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初韩国人民为拯救国家经济而捐献黄金,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asd0147014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自冷战之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金融危机,作为这次危机的发源地,东南亚地区的几个新兴经济体全部都被击垮。在危机爆发之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承接了从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一度非常繁荣,被世界称之为是“亚洲四小虎”。

在97年之前,人们对于亚洲四小虎非常看好,认为它们将会跟随亚洲四小龙,成为二战后第二批跻身发达经济体的亚洲国家,因此大量热钱涌入这四个国家及东南亚,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虚高,经济中有大量泡沫,这其中以泰国的经济空心化程度最高,而泰国也成为这场危机的导火索。

19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西方资本财团开始大量购进泰铢,之后便疯狂抛售泰铢。受其影响,泰国国内和国际上也出现了大量抛售泰铢的情况。

由于泰国施行的是固定汇率制,泰铢与美元的汇率长期固定在25:1,大量抛售泰铢使得泰国的外汇储备极度吃紧。而当时泰国还有大量的短期外债,如此下去,泰国外汇就不够用了。

不得已之下,在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施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对美元汇率暴跌,泰国经济崩溃,亚洲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在泰铢崩溃之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相继受到波及,危机也很快向北传入东亚,东亚各大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香港和韩国是收到冲击最严重的地方,国际对冲基金甚至专门对港币发起了大规模攻击。但好在有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最终挫败了国际游资做空港币的企图,但即便如此,香港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香港股市为此遭受重挫。

相比在之下,韩国的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在这场金融危机爆发之时,韩国刚刚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当时韩国的外汇储备还是比较雄厚的,也有着强大的工业实力作保障,而且韩国也是美国在亚太的重要盟友之一,有着美国这个靠山,韩国还是顶了一阵子。但当时韩国企业大量对外投资,身负大量外债,并远超韩国的外汇储备,这为韩国金融崩溃埋下了隐患。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原本由政府扶植的大型企业轰然坍塌,银行坏账急剧增多,外界对韩国经济的信心也随之大挫,大批外资撤离,韩国外汇也扛不住了。

(韩国经济崛起于朴正熙时代,韩国政府的政策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扶植一批大企业,并且长期主导韩国金融系统,而这些企业的盲目投资导致资不抵债,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为了稳定外汇,韩国政府紧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IMF),但IMF却给出非常严苛的贷款条件,要求韩国进行金融改革:

一、IMF要求韩国政府放弃宽松货币政策,大幅提高利率,并减少财政开支。

二、迅速对资不抵债的大型企业进行破产处理。

三、韩国政府不再干涉货币政策,允许外资收购银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对于IMF的要求,韩国社会起初是非常抵触的,因为这涉及到了韩国的金融主权,将意味着外资可以控制韩国的金融系统。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

为了帮助国家度过难关,在政府的号召下,韩国家庭妇女还是向银行出售自己的金首饰或其他黄金物品。

黄金作为贵金属,也是一种硬通货币,更是各国货币的基石,可以直接兑换成美元,黄金储备的增加有利于韩元的稳定。

在这场举国“献金”的运动中,外界估计韩国政府实际共收购了10亿美元的黄金,韩国国民与政府同舟共济的行为也大大震撼了国际社会。

(韩国民众前往银行出售手中的黄金)

不过10美元对于当时的韩国来说仍旧时杯水车薪。到了97年年底,韩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只有39亿美元了,韩国政府接受了IMF的要求,获得了195亿美元紧急贷款。

此后在IMF的指导下,韩国政府积极进行改革,仅用3年时间就还清了IMF的贷款,并且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

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拒绝承认韩国是发达国家,据韩国教育部2018年12月27日公布的“2017年教育机构毕业人员就业统计调查”报告显示,韩国本科毕业生首份工作的平均月薪约合1.55万RMB,这个收入真的是比较可观了。


千佛山车神


韩国国民特质,一曰团结,一曰刚烈,表现形式是爱国。

1905年,韩国沦为日本保护国,日本准备建设韩国,向韩国政府贷款1000万日元,韩人认定这是一种变相奴役手段,1907年初,在一家私营出版社的带头下,发起“
国债报偿运动,上至国王李熙,下至妓女报童,踊跃捐金,力求早日还清贷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近些年,半岛也屡屡传出人们刚烈义举,为了反对日本不承认慰安妇,多人在公共场合切指明志;为了反对美国进口牛肉,也有人选择切腹抗议;流传最广的,则是题目中所说的1998年金融危机时,韩国民众为拯救国家经济而捐献黄金的壮举。

