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

歷史思想家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

  我說說個人看法,請海涵。

  原因有二。

  第一是秘密建儲制度。

  咱們漢族政權的皇位繼承製,一般是嫡長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雖然偶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但總體而言,比較平和。滿清入主中原之後,皇位繼承,仍一直在摸索,從清建立以來,皇帝們就深感頭痛,尤其是康熙時代,鬧得特別厲害。康熙兒子多,且優秀的不少,皇位只有一個,那就只有搶了。康熙過分培養太子以外皇子們的能力(也是皇帝本人的私心,固住自己的權力),導致了太子與皇子們形成了對立,太子被兩立兩廢之後,鬥爭就陷入你死我活的境地了。

  到了乾隆時代,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雍正時期設立的秘密建儲制度,很好地遏制了皇子們部分野心。儲位到底歸誰,皇子們不知道,只有皇帝知道。這個人不一定是長子,早出生也沒有用,皇后的兒子雖有優勢,但不到翻牌的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子,能不能當下一任皇帝。所以,乾隆的皇子們,曾有17個之多,但是也沒誰敢鬧么蛾子,什麼與大臣勾連之類的事情,想都不要想,老老實實地聽皇阿瑪的話,說不定他一高興,就把名字寫上詔書,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後面,以後就坐上了那大寶座了。

  第二是乾隆活得太久,皇子們都等不及先歸西了。

  雖然康熙的兒子們,平均歲數也不會太長,但是康熙晚年,他的許多兒子都已經成年,且都有了子嗣,身體思想各方面都已經熟透了,完全可以為了皇位搏一搏。

  康熙本人,68週歲,在所有皇帝裡面算不錯的,但是比乾隆,就差不少了。乾隆呢,活了88週歲!

  再看乾隆的兒子們,實在很不給面子。乾隆屬意的皇位繼承人,富察皇后生的兒子,永璉永琮,都只活了2歲,9歲,愉貴人生的皇五子永琪,26就去世了——其他先走一步的,實在不少。

  就是那些僥倖活著的皇子們,也多不被乾隆喜歡。比如永璜和永璋,因為富察皇后的葬禮上哭得不夠悲慟,被乾隆狠批,雙雙抑鬱而死,永璂是廢后所生,極不喜歡,永珹和永瑢,直接被過繼,踢出了局,永璇極為叛逆,乾隆極不喜歡,永瑆漢化,乾隆給白眼……

  相較而言,康熙對兒子們,還沒有那麼意氣風事,所以他的兒子們,也敢和皇兄皇弟皇阿瑪對著幹,但是乾隆的兒子們,可沒那麼大膽子,也沒那麼大能耐,最重要的是,兄弟們鬥來鬥去,都沒有他皇阿瑪活得久,所以,鬧什麼鬧呢?得活得久才能作出花來啊。


葉之秋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古代人們都非常重視子嗣,只有人丁興旺,家族才會興旺,帝王家也是如此。帝王后宮妃嬪眾多,也是為了綿延子嗣,生的孩子越多越好,反正也能養得起,什麼都不怕。了孩子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比如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因為爭奪皇位,兄弟之間不顧情義,為了權勢地位,哪怕自相殘殺也不在乎。

康熙教子有方,導致九子奪嫡

康熙一生豐功偉績諸多,所以他也希望兒子們像他一樣出類拔萃,在兒子教育培養方面自然也是很重視的。康熙的兒子個個都是人才兼備,都有大志向,也就是因為有志向,心中難免有野心,對皇位的覬覦。雖然康熙很早就立了太子,可因為太子胡作非為,光廢太子就廢了兩次。這也給了其他兒子機會,為了爭奪帝位,自相殘殺,用盡手段。每個兒子都是那麼優秀,誰也不肯讓步妥協,在明爭暗鬥中就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局面。

