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无为而治”孔子思想“克己复礼”,是否都阻碍社会发展?

公义律师


对老子思想“无为而治”,孔子思想“克己复礼”,是否都阻碍社会发展的回答:

若把老子的“无为而治”只当做在国家管理和对民众的教育上什么都不做,那就会阻碍社会发展,因为国家管理,和教育民众上的不做为,社会就不能有整体的进步提升。

若把孔子的“克己复礼”就理解和应用于压制个体,削弱个性,那就一定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这在于没有个体的活力,没有个性的生机,社会的发展就不会达速,甚致会停滞。

无为而治的无为,应是无为而无不为。公权没有了侵害私权之为,国家没有了限制人自由全面发展之为,那就在社会的健全化发展上无不为。

克己复礼对于今人应是自律于守法遵纪,应是克服偏于小私之己,克服恶欲之己,复归于善化良化之礼仪,这就对社会的发展无碍而有盖。

此问题提得好,我们继承古人但不能让思想死于古人,所以要讲继承与批判创新。

谢谢!


圆化者


  1. 老子孔子已化神,千年道义流芳韵。别把误解当乐趣,二圣仙香几人闻。

2.人若无为天有治,规律代表宇宙心。人若有为世更美,天地人合日月新。


3.克己复礼礼是规,无规宇宙也自毁。大公无己是天礼,胸有银河必生辉。


4.宇政合谐万界兴,宙业辉煌广无穷。老子孔子早看清,繁星如花不是梦。


为善呐喊


回答前先分别分析一下: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和主张。

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倡导依照客观自然规律行事。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等博爱思想境界,就是很好的体现。

其中,无为而治,并非不作为。而是去除那些人为谋取私利,阻碍生存发展的不良企图行动。让其顺着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万世师表。倡导礼义廉耻,仁爱思想。

因材施教,即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前身。

礼义廉耻,仁爱等思想,也是现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基础。

克己复礼,讲求的是约束自己的不良谋求,让言行符合礼义。顺应时代的正常有序,稳步的向前发展进步。

综上所述,“无为而治”和“克己复礼”,都是人类社会进入更高文明的必然途径,以及最终发展结果。

只是在先前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被君主们扭曲,而择取美化自身的统治,而使其本质被破坏。进而缺失,无法体现真实意义。

而随着人类思想进步,社会发展,逐步还原其本质。

现在的征信系统,就是规范人们诚信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为达到“无为而治”和“克己复礼”的有效方法之一。

认同的师友们,欢迎关注点评交流,互相补充!宏扬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谢谢大家!


袁少安


老子的“无为”,孔子的“克己复礼”,都不仅是一种思想,更多的是修身的路线,这样才能有助于看清社会发展趋势。

别说老子孔子,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发现:一个任性,自私,欲望过度膨胀的人或社会,最后会发展成什么熊样!

会发展成社会的毒瘤,或毒瘤的社会。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是个常态的现象。每个人身边都有大量的例子,那些惯坏的熊孩子长大了成了什么?那些流氓政权,最后是怎样作死的!以抢掠为荣的索马里海盗文化,如何令全世界头疼!

然后,大家会形成一个社会共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不能任性,要符合自然规律,还要约束私欲的无限膨胀,要敬畏不知。

自然规律是什么?不能纸上谈兵,有高明的办法。人是大自然的缩影,国学提出天人合一,相应相通的基本观点,简单说,自己身上就有健全的自然规律,掌握生命的规律就能掌握自然规律。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国学还提供了实证的路线与方法系统,这就是老子孔子的“无为”“克己复礼”展开的内涵。

无为,是让人性里面,任性又无知的感官无为,消停,静下来,定下来,诚心诚意的把自己放到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高明,升华生命。

所以,需要无为的不是大自然,是自我里的无知和任性。因此“无为”后面还有话,“无为而无不为”。真正体验、掌握了自然规律,升华了认知格局,不再无知无畏,就可以有所作为,甚至无所不为了。怎么做都高明,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发展。

复礼也不是复古,是恢复对社会和自然的敬畏。是对不知和更大的智慧,常怀敬畏之心。不克制贪婪,私欲,对社会后面的齿轮,对自然规律毫无敬畏,盲人骑瞎马还为所欲为,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个体和社会,会像大量癌细胞的高速繁衍,发展的越快,越害人害己。自然规律再高明,也救不了作死的人,放纵的社会,只能让他咎由自取。

综上所述,“无为”,“克己复礼”,不是要阻止社会发展。而是要阻止社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保持和谐,自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与繁荣。


杜新治


如果说是阻碍社会发展,那么这顶帽子就又高又大了,恐怕老子孔子都戴不住吧?

(无为而治):“小朋友!随便哭吧!我给你时间;”

(克己复礼):“小朋友!莫要哭哈?我给你糖吃……”

“无为而治”和“克己复礼”都是为了维稳。“无为而治”相当于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克己复礼”就是一支迈步踏上征程的维持和平部队。

老子讲秩序、讲道德,认为心灵美环境就美;孔子讲文明、讲道德,认为心灵美行为就美。

老子认为世界上自作聪明之人容易做出格之事,便提倡无为而治,只要大家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即可。大家也就不需要精神文明,思想文明,政治文明了。

孔子他认为那个时代礼坏乐崩,便提出克己复礼,对百姓仁恕,对君王忠恕,尊卑有序是国情须要!当然,历史和社会是在进步中发展……

“无孔子则无英雄之进取;无老子则无英雄之守成!”


