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生長髮育都對溫度、光照、水分、大氣、土壤、養分等環境條件有什麼要求?

願你遍覽史冊山河


馬鈴薯又叫土豆,是我國被列入的四大主糧之一。馬鈴薯是一二年生植物,地下塊莖富含澱粉,可作主食也可以作菜用,在我國栽培普通,特別是在北方地區更是大面積栽種。

馬鈴薯一般用塊莖繁殖,根系弱,分佈淺。地上部高60釐米左右,直立或半直立生長,各節葉腋抽生側枝,而沒入土下的主莖各節則發生匍伏根莖,呈水平生長,長到一定時候則停止伸長,頂端膨大成塊莖即新生馬鈴薯。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高原,喜冷涼,怕霜詩八,不耐熱。土溫5一7℃時薯塊開始發芽,而以18℃時生長最快。莖葉生長適溫在20℃左右,若高於30℃,莖葉細小生長差。土溫在16一18℃時適合莖塊膨大,如果高於30℃則停止。馬鈴薯較耐陰,苗期長,適合間套種,短日照促進塊莖膨大,長日照促進地上部的生長。

馬鈴薯耐酸不耐鹼,鹼性土壤中瘡痂病較重,以PH為5.5一6.5的疏鬆砂質壤土為最適宜。生長期間要求水肥充足,增施磷鉀肥料,減少氮肥用量,以土雜肥拌草木灰為主,能提高塊莖產量和澱粉含量,增加耐貯性和商品價值。


大別山鷹


馬鈴薯為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用塊莖上產生的芽條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在生長過程中馬鈴薯對環境和肥水的要求是很高的。

一、馬鈴薯生長髮育對溫度的要求

馬鈴薯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

  1. 幼芽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5~ 10℃,地下10釐米土層的溫度達7~8℃時,最佳溫度為10~12°C,播種早的馬鈴薯出苗後會遇晚霜,氣溫在零下0.8°C時,幼苗受冷害,在零下2°C時幼苗受凍害,部分莖葉枯死。但氣溫回升後,從枝節部仍能發出新的莖葉。

  2. 植株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0~22℃,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C,如果溫度達到32~34°C時,會導致莖葉生長緩慢。超過39℃莖葉停止生長。氣溫在零下1.5℃時,莖部受凍害,在零下3℃時,莖葉全部凍死。

  3. 開花最適宜的溫度為15~17℃,溫度過高或過低也就是溫度低於5℃或高於38℃則不開花。

  4. 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低於2℃或高於29℃時停止生長。

二、馬鈴薯生長髮育對水分的要求

馬鈴薯需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生長過程中要供給充足水分。一般畝產2000千克塊莖,每畝需水量約為280噸,相當於生長期間419毫米的降水量。

1、發芽期

發芽期單憑種薯中的水分就足夠此階段生長的需要。但如果土壤中不含易於被根系吸收的水分,就會導致根不伸長、芽短縮,不能出土。因此,發芽期需土壤有足夠的底墒,播種後得保持種薯下面土壤溼潤,上面土壤乾爽。

2、幼苗期

幼苗期要求有適當的土壤溼度,前半期先保持適度乾旱,然後保持溼潤,原則是不旱不澆。比起出苗後始終溼潤淨光合生產率提高11%~ 16%。比起長期乾旱提高淨光合生產率45%~50%。

3、發棵期

發棵期前期要保持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佔飽和持水量的80%。結薯後期要控制土壤水分不要過多,要注意排水,或實行高壟栽培,以避免後期因土壤水分過多而造成悶薯爛薯。

三、馬鈴薯生長髮育對溫光照的要求

馬鈴薯不同生育期對光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1. 發芽期要求在黑暗條件下,因為光線能抑制芽伸長,促進加粗、組織硬化和產生色素。

  2. 幼苗期和發棵期長日照有利於莖葉生長和匍匐莖發生。

  3. 結薯期宜於短日照,這樣成薯速度快。在12小時日照長度(簡稱日長)下,養分向塊莖輸送的速度比19小時日長下快5倍。葉的光合強度在12小時日長下比19小時日長提高50%。

馬鈴薯是喜光作物,其生長髮育對光照強度和每天日照時數有很明顯的反應。強光不僅影響馬鈴薯植株的生長量,而且影響同化產物的分配和植株的發育。莖稈在弱光下伸長強烈,表現細弱;強光下莖稈矮壯。強光下葉面積增加,光合作用增強,植株和塊莖的幹物重明顯增加。

