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代在江蘇常州有隱世高人嗎?

用戶8486265490432


常州自古就出名人,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人季札,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清朝光狀元就出了二百多人,翻譯家陸小曼,名人史良、李公僕,新聞惲逸群,近代革命家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數學家華羅庚,企業家劉國鈞,畫家泰斗劉海粟等等。


李鴻章是晚清工業的開拓者

大隱隱於市,之所以叫高人就是出名之人,能出名怎麼能隱世呢?除非是出名後隱於世,古代立言的莫過於詩人,蕭統、蘇軾、陳濟夠響亮了吧?近代力行的莫過於實業,說到晚清中國最出名的紅頂商人莫過於兩人,一個是胡雪巖,一個是盛宣懷。
袁世凱


盛宣懷就是常州名人,大家都知道胡雪巖的後臺先是王有齡,後是左宗棠,而盛宣懷的後臺是李鴻章,李死後有張之洞做靠山,卻因為捨不得一個小妾,敗給了袁世凱,是怎麼回事呢?且聽我分解。
盛宣懷

盛宣懷出生於科考聖地常州,卻屢試不中,“不要看不起班裡學習靠後的同學,很可能以後你在他手下打工”,盛宣懷就是這種學業不行卻能做實業的人,投靠李鴻章手下做幕僚,很快作了知府(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盛宣懷臘像


大家都知道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發起人,但是真正提出和落實的就是這個盛宣懷,可以說盛宣懷就是李鴻章的洋務運動中流砥柱,他開創歷史上11項改革的先河,使晚清有了礦業、學院、鐵路、招商、銀行、電報局等。
當時的晚清工業

自然在那個腐朽的社會里,盛宣懷靠著搞洋務辦實業的旗號以權謀私、假公濟私,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大商人,在上海有最大的盛家花園,妻妾成群,最後的敗落卻是因為一個小妾。
典型的因為一個小妾因小失大(圖片只是劇照非本人)

盛宣懷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小妾,但是沒有公開,而手下有個叫李寶奎的附手卻對這個女人迷的不行,向盛宣懷提出要娶她,盛宣懷捨不得,還大罵了李寶奎一通,這個李寶奎一氣之下把盛宣懷乾的這些背地裡的勾當整成材料獻給了盛的死對頭袁世凱。


外出活動前呼後擁

正好這時候袁世凱需要經濟上的支持,而搬倒盛宣懷是奪取他萬貫家財的最好辦法,再加上他的靠山李鴻章已死,所以很快就將盛撤職查辦。
胡雪巖與盛齊名,悲情相似

實際上盛家還有很多產業留給後人,卻被後人揮霍一空!


黃蜂二師兄


常州歷史上名人無數,但是配的上世外高人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孔子都尊稱老師的季札。


季札是孔子的老師,與孔子齊名的聖人,同時也是孔子最仰慕的聖人。稱為“南季北孔”,歷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學大師,也被稱為“南方第一聖人”。


我們知道季札是春秋晚期的吳國人,說到吳國,大家可能更多的會想到吳王闔閭、吳王夫差、伍子胥和兵法大家孫子,那麼季札是誰呢?他是吳王闔閭的叔叔,吳王夫差的叔祖父。

那麼季札究竟有怎樣的作為?下面我介紹季札震驚當世事的幾件大事!

一、三讓王位

吳王壽夢繼承吳國國王之位,壽夢有四個兒子,分別是諸樊、餘祭、餘眛、季札。但是壽夢最喜歡的卻是最小的兒子季札,因為季札才智和品德都遠在幾位大哥之上。壽夢想把自己的王位傳給季札,季札的三個兄長也很樂意季札接替王位,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才智都不如季札。但是季札卻不願意接受王位,因為他知道自己繼位不符合當時的禮制,於是避而不見,這是季札第一次謙讓王位。



季札的哥哥諸樊替父守孝三年以後,又一次想把王位讓給季札,季札還是不受,這是季札的第二次讓王位。

諸樊統治吳國十三年後逝世,他沒有按照當時的傳統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餘祭,想最終傳到季札手中,時間一天天過去,季札的三個哥哥都過世了,按到當時他們的大哥諸樊的決定,王位應該傳給壽夢最小的孩子季札,但是季札寧願逃走也不願意要這王位。時間一天天過去,季札的三個哥哥都過世了,按到當時他們的大哥諸樊的決定,王位應該傳給壽夢最小的孩子季札,但是季札寧願逃走也不願意要這王位。


中國曆代為了王位殺兄弒父,手足相殘的事多如牛毛,可見其德行真的值得我們稱道。

二、出使中原諸國

季札在政治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而他在政治上的功績主要表現在外交上面。季札在周遊列國時,對各國大勢瞭如指掌,並且都做出了預測;事實證明,季札的預測後來都應驗了。


第一站來到了魯國,大夫叔孫豹接見了他。談得投機,季札與他著重交流了一通用人之道後,一下子點中了叔孫豹不會用人的死穴,並且斷言他將因此而遭受大難。不久,季札的話得到了應驗。

魯國國君是周公後裔,因周公對周王室的特殊貢獻,被天子特許可以傳習演奏虞、夏、商、週四代舞樂。藉著出使的機會,季札請求觀看周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季札觀樂”。這次表演中,季札聽完《秦風》後感嘆道: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意思是“呀!這個曲子應該叫‘夏’聲。說來,能把古老‘夏’的曲調傳承下來,這個國家一定會日益壯大,不可估量,能達到周王朝這樣的基業都說不準。”三百年後,秦始皇真的一統天下了。