乾隆兒子沒有爭權奪利之心

相比之下,乾隆就沒那麼多心思,他認為皇位繼承只要是皇后所生嫡子即可。富察皇后連生兩子,先後被立為太子,可他們都命薄,沒多久都去世了。這跟康熙相比,乾隆很不幸。乾隆的兒子跟康熙兒子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乾隆的兒子沒有這麼優秀,這也是為什麼乾隆兒子沒有爭帝位的原因。

對皇位不感興趣

乾隆是不幸的,兒子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無意繼位,肯定不會發生“九子奪嫡”的情況。乾隆有十七個兒子,可長大成人的只有六個,其中幾個兒子對皇位根本不感興趣,就不用說了。十七子永璘很受乾隆喜歡,可他人品不好,終日飲酒作樂,乾隆把皇位交給他也不放心,最後十五子顒琰被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康熙把兒子們教育的很成功,不過他忘了一點,在權勢面前,不管是什麼都不值一提,雖然乾隆在兒子教育方面不到位,但確是當皇帝最舒心的。


一史千金


康熙年間出現的九子奪嫡事件,引起朝野振動,一時之間,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拉幫結派,打得頭破血流。康熙晚年也因為此事焦頭爛額,氣憤不已。最後作為勝出者的雍正,不管是以非法手段奪取的皇位,還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了皇位,總之在雍正看來,九子奪嫡的事件是不可以再次發生的。於是雍正在位時確立了秘密立儲制,就是不公佈下一任繼承人的名字,由皇帝寫好名字,悄悄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



乾隆自然也是跟隨父親的腳步,遵循秘密立儲制的。所以只要皇帝不說,是沒有人知道下一任皇位繼承人是誰的。乾隆與富察皇后感情甚篤,一心想立富察皇后的嫡子為繼承人。所以最初,乾隆立了皇次子永璉為自己的繼承人,然後永璉九歲早夭了。於是乾隆又立了富察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皇七子永琮為繼承人,可惜永琮兩歲的時候因感染天花也死了。這個時候,富察皇后鬱鬱寡歡,沒過多久也去世了。乾隆悲動欲絕,很久才慢慢走出來。



後來,乾隆又立了自己鐘意五阿哥永琪為繼承人。永琪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而且文武雙全,極其優秀。但天妒英才,五阿哥永琪也英年早逝。此時的乾隆生無可戀,便不再提立繼承人的事情。



到了晚年,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乾隆不得不再次將選定繼承人提上了日程。這時候,當時在世的皇子共有七人,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已出繼旁支為嗣,所以被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



其餘五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這五人中,皇十二子永璂的身分最高,他是乾隆帝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所生,當時十五歲。我們小時候看的《還珠格格》裡處處與小燕子和紫薇作對的皇后娘娘就是十二阿哥的母親。但是後來那拉氏皇后與乾隆發生了很大的矛盾,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然因為群臣苦諫未成事實,但此時的乾隆與那拉氏皇后已是貌合神離,那拉氏的皇后名分也是已名存實亡,沒過多久那拉氏皇后就去世了。乾隆因為那拉氏皇后而遷怒與十二阿哥永璂,所以他已不大可能被立為繼承人了。



皇八子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乾隆也不會考慮他。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較優,尤善書法,但乾隆帝對他的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也曾嚴厲申斥。而皇十七子永璘尚在襁褓之中,也不可能被選為繼承人。相比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在當時的諸皇子中,算是比較優秀的了。



如此看來,只能說是矮子裡拔大個了。若是富察皇后的兩個兒子沒死,或是五阿哥沒有英年早逝,也沒有永琰什麼事了。


三七的歷史書屋


想接乾隆的班,第一點不要求你多聰明多賢明,首先得身體好活得久。

乾隆活了88歲,他有17個兒子,其中13個都沒活過他,比他先死,最後只剩下4個。

乾隆還是個非常貪戀皇位,權利慾望非常強的人,當太上皇的三年也是牢牢把持權利,已經繼位的嘉慶完全就是個擺設。他也絲毫沒有提前下崗的想法。

提前物色的幾個表現好的都沒活過他,死了又得重新選。皇子們自己私下搶的再歡也沒用,他爹不退位一切都白搭。除非學李世民勸他爹提前下崗。

熬到最後只有四個候選的,結果這四個兒子中:

八阿哥永璇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還被乾隆公開訓斥過。

十一阿哥永瑆風評更差,劣跡斑斑,被乾隆訓過很多次屢教不改。

最小的十七阿哥永璘作為小兒子最受寵愛,但是整天遊手好閒,惹是生非的。

最後就剩一個十五阿哥永琰風評還可以了,你讓乾隆怎麼選,他也很無奈啊。

所以說嘉慶這位置來的沒啥壓力,真沒人跟他搶。


千宇趣史


乾隆一生也是風流成性,據記載他一共是有十七個兒子的,但古代的醫療水平很多人都知道,超過半數以上都沒有活到成年,而真正長大的一共是六個而已。首先來看看他的這六個兒子,其中能力最強的是五阿哥永琪,出現在了還珠格格之中,不過他雖然是皇位最好的繼承人,卻最終沒有活過他的父親乾隆。六阿哥永瑢自小就被過繼給皇室其他人了,這屬於自動失去繼承權的這種。

乾隆第八子永璇

八阿哥永璇天生殘疾,按道理身體有缺陷的皇子是會自動失去繼承權的,意思就是他沒戲。十一阿哥倒是跟宋朝皇帝以及南唐李後主他們有著同樣的愛好,只喜歡書法,皇位什麼的沒有興趣去爭奪。十五阿哥不用多說雖說表現平庸,後面卻登上了帝位也就是嘉慶皇帝。十七阿哥繼承了其父親的風流,卻也只是風流而已,整日流連風月場所。所以不是乾隆不想管,也不完全是他的兒子們不想。真實原因卻是有能力的沒能活贏乾隆,有想法的卻失去了資格,還有兩個則是喜歡過有錢王爺的生活,所以嘉慶皇帝撿到了皇帝之位,乾隆長壽的性質也讓他的子嗣避免了奪嫡之事。


跪射俑


同樣是皇位的過渡,康熙到雍正的競爭很激烈,而乾隆到嘉慶去風平浪靜,這裡面有許多因素,皇位的競爭激烈程度並不單單體現在皇子數量上。

況且,康熙晚年出現的雖然是九子奪嫡,但是他有35個兒子,減去早么的皇子也有20個,可見兒子數量說明不了什麼,那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傳位時的背景

先拋開兒子們的問題,只談談皇位交接那天的情況,歷史上的康熙帝在二廢皇太子之後,直到駕崩也再無立儲君,這極大勾起眾多皇子爭奪皇位的慾望。

相比之下,乾隆帝在當了60年皇帝之後,就將皇位禪讓給嘉慶帝,自己當了三年的太上皇,皇位直截了當地傳給了自己指定的接班人,就算是把康熙晚年爭奪皇位的皇子搬過來,也照樣風平浪靜。

皇子們的能力和水平

傳位風波也是要看皇子們的才能及野心,康熙帝不僅皇子眾多,出類拔萃的也多,而且早期有皇太子的情況下,還有以皇八子為首的黨派與皇太子競爭,到了皇太子被廢后,就意味著大家都有機會競爭皇位,而不是隻侷限於充當賢臣的角色。

相比之下,乾隆帝雖然有十七子,早期也立過兩位皇太子,但都在年幼時去世了,也有我們熟知的還珠格格里面的五阿哥永琪,在歷史上確實也是位文武雙全的皇子,天資聰慧,乾隆帝本對他寄予厚望,可惜天妒英才,他在24歲便病死了,剩下的皇子中,平庸的佔多數。