短日照有利於結薯不利於長秧。此外,短日照可以抵消高溫的不利影響。高溫一般促進莖伸長而不利於葉和塊莖的發育。但在短日照下,可使莖矮壯、葉肥大、塊莖形成較早。

因此,高溫短日照下塊莖產量往往比高溫長日照要高。光對馬鈴薯產量形成的最有利情況:幼苗期短日照、強光和適當高溫,有利於促根、壯苗和提早結薯;發棵期長日照、強光和較大的晝夜溫差、適當高溫有利於建立強大的同化系統;結薯期短日照、強光和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於同化產物向塊莖運轉,促使塊莖高產。

四、馬鈴薯生長髮育對土壤的要求

馬鈴薯對土壤的適應範圍較廣,只需要疏鬆透氣的土壤就行,最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是輕質壤土,其次是黏重土壤和沙質土壤。

1、輕質土壤

塊莖在土壤中生長,需要有足夠的空氣,呼吸作用才能順利進行,因為輕質壤土不黏重,較肥沃,透氣良好,對塊莖和根系生長有利,還有增加澱粉含量的作用。用這類土壤種植的馬鈴薯,一般發芽快、出苗整齊,生長的塊莖表皮光滑,薯形較好。

2、黏重土壤

黏重的土壤種植馬鈴薯,最好用高壟栽培,這樣有利於排水、透氣。由於此類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強,只要排水通暢,馬鈴薯產量往往很高。

3、沙質土壤

沙質土壤的管理要點是中耕、除草和培土以保持養分,因這類土壤保水、保肥力是最差的。種植需採取平作培土,適當深播,不宜淺播壟栽。因為壟作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沖走,很易露出塊莖和匍匐莖,不利於馬鈴薯生長,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困難。沙質土生長的馬鈴薯塊莖整潔、表皮光滑、薯形好看、澱粉含量高、便於收穫。

五、馬鈴薯對土壤酸鹼度的要求

馬鈴薯喜pH5.6~6微酸性土壤,發芽期需要土壤疏鬆透氣,防止土面板結,第二、第三段生長過程中,要求土壤見幹見溼,經常保持土壤疏鬆透氣狀態,利於根系擴展和發棵。對於偏鹼性土壤,種植馬鈴薯要選擇抗病品種並施用酸性肥料。因為在偏鹼性土壤中,放線菌活躍,馬鈴薯易感染瘡痂病。

六、馬鈴薯生長髮育對養分的要求

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要肥料較多。肥料充足時植株可達最高生長量,相應塊莖產量也高。試驗表明,每生產500千克塊莖,需從土壤中吸收氮2.5~3.0千克,磷0.5~1.5千克,鉀5.6~6.5千克。在氮、磷、鉀三要素中馬鈴薯需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1、氮

氮對馬鈴薯產量增加效果明顯。適量的施氮肥,馬鈴薯枝葉繁茂、葉色濃綠,有利於植株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對提高塊莖產量和蛋白質含量有很大作用。但氮肥不能過多,特別是生長後期,易引起植株徒長、延遲結薯,從而影響產量,氮肥過多還會引起枝葉徒長想象,造成枝葉柔嫩,易感染病害。氮肥施用應該是基肥、種肥少施,苗期追氮,切忌基肥、種肥氮素過多。

2、磷肥

磷肥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雖然需求量少,但卻是植株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能促進根系的發育,磷肥充足時幼苗發育健壯,還可促進早熟、增進塊莖品質和提高耐儲性。磷肥不足會導致馬鈴薯植株生長緩慢、莖稈矮小、葉面積小、光合作用差,影響馬鈴薯產量。還會導致塊莖內薯肉出現褐色鏽斑,缺磷越嚴重,鏽斑相應擴大,蒸煮時,鏽斑處不爛發脆,影響商品品質。

3、鉀肥

鉀元素是馬鈴薯生長髮育的重要元素,尤其在苗期,鉀肥充足時植株健壯,莖稈堅實,葉片增厚,抗病力強。鉀對光合作用和澱粉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鉀元素可以延緩葉片的衰老,促進體內蛋白質、澱粉、纖維素及糖類的合成,使成熟期延長,塊莖大,產量高。植株缺鉀表現為生長緩慢,節間變短,葉片變小,葉緣向下彎曲,葉脈下陷,葉尖及葉緣由綠色變為暗綠,繼而變黃,最後呈古銅色。顏色的變化由葉尖的邊緣逐漸擴展到全葉,有時葉面出現紫紋。

