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30年不評職稱,說“教師只要把學生教好就行了”,對此你怎麼看?

姑蘇講堂


瞭解一下評職稱的流程和條件,及需要提供的資料,很多人直接就不申報了。


王屋山巔的彩虹


我比不上他,但我也是憑良心教育教學我的學生,三十一年了,沒主動去為職稱而鑽營,至今比同級別的人每月少拿千元左右。拿到高職稱的,都在養生釣魚打牌,而我還奮鬥在一線!但我的汗水彌補了我的損失。他們有自己的幸福感,我覺得用勤奮掙來的錢更有分量,尤其,我離不開講臺,和可愛(有時也可氣)的孩子們!孰是孰非,得失成敗,自在人心。希望國家反思!


mglcm


華中科技大學楊漢文老師,從教30年,卻沒有參加過教師職稱評選,8月12日,55歲的楊漢文確診為肺癌後躺在病床上對記者說:“教師只要把學生教好就行了。”楊老師的情況引起了《人民日報》等諸多媒體的關注。

從騰訊網上信息瞭解到, 1964年出生的楊漢文,19歲從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畢業後進入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從教,一直在教學一線工作,現為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工程學院力學系講師。今年8月2日他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後,在病床上依然牽掛自己的學生,坦言教師只要把學生教好就行了。為了一心一意搞好教學,甚至不申報職稱。楊漢文老師36年如一日紮根教學一線,教書育人,深受學生喜愛。

這件事引起諸多媒體的關注,網友們紛紛留言高度評價楊漢文:不為名利,勤勤懇懇,教師中的表率!這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楊漢文老師和現在教師隊伍中的一些教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些為了職稱評聘,打的頭破血流的老師;那些為了私利違規補課辦班的老師;那些上完課就走人的“佛系教師”.... 這些教師和楊漢文老師相比較,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才是教師的“不忘初心,淡泊名利,默默無聞”,什麼才是人民的教師,什麼才是教好學生就是最好的老師。楊老師用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無私的奉獻。這才是真正充滿含金量的教師,楊老師沒有到處去講座,沒有到處去宣傳自己的教師,只是在三尺講臺上做好一名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是楊老師不缺錢嗎,他為什麼就能把名利拋在腦後,專心於教學工作呢?因為他享受於教師這個工作的本身,據學生們評價,楊漢文老師講課生動有趣,深入淺出,“他不是那種上完課拍屁股走人的教師,講課樂於分享,是那種師傅帶徒弟的真誠互動。”每節課寫滿了4塊黑板板書。三十年如一日,認真地對待每一名學生,上好每一節課。現在的教師隊伍真的需要千萬個像楊漢文這樣的老師,以德行服人,以才學服人,我想有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質疑,楊漢文老師這樣不注重名利的人太少了,特別是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哪位教師都會經歷過職業倦怠,更還何況還有個別大學教師居然做一些為人所不齒的事情,同樣都是大學的老師,差距卻是如此之大?為什麼這樣兢兢業業的好老師卻沒有被評上相應的職稱,現在又有多少評上職稱的人真的就和這個職稱相配呢?

能夠坦言把學生教好就行了老師又有幾人呢?這種境界,我覺得真的是做為教師的最高境界了,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50多歲患癌症,真的有些令人惋惜,愛護好自己的身體,才能有更長的時間工作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如果把身體透支了,那麼,什麼理想,什麼抱負就都成為泡影了,做老師這一行不容易,能做一個讓大家都為自己點讚的老師更不容易,2019年這個夏季,在網絡上,我們認識了若干個 因為各種事情而曝光於網絡上的老師,有正能量的,有負能量的,在為楊老師點讚的同時,也希望楊老師身體能儘快地康復,能夠參評今年的職稱,因為我們都覺得,楊老師是百分之百的有資格勝任所評職稱的稱號。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楊老師36年不評職稱,一直在一線教學,他的學生都評上教授博導了,而他還只是一個講師,是初級職稱。他說“教師只要把學生教好就行了”,直到病重。看了楊老師的遭遇,我想說:令人敬佩!一聲嘆息!呼喚改革!



令人敬佩!

楊老師幾十年如一日教書育人,雖然也有論文課題,卻不去評職稱。他是真正把名利視如糞土的人,須知講師與教授工資待遇差得可不止一千兩千啊,更不用說其他諸如項目、頭銜之類的經費了。



一聲嘆息!