唯一剩下能與嘉慶帝抗衡的也只有皇十一子,但是他本身也是個書法家,對皇位的熱衷程度也沒有到結黨營私的地步,皇子們大多平庸且沒什麼野心也對傳位時的風平浪靜提供了助力。

結語

皇位的激烈程度也很能看出一個時期的盛衰:康熙帝的九子奪嫡雖然影響及其不好,但也是因為皇子們優秀,相互競爭能使人更優秀,生於憂患,把不能擔當大任的人淘汰掉,優秀的人衝出重圍擔任統治者,才能一個朝代應有的狀態。

乾隆傳位時風平浪靜,看似美好,實則死於安樂,這也許就是嘉慶時期由盛轉衰的原因吧。


正一品貴妃


正是有了康熙時的“九子奪嫡”,才有了之後清朝傳位的制度。



九子奪嫡

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其中九人參與了爭奪皇位。九子奪嫡可以說是兄弟骨肉相殘的人間慘劇,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和康熙本人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大兒子胤惿是庶出,因此,康熙在康熙十五年(1675年)立兩歲的二兒子胤礽為太子。康熙過早的立了儲君,讓太子胤礽身邊圍繞著一群阿諛奉承之輩,導致了其他皇子的妒忌。加上後期胤礽變得驕橫跋扈,結黨營私,康熙在康熙四十七年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從這開始,掀開了“九子奪嫡”正劇的序幕。

太子被廢后,大兒子胤惿建議立八皇子胤禩為太子。胤禩從小是被胤禵的母妃養大的,胤禵的提議顯然有自己的私心。而這時三皇子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巫術之類的加害行為)加害太子胤礽之事。康熙將大皇子胤惿關押,八皇子胤禩立太子願望沒實現,反倒被康熙以勾結大皇子的罪名給下了大牢,但後被放出。



康熙在廢太子時誅殺了“太子黨”首腦索額圖,一年後,康熙見胤礽老實了很多,加之他確實寵愛這個皇子,遂在康熙四十八年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五十年末,太子胤礽捲入了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案,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廢。此後,胤礽一直被圈養,直到去世。三皇子胤祉被嚇得夠嗆,主動退出了皇位的爭奪。



太子之位懸空,一直在背後支持而皇子胤礽的四皇子胤禛(雍正)正式走到臺前,他和他的同母弟弟十四皇子胤禵展開了爭奪。十四皇子胤禵獲得了八皇子胤禩的支持,而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䄉則附庸八皇子胤禩,實際上十四皇子胤禵得到了八、九、十皇子的支持。這就是九子奪嫡後期形成的以四皇子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而八爺黨支持的是十四皇子胤禵。



九子奪嫡的結局以四皇子胤禛獲勝結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此時胤禵遠在西北,而胤禛則留京一直在照顧病中的康熙。步軍統領隆科多宣讀的康熙遺詔,傳位於四皇子胤禛。這雖然是九子奪嫡的結束,但後續故事還在延續。參與了奪嫡的幾名皇子大多沒能得到善終,這其中的故事也是精彩絕倫。



乾隆順利傳位給嘉慶

胤禛繼位,即為雍正帝。有了九子奪嫡的慘痛教訓,雍正為防止再出現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秘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直到皇帝駕崩後人才能打開並宣佈繼承人。



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雖然有17個兒子,但成年的只有10個,到後期時,僅剩下四個。這四個兒子中,八皇子,十一皇子,十七皇子都不是做皇帝的料,僅有十五子顒琰人品才能略好。


遠銀觀史


正如題中所言,康熙帝執政晚年,太子德行有失,兩度被廢,從而徹底失去繼承資格,其他八位能力卓著的皇子組成各個利益團體,意欲爭奪嫡位,史稱“九子奪嫡”。與之相比,乾隆帝亦有多子,其傳位過程卻是風平浪靜,甚至可以說其大多皇子根本無心奪嫡,那又是為何?