4、其他微量元素

除氮、磷、鉀三要素之外,在馬鈴薯生長髮育中還需硼、鈣、鎂、鋅、硫、銅、鐵、錳等微量元素。

硼和銅對提高淨光合生產率有特別的作用。銅是含銅氧化酶的重要組成成分,有增強呼吸的作用,可提高蛋白質含量,對增加葉綠素含量、延緩葉片衰老、增強抗病能力有良好的作用。所以,馬鈴薯是喜銅作物,在花期噴銅和硼的混合液,有增產作用,併兼有防病和治病的效果。

植株缺鈣時,幼葉變小,顏色淡綠,葉緣捲起,逐漸枯死,側芽死亡,塊莖短縮、變形,失去經濟價值。塊莖內呈現褐色分散斑點即壞死斑。

缺鎂時,基部老葉的葉尖及葉緣發生失綠現象,逐漸沿葉脈間擴展;最後葉脈間的組織填滿褐色壞死斑向上捲起,葉脈間部分突出且厚而脆,病葉最後死亡脫落。病症以基部葉片最重,逐漸向上部發展。缺硼時,生長點或頂芽枯死,側芽迅速生長,節間縮短,從而使植株呈矮叢狀,葉片增厚,葉緣上卷,葉子中積累大量澱粉。

如果長期缺硼,則根部短粗且呈褐色,根尖死亡,塊莖變小,表皮有裂痕。因絕大多數土壤中這些微量元素不缺乏,如發現有缺素症狀,一般葉片噴灑微量元素肥料給予補充。

由此可見,環境和水肥對馬鈴薯是否能獲得高產起關鍵作用,因此,積極推行產業化生產,科學種植馬鈴薯,保證馬鈴薯能高產、高效是現代技術中不可缺少的技術要點。


老村頭


馬鈴薯是一種無性繁殖的作物,利用塊莖進行種植。影響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因素,除栽培技術,種薯的好壞外,栽培環境條件如土壤,肥料,溫度,水分,光照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哈。

一,土壤

馬鈴薯的產品是塊莖,塊莖在土壤中形成和膨大,因此塊莖的形成和膨大除了受溫度和光週期的影響外,還與土壤中的營養,水分和通氣狀況密切相關。

馬鈴薯要求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鬆,透氣良好,這樣才能保證薯塊的正常形成和快速膨大,使得馬鈴薯塊莖整齊,薯皮光滑,產量和澱粉含量均高。

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最適宜種植馬鈴薯,這樣的土壤疏鬆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而且有利於耕作,春季播種時地溫回升快,適宜於早播,雨水多時還能及時滲下,防澇性強。黏性土壤透水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強,但土壤溼冷,播種後不易及時出苗,容易造成爛種。水多時又不容易滲下,容易造成爛薯,品質差。而鹼性的土壤容易導致馬鈴薯出苗緩慢,缺苗斷壟,塊莖容易發生瘡痂病,產量低。

二,溫度

溫度是馬鈴薯生長髮育過程中外界環境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它對馬鈴薯的生長髮育有很大影響,對地上部莖葉的生長,地下塊莖的膨大以及病害的發生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關係到按排播期,決定種植密度及如何進行栽培管理等。

馬鈴薯通過休眠後,溫度超過5℃就能發芽。播種後,當地溫在10–13℃時,幼芽就會生長迅速,出苗快。馬鈴薯莖葉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1℃,當溫度超過25℃以上時,莖葉生長緩慢,30℃以上時,呼吸作用增強,白天通過光合作用所產生的營養就被呼吸作用所消耗,造成營養失調,當溫度下降到零下1-2℃時,植株就會受凍枯亡。

地下塊莖對溫度的反應比莖葉更敏感,地溫10℃左右時塊莖膨大緩慢,其最適宜的溫度為15–18℃,養分累積迅速,塊莖膨大快,而且薯皮光滑,品質好。同時,溫度對馬鈴薯品質的影響還體現在某些病蟲害的發生上,如高溫高溼適,晚疫病發生嚴重,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塊莖的質量。