1998年初,金融危机来袭,韩国货币大幅贬值,为了让国家度过此次危机,让韩元止跌反弹,韩国民间发起了“以金报国”大行动,纷纷把家里的金饰品都拿了出来投入市场,很多国际媒体对此也予以报道。

所谓“捐金救国”,并不是真的无偿捐献给国家(只有极少数人的确这样做了),而是把金饰品折换成韩元,发自民间的这种输血壮举,连同政府与IMF贷款救市,被当做了韩国当时“”“”一心的典范。


韩国人到底拿出多少黄金来救市?有报道称这批225吨黄金价值21亿美元以上,也有报道称在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韩国出口贸易顺差中,至少有十亿美金系由这些黄金在国际市场上变卖而来。不管是十亿还是二十亿美元,这些都是韩国人民的一番心意,反映了他们选择与政府牺牲自我、共度时艰的决心,而不是趁机大发国难财,或置之不理,坦白讲,这些资金对韩国应对98金融危机纯属杯水车薪,远远不够,但的确提振了民众士气,稳住了国内货币,最重要的是稳住了大家对国内经济的信心,后者才是走出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

韩国民众的这些作为也很容易让人们想起2000年欧债危机的希腊人,他们远没有韩国人的觉悟,除了抱怨就是抱怨,所以他们要持续的过上一段苦日子。

当我们在无情嘲讽韩国历任总统的悲惨下场时,少有人会认真作想,究竟是一个统领受气百姓撒气的现实好,还是一个统领撒气百姓受气的现实好。

只有当百姓撒完气后气才能顺畅,才会在国难之时舍弃小我、成全大家,韩国经济的后期表现也对得起这些民众的信心,韩元的升值最终没让他们吃亏。


历来现实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亚洲,那会的韩国经济快要到了崩盘的地步。最危急的时候他们的外储耗尽只剩一周时间,如果不能及时扭转局面,后果将不堪设想。

走投无路之下韩国政府与IMF签订协议,获得贷款550亿美元。需要说明的是IMF可不是慈善组织,它是一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它那贷款不仅要支付高昂的利息,还得按人家的意愿调整经济政策。

整不好就会丧失经济主动权,这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韩国人认为这是丧权辱国的协议。此前他们有过类似的遭遇,1905年,日本强行借给韩国1000万日元,以此获得了干预韩国内政的口实。为了摆脱奴役,韩国知识分子发起“国债报偿运动”,王公贵族拿出金银财宝,贩夫走卒戒烟省钱,捐给国家来试图还清国债,赢回主权。

这次虽然从IMF贷款550亿美元,但如果不能按期偿还,韩国的经济有可能让人家强行接管。再一个有了这些贷款只是止血,主要还在于韩国政府的自救。

在此情形下,韩国政府只得再次呼吁民众,发起新一轮的国债报偿运动。1998年1月初,三星和大宇带头,号召员工拿出家里的金银首饰,为国家补充外汇和黄金储备。该倡议经过电视台报道很快风行全国,350万人参与其中,将近韩国人口的1/4。

韩国人以极大的团结和爱国热情,在短短两个月内,共捐出226吨黄金,价值22亿美元。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这些黄金并不是白白捐献,而是兑换成韩元,当然也有部分是自愿捐赠。

对于韩国报道的226吨黄金,外界还是有质疑的。虽然韩国人的团结和爱国是毋庸置疑的,但韩国人有那么多的黄金吗?毕竟他们的经济主要还是依附于大财阀的。对此质疑也正常,韩国的夸大宣传也不止这一次。

就算捐出了这么多黄金,但对拯救韩国的外汇危机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俗话说的好,一切取决于态度。在这场积极的捐赠中表现出的爱国情结,让全世界震撼。当年BBC也就此做了专题报道。


一个有灵魂的国家还是有希望的。在美国的斡旋下,债主们也停止了追债。韩元稳步回升,与美元的汇率也稳定在1370:1,市场逐渐复苏。并在2001年提前偿还了IMF的贷款,没让韩国经济落入他手。

此次危机,韩国政府和韩国人都应该吸取教训。

韩国的经济主要依附少数的大财阀,而这些大财阀都由政府在兜底,所以他们只看重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盲目的扩张成了常态,企业负债率高居不下。