在清朝歷史中,康熙帝和乾隆帝皆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位長達六十多年,而且他們膝下都曾有諸多皇子,但兩者略有不同。

雍正帝設立秘密立儲制度,並未公開立太子

在康熙和乾隆帝中間,還有一位極其重要的帝王,即著名的雍正帝。在雍正帝登基之前,清朝的立儲制度是對外公開的,康熙帝也早早就冊立了二兒子胤礽為太子。

太子作為儲君,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其地位和待遇自然超然於其他皇子,久而久之,自然成為眾矢之的,這無形中為其樹立了不少仇敵,而且容易被別人當成標靶。另外,康熙所立太子,無論能力,還是德行皆有不足,在兩次大錯之後,徹底失去了奪嫡的希望。康熙在廢太子之後,並沒有儘快冊立新的太子,這自然會讓其他有能力的皇子心中平添了更多希望,促使他們私下籌謀,拉幫結派,只為爭奪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

雍正皇帝是“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同樣也是成功者,他自然清楚其中的黑暗和血腥,所以他一改往常,開始設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即繼任者由在位者秘密冊立,基本上除皇帝外無人知道繼任者是誰,這無疑是對未來儲君最好的保護。因為秘密立儲,無人得知未來儲君是誰,這樣其餘皇子之間沒有攻擊的目標,相對而言大大減少了多方起紛爭的可能。

乾隆膝下皇子能力大多平庸

康熙帝一生勵精圖治,功績無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除鰲拜,平三藩,準噶爾等。與此同時,他本身也十分注重對皇子的培養。

因為康熙帝政務繁多,分身無術,他正好以此鍛鍊幾位皇子。康熙時常會讓皇子們參與到民生政務當中,這樣皇子可以名正言順的早早步入朝堂,自然也有更多機會結識到朝臣。

另外,康熙通過自小對其皇子的嚴格教育和培養,使得他們自身大多都非常有能力。皇子能力卓著固然很好,但是能力同時很容易會造就野心,畢竟在封建社會,帝位至高無上,在位者擁有絕對的權威,若有能力爭取,誰又不想要呢,這無形中促成了九子奪嫡的亂鬥。

講回乾隆帝,乾隆與他的祖父康熙,針對皇子的培養方面截然不同。乾隆在位期間,諸位皇子自小在皇宮中嬌生慣養,基本上沒有機會接觸到政務,除五阿哥之外,能力大多平庸,但是五阿哥年少時便已夭折,無法繼位。最後的結果,平庸的皇子自知沒有爭奪的能力,同時也難以獲得朝臣的強力支持,所以大多早早便放棄了。

乾隆晚年時僅有幾位皇子存世

乾隆帝雖然與康熙帝一樣,膝下曾有諸多皇子,但不幸大多年少便夭折,而且,乾隆帝足足活了88歲,在位達63年,在封建社會,這等高齡而逝,非常不易,所以,當時能陪伴乾隆一生,並且有能力爭奪皇位的皇子幾乎沒有,僅存的幾位也多有頑疾。

宮中,朝中,沒有了多方的爭鬥,乾隆的傳位與康熙帝相比,自然顯得風平浪靜。乾隆帝后來挑選十五子(後來的嘉慶皇帝)成為儲君,可能也是其唯一的選擇了,因為雖然十五子能力並不出眾,但脾氣秉性還是很不錯的。


娜娜聊古今


從來都不是這樣。

乾隆一生只有三個嫡子,也就是老二老七與十二,結果都早死。

滿清歷來重視嫡長子,滿朝文武一直希望能夠立嫡,然而除了道光這個獨苗之外,歷代滿洲酋長都沒有機會立嫡。努爾哈赤幽死褚英,廢黜代善,兩個最大的嫡子都沒有機會。皇太極兩正妻無子。康熙只有廢太子胤礽是嫡。雍正嫡妻唯一兒子弘暉早喪。