當溫度過高時,尤其是當溫度超過25℃時,塊莖膨大緩慢,當溫度超過30℃以上時,塊莖停止膨大,品質下降,產量低,不耐貯藏。如果塊莖停止膨大後,外界溫度又下降了,條件又適宜了馬鈴薯的生長,就會發生次生生長,形成各種各樣的畸形薯。


三,水分

水是馬鈴薯生長髮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馬鈴薯塊莖中的水分含量較多,其又是馬鈴薯植株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馬鈴薯產量形成的物質基礎。

馬鈴薯與其他作物相比,是需水較多的作物,只有在各生育階段均能滿足對水分的需求,才能更有效地發揮肥料的作用,促進植株健壯生長,以達到高產的目的。馬鈴薯產量的高低和質量的好壞與土壤水分供應狀況密切相關,尤其是在塊莖形成期進行合理的灌溉,可以顯著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如果此期缺水或水分供應不均勻,植株生長遲緩,塊莖形成數量少,畸形率高,從而影響塊莖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充足和均勻的水分供給是馬鈴薯高產和提高品質的重要保證。

四,光照

馬鈴薯是喜光作物,馬鈴薯的生長,形態形成和產量對光照強度和光照週期有強烈反應。如果將植株長期處於光照強度弱或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植株生長細弱,葉片薄,顏色淡,光合作用低,塊莖小,產量低,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

長日照對馬鈴薯的莖葉生長和開花有利,短日照有利於養分的累積,塊莖膨大。在馬鈴薯生長髮育期間,光照充足,可使莖葉生長旺盛,光合作用強,養分累積多,塊莖大而整齊,產量高,品質好。

馬鈴薯在發芽期,光對塊莖的芽有抑制作用,在散光下催芽,可使馬鈴薯的幼芽粗壯,綠色短壯芽。這樣的芽播種時不易損傷,出苗整齊而健壯,易獲得高產。

馬鈴薯莖葉生長期,強光照,短日照和適宜的溫度有利於幼苗期根的形成,使幼苗期根系發達,莖葉健壯。發棵期需要較強的光照,較長的日照時間和合適的溫度,才能使植株生長健壯,枝繁葉茂,莖稈粗壯,為地下塊莖的膨大奠定良好的基礎。結薯期強光短日照,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塊莖的膨大和養分的累積,薯塊大,澱粉含量高,塊莖產量和質量好。

馬鈴薯塊莖形成和膨大期,日照長短不影響匍匐莖的形成,但短日照可以抑制馬鈴薯植株的高度,也可以抑制匍匐莖的長度,並且可以使匍匐莖的頂端提早膨大,使馬鈴薯成熟期提高。


五,肥料

肥料是植物的糧食,沒有足夠的營養,任何作物都不能獲得高產。馬鈴薯是高產作物,對肥料的需求比較大。在馬鈴薯的栽培過程中,為了實現馬鈴薯正常的生長髮育,需要十多種的營養元素,這些營養元素的合理搭配,對產量的形成和品質的好壞起著重要的作用。

每一種營養元素在馬鈴薯的生長髮育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互相取代的,缺乏任何一種營養元素,都會引起馬鈴薯的生長失調,最終導致減產和品質的下降。

馬鈴薯一生中吸收最多的營養元素是氮磷鉀,這三種營養元素是促進根系發育,莖葉生長和塊莖膨大的主要元素。馬鈴薯是含鉀較多的作物,一生中需鉀最多,其次是氮肥和磷肥。除此之外,還需要鈣,鎂,硫等多種微量元素。這些營養元素主要是以根系從土壤中獲得,母薯提供一部分礦質營養和通過葉面補充來獲得。

氮肥對馬鈴薯營養器官的形成和生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馬鈴薯的生育早期有充足的氮肥,能夠促進根系的發育,增強植株的抗旱能力,提高出苗率,並能促進莖葉的快遞生長,枝葉繁茂,光合作用旺盛,提高產量。但是氮肥過量又會導致植株徒長,通氣不良,抑制了莖塊的生長,導致產量下降。

磷肥可以促進馬鈴薯根系的生長,增強植株抗旱抗寒能力,增強抗逆性,從而提高產量。磷肥充足時,還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幼苗生長健壯,可使馬鈴薯植株早熟,提高品質和產量,增加耐貯性。