一個把所有心血都獻給學生的教師,一個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無論教學水平和效果如何好,現有體制都不會認可他的勞動和付出,甚至有人還認為他傻。把無私奉獻、淡泊名利付諸行動的人,得不到認可。這樣的體制,無奈,一聲嘆息!



呼喚改革!

現在的教師職稱制度弊端多多,要評職稱,得有論文、有課題、有表彰、有交流、有支教、有師徒結對、有班主任經歷,唯獨與教學工作量和成績關係不大。再加上評審不公開,那些混在教育管理階層裡面,根本沒有教過幾年書的領導們,一個兩個都評上了高級職稱。而像楊老師這樣只會埋頭教書,不會拉關係,更不會抄襲論文的教師,只能守著講師清貧度日。職稱改革,快些來吧!


教壇吳語


首先我敬佩這樣的老師。因為在現階段,能放棄榮譽不爭名奪利的老師太少了。

放棄職稱。可能也是被職稱寒了心。職稱不是隻寒了你一個人的心,而是寒了千千萬萬老師的心。

作為一線老師,我來講一下什麼樣的老師不太容易評上

第一:教學能力成績中下游。這類老師也很敬業,但業績不突出,教學成績老處於下游,評優表先幾乎沒有。怎麼評?

第二:缺乏積極進取之心。

有些老師對工作缺乏激情,得過且過,公開課不想講,課題不想弄,嫌麻煩,怕出力。結果該評職稱了什麼也沒有。怎麼評?

職稱雖然有很多弊端,但在能力尚可的情況下,還是要爭取一下的!

評職稱與教好課實際並不矛盾。不是說你不評職稱就一定比別人教的好,也不是說你評職稱了就一定教不好學生。兩者完全可以同時開展,同時做好!

一項制度的確立與廢除都不簡單,誰也不敢輕易決定。職稱也是這樣。

你能徹底放棄不評,說明你真的大徹大悟了。名利金錢皆浮雲,只願學生在我心中。同時也說明你是位非常優秀的老師!

一場比賽,什麼都齊了,運動員不幹了,是喜是悲?

吾輩凡人,依舊在職稱的道路上苦苦追尋人!

無論如何佩服你!


人生如夢LLH


純屬騙人的鬼話!

1.你一個高校教師不科研、不學術,如何教育引領學生科研、學術;

2.自己不科研、不學術,如何提高自己科研、學術素養,如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如此誤人子弟,如何堪任大學老師;

3.國家規定對高校教師依據教、學、研成就晉升職稱,不科研、不學術,顯然有對抗體制之意,如此壞的做為,會對學生有何影響;

4.給學校丟臉,我不想提學校名字,用如此學渣來誤人子弟,有何臉面敢稱大學;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大學老師不思進取、懶惰、昏昏噩噩,竟然能找出如此多的理由,還有人深表同情,不知這世界這麼了?

臭不要臉的越來越多嗎?


潘發明3


以小人之心說說個人看法。

從教36年,30年不評職稱。那麼還是評過職稱的。一個20多歲的人,一上班就不想評職稱,這肯定是有問題的。工作第6年,應該是有參加評省的,根據年限應該可以評副教授。只不過沒評上,這裡面有什麼故事?這裡面有什麼心路歷程?不足與外人道也。後30年沒有再去評職稱,個人只看到後面的傷心與死心。

這件事不要去神化,也沒必要貶低。見過很多生病堅持工作的老師,見過很多累死在講臺上的老師,見過很多病死在講臺上的老師,也見過癌症治療時連工齡都沒被認定的老師,病情控制住了繼續上班。因為沒有達到退休的年齡,因為一家老小還要等著他的錢吃飯。

一個活生生的人,才是生活!