因此乾隆對老二寄託希望,結果早死。乾隆悲痛甚至遷怒庶長子,斥責辱罵,庶長子永璜以後一直生活在陰影中,22歲就死。

皇七子,不到兩歲就死。

皇12子,24歲就死。

所以,乾隆後期在世可能參與奪嫡的兒子實際只有八、十一、十五(嘉慶)、十七(嘉慶同母弟)四個兒子。皇六子永瑢是出繼,已經不能算乾隆的兒子。

前面兩個實在不成氣,只能選相對正經一點的嘉慶。但是乾隆秘密冊封太子後還對嘉慶有些不滿意,曾乞求上天,說若自己冊封的嘉慶不合適當繼承人,請祖宗顯靈,帶走嘉慶。

而八、十一兩個皇子真不想當繼承人?

皇八子永璇愛書法,還有跛足,顯然不能擔任繼承人。十一子永瑆好藝術,甚至是與劉墉齊名的書法家,顯然為個人愛好投入太多,當然不可能成為繼承人。實際都是被嚇倒了,甘願做個富裕王爺而已。


四川達州


康熙皇帝在能力和成就上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生孩子上也可以稱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一共有二十個女兒,還有三十五個兒子。康熙的三十五個兒子中序齒的只有二十四個,其餘十一個都沒有序齒。這麼多兒女一方面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皇帝的生育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活力。康熙皇帝作為一個父親,多子自然多福,康熙皇帝足以含笑九泉。乾隆皇帝在生孩子上面雖然比不上爺爺康熙皇帝,但也是多子多福。乾隆皇帝一共有十個女兒和十七個兒子。乾隆皇帝也算是一個多子多福的老人。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子孫滿堂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但是也會出現一些令他們感覺到難過的事情。康熙皇帝一輩子對待敵人從來沒有手軟過,也沒有任何敵人能夠打敗康熙皇帝。但是康熙皇帝卻擺不平自己的家事。康熙皇帝有多子多福是幸運,也是一種不幸。多一個兒子就多了一份保障,但是也多一個兒子分家產。康熙皇帝的家產非常多,每一個兒子都可以獲得無數家資。但是康熙所有兒子最看重的還是康熙的皇帝寶座。康熙的寶座只有一個,最後也只有一個兒子可以可以繼承皇帝寶座。能繼承皇帝寶座的兒子將會成為整個國家的主宰,得不到皇帝寶座最多當一個沒有封地的親王。所以康熙所有兒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皇位的繼承者。到了康熙皇帝晚年,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皇帝在世的成年兒子幾乎都直接或者間接參加了這次奪嫡大戰。


乾隆皇帝也有十七個兒子,卻沒有出現多少奪嫡之戰,皇十五子永琰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皇帝繼承人。為什麼乾隆皇帝時期皇位傳承會一帆風順呢?
乾隆的17個兒子分別為:皇長子永璜,皇次子永璉,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七子永琮,皇八子永璇,皇九子未命名,皇十子未命名,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未命名,皇十七子永璘。
乾隆皇帝的兒子非常多,但是當他確定繼承人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可以選擇的餘地並不多。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出生於1711年,病逝於1799年,足足活了89歲。乾隆的兒子大多沒有繼承乾隆皇帝長壽的優良傳統,許多兒子壽命非常短。皇九子、皇十子和皇十六子出生沒有多久就去世了,所以連名字都沒有取。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皇十三子永璟和皇十四子永璐在孩童期間就早夭。這七位兒子都是幼年早夭。乾隆剩下的兒子中也有不少兒子根本沒有活過自己的父親。