馬鈴薯缺磷時,其症狀表現非常明顯,就是植株矮小,細弱,僵立,缺乏彈性,分枝減少,葉片和葉柄都向上豎立,葉片變小細長,葉緣向上捲曲,暗淡而無光澤,嚴重缺磷時,基部小葉葉尖褪綠並變褐,逐漸向全葉擴展,最後枯萎脫落。缺磷的馬鈴薯植株首先基部開始發生,逐步發展到全株。缺磷還會使馬鈴薯的根系和匍匐莖數量減少,有時塊莖內部發生褐色創痕。所以我們必須要增施有機肥,補充氮磷複合肥。

馬鈴薯是典型的喜鉀作物,鉀肥對馬鈴薯光合作用影響很大,當鉀肥充足時,植株生長健壯,莖稈結實,能減少倒伏,使葉片增厚,延緩葉片衰老,增強抗寒抗旱能力,此外,鉀肥對馬鈴薯的品質也有重要影響。

鉀肥不足時,植株生長緩慢,甚至停止停頓,節間變短,植株呈叢壯,小葉葉尖萎縮,葉片向下捲曲,粗糙,葉脈下陷,葉片古銅色。葉片暗綠色是植株缺鉀的典型症狀,症狀從植株的基部葉片開始向上發展,當下層葉片乾枯,而頂部和新葉仍然呈現正常的生長狀態。

缺鉀還會造成馬鈴薯的根系發育不良,匍匐莖縮短,塊莖變小,內部呈現灰色,產量降低。

馬鈴薯對鈣,鎂,硫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也很重要,鈣肥對馬鈴薯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作為營養元素之一,供植株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促進土壤有效養分的形成,中和土壤的酸性,抑制其他化學元素對馬鈴薯的毒害作用,從而改善土壤環境,促進馬鈴薯的生長髮育。當馬鈴薯植株缺鈣時,植株的頂葉,側葉,根尖等部位首先出現症狀,表現為葉片變小,小葉上卷而皺縮,葉緣黃化,後期壞死,莖節縮短,畸形,塊莖空心或黑心。

缺鎂的馬鈴薯植株明顯縮短,葉脈壞死,影響產量的形成。在輕沙性土壤和鈣質土壤中使用鎂肥,對提高產量和品質有很大作用。

馬鈴薯對硫肥的喜歡程度也不小,缺硫的馬鈴薯可影響碳水化合物的形成。

六,大氣

大氣是我們唯一不可操從的環境因素,我們沒有能力來改變大氣環境,那你說咋辦?唯一可形的方法就是利用大棚保護栽培,也僅限於增施氣體肥料,你不可能把馬鈴薯栽培在太空中吧?所以說,俺無能為力啊!您有好法嗎?來,來,來,分享一下吧。



好了,就這樣吧,關於馬鈴薯栽培對水,土,溫,光,肥,氣等的環境要求,也就這樣吧。對一個馬鈴薯的種植戶來說,您只管做好馬鈴薯品種選擇,切塊催芽,適時播種,做好土壤選擇,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其它的事情就只能聽天由命了,你還能咋滴?人定勝天嗎?我看夠嗆!


努力就好


1.溫度

馬鈴薯是喜涼作物。一般塊莖在4℃以上芽眼就能萌發,但萌芽速度極其緩慢,12~18℃發芽較好。莖葉生長適溫為20℃左右,塊莖膨大的土壤適溫為16~18℃,25℃以上不利於塊莖發育,而利於芽的生長;塊莖膨大適宜氣溫是15.6~18.3℃,如果高於21.1℃塊莖生長速度迅速下降,塊莖形成最高氣溫為26.7~29.4℃。塊莖膨大要求較低的夜溫,以12~14℃為宜,適宜的土壤溫度是16~18℃,25℃以上時輸送到塊莖裡的養分不積累,而用於芽的生長。土壤溫度高於29℃時塊莖生長几乎受到抑制。不同品種對溫度要求有差異,但溫度過高或過低對產量都有明顯的不良影響。

