完全就是明代时期一位创作者为了博人眼球而杜撰出来的故事,不可相信,仅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即可。


汗青正浩


张飞和关羽互相杀了对方的妻儿老小,以安大哥刘备的心,是不是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桃园三结义,千古永流传,刘关张那是个个具备“侠骨柔肠”的精神的嘛,怎么还有这么血淋淋的一出呢?

故事出自明朝成化年间的一本书《花关索传》,这书里讲述了不少故事,其中就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事情。

话说这一天,刘备、关羽、张飞一见如故,欲结拜为兄弟,以图一番大业,但是结拜之后,刘备却怅然起来。

关羽张飞不解其里,就忙问大哥顾忌什么?

刘备叹口气说:我现在是孑然一身,孤家寡人,也算是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可你们都有妻儿老小,留了后路啊,万一你们将来眷顾家人,回心转意不再图谋大业呢?

关羽和张飞这就愣住了:还有这道理?

两人思索一番,为了解除大哥的后顾之忧,两人就狠下心来,决心杀了自己的家人。

但是自己杀吧,下不去手,那就互相做掉对方的家人吧。

听了两人的建议和安排,刘备表示赞同,就放手让两人去办。

于是,按照书中叙述:关羽拎着大刀,跑到张飞家里,把张飞全家杀了个精光。

而同时,张飞也赶到关羽家里,把他家杀了十八口,这见一个杀一个,简直杀红了眼。

结果,当张飞举刀落在关羽老婆胡氏身上时,胡氏哀求说:自己怀有身孕,恳请放过她。

张飞顿时起了恻隐之心,就放过了胡氏。

此时,关家还剩下一个关平。

关平跪在张飞面前,恳求说:三叔,你不能杀我啊,我还小,你留着我这条命,以后我给你牵马打杂,给你干活好不好。

张飞长叹一心,放下了手中的刀。

这就样,在这次杀戮中,张飞家都被杀光了,关羽家还剩下1个孕妇和一个儿子,胡氏逃回娘家,把孩子生了下来。

这孩子后来被索员外收留,再大一些,又被武林高手花岳收做了弟子。

他长大之后,也慢慢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于是,他以关家、索家、花家三姓为姓名,取名“花关索”。

当然了,这个故事也只是个故事,一种民间传说罢了,古人聊以为谈资罢了。

毕竟,在正史里,关羽和张飞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个故事乃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虚构情节而已。

自然,就连“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比如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也不过是演义罢了,当小说、电视情节看就行了。


云中史记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说起桃园结义,大家一定想到的是真正的兄弟情,但是在他们三人中,传言有这么一出,张飞杀了关羽全家老小,刘备不为所动?

这是因为这是互相约定好的事情,就是为了自己以后事业不被家人脱累。

这天,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人的感情在此奠定基础,也逐渐深厚起来。

但是,祭拜完天地之后,关羽张飞是非常热血澎湃,而刘备却显得有些惆怅,这让作为二弟三弟的他们担心,急忙问大哥这是为何,结拜不应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嘛。

刘备却说:“我自己孤身一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可以放手去闯荡,但是你们都是有家室的人,这也就是说你们没办法完全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我这是在担心你们二人因为家庭最后放弃了事业,就又剩我一人了。”这二弟三弟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所以家庭可不能成为我们三人的拖累啊。

为了减轻自己事业的负担,他们想出了杀掉自己家人这一出,但是自己不能亲自动手,于是他们两人商量,让对方去杀掉自己的家人。


刘备沉思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同意他们两人的做法。说完,二人分头出发,杀掉对方的全家老小,关羽拎着大刀前往张飞家里,张飞也提着刀进入关羽家。

其实这个故事未免太过夸张,倒是不太真实的,不过这也算是体现出了他们为事业的一腔热血,与他们三人之间的兄弟情。


江水趣谈


张飞杀死关羽全家?听上去非常荒唐、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这是真的吗?别说,这还就是真的,不过是在杂剧里的真实,而不是正经历史上的真实。

张飞与关羽互杀家小的桥段,最早出现在各种民间流传的杂剧中,比如这本《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中,便有这样的描述:

