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临近年末,我重新理了一下书架,很神奇地发现上面竟然充斥这75%的惊悚小说。惊悚小说作为一种"刺激性"文学体裁被大众追捧。但这类小说,在一开始并不被看好。

因为在这之前,那些"民间传说"已经将它的"席位"给占去了。所以,很多惊悚小说家,在一开始将这一题材,只是作为一个兴趣,捎带写上一段而已。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人类历史的民间传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内容惊骇、甚至带有恐惧或是绝望等因素。像国内的盘古、欧洲的普罗米修斯,如果将这些内容进而详细的话,完全是CULT味十足的画面。

"惊悚故事"的原型,要追溯起源的话会比一些神话故事还早,比如,一直受到追捧的吸血鬼故事,其原型可以追溯到苏美尔的古老文明,里面就有讲到有一种怪物会寄居在意外死亡或者没有妥善下葬的死者身体里。

在中外"惊悚文坛上",出现过很多大IP。其中让我觉得可以称作"老祖宗"的,一位是爱伦坡,还有一位是蒲松龄。因为他们两人都是属于短篇惊悚小说,而且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后辈来效仿。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我有的一个写惊悚小说的作家朋友说过"写惊悚小说太容易有代入感,以至于自己的生活也会充满不吉利的气味。"

这话带有一种"玄学"的意味。本来我,并不相信这些。但这次特意去看了一下蒲松龄和爱伦坡的人生际遇,发现确实有那么些"意思",那就是"生前极其不顺,像活在恐怖片中一样"。

或许"恐怖小说家"本身就是身陷恐怖之中吧。

1640年,蒲松龄出生在一个败落的地主家庭,到他这一代已经近似于"无产阶级"了。19岁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但是之后的考运一直不佳,未能中举。好在当时的知县孙蕙是他的朋友,由他的帮衬下一直在府内当师爷兼私塾老师。 依靠着这个生计,才得以搞创作。

《聊斋志异》是旷世之作,但蒲松龄家并没因此而脱贫,以至于他的后人沦落到卖手稿过活。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后人描述他这一辈子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科举,另一件就是撰写《聊斋志异》。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聊斋志异》其实很像现在的"都市怪谈",蒲松龄的文笔也确实了得,经过他的再加工,本来是普通的"事例"变成了一个个身临其境的故事。可以说蒲老爷子是中国"惊悚小说"第一人。

1809年的美国波士顿,爱伦坡出生,他的父母都是来自演艺圈的任务,如果正常下去的话,坡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剧作家,可惜的是在三岁的时候,父母先后离世。

三岁成了孤儿,这本来就是一个十分悲催的事情。好在最后,坡被领养,而起那个家庭还是当时是里士满的一位富裕烟草商,养父母一直对他视如己出。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早期的诗歌熏陶,爱伦坡的惊悚小说都带有一种特殊的"哥特风",那些小说中有着强烈的凄美感,所以直到现在,喜欢哥特风的读者或是喜欢惊悚分的读者,都成为了他的粉丝,包括后来另一位文学巨匠洛夫克劳福特(克苏鲁神话的创造者)也是他的追随者。

作为惊悚小说家,这两位以今日的影响力来说,都是宗师级的人物。但就像前面说的,他们都像是中了 "诅咒"一般,在生前都不受业内的待见,以至于吃饭都成了问题。如果换到今时今日,即使他们不再有新作品问世,也能靠着人气和版税妥妥地"吃香喝辣",想到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最早的时候,惊悚小说还没有成为文学上的一个"专门"的体系。它只是一种"传说"的附属品,依靠世恒言的作用,流传于民间。在一些宗教类刊物或者法本之中,比如《百喻经》、《法苑珠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惊悚小说"的雏形,但是这些内容,还只停留在"讲道理",缺少深刻的内容描写。

但作为一本优秀的惊悚小说,"故事性"与"带入性"是不可或缺的。这两位惊悚小说界的泰斗,运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讲故事。

爱伦坡是擅长于故事与现实结合,虽然在他的笔下"哥特气质"特别重,但是他的故事并没有脱离生活,像《红死魔的假面舞会》,描绘的就是曾经的鼠疫病流行。而《黑猫》,其原型就他所养的那只猫。爱伦坡也会结合了当时美国一些地区的奇闻异事,而变得更为生动而有趣了。

而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很多都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都市奇谈"。像《红字》一篇,说的就是那个时候发生的一次天文奇观,而这件事,又在其他的文献记录中被提及。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蒲松龄擅长的是将故事中周围的环境、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不经意地表述出来。即使其中一些事实内容经过歪曲和杜撰,但还会让人感觉到"真是真的事情"。以至于整部《聊斋志异》成为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奇书。

要写一本惊悚小说,必须要有"灵感"。在那个时代,通讯没有现在那么发达,也不可能有太多素材和内容可以参考,所有的故事内容和桥段,需要自己来把握。

如今的惊悚小说,不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就能找到可以让读者为之"震惊"的梗。特别是在2000前后,中外的惊悚小说出现"井喷式"的发展,这得益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从0到1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蒲老爷子的"群众基础"强。他在外边办了一个茶摊,周边的居民,贩夫走卒都会前来光顾,还带着"新鲜"的故事。

这正是这样的一个"固定"场所,虽然说并不赚钱,但是不缺"故事题材"。这也就是蒲松龄的一大优势。可见写作这件事情,还得需要对外的交流。

爱伦坡就有些尴尬了,他在遇到写文瓶颈的时候,就开始酗酒。虽然说一定程度上,酒精确实能促进思维的活跃,但个嗜好对他后来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826年,爱伦坡还在威廉玛丽大学读书,就已经是学校中小有名气的"诗人"。他看中了同学莎拉·爱弥拉·罗伊斯特,并且私定终身,但女方家里人嫌弃他是个"酒鬼",所以并不赞成这桩婚事。

