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饥饿使人长寿,饱食使人生病”,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A猜猜马迷


这句话有道理,但也不全对,饥饿也并不能让人长寿,而是合适地摄入食物;长期处于饥饿的人群会导致营养和能量的不足,身体的肌肉含量、免疫能力都比较低下,很多研究发现,身体瘦弱的人群比起强壮,甚至微胖的人群寿命会更长。但毫无疑义的是“饱食使人生病”,如果长期吃得撑撑的,暴饮暴食,喝香的吃辣的,那么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会早早地就找上门。

偶尔地饥饿对身体的确是有益的,这就是现在很流行的“轻断食”,轻断食的概念并不是断食,啥也不吃,而是可以选择某两天让自己摄入平时的1/4热量(但要求营养均衡),处于相对较为饥饿的状态。研究发现轻断食能够很好地平稳血糖和血脂,特别是帮助高血糖患者辅助血糖平稳有很好的效果。轻断食还有助提升脏器水平,专家推测这可能和我们人体自身的机制有关,人体是一个“反脆弱组织”,也就是说我们越去“欺负”它,它反而会变得更强,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锻炼,我们锻炼后都会觉得神疲乏里,心跳加速,气喘吁吁,其实并不舒畅,不过也正是这种不舒服的状态,身体会有意识地开始加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含量,下次、下下次,多次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锻炼并没有那么疲倦了。饥饿也可以让身体重新振作,因为感到饥饿,身体自我调节,加强肠胃运转功效,让我们能更好地吸收食物的营养。


其实人类正常的状态是处于半饥饿状态。我们的祖先们结成部族,团体狩猎来果腹,但并不一定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有时候可能还会赔上性命,也无法捕获部族的丰富几餐。所以远古人们一般的状态其实并不是吃撑吃饱的状态,到了食物缺乏的冬季,大家只能吃了储存下来的食物度日,这时候是大家最饥饿的状态,这时候大家不会大量运动,更多的时候会睡眠,以保证充足体力。直到十年前,其实二型糖尿病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疾病,但随着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的提升,我们物质条件越发丰富,人们开始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其实这并不是人类正常的生活状态,近年来三高频繁爆发,开始威胁我们的健康。

因为之前饥饿的生活环境,身体进化出一种“节能基因”,如果平时我们摄入的热量无法完全得到利用的情况下会储存下来,在我们缺乏能量的时候得到利用,但如今看来这样的节能基因竟然成了我们的敌人,它让多余的能量不断堆积起来,让我们肥胖、细胞脂肪化,这让更多地脏器失去正常功能,威胁健康。日常最好还是避免过度饱食,暴饮暴食,但也不要过度饥饿,每餐5~7分饱其实都是不错的选择。


只有营养师知道


大家好!我是福爸,执业医师。专注体重管理和疾病营养治疗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这话有一些道理,但是非常容易让人误解。中国有句老话,“要想身体好,饭吃七分饱”,意思就是不能吃得太饱了。但是饥饿使人长寿就有问题了。我来说说这里面的学问。


关于饮食对寿命与健康的研究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比较有名的实验是用小鼠做的,忘记发表在哪家学术期刊了。同一个年龄的小鼠,随机的分成两组,一组可以随意的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另外一组则限量供应配合饲料。结果吃限量配合饲料的小鼠寿命明显的比随意吃喝的小鼠寿命要长得多,也健康得多。

也许小鼠和人类相距甚远,于是国外有一组科学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跨世纪的研究。这次研究对象是人类近亲恒河猴,由于猴子本身有二三十年寿命,所以研究的时间跨度就非常长,直到2017年才在《NATURE》的子期刊上发表了研究结果。吃猴子应该吃的蔬菜水果和坚果,而且控制总热量的猴子,更加健康强壮并且长寿。其中一只更是活到了43岁,这是恒河猴最长寿的记录。而随意取食的猴子衰老的快寿命短,关节炎、高血压、心衰等各种疾病明显增加。


这些实验都证明了饮食管理对健康和寿命的重要性。然而,千万不要把实验结果简单的理解为健康就要节食挨饿。所有这一类实验中,限制总热量的同时,都是给予了实验动物最适合的营养。也就是各种需要的营养元素不多不少,比例合适,也就是我经常提倡的均衡营养。绝对不是简单的节食挨饿。

所有动物包括人类,都会本能地多摄取高热量食物,储存脂肪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饥荒。这种本能是物种延续的基础。然而现代人类社会,想要获得足够的食物太容易了(贫困灾荒地区例外),我们面对的是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同时却又营养不均衡。这就是我常说胖子都是营养不良的原因,因为胖子只是吃的热量多,有些必须的营养元素缺乏,例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饮食这块就是要记住营养均衡四个字。基本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用粗粮杂粮代替部分精细主食,奶制品、豆制品、蛋类、鱼虾、白肉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每天吃一点点坚果。这也是各国膳食指南给出的饮食建议。具体食谱可以私信“减肥食谱”四个字,这个食谱不但可以减肥,也是绝大部分人适用的健康饮食。