2.光照

發芽期要求黑暗條件,黑暗有利於成苗,光線抑制芽的伸長生長,促進芽加粗、組織硬化和色素產生。幼苗期和發棵期長光照有利於莖葉生長和匍匐莖的發生。

較強的光照有利於馬鈴薯的光合作用。光照不足,莖葉徒長,結薯延遲。長日照促進莖葉生長和開花,結薯期適宜短光照,短日照有利於塊莖的形成,且成薯速度快,一般在每天11~13h日照下,馬鈴薯發育良好。

3.水分

發芽期間種薯中所含水分就能滿足生長的需要,但土壤中水分含量影響初生根的生長和莖的伸長,播種前必須保證土壤水分充足;幼苗期前期保持乾旱,後期溼潤有利於幼苗生長;發棵前期要求土壤水分充足,後期要逐漸降低,防止莖葉徒長;結薯期塊莖以細胞分裂和膨大為主,要求土壤水分供給充足且均勻。





家鄉農村


馬鈴薯的環境條件要求比普通作物要嚴格。要培育馬靈尊的高產栽培,首先要了解它的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什麼樣的環境條件,什麼樣不好的環境是對它有影響的。馬鈴薯生長髮育的良好條件和高產量。下面來跟朋友們分享重要的幾點

第一:水

馬鈴薯的需水量相對較大。對於每公斤幹物質,需水量約為400千克。一般來說,黑土所需的水量很少,砂質壤土中的含水量較多。種植時,土壤早期充滿,萌芽的豆芽不能出土,直接形成許多小土豆。當乾燥早,嚴重時,馬鈴薯碎片(植物)在雨後收縮並腐爛,導致幼苗缺乏。雖然出苗階段土壤水分的缺乏會刺激根系的發育,但根系的延伸會受到較長時間的抑制,根系的分佈僅限於20 cm土層,土壤水分適中,根系可達60釐米。

在生長期的長期乾旱中,土壤水分缺乏,植物薄而直立,葉子下垂,下部葉片捲曲和變黃。在塊莖發育期間,管頂部缺水會影響塊莖的形成,或者塊莖表皮的皮質細胞被塞住,並且馬鈴薯皮老化並被迫成熟。如果天氣和降雨恢復了良好的發育條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將會重新增強,營養物質將被運輸到塊莖中,塊莖將再次開始生長,並且會出現“綠化”,也稱為次要現象。影響光合作用和養分積累,導致收穫困難,易引起塊莖感染,特別容易發生晚疫病,降低馬鈴薯塊莖質量,影響貯藏。

在0-40釐米的耕作層中,土壤水分達到最大持水量的60-75%,植物正常發育。根據早熟品種的實驗分析:芽初期消耗的水量約為種植時水分含量的33-46%,開花期25-35%,10-17開花後20天%,黃葉開始時約8-17%。中晚熟品種處於開花和莖生長的整個階段,直至莖和葉停止生長,這是塊莖形成和膨脹的時期,比早熟品種長。

第二點:溫度

馬鈴薯是喜歡涼爽氣候的作物,無論是霜凍還是高溫。在中國中原地區,大部分都是在春季和秋季種植,以避免夏季高溫的影響,馬鈴薯塊莖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2-16度。當溫度低於15度時,芽可以發芽但不能生長。塊莖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6-18度,最大不超過21度。當溫度超過25'0時,塊莖生長緩慢。當溫度超過290℃時,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強,植物的營養物質消耗超過營養物質的積累,塊莖停止生長,塊莖中的澱粉含量顯著降低,食物質量不好,馬鈴薯皮是粗糙,馬鈴薯很薄,產量很高。低。為了克服高溫對馬鈴薯的影響,第二季用於通過使用小水和澆水來降低地溫。

第三,光照

馬鈴薯是一種喜歡光的作物。在生育期間的長期照明期間,植物種植密集,植物彼此覆蓋。莖和葉很長,延遲了塊莖的形成,削弱了植物的抗病性並大大降低了產量。

每天的日照長度也直接影響馬鈴薯植物的生長和塊莖形成。長時間的曬太陽可以加速莖葉生長和嫩芽開花,但是抑制了塊莖的腫脹。短時間的曬太陽對塊莖的形成比較有利,但是不利於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正常來說,曬太陽的時間正常為11-13個小時就可以了,這樣莖葉既能很好的發育,有了光合作用增強,塊莖也會高。