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兩位皇子在孝賢皇后的葬禮上表現得不夠悲傷,而被乾隆皇帝嚴加指責,剝奪他們兩個皇位繼承資格。皇長子永璜鬱鬱寡歡兩年後病逝,時年22歲;皇三子永璋於1760年病死時年25歲。皇四子永珹被過繼給和碩履懿親王胤裪,於1777年病死,早於乾隆去世。皇五子永琪多才多藝會多種語言,書法和騎射等也是樣樣精通,深受乾隆皇帝鍾愛。可惜的是永琪於1766年病逝,時年僅25歲。皇六子永瑢被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於1790年病逝,時年48歲。皇十二子永璂因其生母斷髮惹怒了乾隆,等同被廢,於1776年去世,時年24歲。乾隆皇帝皇帝最後一次決定立儲的時候,只剩下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永璘。
皇十七子永璘剛出生沒有多久,他的年齡太小,根本沒有奪嫡的能力,也沒有在立嫡的考慮範圍之內。皇八子永璇壽命很長,他的母親金氏的身份太低微,而且又是外邦人。永璇言行舉止比較輕佻浮躁,做事不識大體,人緣極差,而且這哥們的腳還不大好。皇十一子永瑆是一個十足的文人,身上的文人氣質非常濃厚。永瑆的政治能力不行,而且他的心思也不在政治方面,自然也不會參加奪嫡之戰。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基本上可以看出為什麼乾隆時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奪嫡之戰。乾隆皇帝太能活,他熬死了自己的十三個兒子。乾隆的不少兒子們沒有活不到乾隆皇帝確定繼承人的時候。康熙雖然在位時間比乾隆長,但是康熙只活了69歲。康熙的兒子整體壽命比乾隆兒子壽命要長不少。康熙晚年出現奪嫡之爭的時候,康熙的年齡大概也就是五十多歲,康熙的不少兒子也都正值壯年。乾隆皇帝的兒子則不一樣,乾隆許多兒子根本沒有同屏出現過。他們連同屏出現的機會都沒有又怎麼能奪嫡。所以有時候皇帝活得長也未必是一件壞事,最起碼可以避免兒子們奪嫡。
康熙皇帝時期各種戰事比較多,他的兒子又都個個能幹,每個兒子都有一定勢力。所以他們也有奪嫡的能力。康熙參與直接奪嫡的九個兒子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奪嫡成功的皇四子胤禛自然不必多說。皇三子胤祉在文學上面的成就斐然,皇八子胤禩是有名的“八賢王”,皇十四子胤禵在軍事上的才能絕非一般,其他皇子也都各有才華。但是乾隆的兒子們明顯比不上康熙的兒子。乾隆的兒子就沒有幾個像樣的,真正有能力的可能就是皇五子永琪。皇十五子永琰只能算是矮子裡挑高個。其餘兒子要麼平庸,要麼不靠譜,要麼短命。這樣的皇子根本沒有能力參與奪嫡。


“九子奪嫡”總得有“嫡”奪才能奪,沒有“嫡”怎麼奪。皇二子胤礽兩歲的時候就被康熙皇帝立下皇太子。胤礽在太子的位子一呆就是幾十年,他也當了幾十年其他皇子的靶子。康熙的不少兒子都非常有能力,太子胤礽卻是一個相對比較平庸的皇子。太子的資質相對平庸,且越來越不討康熙的喜歡。所以其他皇子才看到了奪嫡的希望,他們才敢於參與奪嫡。雍正皇帝時期,吸取了“九子奪嫡”的教訓,改公開立太子為秘密立儲。皇帝會把皇儲的人選名冊擬定好,立儲諭旨一式兩份,其中一份放在皇帝身邊,另外一份放在匣子裡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老皇帝去世之後,大臣們把兩份立儲諭旨取出之後當眾打開,兩份詔書一致後宣佈新任皇帝。乾隆也是通過秘密立儲的方式選擇了永琰。既然是秘密立儲,當時的皇子都不知道誰會是儲君也就沒有打擊的目標。所有皇子也都可能已經被立為儲君,如果此時還是妄動的話,極有可能引起皇帝反感而改立他人。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以不變應萬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給父皇留下好印象。
綜合以上原因,乾隆在位期間才沒有出現皇子奪嫡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