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高峰來臨,乘飛機要過“三關”


返程高峰來臨,乘飛機要過“三關”

2月3日,大年初十,全國各地陸續迎來返程客流高峰。交通、公安及衛生防疫等部門積極聯動,多措並舉,防控疫情保通暢。淮報融媒體記者從淮安機場瞭解到,現在到淮安機場乘坐飛機,登機前至少要過三道“關”。

多條航線取消

進出港嚴格測溫檢查

“現在很多航班取消了,一天約有十幾個航班左右。今天客流暫時還沒什麼變化。”2月2日上午,淮安機場安檢保衛部部長高萬松向記者介紹。

儘管如此,對進出港旅客的檢查沒有絲毫鬆懈。

從進入機場區域開始,旅客要經過三道檢查關,才能登機。在機場區域的入口處,配備了專門的醫務人員對所有進入人員進行測溫和詢問。“主要是詢問有無去過湖北的經歷和有無接觸過與湖北相關的人員。”高萬松說。

進入航站樓,還有第二次體溫檢測和詢問。現場值守的機場公安分局的民警會依次檢查身份證,對所有湖北籍旅客進行更詳細的詢問、檢查和登記。

辦理值機,進入安檢通道前,是最後一次體溫檢測。“也就是說,出港旅客登機前一共要經過三次檢查。現在室外比較涼,恐怕體溫檢測會不準確。”高萬鬆解釋。

如果出現異常情況,防控人員會立即採取措施。“我們機場設立了臨時留觀室。對於體溫超過37.3℃的旅客,我們會立即將其隔離,並通知120將其帶到定點醫院做檢查。而對於14天內到過湖北或接觸過與湖北相關人員的旅客,如果沒有發燒,我們會勸其回家觀察。”

進港旅客同樣要接受嚴密的防控措施。“首先在飛機上,機組人員會對所有旅客進行體溫檢測,並把相關情況移交給機場。下飛機後,機場再進行一次全體體溫檢測。如發現發燒的旅客,還要對發燒旅客的前三排後三排旅客實施隔離,直到發燒旅客排除‘嫌疑’後才能走。”

記者瞭解到,自1月底開始,受疫情影響,淮安機場日客流量下降明顯,但機場內部的“戰疫”氛圍卻持續緊繃。車輛一次一消毒,航站樓每天不少於三次全面消毒,各個崗位各自打飯分開吃飯……

自除夕當日至今,淮安機場已拉動過5次異常“警報”,檢查出11名“可疑”人員送往定點隔離。“幸好,截至目前,這些人中還沒有發現確診的。”高萬松說。

10天3次視頻“回家”

最長兩天一夜沒睡覺

2日上午10點多,忙碌中的高萬松腳步堅定,說話鏗鏘。熟悉他的人卻知道,從除夕開始,高萬松已在機場抗疫一線連續奮鬥了10天,平均每天睡五六個小時,最長的一次兩天一夜沒睡覺。

作為機場安檢保衛部部長,高萬松幾乎每年都是在機場值班“過年”。今年除夕,他一到崗,更是再沒歇下來。“我是(機場)公司的疫情防控聯絡人,每天都要跟市裡、縣裡的疫情指揮部、疾控中心、救治組打電話。一旦有異常情況,必須第一時間處置。”

春節假期期間,淮安機場遭遇的最嚴峻“考驗”發生在1月30日。當日凌晨00:25降落在淮安機場的普吉島至淮安9C8746航班上,篩查出2名武漢疫區接觸史旅客以及2名隨行人員。航班降落後,將這4名人員帶離機場進行醫學觀察的同時,同機其他141名旅客和7名機組成員也必須進行排查。

熟料,當日凌晨03:00左右,發現1名同機旅客出現發熱症狀。機場公司立即聯繫漣水縣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於03:30左右將發熱旅客帶到指定地點進行醫學觀察,同時機場公司協助安排4輛大巴車、1輛考斯特,將同機的其他141名旅客和7名機組成員一併送往指定地點隔離觀察。

在這場緊急處置中,高萬松一直奔波在一線。送走、安置好全部旅客,天已經亮了。他來不及休息,又連軸參加了一大早的公司總結會。會議結束,又發生了兩名武漢來淮旅客要飛臺灣的臨時狀況……“就是那一次,兩天一夜沒睡。”高萬松回憶。“累嗎?”記者問。他卻答,“還行。”轉而又強調,“其實公司領導,還有我們機場所有同事都很辛苦。”

高萬松在淮安消防支隊服過役,黨齡20年。他帶領的這支150多人的“安保”隊伍中,退伍軍人有44人,其中不乏黨員。24小時值班,承擔旅客人身安全檢查,行李安全檢查,貨物安全檢查,機場消防應急保障,醫療應急保障,機場內部保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這支“鐵”一般的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築起了一道密不透風的防疫線。

“每天大家要從第一個航班忙碌到最後一個航班,一般是早上7點多到晚上十一二點,航班延誤就不好說了。”除夕以來,高萬松一直住在機場宿舍,10天裡只與家人通過短暫的3次視頻電話。

“孩子12歲了。”說到家裡情況,高萬松突然沒了“口才”,“就發語音讓他們做好防護。他們也比較擔心我,但還是很支持我工作。”

沒有豪言壯語。這個42歲的漢子,最後只簡樸地說,“一直在學‘初心使命’。我的初心使命就是,一定要把事情(自己的工作)處理好,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確保機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