“刘关张三人在青口桃源洞一见如故,于是三人打算共谋大事。这时,刘备对关张二人说:“我独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挂心,恐有回心。”关公道:“我坏了老小,共哥哥同去。”张飞道:“你怎下得手杀自家老小?哥哥杀了我家老小,我杀了哥哥底老小。”刘备道:“也说得是。”

于是乎,关羽就率先动手杀了张飞全家,而张飞要动手时,见关羽之妻胡氏身怀有孕,一时心软,便放她逃生。胡氏回到娘家,生一子,七岁时,小孩观灯走失,被索员外捡回家。九岁时,小孩又被班石洞花岳老先生收为弟子。

后来,小孩弄明白自己出身,便以三家姓为姓名,取名“花关索”。花关索还娶了鲍三娘为妻,水浒传里杨雄也有“病关索”之名。

花关索的故事,有一套四本,分别是《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前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后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续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贬云南传》(别集),合称《花关索传》。

好家伙,整一套花关索全书,一看这前传、后传、续集、别传的,便知道当年这套书卖得极好,搁今天也是现象级爆款小说,坊间流传迅速。

不过,书上写了就是真的吗?当然不会。

连更加火爆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都有太多虚构的故事,何况这本份量不及《三国演义》的民间话本,里面许多内容都是民间说书艺人们根据受欢迎程度、随意添加,最多就是披了张刘关张的人皮,流传甚广而已。当故事听过便罢,却不必当真。

  • 正史上,刘关张是如何结识、共同创业的?

《三国志》中是这样的记载的: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由此看来,刘备确实是在微贱时与关羽、张飞结识,二人为他鞍前马后、共同进退,刘备发达后,也不忘提拔自己的老兄弟,可以说是共患难、同富贵的典范。

那么关羽、张飞追随刘备时,是否需要杀掉妻子以示决心呢?从常理来说,刘、关、张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乱世豪杰,无论是夫妻还是父子感情,都不足以动摇他们的决心,根本没必要杀掉妻儿。

更何况,从军之后,关羽、张飞也都不是独身一人,都是妻、子俱全。

  • 那么,关羽、张飞的妻子是谁呢?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与刘备将吕布围在下邳时,关羽看上了吕布手下大将秦宜禄的妻子,多次向曹公禀明,想要求娶这位秦夫人,曹操表面答应了,等城破之时,却一转头,派人去把秦妻接走,自己笑纳了。

对此,关羽对曹操颇有意见。

除了这位秦氏外,史书中再无明确提及关羽妻子,只记载关羽被东吴打败后,孙权占据江陵,将关羽的手下和妻、子均活捉,最后斩杀关羽及其子关平,但未记载关羽之妻的命运,估计也和三国里其他女子一样,被强者笑纳了。

至于张飞的妻子,则出自名门,乃是曹操手下名将夏侯霸的堂妹。

《三国志》中记载:“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

从这些记述来看,张飞对妻子夏侯氏还挺不错,夏侯氏在刘备集团中也颇有地位,至少还能为敌对阵营的阵亡亲属求情,比起关羽那位“不配拥有姓名”的夫人来说,已经好很多了。不过,从两位夫人的经历来看,关、张二人互杀妻小的传说,恐怕也只能成为传说。

  • 既然关羽、张飞没有杀死彼此的家小,为何民间杂剧话本却要编排这样的事实呢?

这大概跟杂剧话本的受众有关,也就是所谓的需求决定内容,民间的普通百姓最爱看什么?权谋政治只是表像,那些其实是文人士大夫的最爱,小老百姓更爱看名人八卦,而且对名人的想象,仍然停留在市井层次。

如同某个笑话里讲的,农妇们想象着东宫娘娘吃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大饼堆积如山,大葱连结成林,她们压根也不知道,东西宫娘娘既不吃大饼、更不卷大葱,而是享用她们一辈子想象不到的山珍海味。

市井粗人,想象中的大英雄、大豪杰,大概就是膀大腰圆、凶神恶煞,一顿饭要吃十几斤牛肉、喝几十碗美酒,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就跟水泊梁山里那些好汉一样,再仁慈的煞星,手上也沾了三五条无辜人命。