季札出訪的第二站是齊國,他和晏子話語投機,於是給晏子一個忠告,“我看齊國政壇醞釀著動盪,您要想保命,還是趕緊把封邑和政權交還給國君吧“。晏子聽後立刻交還了政權和封邑。在隨後的”欒、高之難“中,晏子因此倖免於難。季札與一代賢相晏嬰成為莫逆之交。

第三站到了鄭國,季札和子產一見如故,於是這位大預言家又開了金口,季札對子產說:“鄭國的執政者奢侈,禍難將要來臨。政權恐怕就要落到你的手中。你執政,要慎之以禮,否則鄭國將會敗亡。”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就是鄭國政權更迭之後,子產為政,把鄭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季札的第四站來到了衛國,先後受到了蘧瑗、史狗、史鰍,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等人的接見,季札“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引自《左傳》)果然衛國此後多年無禍患。

第五站,季札到了晉國,一番訪問之後,季札預言道“晉國的政權大約要聚集在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這三家了”,後來韓、趙、魏“三家分晉”事件成真,從此歷史從春秋進入戰國時期。

季札遠見卓識,居然預測到了“以秦代周”的大趨勢和大結局,以及“三家分晉”這一歷史轉折點,一次出訪六出奇言,語語中的。

三、孔子評語

孔子眼中的季札——天民、習禮者 所謂天民,就是指明乎天理,適乎天性的賢者;所謂習禮者,即是指熟悉並遵守禮儀之人,孔子曾經說過:“泰伯(季札的祖先吳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司馬遷讚美季札是一位“見微而知清濁”的仁德之人。賢者的謙恭禮讓、非凡氣宇和遠見卓知,一直在中國歷史的長空中,閃耀不絕。


季札不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廣交當世賢士,是真正的世外高人


兔先生的vlog



古代常州那麼多名人裡我覺得只有清代趙翼才算得上“隱士高人”。

為什麼說只有趙翼算得上“隱士高人”?

因為趙翼生前雖然有一定知名度,但是細究其經歷,也就是一普通清代高級官僚而已。

他乾隆二十六年考中進士,先後擔任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他最高官職也不過是貴西兵備道這樣一個四品道員,乾隆三十八年他辭官後更是徹底告別了官場。

他活著的時候以詩詞聞名,那首膾炙人口的“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就是趙翼作品。

但是認真來說,他生前名氣相比袁枚來說真的差遠了,而且他死後一百多年也是默默無聞,一直到近代,人們才發現原來趙翼可以說是明清小六百年來,最出色的歷史學家之一,甚至也許沒有“之一”。

近代梁啟超、陳寅恪等歷史大家對趙翼的評價都非常高,梁啟超認為趙翼“用歸納法比較研究,以觀盛衰治亂之原”是他強於同時代學者的地方。


日本漢學界對趙翼評價比國內對趙翼評價更高,日本漢學界曾經投票選舉趙翼為華夏最偉大的十名歷史學家之一。

內藤湖南,不但是日本漢學界的泰山北斗,即使在華夏學界也認為內藤湖南是當之無愧的華夏史巨人之一,當代華夏曆史學家幾乎都深受內藤湖南博士的影響。

而內藤湖南則深受趙翼的影響,內藤湖南先生著名的學術觀點:“唐宋變革說”、“文化中心移動說”在歷史學界看來,無論是核心論斷、具體觀點、所選論據、論證邏輯、敘述思路、謀篇命意、文字表述均顯著地表現出承襲趙翼思想的痕跡,這一點,日本漢學界也是承認的。

趙翼的史學著作《廿二史札記》在近代可謂風靡,不僅受學界推崇,更是受到毛老人家的推崇,毛老人家從上世紀30年代一直到去世,《廿二史札記》一直是他隨身攜帶的幾本書之一。


老人家還多次公開向同志和下級公開推薦趙翼的《廿二史札記》。

我個人以為常州雖然自古以來名人輩出,但是如趙翼這樣不但對本國影響很大,而且影響力還擴散到了其他國家歷史學界的大學者是真的很少見。

更為重要的是他生前以及死後小一百年並沒有特別出名,更顯得他是“隱士”。


蘭臺


胡濙 明朝初年重臣、文學家、醫學家。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尋建文帝朱允炆下落。胡濙歷仕六朝,前後近六十年,為人節儉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被比作北宋名臣文彥博。其中任禮部尚書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師。明英宗天順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歲高齡逝世,獲贈太保,諡號“忠安”。其墓地就在常州天寧區牌樓弄,牌樓弄就是因其墓地有牌樓而得名的。還有一個明朝最後一個狀元楊廷鑑,字冰如,號靜山,是明朝南直隸武進(今江蘇武進)人,生於1603年。楊廷鑑是東漢名臣楊震的後代,出身耕讀家庭。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自幼就發奮讀書,不像其他小孩子一樣貪圖漂亮衣物。1630年,27歲的楊廷鑑參加鄉試,其人品、文品都被公認為當地第一。由於第二年明朝就滅亡了,因此楊廷鑑就成了明朝276年來最後一名狀元。


曼森叔


既然是隱士估計就不為世人所知道,不過茅山在常州境內,說不定有隱士。


蒼狼的歷史故事屋


其實我很不願意回答你這個問題,因為回答了你的問題也就把我自己暴露了,實話告訴你吧,我就是你問題中說的那個古代在常州的世外高人,記住了,不許透露我的行蹤。


無醉VIP


。。。



福鹿蛙


古代的帝王蕭道成與蕭衍都是常州的,近代有革命家張太雷!


大肥皂大風歌


隱士高人到處都有,他們看破紅塵,所以歸隱


伯樂l


古代隱世高人很多很多。比如在坐的諸位。哪一位不是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