第四:營養素

馬鈴薯形成很多塊莖,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在肥料的三要素中,武陵馬鈴薯所需的鉀含量最高,其次是氮,磷較少。所需比例約為4:2:1。當鉀充足時,它可以促進塊莖中營養物質的積累並加強植物。抗病性。鉀肥不足,植物生長受到抑制,節間變短,莖縮短,植株密集,葉片呈深綠色,後來為古銅色,棕色枯葉。生產更長或紡錘形的塊莖,烹飪後山藥呈灰黑色。此外,在沒有微量元素的情況下,馬鈴薯也會出現疾病跡象。例如,當硼缺乏時,塊莖變小並且發生裂縫。

第五:土壤

生長最適宜的土壤是表土層深,結構鬆散,排水和通風良好的土壤,以及黑鈣土和沙壤土等有機質。土壤粉末貨幣影響仇恨線和塊莖增大的發展,馬鈴薯形狀不規則,芽眼凸起,皮膚不通,產量和澱粉含量低。當土壤呈微酸性(PE5.5-6.5)時,適合塊莖發育。在鹼性土壤中,塊莖容易出現皮膚粗糙。想要種出好的馬鈴薯這五點還需要牢記。







鄉野英子姐


馬鈴薯生長髮育都對溫度、光照、水分、大氣、土壤、養分等環境條件有什麼要求?

1、溫度,馬鈴薯原產南美高山地區,喜歡冷涼氣候。高溫對薯塊形成不利,塊莖在6—7℃就可以發芽,以12—16℃發芽最適宜,達到18℃時發芽迅速,高於25℃,塊莖停止膨大。如果高溫伴隨乾旱,薯塊瘦小,品質下降,當氣溫降到0℃以下,植株就要受到凍害。高溫是誘發馬鈴薯退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生產中一般選擇在溫涼地區的適宜季節保種。


2、光照,馬鈴薯屬於喜光作物,長日照可以促進馬鈴薯的莖葉生長,短日照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在每天日照11—13小時的條件下馬鈴薯的光合作用旺盛,產量提高。如果生長期陰雨多,光照不足,或者種植密度高,光照不足,就容易使馬鈴薯發生徒長,造成塊莖形成緩慢,抗病力減弱。因此,在栽培馬鈴薯時要採用寬行距窄窩距的栽培方式效果比較好。注意合理密植。

3、土壤,馬鈴薯沒有主根,吸收根和不定根大多數分佈在土壤表層,要求種植的土壤疏鬆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這種土壤馬鈴薯生長最好,產量最高。如果選擇瘠薄粘重的土壤種植,由於排水透氣不良,影響馬鈴薯的根系發育和薯塊的膨大,產量降低,品質下降。馬鈴薯喜歡生長在PH5.5—6.5的微酸性土壤。


4、養分,馬鈴薯生長速度很快,吸收養分的速度比較快,栽培時除了重施底肥外,還要注重勤追、早追肥料,肥料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磷、鉀肥為主,促進薯塊膨大。


5、水分,馬鈴薯在發棵期前需水量少,在發棵期後需水量逐漸增多,水分充足,能夠促進馬鈴薯莖葉生長旺盛。在結薯期間,塊莖逐漸膨大形成,更要有均勻充足的水分供給。結薯後期,如果水分過多就容易使塊莖表皮開裂,感染病害,發生爛薯現象。


老周說三農


你好, 馬鈴薯是塊莖作物,對土壤質地以及通透性具有較高的要求,沙壤土地目前比較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 沙壤土鬆軟,適合回溫快,有利於及時出苗,便於生長,生根長大,不容易積水,減少土地缺氧感染病菌的風險。收貨方便表皮光滑,個頭比較大,但沙壤土地存在明顯的缺陷,由於通透性較佳,相應水分蒸發得快,容易缺水,儘可能的減少土地裸露面積,及時培土,防止水分蒸發的快。1.光照長時間有比較好,有很多人感到很奇怪,為什麼華北馬鈴薯能開花?南方的確不能開花,這就是咱們說的光照的問題,這就是光照時間長和時間短的區別,2.下面咱來說一下,馬鈴薯不同時期對水分的要求,馬鈴薯發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中暑會水分校可維持生長所需,土壤不易過溼,以免土壤通風性不佳,幼苗期保持在土壤溼度,大概在60%左右即可,家暑期馬鈴薯的水分大概在80%左右,這樣有助於馬鈴薯的生長,最後祝大家中出又好又大的馬鈴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