因为有政府接盘,企业倒是高枕无忧。这种靠债务垒起来的假繁荣,背后隐藏着大量的银行坏账和产能过剩。一旦资金跟不上,后果就很可怕。金融危机中,韩国前30大财阀中就倒了6个。

韩国人的心态极其浮躁。1996年时,韩国人的收入人均翻了100倍。当腰包鼓起来后,韩国人没想着良性循环,而是报复性的挥霍。


韩国的富豪们组团去海外豪赌,而民众则都是穿金戴银,攀比成风。这种心态导致经济一旦下滑,后续就接不上。仓里没粮,锅里就空。这是个简单的道理,却是个深刻的教训。


说史听涛


这件事儿是韩国“爱国教育”的典型案例,经常被韩国人拿出来说。



1997年的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亚洲,韩国也是其中的受害者,经济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整个国家就要面临着破产的险境。

韩国的政府向来依赖的几个比较大的财阀,都在这次危机中,几个大企业都深深地击垮了。 国内的企业受到了重创,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的经营。由于工厂面临着关门的风险,很多的工人都被辞退。更糟糕的是,外国的投资者们在这次危机中,选择及时的撤资,还没稳住国情的韩国,这个时候是真的陷入了外忧内患。

韩国的货币贬值速度迅猛,当时韩元对美国的汇率跌至一半,严重的影响了外贸。为了保住汇率,韩国政府当时只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请求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按照韩国的要求,发放了一笔巨额的贷款,总共的数额高达580多亿美元。


不过韩国的国民并没有特别的欢呼雀跃,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国家形象被毁了,甚至还感觉有点羞耻。

当时韩国民众一致认为,向国际组织伸手要钱,这是非常屈辱的,有损韩国的国际形象。

为了帮助国家共度时艰,韩国人选择出卖自己的黄金。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是,韩国人当时并没有“捐赠”,而是“售卖”,将自己的黄金卖给国家,换成韩元,增加国家的黄金储备。黄金储备多了,韩元的汇率才能更坚挺。

当地官方报道百姓一共筹集了价值22亿美元的黄金,不过这对于所欠的外债,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了,只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是这里却存在一个大的疑问,在这一个小小的国家,韩国有这么多的黄金吗? 因为按当时的价格算,平均下来一个人也要有100克左右了,简直就是一个个小土豪啊,这其中不免让人有些怀疑的地方。

毕竟韩国政府一向喜欢搞形式主义,为了挽回国家的颜面,还是要造出来一些声势的。 不过这次韩国人民的做法还是挺令人感动的,因为这次韩国的捐献黄金的人,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区和各个阶级。据说有的80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棍,向银行捐献自己的金手镯,看出来韩国国民是真的热爱自己的祖国。

普通国民能把一切金制品有关的都拿出来了,只为保住自己国家货币的安全。不过这还是不能够抵抗住经济危机的。韩国政府又向美国请求援助,总统亲自到美国拜访,带着自己的敬意,只为美国能够帮自己一把。

美国这作为韩国的干爹,关键时刻比较够意思,借给了韩国众多的美金。韩国政府又开始加强自己国家的财阀管理,三星等大的公司,通过合理的体制改革,最后国内的生产才走上了正常化,国内的经济水平才慢慢的提升。

韩国的这次经济危机,国内真的是乱成一锅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不过韩国的国民的爱国热情,却支撑着统治者的治理信心,国民一起携手共进,通过积极的政策,度过了这次难关。


小约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可否认,韩国人确实有一定的爱国热情,但黄金不是捐献而是卖出。

韩国人本来就比较爱国,只是七八十年代因和军政府的各种政策对立,才影响了这种热情。

1980年光州事件以后,韩国全斗焕独裁军政府没有支持多久就垮台了。

90年代,韩国建立了民主政府,也就是人民自己的政府,老百姓爱国情绪更加高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高度依赖几个财阀的韩国,也遭到重创。

许多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银行不良贷款激增,外国投资者撤走了近180亿美元,流动性陷入枯竭。