在这种想象下,关羽、张飞为了显示对大哥的义气,杀掉彼此的妻小,似乎就不足为奇了。但从人性角度而言,这种手段不仅不能让将士安心,反而会失去信任和军心。

刘备雄才之主,又兼有仁义之名,怎么会干这种蠢事呢?所以,这必定不是真的,而只是民间艺人的丰富想象。


元二使安西


张飞杀死关羽全家的故事,出自于一本名为《花关索传》的说唱词中。书中刘备对张飞杀关羽全家而坐视不理,那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刘备策划的。而且张飞杀关羽全家的时候,关羽也遵循约定杀了张飞的全家。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嘉定县的一座明代古墓中出土了一本名为《花关索传》的说唱词。故事内容充满了玄幻题材,整本书中以关羽的儿子关索为主线,讲述了关索类似于“神人”的经历。

开篇第一部分讲述了关索的出身。当时的刘关张刚刚桃园结义,准备联起手来干一番大事业。但当时刘备比较腹黑,因为害怕关张会半路会因为家室而抛弃自己,所以总是唉声叹气。

作为兄弟的关张二人,看到大哥愁眉不展之时,问刘备什么情况,于是刘备把心中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听到刘备的忧愁后,关羽首先表态,愿意杀死自己的妻儿老小,以绝后顾之忧。



听到关羽准备杀死自己全家时,张飞在一旁说话:“那可是自己的家人呀,又如何下的了手?”关羽随即说对张飞说到:“不如这样,你杀我全家,我杀你全家,这样就都下的了手了。”

此时在一旁的刘备被没有说话,兄弟二人以为大哥默认了此事,于是关羽和张飞分头行动灭掉对方妻儿。

关羽这边非常痛快,三下五除二解决掉了张飞的家人,因此张飞的妻儿老小全部成为了关羽的刀下亡魂。但张飞这边不是特别顺利,在杀到关羽的老婆胡金定时,胡金定跪在地上祈求张飞放过自己,而且关羽的长子关平也跪在地上请求,并且表示愿意给张飞牵马坠蹬。



当时的胡金定已经身怀六甲,加上年幼的关平跪在地上祈求,所以张飞动了恻隐之心,便放了这“两个半”人。

胡金定被放后,回到了娘家,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因为各种奇遇,被一名索姓员外收养,后来又有一名花姓道士教导其武艺,所以取名“花关索”。后来花关索在偶然间得到了神力,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来历,所以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旅程。

这个故事情节离奇,引人入胜。尤其是后来关索上路之后,在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都逐一化解。并且在此期间还收获了鲍三娘、王桃、王悦等几个漂亮的妻妾。但实际上这个故事纯属虚构,正史中关羽只有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关平在临沮和关羽一同被杀,关兴在蜀中继承了关羽的爵位,但不幸英年早逝,唯一的女儿在关羽失荆州后下落不明。




刘关张妻室

实际上,刘关张三人在创业路上是一直带着妻室的,并不可能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

《三国志》中记载,刘备在失去徐州后,妻室曾经被吕布擒获,后来刘备回到小沛之后,吕布也将其妻子还了回来。再后来刘备在长坂坡逃亡的时候,也曾经抛妻弃子。以此可见,刘备在创业路上一直是带着家人的。



同样,关羽和张飞也不例外。关羽曾经跟随曹操战败吕布后,向曹操请求迎娶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夫人,《华阳国志》中记载“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这也就是说,关羽的妻子当时并没有生育,所以请求娶杜夫人。由此可以看出,关羽常年征战,也是带着自己的妻室。

张飞更是如此,在徐州盘踞的时候,就抢了夏侯渊的侄女为妻,此后一直带着夏侯氏到了蜀中,夏侯氏还为张飞生育了两个女儿,后来这两个女儿还成为了刘禅的皇后。


我是越关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桃园三结义的另一套完整故事,只是这个故事比《三国演义》还要令人悲伤,至于刘备为何坐视不理?因为这就是刘备的主意,他怎么会阻挠呢?