与浪共悟的妦


老子思想“无为而治”、孔子思想“克自复礼”,理解、参悟、应用的境界高了,不仅不会阻碍社会发展,而且能够推动、拉动和促进社会的发展。相反,如果对它们理解、认识、运用的偏执错误,则又必然会阻得社会的发展。

菜刀还是那个菜刀,金钱还是那个金钱,权力还是那个权力,核技术还是那个核技术。古代的思想、文化、道理、言论,等等,都如它们一样,都是人类发现、发明、创造、运用的工具,到底这么些工具是有利、还是有害,区别的关键,是理解、领会、运用它们的人的自身。


沃克特尔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要人们遵循大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不要妄作为,不要好大喜功,是正確的思惟方式,对社会进步是有益的。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要复周公之礼,是要恢复旧的统治秩序,是阻碍社会进步的。

孔子的学说,精华与糟粕共存,老子的学说则过于理想化,都应当批判地继承,取其长而弃其短,做到古为今用。


陈老师224723857


不会,那是你根本就没看过他们的书,也就不可能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连它们的意思都不懂,又怎么理解他们的思想?

老子、孔子能被后世两千五百多年里的读书人、帝王奉为圭臬,又岂是一句落后,一句阻碍发展就概括的?

道德经讲的什么?无为而治指的什么?

从大了说,道德经讲的是事物发展规律,从小了说,是教皇帝,如果做一个皇帝的,

无为而治绝不是什么很多人解读的什么皇帝什么都不干,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自行发展,这是典型看字面意思了。

它实际上指的是皇帝在上位,不能表露自己的情绪、喜好、能力、智慧,要懂得隐藏自己,不能让臣子看穿自己,从而找出自己的弱点,利用自己,

至于孔子的思想,也是这个道理,克己复礼,复的是什么?什么是礼?他想要的,是长幼有序,伦常有序,尊卑有序,君臣等级,要的是规矩,

所以,这怎么阻碍社会发展?两个思想家,又不是政治家,如何阻碍发展?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南朝居士


老子思想“无为而治”孔子思想“克己复礼”,并没阻碍社会的发展,而是促进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按自然规律任其发展,由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主张:“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让民众自我感化,自我制约,由无为以达到有所作为,更好的治理。顺应自然,顺应天命。天命即是一个人的使命。

无为并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无政府主义的放任,更不是目无组织一团散沙。而是按自然规律地有序发展,君主制定出仁政的治国纲要,德行天下,贤臣良相效忠君王充分发挥。让老百姓能很好地休养生息,安居乐业,逍遥处世,以得到更多的利益。无为并不是不修为,而是更好地修为自己高尚的道德。

无为而治,让人民独立、自由、自尊、实现自我,适合当代社会的思想。一个伟大思想的跨超时空,又怎么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孔子思想“克己复礼”,是奉公守法,严于律已。通过克制自己的自我教育,自我督促,自我完善,以提升人的自我道德修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都在仁义礼的范围之中。克制自己,服从于礼,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而有序地发展。让言行符合礼义,顺应时代正常有序地向前发展进步。

克己复礼初衷是好的,只是后来被历代封建王朝所利用,有所改变,有所偏离。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既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走向政治的巅峰,又让儒家被注入君权神授,阴阳五行等学说,从此克己复礼失去了真正的内涵。宋明理学,克己复礼成为“

存天理,灭人欲”,剥夺了人们正常的欲望,消除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考试之中,限制在四书五经之内。

克己复礼,如果通过正确的理解、参悟、应用,并且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不仅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只是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老子和孔子都是思想家,并不是政治家。两千五百年前两位圣人的思想,能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经世致用,并不是一句阻碍一句落后能全面概括,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探索。


朱八戒CC


老子无为而治

无为

无不可为也

孔子克己复礼

什么是礼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摘自《礼记·曲礼上》

解释:对于杀父的仇人,作儿子的必须与他拚个死活,什么时候杀了他什么时候才算罢休。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要随时携带武器,遇见就杀。对于杀害朋友的仇人,如果他不逃到别国去,见即杀之。

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孔子

孔圣人

这才是克己复礼!

不要错读了经典!

生死看淡

不服就干

谁说儒家懦弱

是后世的王朝官府有意的不宣传这些!

没有这点血性,华夏早完了

就说日寇侵华吧

没有这点血性

我们还是投降皇军,腰里跨个盒子炮,过几天太平日子吧!

那不就完蛋了!

以医固本

以武强身

以易明理

以佛修心

以道养神

以儒治世

华夏想真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要的是重新解读先贤的经典,让华夏汉唐强悍之风重新回归到华夏人民身上,中华才会有真正的强大!

轩辕凌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