最大的问题是韩元高速贬值,对美元的汇率跌到将近一半。

如果任由韩元贬值下去,韩国的经济就要崩溃。

金泳三政府无力扭转局势,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帮助。

当时韩国民众一致认为,这是非常屈辱的,有损韩国的国际形象。

但IMF还算不错,1997年12月提供了580亿美元的救助贷款。

然而,到了1998年1月5日贷款到期,韩国政府无力偿还IMF贷款。

当时韩国一方面向美国求援,一方面敲打国内寡头财阀,让他们必须进行改革,最后才是装模作样的向民众求援,要求民众用黄金购买韩元,增加国家黄金储备,稳定汇率。

随后美国愿意帮忙,三星、现代、大宇等财阀也被迫改革,经济危机这才扭转过去。

在这些斡旋下,最终还贷期变为2001年8月,韩国这才渡过难关。

至于韩国老百姓的购买(注意不是捐赠),只是宣传而已,没有实际意义。

韩国媒体报道说韩国300万老百姓一共出售了226吨的黄金,价值22亿美元。

但一般认为这是夸张。

300万老百姓出售226吨,相当于每个老百姓要出售70多克黄金。

且不谈韩国人愿不愿意,韩国人有着这么多黄金吗?

可能确实有些韩国人出售了黄金,有些韩国人甚至捐献了黄金,但绝对不像韩国吹的那样,差的远了。

而且,退一万步说,对于偿还580亿美元的救助贷款也是没有意义的。

韩国媒体和文化届一大特点,就是特别喜欢臆造历史甚至现实,来宣扬爱国主义和什么民族精神。

在韩国拍的电视剧中,唐太宗李世民消灭高句丽,变为高句丽大胜,还射瞎了李世民一只眼睛。我去。。


萨沙


最终救韩国的,是市场规律。

索罗斯放空了韩元,但是达到了目的,撤退的时候盆满钵满。唯有在港,略有受伤。

索罗斯做空,权重是不一样的,他着重抓的是固定汇率这个漏洞。也就是如果这个国家试图通过消耗外汇储备来维持一个货币,而这个国家实体经济又不支持。那么就在这个国家自给设定的货币区间内,借入货币做空。这个国家可以选择,如果你想保证自由兑换,并且不想加息紧缩的话,那么你就放任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当然不开心,但是贬值总有一个度,当时泰国就是一口气贬值下去25%。

那么如果你不要贬值,你就要加息,或者,收购市场上本国的货币,来实施紧缩。这会伤害经济,很多企业因为贷款利率过高,或者货币紧缩而倒闭,这样做空股市的国际炒家依然可以赚钱。但是,你可以维持你的货币币值。

韩国当时的情况,货币政策是有区间限制的浮动汇率。和我们现在实施的一模一样。韩国进入国际分工产业链之后,从原来的固定汇率逐渐向浮动汇率演变。

对冲基金在攻击了泰国和香港之后,的确盯上了韩国,但是韩国的货币,的确是贬值了。实质上韩国货币贬值,一定程度上救了韩国,因为韩国当时已经不是固定汇率。当时英镑维持高汇率,是为了加入欧元区的时候有话语权,有一个相对高的币值。泰国和香港是固定汇率。所以索罗斯对于韩国其实胃口不大。

韩国当时外汇储备不多,很快耗尽,继而,韩国试图增加韩元的储备。这种储备可以向国际市场购买,但当时韩元已经贬值,所以需要很多的外汇去购买黄金的话,反而会让韩国央行更加难以招架,本身连储备都不够了。所以韩国建议民众出售家中存金。用市场价韩元收购。通过向本国市场回收的方式,韩国增加了储备,同时对对冲基金产生了一定的吓阻作用。大约回收了20亿美元不到的黄金。金额上并不是很多,但是当时,其实真正的危机时刻已经过去。由于韩国实施的本身就是有浮动的汇率,国际炒家没有扩大战果。

通过对韩国经济1997-1998的了解,你会发现,其实韩国真正走对的是浮动汇率。韩国政府救韩元的压力小于泰国,因为他可以贬值。

而韩国其实并没有完全赢得97这场战争,但是,好在韩国有三星。

三星在98年出售了大量子公司,三星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全面亏损,他的长期负债高达18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他净资产的3倍,大量产品积压,每月的亏损还以2.3亿美元的速度扩张,于是三星开始大甩卖,将流通、国防、建筑、机械、汽车等7大产业转卖海外公司,子公司数量从59个减少为45个。并将电子和金融、贸易作为未来核心产业。前段时间有人就发现,三星集团实质3000亿,而三星电子市值2500亿,都说三星很多元,为什么感觉还是三星电子挑大梁,这里就是98年为分界点。

