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思想,儒学、儒教的分别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上期文章探讨了“如今的人们还需要信仰吗?”,今天本人就以自己的微薄浅见来介绍一下“儒学”。

一.儒之三称

其一:儒文化全系统称“儒学”。

其二:以儒文化起教,所建立者,称“儒教”。

其三:皈依儒教或儒学大成就者,称“儒家”。

二.儒学源头

儒学是由春秋末期,孔丘所创。其人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如今常称其名为孔子。

在孔子之前,儒学为周朝礼乐。为教化礼仪,祭神祈福术士。而更早之前,或为巫祝身份。

浅析儒家思想,儒学、儒教的分别

孔子雕像

三.儒学思想

儒学在我国文化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意识到那就是儒学。像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除开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还有一个不得不细说的儒学思想“中庸”。

所谓中庸:“中者天下之达道也,庸者天下之定理也”。

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人生不偏离,不随意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常记仁义礼智信,做事不以利为先,看人不以貌度人。

面对事物不轻易站边,不轻易允诺。时常保持正反思维,多想多思的成功之道。

具体到个人,中庸之道即需保持平和之心,如失去平和就会易怒、易喜、易悲。

而保持中庸守正的方法,在于礼敬,对人对事应保持一颗敬重、敬畏的心。对他人意外遭遇敬重,不取笑指点。对未知敬畏,不偏颇认知否认事实。如此才能做到中正、平和。

如果能用心体悟“中庸”之道,便能在现实中受益匪浅。

浅析儒家思想,儒学、儒教的分别

四.儒学杂谈

儒学下儒教之说,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在西南等地,汉族人家堂屋中央会有一面神龛牌。而绝大多数的神龛牌居中所书为:“天地君亲师位”或“天地国亲师位”,这其中“君”等于“国”。而这几个字的起源,正是儒教。

我国本土宗教,除了道教拥有自己的神灵,儒教也有。或许是因为文明发展变迁,儒教渐渐的没落,儒学却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

如今儒、释、道三教的神灵我们都能在同一神龛供奉,也算是另一种三教融合了吧。

浅析儒家思想,儒学、儒教的分别

神龛牌

五.结语

儒学重个人品德,且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或许有一天,其他神神叨叨的盲从盲信宗教会没落消失,但有关个人品德思想,融入进中华文明的儒学文化绝对不会消失。

有关儒学本人也只了解至此,如果有甚错误之处可以留言纠正。下一篇,我来浅析“释学”欢迎继续关注独孤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