有书出土记载此事

一九六七年,在上海嘉定县城东公社发现一处明代宣姓墓葬,墓葬之中有一女子,其棺樽之上有书,乃唱词。其中一册记录了一个关于三国的故事,这本书叫《花关索传》。此书非正史记载,是民间唱词,或许内容并不足信,但是故事却是令人着迷,因为这个故事更接近人性。

三国另一个版本

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欲共图大事,为绝“回心”,互杀家眷。张飞见关羽妻子有孕在身,留关平,放其妻逃生。后妻子生下一子,“其子七岁时,观灯走失,为索员外拾得。九岁时,又被班石洞花岳老先生收为弟子。”此子成人后,取名三姓,为花关索。

花关索带母寻父,途中打败强匪,娶了鲍三娘和王桃、王悦姐妹为妻。

花关索偶遇张飞,关家团员,随后曹操安排“鸿门宴”宴请刘备,花关索救下刘备,配合诸葛亮大败曹操,刘备因此得到占了落凤坡,夺取荆州。

后来,花关索一路如有神助,讨伐强敌,建立不世之功,助刘备取得西川。

关羽奉命镇守荆州,刘封前去探望,与花关索发生争吵,关羽无奈,将二位送到了刘备处,刘备将关索贬云南,刘封贬在阴山之后。后关羽侮辱孙权,遭到东吴围攻,关羽势围,求救刘备,不了接连一十三封求救信都被半路的刘封拦下,刘备得不到求救信,关羽也没等到救兵,关羽归天,糜竺糜芳献荆州。关羽死后心有不甘,托梦给自己的好哥哥刘备,刘备得知后伤心欲绝,斩杀刘封,召回花关索,围攻东吴,花关索历经千险万难,终于斩杀糜竺糜芳,活捉陆逊、吕蒙,报了杀父之仇。

但是,这样的结局没能让众人欢喜,刘备思念关羽成疾,郁郁而终;诸葛亮心灰意冷回了卧龙岗;至于花关索,也在气愤,恼怒之中离开人世。

结语

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在任何版本中并无耍心眼的情况描述,刘备对关张也是一心一意,三人的兄弟情义,让人敬佩。至于三人为绝“回心”,互杀家眷。只描写了张飞一方,或许刘备的家眷亦被斩杀,也未可知。


野史日记


“桃园三结义”已经成为后人心目中义气相投、同生共死的象征。

桃园三结义,其实是《三国演义》里面杜撰出来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是明朝写出来的所谓《花关索传》,竟然将桃园三结义变成了,互相杀害父母妻儿,铲除后患干大事,丧心病狂的行为。

实在是让后人接受不了,并且也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自西汉以来,以孝治天下就成为了政治正确,朝廷主流。孝道得到了尊崇,就连《孝经》里面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虽然有一点夸张,但是已经将“孝道”尊崇到了一个绝高的地位,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真理”。

为了兴复汉室,闯出一番大业,就要将铲除后患,杀害父母妻儿,实在是荒唐。

就因为刘关张三兄弟,在桃园里结义,一心一意,兴复汉室,成为了一段佳话。

在后世想要干大事,甚至结拜,都会专门请上“桃枝”,作为见证,希望能够像刘关张三兄弟一样,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就是如此。

当然,在真实的历史上是怎样的呢?

真实的历史上刘关张三兄弟虽然没有结义,但是“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专门在涿县组织了一支“义勇军”。

少年时期英武不凡、身负大将之材的关羽张飞,都是在加入这支“义勇军”后,才与刘邦结识,并因为武艺高强,得到刘备的重用,并且同吃同睡,逐渐的情同兄弟。

可以说,一个立志兴复汉室的汉室宗亲,将光武帝刘秀作为榜样,刘备是不可能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的,但是不妨碍他们同生共死、情同兄弟。

“桃园结义”固然是杜撰的,但是刘关张三兄弟的同生共死的情义却没有假。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三国演义》是根据我们三国志中的史实改编而来,之所以叫三国,顾名思义三个国家,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刘备之所以能和曹操还有孙权一起平分天下,全是靠着自己手下一群强而有力的助手,这才让刘备能够分下这杯羹。





桃园结义

我们知道在刘备还一无所有的时候最先追随他的就是张飞和关羽二人,这也是后来关羽和张飞如此的受器重的一个小原因,最大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实力。张飞和关羽在三国中绝对是两个实力雄厚的大将,曾经曹操也是多次想将关羽纳入账下,可是都没能成功。