另外,国际投资者对于韩国的抄底是非常积极的.由于韩国当时应是完全开放的经济体,98之后,连浮动区间的汇率制度也抛弃,改为完全浮动汇率,实现自由兑换。当时国际投资者,特别是价值投资者,是排着队去韩国采购。这个景象,你可以在格雷厄姆《证券分析》,其中有一本注释的是戴维多德,他就讲过这个景象。全球的投资人扑向韩国和吉隆坡,落地就是买买买。

所以,很多事件你单一挑出来,可以编为一个故事,还能够凝聚人心。

韩国人通过爱国买黄金,救了韩国,但实际上,细究起来,韩国的救援恰恰是遵循了市场原则,比如浮动利率和开放,导致了国际抄底力量最终选择接受韩国资产。当然,韩国在97-98的确遭受了很多损失。但是韩国之后的经济辉煌,恰恰是来自于国际贸易,也就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现如今,韩国经济被定义为“金丝雀”。源自于韩国对全球化经济的依赖。由于开放红利全部释放,韩国现在受到全球需求的影响。这也侧面说明,韩国人依赖的,是全球化。


财经纸老虎


1905年日本正式开始吞并韩国,使得韩国沦为其保护国,当时日本贷款给韩国搞建设。但是韩国人认为日本人这是在变相将韩国变为日本的一部分,于是全民发起了抵制日本的运动,并且在日本要求偿还贷款的时候,全民捐款,连妓女、报童都不例外主动捐款。


曾经有段时间关注过韩国的慰安妇问题,韩国的在美年轻大学生,每年都会不约而同到日本驻美大使馆抗议,有不少大学生是从美国其他城市赶过来的。并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时,有韩国激进青年断指要求韩国同日本断交。对于韩国的这一切,我们的解释是这个民族骨子里的自卑。

或许你可以嘲讽韩国人对于历史的篡改,对于中国文化的侵占掠夺,但是不可否认韩国人的较真。为什么韩国就死咬着一些传统文化要申遗呢?有一大批人致力于此,所有民众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支持。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总是要比他们慢一步?



1998年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韩国遭遇巨大的贸易逆差,政府呼吁民众拿出家中的黄金。在当时韩元贬值的时候,韩国家庭不约而同的拿出了黄金,而他们认为理所当然,因为国家有困难,自然自己要过几天苦日子。我不喜欢崇洋媚外的,更讨厌哈韩哈日的,但是我害怕固步自封和盲目自大。


小司马迁论史


韩国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于98年爆发了严重金融危机,并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灾难,简单说几条,一,97年底韩国外债高达1600亿美金,但外汇储备仅有200亿,且国内货币贬值,外债还在不断增加;二,企业倒闭,97年底,韩国经济支柱的30家企业的负债率高达400%,到98年破产企业17000家,并进入了恶性循环;三,货币贬值,95年韩元对美元汇率是1:700,到97年底,跌至1:350,股市糜烂,经济形势更加恶化;四,96年韩国人均生产总值已突破11000美元,但97年降到不足9000美元,98年失业人口突破300万,所以各方问题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国家危机。

图为98年正在捐金的韩国人。

韩国研究,想彻底摆脱金融危机,最早需要1000亿美元援助,但韩国依靠自身实力无法摆脱金融危机,也无其他道路可走,多方纠结下,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共600亿美金,因为资金是陆续到位的,需要时间,前期金融状况也未见明显好转,为了救国,政府号召大家救市,于是有了民间“捐金募银”运动,据说无偿捐金,共筹得黄金220吨,价值20亿美金,虽然与摆脱危机的1000亿相差甚远,也是百姓的一番心意。

当年上街游行反对IMF的韩国人。

可是这钱不是那么好拿的,它有很多附带协议,只要接受IMF,必须按他的经济模式,国家经济自主权受削弱,外资进来圈地宰羊。当年泰国也向IMF借款145亿美金,条件苛刻,增值税被提高到10%,国家所有企业都要接收IMF监督,他信上台后于2003年还完这笔贷款,但仍无法摆脱其阴霾,不久他信政府被推翻。

