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四川鹽幫菜“冷吃兔”

在八大菜系中,或許川菜是知名度最高,覆蓋面積最廣的了。在中國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川菜館的影子隨處可見。據說,有中國人的地方,不一定有金庸,但一定有川菜小館。

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大多數人對於川菜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重麻重辣重油的印象,但多數外地人瞭解的川菜都是霧裡看花,並沒有透過現象觀察到川菜最本真的樣子。




川菜其實並非無辣不歡!

其實,川菜體系的形成是在前清時期,而辣椒則在清朝雍正年間才傳到四川,這也才有了川菜中江湖菜的分支。而川菜中,其實 70%的菜式都是不麻不辣的“異類”。

在四川,你現在依舊能看到一種非常壯觀的景象,那就是非常接地氣的壩壩宴。在壩壩宴中,有三蒸九扣的九大碗和十大碗。頭碗(酥肉、肉丸、蛋卷肉)從鹹、甜燒白到粉蒸肉,主要以軟糯鮮香為主,也並非如今外地人認為的麻辣重口。

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四川壩壩宴

在川菜的三大幫派中,成都公館菜是不辣不麻,不重油的。做法複雜,刀功精緻,講究小煎小炒,擅長打碗芡,猛火爆炒。火爆腰花,肝腰合炒,大蒜肚頭……等等都是不辣不麻不油,火中取寶的高級菜。

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四川名菜“火爆腰花”

川菜講究刀工,高級菜的高級地方就在這兒。好的川菜師傅,沒個幾十年的歷練,根本出不來,其困難程度堪比從少林小沙彌練到達摩院首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國宴菜品——開水白菜。沒有上好的火腿,土雞,土鴨,糧食豬骨,肘子,精肉等材料細心耐心長達四五個小時的燉湯加吊湯根本做不出來!食材要鮮,技藝要精,但開水白菜在如今也很少有人聽說過了。現代生活越來越快節奏,這些正宗的川菜,也逐漸消失在時代的浪潮裡。

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國宴名菜“開水白菜”

用黃燜野兔、清蒸青鱔、旱蒸貝母雞、蟲草鴨子等南堂川菜舉例,從裡面找出幾顆辣椒、花椒,反倒不容易。百菜百味,一味一格,講究食材的鮮,技藝的精湛,這才是正宗傳統川菜的精髓所在。


什麼原因讓世人誤會了川菜?

但現在的外地人,可以說是對川菜一無所知。無辣不歡,成了全國人民對於川菜的認知。那麼,川菜是怎麼被貼上麻辣標籤的?這和當地的經濟情況以及氣候分不開。

辣椒可以提亮提色,在貧窮的過去,飯菜總是寡淡無味的,加一點油,嗆一點辣椒,這也讓窮苦百姓生活有了一點亮色。就像在川渝兩地非常流行的豆花飯,也是這樣的理。

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川西地道幹辣椒

而如今,外地人印象中的麻辣重味的川菜,其實是在外地打工的人們開的,做的就多數是鹽幫菜和江湖菜。不需要多精湛的工藝,也不講究食材的新鮮,效率高,口味重,便宜實惠,節約成本。這也形成了川菜館在全國各地開花,但川菜本身卻在沒落的尷尬情景。


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遍地開花的江湖菜

除了經濟情況,四川的地形及氣候,也給當地的飲食造成了影響。四川位於盆地之中,氣候溼潤,而花椒和辣椒可以祛溼驅寒。所謂:“菜當三分糧,海椒當衣裳。”當地的船工每次出門打撈時,都會攝入許多辣椒來保暖驅寒。 只是如今經濟迅速發展,早已不需要用花椒辣椒驅寒了,這份飲食習慣也流傳至今。

吃貨們,你可能對川菜一無所知

四川花椒

現代人印象中的川菜,多數為了迎合經濟發展的快消品,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上升,如今,傳統開始迴歸。下里巴人的菜系會更加符合大眾口味,更加註重質量及口味。而那些陽春白雪的川菜也會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被人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