他们三人在闹市相遇,见面就觉得一见如故,意气相投,言行相投,所以他们选在了一个浪漫无比的桃林举酒结义,对天起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拜以后他们更觉得大家都是有志的理想青年,他们决定干一番大的事业。

张飞杀死关羽一家老小?(野史中得来的,并不是正史)





在他们相约去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刘备就跟他们说了自己心中的忧虑。他想:“我孤身一人倒可以不顾一切的去干事业,可是你们二人都有一家老小,万一将来反悔如何是好?”这关羽一听,立马表明衷心,我铁定不会反悔,如果不信我现在就回家杀了我的一家老小,张飞一听也是立马迎合关羽:“二哥怎么能杀自己的亲人呢?这样我替你杀了你的一家老小。你替我杀了我的一家老小,这样我们三个人就能毫无顾忌的干事业去。”这种对刘备如此有利的事情,刘备自然是不会阻止,相反他的心中可能更加的开心。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让人不可理喻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司徒历史


沿着题主的语境向下说,应该是刘备早就全家死光光了!

其实,无论是陈寿《三国志》还是裴松之《三国志注》,这两本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刘、关、张三人早年的婚姻子女情况,至于说杀尽全家老小之事,更是于史无据。

哪怕是《三国演义》这本伟大的历史小说,也没有相关的叙述,因为这个实在不是这本“通俗演义”的故事重点,其重点仍在于英雄故事与权谋纵横。

那么,这个说法出自哪里呢?

已知的文字记载,其实出自一本书,名为《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其刊刻于明朝嘉靖年间,在1967年于上海嘉定出土,原文是这么个调调:

关羽、张飞、刘备三人在姜子牙庙对天设誓后……刘备道:“我独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挂心,恐有回心。”关公说:“我杀了老小,共哥哥同去。”张飞道:“你怎下得手杀自家老小?哥哥杀了我家老小,我杀了哥哥的老小。”刘备道:“也说得是。”“(唱)张飞当时忙不住,青铜宝剑手中存,来到蒲州解良县,直到哥哥家里去,逢一个时杀一个,逢着双时杀二人。……走了嫂嫂胡金定。”

这段类似白话,说的就是,刘关张三人结义,并不在桃园,而在“姜子牙庙”,而杀却家小,以绝“回心”的提议者,正是刘备,而张飞还提出了“下不得手”,提议关、张二人的杀法改成“互相杀”,刘备还来了一句“说得是”。

这三位“大英雄”,在说唱话本之中的形象真是与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的认知大相径庭,不过倒非常符合元明之际游民社会自身“特殊伦理”形成的进程,“游民社会”孳生,热衷于抛家弃口,拟亲相结的生存方式,类似于《水浒传》中“杀了鸟男女”、“与哥哥一处快活”的“伦理正确”。

放在今天人看,这也算英雄?这还算人吗?

但是在元明之际的市井文化之中,这还真就是英雄坯子,无毒不丈夫的典范。

至于这个“桃园三结义”故事,为什么《三国演义》里没有引用呢?

罗贯中在编辑处理《三国演义》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拓展的,收录了当时存在的一系列的三国故事,以及真实的历史记录,进行了文学创作。

问题是“花关索”这个人,在宋代已经知名,却和关公没关系,当时可没把他当做关云长的第三个儿子。

见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角觝”条:“角觝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又曰:

顷于景定年间,贾秋壑秉政时,曾有温州子韩福者,胜得头赏,曾补军佐之职。杭城有周急快、董急快、王急快、赛关索、赤毛朱超、周忙憧、郑伯大、铁稍工韩通住、杨长脚等,及女占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女众,俱瓦市诸郡争胜,以为雄伟耳。

瓦市中的“路岐人”以相扑为生,“诸郡争胜,以为雄伟”中,竟有两个号“赛关索”者,其中一个还是女相扑手,称为“女占”。

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角觝”,又记有“张关索”、“赛关索”、“严关索”、“小关索”四人,亦以关索为名号。

不过,在宋元话本《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中形容人的“眉疏目秀,气爽神清”道:

如三国内马超,似淮甸内关索,似西川活观音,岳殿上炳灵公。

可见,关索此时还是限定在“淮甸内”,这是今天江苏淮安、淮阴一个小区域的称呼,而《花关索》的活动范围是在荆州到益州南中,和两淮是没一毛钱关系。

所以,在罗贯中这种文化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眼中,虽然《三国志平话》之中有大批元杂剧的篇目,也是改编自民间传说,但仍旧算作是可述之作,而《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这种货色,完全是乡野俚曲,完全不算个东西。

综上所述,以此来说“三国”之事,那就更不叫个玩意儿了。


刘三解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起初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日航君真的惊了,没想到张飞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如此心狠手辣。但是随后转念一想,不对啊,日航君也是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人,为何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段,因此我就去探索了一下,以下是我的分析。

一、故事来源——《花关索传》

张飞杀死关羽全家老小的故事来自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一批唱本小说,名叫《花关索传》。《花关索传》一共有四传,即《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贬云南传》,这四传一同讲述了虚构的关羽的儿子花关索的故事。

《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内容: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了去掉自身牵挂,因此互相杀掉了对方的家小。张飞看到关羽的妻子胡氏怀有身孕,因此放其逃生。后胡氏生了一个孩子,七岁的时候走丢了,被索员外收养,又被花岳老先生收为弟子,传授他文韬武略,后这个孩子以三家为姓名,给自己命名为花关索。

《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内容:刘关张起事后占山为王,手下武有五虎将,文有卧龙凤雏。后来关羽的赤兔马被盗,在寻找赤兔马的过程中,找到了花关索,花关索因此重认父亲关羽。后来在曹操的鸿门宴上,花关索连斩曹操两员大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内容:在刘备进攻西川的过程中,刘备大军屡屡失败。后来花关索得到了神人帮助,取得大胜,帮助刘备获得了西川。

《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变云南转》内容:因为刘封与花关索的争吵,花关索被贬到了云南。后来关羽因为糜芳糜竺的背叛身死,花关索费尽千辛万苦杀掉了糜芳糜竺,为父亲报仇。最终刘备病死,诸葛亮退隐,花关索也因为又气又病死了。

看完了以上这些内容简介,我们可以对这本书做一个大体概括,这本书应该是属于现在我们所说的“同人小说”的类型,属于《三国演义》的同人小说,而且还是架空类的。作者虚构了一个花关索的角色进入三国世界中,并且引发了种种故事,里面的内容也都是虚构的,与正史毫不挂钩。

游戏中的关索形象

二、故事讲解——张飞杀关羽一家

在《花关索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刘关张桃园结义时,为了去牵挂,绝"回心",因此几人分头杀了对方的家小。张飞见关羽之妻胡氏身怀有孕,就领走关平,放其逃生。

后来花关索找到了关羽,但是关羽不敢认这个孩子,经过张飞提醒,关羽才回想起:

“吾逃难时,妻小果有怀胎三个月。但此子即是吾儿,宜姓关,何姓花,名关索,吾故不敢遽认”

花关索说道:

他七岁时因迷路被一姓索的员外拾去,又送与一叫花岳的人学本领,因此兼三姓,取名花关索。

此后父子相认,成一团圆大结局。

关羽像

三、历史真相——关羽的子女

故事是曲折且有趣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关羽的子嗣情况是怎样的呢?

关平:在《三国演义》中为关羽所认的义子,但是在实际中是关羽的亲生儿子。

关兴:关羽的儿子,深受诸葛亮器重,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死去。

关氏:关羽女儿,在民间传说中叫关银屏或者是关凤,武艺高强,长相美丽。在正史中曾经孙权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求婚,被关羽拒绝。

关统:关兴之子,官至虎贲中郎将,无子嗣。

关彝:关兴之子,关统死后继承其位置。

关索:小说虚构人物,正史无此人,但是在云南昆明有关索镇,里面有关索戏,演出剧目为三国剧目。

关索戏照片

四、总结

因为张飞杀关羽一家是小说内容,关索等均是小说家编造,因此并无此事。我们可以放心,张飞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果然没干这种事情。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