福爸聊营养


有人说:饥饿使人长寿,饱食使人生病?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我认为,有道理。人类真正有能力吃饱的历史应该就在近代。在中国也就是三四十年的时间,饥饿的时代,我们可以回想下有病的人很少,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能吃饱了,就百病丛生,可见人不怕饿死,就怕饱死。我的母亲常说:平时省一口,饿时顶一斗。就是谆谆教导我们:常将有时思无时。人有战胜饥饿的天性,养成节俭的习惯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我们要养生,“辟谷”指的就是少吃,享受适当饥饿给人带来的快乐。

我们要想长寿,就要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对饥饿使人长寿,饱会使人生病有自已的认知和判断。饥饿不是不吃饭,那样是会死人的,我们要正确理解“饿”的含义:一、每顿饭不妨都少吃一口,每次想添饭,要坚持不添,看似活得有点累,其实肠清者寿长,这点你要懂。二、我们的肠子有多长?人的肠子全长三十尺左右,稍短于食草动物而远长于食肉动物,说明我们的体质适应杂粮,素食为主、小荤为辅。这也符合人类采食史和长寿的规律。三、吃得少有饥饿感,怎么办?此时不要急,分散一下注意力,喝点水、散散步、听听音乐,只要坚持一小时,饥意全无,和平时一样,该干嘛干嘛。

那么,饱食怎么会生病呢?我们的消化系统不是为了我们天天接待大鱼大肉而准备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吃饭不节制,暴饮暴食、营养过剩,天长日久,腰粗肚大、气湍胸闷等毛病就会来。饱食会给肠胃增添负担,给心脏带来挤压,增添患病的风险。我们平时说的:饭吃七分饱,身体自然好。就是平衡吃饭的最高境界,就是对饥饿和饱食利弊的完美诠释。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步史。吃是主题,半饥半饱是人体进化的常态。生活条件好了,富裕病来袭,你可要当心。适当的饥饿对人有好处,吃的过多会诱发疾病,管住嘴,迈开腿,健康幸福就会来!


万寿无疆2018


饿治百病,是中国古人的养生智慧。其中,道教有过午不食一说。佛教有日中一餐之说。中医有不时不食一说,即:不到该吃食物的时候不可进食,是指晚饭而言。饿,不是指极端地挨饿,而是指保持适度的饥饿的感觉。其道理在于:人体所谓的免疫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全在于饥饿感。为什么?因为人的健康强壮,全在于血液的清新和流通的舒畅。而导致血液不清新以至血黏、血稠,血液中的各种病菌、病毒等垃圾物泛滥的原因,是血液中的"清道夫"一一巨噬细胞,不再进行吞噬血液中多余的"外来异己物"的正常工作了,罢工了。为什么要罢工?因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一一饥饿感。巨噬细胞是人体的细胞组织中的一种,它的感觉和活动能力是与人的感觉和活动能力是保持一致的一一人感觉不饿,不想吃东西,那么,巨噬细胞也感觉不饿,也不想吞噬那些血液里"外来的的异己物"一一病菌、病毒、黏稠物等,这就会导致血管瘀滞、堵塞,久而久之形成血管堵塞或癌肿等等各种疾病。大凡人类的慢性疾病,就是这么来的一一人体先天的免疫力丧失导致的。所以,人的病与不病,饥饿感十分关键。


傻瓜寻真


非常有道理。但需要把握好“饥饿”的度,掌控好“饱食”的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一辈子要吃的食物的量是有定数的,假设人一辈子吃3万千克食物,可以吃一百年,但有人不节制,80年就吃完了,很可能80年就完蛋了。

长期饱食,如果脂肪摄入过多,血脂可能会高,血脂堆积在哪里,哪里就出问题。堆积在肝脏,就得脂肪肝;堆积在血管壁,就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高血压、冠心病;堆积在皮肤下,就肥胖。没落一个好。

长期饱食,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血糖可能会高,它不转化,就成高血糖、糖尿病。血糖转化成脂肪,就可能血脂高,然后像上面一样,堆积在哪里,哪里就出问题。

长期饱食,如果蛋白质摄入过多,就可能加重肾脏的负担,造成蛋白尿,进而肾功能下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所以,不能饱食终日,饱食终日就会“无所事事”,必须让各个器官和细胞保持三分饥饿状态,这时细胞的活跃性是最好的,对外界的反应是最敏感的,营养效率是最高的。

但太饥饿了也不行,“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人没有营养,没有能量,细胞就不能正常工作。俗话说得好,不管什么英雄,一天不吃就变狗熊。

所以,“饥饿使人长寿,饱食使人生病”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有赖健谈


不是饥饿使人长寿,而是限制饮食能够延长寿命,即在没有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减少热量摄入,可以增加许多不同生物的健康和寿命,包括酵母、蠕虫、苍蝇啮齿动物。目前而言是否能延长人类的寿命没有结论,但是观察限制饮食可以提高几种灵长类动物的寿命如灰鼠狐猴和恒河猴,所以限制饮食延长寿命很有可能适用于人类。