司馬衝


其實教育行業像楊老師這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教育人還有好多,給楊老師點贊,更對目前的教師職稱評審政策深深地擔憂。楊老師並非不想評職稱,而是感覺自己不符合評職稱的條件,自己又不想因為刻意追求職稱而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在學生和職稱之間,他選擇了學生,選擇了理想,選擇了高尚。職稱應該是指揮棒,應該是所有教師工作努力的方向,是每一位教師通過認真教學就可以順利到達的目標。可是,如果一個始終把培養學生放在首位的優秀教師都無法正常晉升職稱,這種職稱評審政策就需要認真反思了。我不是校長,也不是學校中層,連班主任都不是,更要命的是我不喜歡溜鬚拍馬投機鑽營。所以,多年以前我也像楊老師那樣放棄了評職稱。不是不想評,而是按照目前的職稱評審政策,你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要求!哀莫大於心死,堅守農村教學一線近30年卻無緣高級職稱,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職稱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各地都在實施農村教師職稱新政,這究竟是福利還是大餅?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縷正義的光芒


這讓我想起來今年網上熱傳的哈工大“掃地僧”王曉琮老師,也是工作了幾十年卻從不評職稱,一心只為上好每一堂課,至今還是講師

這樣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我們欽佩,但卻並不提倡普通老師效仿。

一、教好書和評職稱並不矛盾

評職稱和教書好壞沒有必然聯繫,甚至可以說能評上職稱的老師一般都是教師隊伍中的優秀成員,在教學成績上往往比較突出。我們能說這樣的老師教不好書嗎?顯然很荒謬!

用心教書,無心評職稱,這是某些老師個人的意願,我們不應該一味的褒揚,也不能堅決反對,因為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老師的選擇。

二、如何正確看待評職這件事?

當前我們國家實行的是職稱制度,這是教師職業晉升的正常渠道,職稱制度就像高考制度一樣,雖然時常會引發一些矛盾,但是哪有盡善盡美的制度呢?

職稱制度就如同硬幣的兩面,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遵循教師職稱制度,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同時我們也期待職稱制度的改革創新,讓更多老師能夠順利晉職,提升職業幸福感!


師說新語


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力學系教師楊漢文,從教36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奉獻在了講臺上。30年來,他有論文有項目,但從沒有申報過職稱,他一心一意只想做好教學,用實際行動讓學生們知道,老師就是一顆釘子,一顆釘在講臺上的釘子。據說,他最近已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在病床上他仍念念不忘他的學生們,他說:教師只要把學生教好就行了

看了楊老師的事蹟,我非常感動,我們的高校,如果能多一些楊老師這樣的好老師,中國的高等教育何愁沒有希望。

在我看來,楊老師是一個英雄,在當前這個利益至上、追名逐利的社會環境下,他沒有選擇隨波逐流,而是堅持自己的信念。或許在5年、10年內,有人還會嘲笑他的天真,但20年、30年,當他把青春,甚至生命獻給講臺時,他所得到的,才是一名教師可以獲得的最好榮譽。他高舉的理想信念大旗,對我們每一個高等教育工作者,甚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種有力的感召。

楊老師這樣甘於為國家為學生奉獻一切、能在平凡崗位實現不平凡的教師也許不多,但他也並不孤獨。此前還有“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黃大年教授,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教授,還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孟二冬教授等等。相比起上面幾位教授,楊老師對職稱的淡泊更難能可貴。

作為一位高校人事工作者,我認為,我們高校的教師整體上都是有品德有學識的,我也並不認為,教師評職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相反,對於大部分普通教師來說,他們內在的精神驅動沒有那麼強烈,通過職稱、崗聘等機制的引導,推動老師努力工作,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客觀規律。不過,職稱、名譽等外在的東西,與教師教書育人做科研並沒有本質的聯繫。正如顏寧曾說過:無論是否當選,我還是我,既沒有更高明,也沒有更差勁。

因此,教師夠條件了,該評就應該去評,只要你內心裝著學生,即便是教授你也可以永立講臺,奉獻人生。評上了收入還會高一些,家裡人生活也會更好一些。

但我們必須避免的是,有一些老師被職稱、被名利矇蔽了內心,為追名逐利而忘記了作為教師的育人初心,他們評上職稱就不上課了,就自詡比別人高明瞭,這就與職稱和榮譽的設置初衷南轅北轍了。換句話說,對教師這個群體,過度強調職稱、稱號、榮譽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用錢來驅動,永遠都是最低級的。

楊老師雖然淡泊名利,不好虛名,但我們不能就這樣輕易的“便宜”了楊老師,學校、政府要給他應得的榮譽,要大力宣傳楊老師的事蹟,要以這樣的姿態告訴所有人,什麼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人,什麼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