到了1827年,爱伦坡从学校毕业,回到里士满,准备筹备婚礼,这时候发现女方的父母单方面废除了他与爱弥拉的"婚约"。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第一次婚姻就给"酒鬼"属性毁了,为此坡十分气愤,并不顾养母的劝慰离家出走去波士顿参军。这也就使得他和养父母家里的关系急转直下。

在部队中,他以笔名"波士顿人"出版了第一本诗歌集《帖木儿及其它诗》,在后面的几年里,因为在军队里表现良好,升迁为军士长。

1830年5月,爱伦坡由养父的资助,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在军校中,他因为文字犀利,时常写讽刺军官们的滑稽诗而在同学中获得了极高的人气。但是,他在军校仍然"放浪形骸",酗酒的情况也愈演愈烈。最后,被西点军校开除。

写作找寻灵感,喝点小酒本没有什么问题,但酒精容易沉迷,会使得人的脾气变得十分古怪,爱伦坡就是如此,在外人来看,他喜怒无常,且不近人情。

而这样的一个情况,其实对一名作家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作家并不是一个收入稳定的职业,特别是职业写手,很大程度上需要"贵人相助"。

但是"文人"总会有"傲气",很容易看不惯人。爱伦坡还是出了名的坏脾气,虽然,蒲松龄也是一个颇为尖酸的老爷子,很擅长"怼人",甚至"骂人不带脏字"。但是蒲老爷子还是比较"识时务"的,相对爱伦坡来说,"人缘运"也稍微好一些。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蒲松龄一生钟情于仕途科举,在屡试不中的情况下,还先后在江苏宝应知县孙蕙、名士袁藩、淄川知县张嵋、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翰林王士禛的账下做过幕僚,而且与这几位上司都成为了至交好友。

有这么些个"贵人"的资助,蒲老爷子编纂《聊斋志异》一路顺畅。虽然说不是很有钱,但至少家里开销不成问题,而且还要"养"着一个茶摊。如果仅凭借乡间私塾的这些微薄收入,那估计早已成为饿殍了。

至于爱伦坡,其实他的"人缘运"也不错,因为文笔漂亮,认识不少当时的"大V"。但他实在是不会"做人",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1835年,爱伦坡参加费城《星期六信使报》主办的征文比赛。虽然这次比赛中没有获得名次,但那些由都市奇谈改编的小说,还是被《信使报》相中,于次年发表。

当时《游客报》征文比赛的评委之一约翰·肯尼迪很对爱伦坡,并将他推荐给《南方文学信使》月刊的出版人托马斯·怀特。按理来说,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爱伦坡摆脱财政上的困难。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爱伦坡的"贵人",但坡并没有与这两人搞好关系。

同年3月,爱伦坡开始给《南方文学信使》投寄短篇小说、书评文章以及他第一个长篇故事《汉斯·普法尔》。这时候肯尼迪时常邀请他去吃饭,一起谈论小说内容。但爱伦坡却不太愿意与肯尼迪有过多的"交集",总会以"衣衫破旧,无颜见人"为由拒绝了肯尼迪的晚餐邀请。以至于最后两人断了联系。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爱伦坡在一些评论性文章中,文字十分 "愤世妒俗",也属于"怼人不倦"。在《南方文学信使》撰写评论文章的时候,被称作为"南方战斧手",其意思为动不动就点火开骂。总编辑托马斯·怀特也对他十分赞赏,将他提升为主笔评论员,但也申明希望爱伦坡不要继续酗酒。

托马斯·怀特本来也是好意,可惜爱伦坡并不吃这一套,依然我行我素。1837年,因为酗酒的原因,爱伦坡与怀特发生争执,最后愤而从《南方文学信使》辞职,举家迁居纽约另谋生路。

这个事件对爱伦坡来说影响极大,现在来看,很难断定孰是孰非。外界有说是因为怀特的工资太低,所以引起了爱伦坡的不满。也有说是爱伦坡因为脾气不好,一直与怀特处不好关系。不管怎样,《南方文学信使》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好平台,从那里出走,不是好的选择。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1839年《绅士杂志》的老板威廉·伯顿找到了他,聘请他为该刊做一些编辑工作。每月提供一篇署名作品和撰写一部分评论文章。

在这个时期,爱伦坡完成了《厄舍府的倒塌》、《威廉·威尔逊》。在1839年底,正式出版了《怪异故事集》,这套上下冊的书籍包含了之前爱伦坡所作的25个惊悚悬疑类小说。

但是在1840年6月,爱伦坡又犯起了"老毛病"酗酒,导致与老板伯顿发生争吵,最后被解雇,再次失去了大好的机会。

只能说,有才华的人,一般都不擅长"人际关系。爱伦坡的人生起点高,而且在写作生涯中的贵人并不比蒲松龄少。但可能他真的不会与人打交道,以至于最后生活弄得十分潦倒。

蒲松龄与爱伦坡,惊悚作家超越时空的对话

这两位惊悚小说界的巨星的最后的岁月也挺让人唏嘘。1715年2月25日,蒲松龄在那间"聊斋"中,"倚窗危坐而卒"。 1849年10月,爱伦坡在巴尔的摩一个投票站外的长凳上过世,据说是死于酒精过量引发的 "脑溢血"。

如今,"聊斋"成为了"蒲松龄故居",爱伦坡的那半间砖房也成为了众多爱好者的"朝圣地"。有文描述到那两个"简庐"是"藏在绿色深处,周围空气中充满着花的芬芳,那简直是一个像梦一样美丽的地方"。岂知当年这两位"大佬"以怎样窘迫的神情,蜗居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