上图A/B是遵循标准饮食的恒河猴;C/D是被限制卡路里摄入的恒河猴,可以看到的,限制饮食摄入的猴子看起来更年轻,也更强壮。

在许多动物中,饮食限制的程度与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的延长之间存在相关性,也就是说,一只动物的饮食限制水平越高,它的平均寿命会延长越多。

上图左边的生存曲线是一个假设的结果——如果饮食限制在人类身上跟老鼠身上一样有效,那么人的预期寿命会是多少;右边为实验室老鼠实验结果。然而,目前还不知道饮食限制对人类的效果如何。

目前已经观察的限制饮食到对健康有明显的好处包括可以降低体温、胰岛素抵抗水平和体脂,改善胆固醇和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肌肉萎缩和脑萎缩的几率更小;相反,营养过剩可能增加年龄相关疾病的危险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神经退行性变和癌症。

关于限制饮食促进长寿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在果蝇和秀丽隐杆线虫中,限制饮食对长寿的作用机制之一是

开启mir-235分子开关,并且抑制cwn-1/WNT4,促进细胞循环的自噬过程。此外,饮食限制通过调节p38信号和转录因子ATF-7调控的先天免疫通路来延长寿命,p38和ATF-7免疫在过度活跃时的慢性炎症易导致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加速衰老,


科学闰土


在衣食充足的前提下,此理论始有养生指导意义,记得小时候大伯给我讲过一件事:他是单位的技术工人有一次外单位请他和其它同事去帮工不给钱光管饭,菜是黄瓜拌烧肉管够,我伯父那时正壮年食量本身就大,且那时见点肉不容易,放开了量吃。结果晚上回家后肚子不舒服,在楼下从七八点钟走到十一点半才消食完毕。这种吃法对身体肯定不好,胄肠负担太重会吃不消的。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克制自已食欲,减轻胃肠负担,肯定有益!



阳光明正


这句话是错的,任何东西都需要适度,极端饮食是最不健康的饮食!

饥饿不能使人长寿,反而容易出现其他问题,影响生命健康!

我们需要明白少吃和饥饿是两种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如果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使人昏昏沉沉,精神不振,甚至还可能出现休克的现象。

人体活动是需要能量支撑的,而食物是人体能量摄入的主要方式,当我们处于饥饿状态时,身体机能会全面下降,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浑身无力、疲倦嗜睡都可能出现。而且非常容易患有胃病。

大人还好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如果长期饥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别说长寿健康,可能会影响发育,出现畸形等可能。

饥饿不是好事,但饱食也同样有害!

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但同时营养过剩也有问题。

胃部是食物的必经之所,虽然说胃是一个具有弹性的J形袋子,其胃容量可以根据食物数量进行增大到最高16倍左右,但这依然有一个限度,如果每次吃饭到吃到撑也就是达到极限,那么胃部为了消化这些食物会超负荷工作,这样其负担就会因此而加重,长期如此高负荷工作,没有修复胃粘膜的机会,那么随着胃液的分泌、胃粘膜的破坏,很容易出现胃部疾病。

现在三高人群越来越多,主要就是因为其饮食不健康所致,他们进食大量高盐、高脂、高糖等食物,这也是很多进食过饱人群的饮食菜单,毕竟现在往往都是无肉不欢,这样吃的“好东西”过多,自然会得“富贵病”了。

都说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吃的少最为健康,但实际上没有几个人这样做,可能是由于国内酒桌文化的盛行,绝大多数人的晚餐都是最为丰盛的,在这些硬菜、酒精的诱惑下,很容易吃得过多,这样我们在睡觉时,胃部里的食物没有消化干净,胃部还需要继续加班工作,这样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出现失眠多梦等情况,长期如此,会让我们精神衰弱,记忆力减退。

饮食永远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关键,过多、过少都是不可取的,有句老话才是最正确的:“吃饭只吃七分饱”,这才是最健康的饮食法则。


罗民教授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可能适合我自己,现在每天只吃两餐,每餐吃得也不多对比以前少了很多,感觉人的精气神都好太多了,就是刚刚改成两餐习惯的时候晚上会饿得心慌无力,现在习惯了,感觉晚餐就是浪费粮食,我是做模具行业的每天晚上都要加班,体力,注意力都是越来越好


老子最文明


有道理,我就是一名辟谷的爱好者,我经常连续一个星期什么也不吃,但是喝水。我的感受是身体轻便精神十足,情绪平稳,头脑清醒等等。我还是一位冥想爱好者,我一坐最少两个小时,感觉没有呼吸,身体有时感觉非常厚重好像是正常时的几十倍,有时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就好像头脑空空如也身体空空如也,自己变成一个观察者,只观察到空空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