图为金大中。

IMF进入韩国后,外资大肆收割,举足轻重的企业三星、大宇、现代等,眼看就要被外资吸走,是政府举全国民之力才得得以摆脱,不得不说,当年韩国总统金大中还是很给力的,国民也很团结,仅在3年后还完了IMF的贷款,金大中俨然韩国民众的英雄斗士,威望很高,资本势力弄不了他,就拿他儿子们开刀,他3个儿子都以受贿、逃税等被清算、坐牢。


图文绘历史


此事起源于1997年,善于做空的索罗斯发现东南亚有机会,于是“顺势而为”狙击泰铢,之后阻击越南盾、港币等货币,东南亚危机引发亚洲金融危机,至今许多国家也未从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

当然,索罗斯认为他只会钻空子,不会平白无故做空他国货币。此时韩国外汇只剩下38.4亿美元,而两周之后需要偿还外债高达100亿美元,再加上一年向外进口生活必需品也需要120亿美元的外汇,面对如此危险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应向韩国提供570亿美元的援助,但韩国必须答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方案。

韩国人脸面挂不住,感觉受到凌辱一样。于是韩国民众自愿捐出或者低于市场价出售黄金,轰轰烈烈的捐金救国行动在韩国展开,两个月共计225吨黄金,价值约21.7亿美元,虽然杯水车薪,但反应韩国民众在面对国难时的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精神。


涨停王者


导读:上世纪90年代末,波及东南亚和日韩的经济危机出现。当时为挽救韩国经济,韩国政府和人们都进行了最大的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直让韩国人津津乐道的即使所谓的“捐献”黄金事件。作为韩国大力宣传国民凝聚力的事件也逐渐被各国以讹传讹的扩散开来。首先小编肯定韩国人的爱国精神,但是不提倡谎话都能感动自己的谎言。在9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确实有不少韩国人拿出了家里的黄金但是不是捐献,是售卖。就是出售黄金换回韩元,与国际炒家抛售韩元的操作相反。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黄金储备,稳定了韩元的币值。下面小编就查询到的资料跟大家做个分享。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韩国人捐献黄金背景分析

从97年泰国开始的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到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韩国、日本等等原来亚洲四小龙或者小虎等国家。在韩国外资撤走,国际炒家抛售韩元做空韩国股市。韩国央行银行为稳定本国货币职能抛售发外汇储备购入韩元,但是韩国几乎耗光外汇储备也不能阻止韩元的下挫。汇率失守、股市暴跌、金融恐慌蔓延,银行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相继破产,韩国国内一片哀鸣。

为了救市,韩国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MF虽然同意借贷资金,但是必须在IMF的监督下进行国内企业改革(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就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民众的爱国热情迸发,拿出家里的黄金出售给了国家。你没看错,就是出售不是捐献。如果引用韩国的报导大概有300万国民拿出了大概200多吨黄金,这些硬通货换回了超过20亿美元。

不要以为出售黄金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即便是出售黄金给国家都很了不起了。举个例子,由于物价飞涨。韩元几乎每天都在贬值,这时候作为最保值的黄金国民没有留着或者换成美元而按照当时的价格换成了随时都会贬值的韩元就已经是爱国了。但是这绝不是后来韩国流传出来的捐献,宣传爱国可以不要误导他人。


我们来看一下韩国宣传的水分含量

首先韩国不是印度,没有印度人们对黄金的狂热爱好。所以家中不可能普遍存有大量的黄金。如果按照韩国报导的就按200吨计算:200吨=200*1000*1000 克;捐献人数大约有300万人。那么人均捐献黄金的数量为不到70克。我们来判断一下真伪:

我们都在影视剧中常见到的民国时期的金条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大黄鱼重量是312.5克;小黄鱼”是一两一根的小金条,折合现在的重量是31.25克。也就是说类似小黄鱼这样的金条,韩国人平均每个人都要拿出两根多。这里不是印度,手上胳膊上甚至鼻子上都是黄金饰品。韩国平均每人都能拿出两根金条出售,这明显水分太大了。所以说所谓韩国宣传的数据不实,但是韩国人爱国热情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后韩国走出经济危机

98年经济危机让韩国经济元气大伤,国家级大企业如大宇、起亚等企业和财阀都破产。失业率高企,股市暴跌。韩国总统金大中临危受命,在IFM的帮助下对国内企业进行了改革重组并亲自出访吸引外资重新进入韩国。加上国人的凝聚力仅仅3年之后就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重回发达国家行列。


小结:

虽然我们排斥韩国自吹自擂的说法,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韩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凝聚力。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你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